【熱】大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剪貼和手工的能力,學習穿洞和連接的技能。
2、要求幼兒能大膽均勻地涂色。
3、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對小制作的興趣。
4、鞏固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培養(yǎng) 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印有各種小動物的底稿紙(小白兔、小狗、小貓等)
2、制作用的工具:剪刀、膠水、彩筆、回形針、細鐵絲若干、硬紙板、抹布)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聽音樂,感受音樂中的歡快節(jié)奏,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以及對小動物的興趣。
教師:“老師請小朋友來聽一首曲子,你們聽出來音樂里有誰?”
“它們在舉行動物聯(lián)歡會,我們也帶上最喜歡的好朋友去參加聯(lián)歡會吧!”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小熊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它也來了,你們知道 小熊是怎樣做的嗎?
教師示范步驟:
1、將小熊底稿襯在硬紙板上貼好剪下涂色。
2、將小熊的腳剪下待用。
3、戳洞。
4、連接。
教師:“先用針在小熊下端和熊腳的中間戳個小洞(重點示范)。取一截鐵絲把它們穿在一起,再給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這樣,一個漂亮的小熊就制作成功了!
三、幼兒制作
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輔導能力差的幼兒,并提醒幼兒在剪貼時注意輪廓清晰,穿洞時對齊鏈接。
四、展示作品
幼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你們的好朋友都做好了,我請小朋友上來,向大家介紹你的好朋友,還可以摟摟抱抱親親你的好朋友!
音樂又響起來了,我們大家趕快帶著你們的好朋友參加聯(lián)誼吧!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頑皮的小紳士》,能用右腳起步,有節(jié)奏地隨音樂走踢踏步。
2、知道手套在舞蹈動作轉換及隊形變化、交換同伴時對方位的提示作用,知道兒歌也能幫助記憶舞蹈動作。
3、體驗小紳士散步時的愉悅心情,并能表現其神氣活現的樣子。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頑皮的小紳士》,投影儀。
2、紳士帽1頂,每人右手戴白手套。音樂磁帶、錄音機。
3、地上畫一個大圓圈,幫助幼兒定位在里外圈。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紳士投影圖,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小紳士神氣的姿態(tài)。
教師出示紳士圖片,引導幼兒自由表現小紳士抬頭挺胸的神氣姿態(tài)。
師:你們看這是誰?小紳士是怎么走路的`?
教師示范,幼兒學習行紳士禮。
師:小紳士是很有禮貌的,看到別人都會行禮打招呼呢!我們也來學一學。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了解ABA三段體音樂結構及紳士走路、跳舞、逗狗等情節(jié)。
教師戴帽子扮紳士,念兒歌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情節(jié)。
師:我是頑皮的小紳士,三步倒廣場去跳舞,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踢、踏步。
教師示范踢、踏步并引導幼兒觀察舞步。
師:小紳士用哪條腿走路的?
教師帶領幼兒坐在椅子上練習舞步。
教師哼唱A段音樂旋律,幼兒練習踢、踏步行進走。
教師引導幼兒站雙圈、手拉手,面向圈上順時針方向聽A段音樂做踢、踏步。
師:女孩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圈(內圈),男孩找一個女孩,站在她身后(外圈),然后面向圈上。這次我們要到廣場上跳舞了,男孩和女孩戴手套的那只手拉起來,不戴手套的手也拉起來,想一想應該怎樣啦?(右手拉右手、左手拉左手)
4、教師引導幼兒在手套的提示下,學習舞伴的交換規(guī)則。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找下一位舞伴的方法。
教師站內圈,與外圈上一名男孩子示范交換舞伴的動作。
教師用語言提示幼兒用戴手套的手練習找舞伴、交換舞伴的動作。
師:外圈的男孩不動,內圈的女孩找下一個朋友,轉一圈,行個禮。
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手套的提示作用。
教師哼唱B段音樂,幼兒在手套的提示下,練習交換舞伴。
教師引導幼兒跟隨完整的音樂,練習踢、踏步和交換舞伴的動作。
5、教師啟發(fā)幼兒在音樂尾聲處表現逗狗神情及動作。
師:最后是什么聲音?小紳士是怎么逗狗的?
6、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演集體舞《頑皮的小紳士》。
師:我們一起跟隨音樂完整地進行表演。
7、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手套的作用。
師:今天跳舞,手套幫了我們什么忙?
8、幼兒再次完整地跳集體舞,驗證手套的作用。
師:我們再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看看手套是不是有那么大的作用。
大班教案 篇3
游戲背景:
本學期我們拓寬思路,抓住了“布”的教育契機,用廢布構建我們的園本課程,在布上做文章,并生成了“布”的主題活動。主題性游戲《好玩的布》既有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對生活的再現,更給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自由空間,帶給幼兒無限的樂趣。
游戲目標:
1、幼兒在游戲中鞏固對布的認識,體驗布在生活中的運用。
2、幼兒能利用布的多種作用,互相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游戲。
3、嘗試用布進行各種創(chuàng)作,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
材料準備:
1、舊廣告布、舊條幅。
2、各式各樣的零頭布、布制玩具
3、設置“布藝一條街”場景。
4、對布有一定的認識。
5、玩過跳繩,踢毽子,舞龍、袋鼠跳、溜溜布的游戲。
6、時裝表演用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我和布兒做游戲。
1、出示各種各樣的布(布制玩具),激發(fā)幼兒“玩”的欲望。
師:小朋友們,這段時間我們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布,而且還做了很多很多的布玩具
你們都知道有哪些?(幼兒交流)
幼:溜溜布、布口袋。
幼:跳繩、沙包、毽子。
師: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玩起來吧!
。ㄓ變河械奶K,有的踢毽子,有的玩舞龍,還有小朋友在玩袋鼠跳的游戲。在開放的狀態(tài)下,幼兒重溫著以往的游戲。)
2、集體玩溜溜布游戲
二、欣賞布藝
布貼畫:老師用零頭布制作的布貼畫。
布條加工廠:老師和幼兒用布條共同制作的'玩具、畫等。
印染坊:收集的以及教師印染的各種印染布。
時裝設計苑:老師和幼兒用平時收集到的舊衣服、舊廣告布等設計的各種服裝。
民間布藝:家長和老師一起收集到的民間布藝如:花布鞋、老虎頭鞋、手提
包、裝飾畫等等。
三、自選制作
。1)師: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2)師:小朋友可以到各個“廠房”去試一試,做一做。(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嘗試制作。教師重點關注活動難度較大的區(qū)域,并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合作、交流等)
四、展示交流成果
。1)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交流、展示。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新《綱要》中曾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們應注重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和引導孩子去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們發(fā)現進入大班后的孩子們對于數學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挑戰(zhàn)有一定難度的難題,能夠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給激發(fā)起來了。所以我設計了這個關于數量的等分——大班數學活動《小熊的點心店》,讓孩子們以挑戰(zhàn)難題為由,主動去探索、發(fā)現物體數量的不同組合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學習數量的等分,知道4的組成的多種方法,嘗試探索8的組成方法。
2、在層層遞進的.操作過程中,發(fā)現物體數量的不同組合規(guī)律。
3、愿意多次接受挑戰(zhàn),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解決難題帶來的快樂。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
學習8的組成,鞏固4的組成,能夠按數量、形狀進行平均分。
【活動難點】
通過商量分工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1、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餅干若干裝在盒子里。
2、答題卡人手一份,展板四大塊。
3、教學課件。
4、小鼓。
【活動過程】
一、小熊的第一道難題:鞏固4的組成。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聽!(播放《三只小熊》的中文版歌曲)
師:這是什么曲子呀?
幼:三只小熊!
師:你們喜歡這首歌嗎?
幼:喜歡!
師:今天森林里可熱鬧了,小熊在森林里開了一家點心店,瞧。úシ耪n件)
師:小熊的點心坊?纯,里面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師:蛋糕、餅干、面包……
2、師:點心店里的東西可真多呀!許多小動物都來搶著來購買,生意可好啦!可是今天,點心店里來了一位不懷好意的家伙,會是誰呢?
幼:小老虎!
播放課件:“啊啊,小熊這小子還開起了點心店,我一定要想個主意讓它開不成!
3、師:小老虎會想出什么壞主意呢?(幼兒自由說說)
4、師:到底是什么壞主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課件:“小熊,我要買4塊圓形餅干,4塊圓形要分給我的爸爸和媽媽吃,可以怎么分呢?嘿嘿嘿,分不出來,我就要把你的店踏平!”
5、師:小老虎出了一道什么難題?
幼兒復述:4塊圓形餅干分給熊爸爸和熊媽媽兩個人吃,到底可以怎么分呢誰來說說看。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一共有幾種分法呢?
6、教師小結:原來,4塊圓形餅干分給兩個人吃,是這樣分的。
7、師:呀,小朋友們真能干!幫小熊把答案都找出來了。你瞧!
播放課件:“氣死我了,全給你們答對了。小熊,我還會再回來噠!”
二、第二道難題:嘗試4塊圓形餅干平均分給朋友吃。
1、師:小老虎這次沒有難倒小熊,越想越生氣。于是,他又想了個難題。
播放課件:“小熊,這次我還是要買4塊圓形餅干。4塊圓形餅干分給我的朋友吃,每個朋友要吃得一樣多,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你若想不出來,我要踏平你的點心店”。
2、師:這次小老虎又想出了一個什么難題?
幼兒復述:喔~4塊圓形餅干分給朋友吃,每人吃得一樣多。
師:到底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誰來試試可以怎么分。(請一名幼兒上來操作其中一種情況)
師:先數出8塊圓形餅干,再來擺一擺。
提醒:分給1個朋友吃的餅干要并并攏;一排排不下,可以貼到下面來。
師:分好了嗎?你是怎么分的?
幼兒介紹:我們一起來幫他檢查,是不是每人吃得一樣多。
幼:是!
師:趕緊把他記錄下來!分給X個朋友,每人吃X塊。真能干!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
幼:有!
師:等會兒我們都來試試,并把你的答案記錄在題板上!
3、幼兒操作。
4、(敲鼓)分享操作結果:還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誰來介紹?(請拿好題板到前面來)你是怎么分的?(幼兒介紹:分法1,分法2)這樣分對嗎/行嗎/可以嗎?
5、教師小結:原來,4塊圓形餅干分給朋友,每個人吃得一樣多有這么多的分法。
6、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虎心里的答案吧。úシ耪n件)
7、師:小朋友把答案都找出來了,這次小老虎又會怎么說?(幼兒自由回答)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氣死我了,又給你們答對了。小熊,我還會再回來噠!”)
三、第三道題:嘗試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平均分給朋友吃。
1、師:小熊這次又沒能難倒小老虎,氣得直跳腳。他心想:我要想個更難的題目來難倒小熊!就不信你答得出來。于是小老虎又得意洋洋的來到了點心店,瞧!
播放課件:“小熊,這次我要買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分給我的朋友吃,每個朋友吃得數量、形狀都要一樣多,可以給幾個朋友吃呀?你若想不出來,我就要踏平你的點心店!
2、師:這次小老虎出了什么難題?
幼兒復述:喔~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朋友要吃得數量、形狀一樣多?梢哉垘讉朋友吃呢?誰來說說看。
師:你認為是X個。到底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等會兒我們都來試試,再把答案寫在第二張記錄表上!
3、幼兒操作。
4、(敲鈴)分享操作結果:誰來介紹一下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請拿好題板到前面來)你是怎么分的?(幼兒介紹)還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再請幼兒介紹)
5、教師小結:原來,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朋友吃得數量、形狀都要一樣多,有這么多種不同的分法。
6、師: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餅干分得又快又好呢?(先分好一樣,再分另一樣;先分少的,再分多的。這樣就能分得又快有好。)看!(播放課件)
7、師:這個難題又被小朋友解決了,猜猜這次小老虎又會說些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播放課件:“氣死我了,又給你們答對了。小熊,我還會再回來噠!”
四、第四道題:嘗試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4塊三角形餅干平均分給朋友吃。
1、師:小老虎一連三次沒能難倒小熊,氣得一夜沒睡著。他心想:哼!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難不倒你,那我再多買些,難不倒小熊,我就不叫小老虎。小老虎左思右想,終于,又被他想到了個壞主意。于是小老虎又得意洋洋得來到了點心坊,瞧!
播放課件:“小熊,這次我要買1盒子的餅干。盒子里的每種餅干都要分給我的朋友,朋友吃得數量、形狀都要一樣多,可以給幾個朋友吃呀?你若想不出來,把你們趕出大森林,哈哈哈哈”。
2、師:哎呀,這次要分1盒子的餅干,更多了。你們還愿意幫助小熊嗎?
幼:愿意!
師:下面請每一組的小朋友一起來合作,在大題板上分一分,好嗎?
幼:好!
3、幼兒操作。
4、(敲鼓)分享操作結果:哪組先來介紹你們的分法呢?分給幾個朋友?怎么分的?那每人吃到幾塊餅干呢?來看看小老虎心里的答案(播放課件)
5、師: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幫小熊把所有的難題都解決了,這下小老虎可完了。瞧!
播放課件:呀,我完了,我居然輸給了小熊!
五、小熊也給小老虎出了道難題。
1、小熊說:“小老虎,你輸了!我也來出道題目:我給你4塊圓形餅干、8塊方形餅干、4塊三角形餅干、8塊長方形餅干……”)
2、師:小朋友這道題好像很有趣哦!你們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嗎?那我們趕緊把桌上的東西帶回教室再來試一試,不過答案可不能告訴小老虎哦!
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溫度計,知道溫度計的用途
2、使幼兒獲得溫度計如何指示溫度的粗淺經驗,學習觀察、測量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準備:每組一只溫度計、其他溫度計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認識溫度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溫度計,看看這些溫度計有什么不一樣?
2、教幼兒怎樣測量氣溫
a)幼兒小組測量,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讀數。
b)引導幼兒將溫度計拿到戶外,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1、小組進行,將溫度計分別放入冷水、熱水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2、教師指導并參與記錄;顒咏Y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們對溫度計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班級內有,孩子們已早就觀察過)所以接受起來較容易些,孩子們的興趣較濃厚,觀察到了溫度計在不同水溫中的變化,但數字記錄不是很理想,因溫度計上的數字過小,分格過小,有些幼兒看不清楚。建議進行此次活動時,教師可將溫度計的小格放大,畫在紙上使用,效果會更好些。
活動反思:
教過《水溫的變化》一課之后,總的感覺是得失摻半,成功失敗兼而有之。成功之處在于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資源做了較為恰當的處理,其中有預設性的,如選定分析水溫變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關于實驗誤差的處理;失敗之處在于這節(jié)課沒有按預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課后的兩個問題(兩杯溫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熱水,放置一段時間之后,溫度是否相同?怎樣使一杯熱水的溫度盡快地降下來?)沒有按計劃解決,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不高;仡欉@節(jié)課,具體反思如下。
一、明確的實驗目的更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水溫的變化》是學生在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的基礎上,而且是他們在學習科學課程以來所進行的第一次實驗探究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研究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但是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必須依賴于比較準確的實驗數據,因此,也就要求學生所進行的實驗操作比較精確,除了全班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計時方法之外,主要是負責讀數的小組長按照要求準時正確地讀出溫度計上的數據。然而,許多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好,他們都急于觀察一下溫度計上的度數。結果,在記錄溫度和分析數據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還有幾個負責讀數的小組長也沒有做到專心致志,所以讀數時秩序有些混亂,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將溫度記錄在課本上,算出鄰近兩次測量的溫度差之后,便急于觀察熱水的溫度,卻很少去深入思考熱水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或者說對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種科學求證的探究熱情。
由此看來,先前的猜測環(huán)節(jié)也是存在缺陷的,問題主要在于猜測的結果沒有引起學生從事探究的興趣,就是說,沒有將猜測的結果轉變?yōu)閷W生探究的目標。產生這種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之間我更傾向于前者,在于小學生還不善于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在于學生剛剛接觸實驗探究這一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于我對上述情況缺乏必要的預見,對學生的情況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學期待遠遠大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說,自己對學生情況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來,順利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困難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將探究活動前猜測熱水溫度變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一番改進。我原來的做法是,在組織學生談話,得出熱水溫度會逐漸降低后,接下來又組織學生進一步猜測并得出下面兩個假設:一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慢后快的。這樣的猜測結果對于學生來說顯然是增加了許多難度,同時也淡化了實驗探究活動的目的。因此,可以改為這樣導入“熱水的溫度會逐漸降低,那么,熱水溫度的變化具體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呢?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一番!比缓螅M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就會避免出現先前那種拖泥帶水的導入方式,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同時,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定位在接下來的制定實驗方案、開展探究活動上面。
二、簡化并完善實驗數據的分析方法
對于實驗數據的分析,我舍棄了課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線統(tǒng)計圖的方法,改變?yōu)樽寣W生計算出鄰近兩次實驗數據的差,最后再將各個小組的實驗數據都呈現在黑板上面,讓同學們直接觀察這些溫度差,并找出變化規(guī)律。之所以這樣處理,一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因為他們還沒有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因此運用起來自然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為了便于看出實驗效果,本次實驗所使用的熱水的溫度盡可能做到很高,這又導致折線統(tǒng)計圖上的溫度變化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三是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小組測量的數據都能夠得到利用,既滿足了實驗結論普遍性的需要,同時又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實驗操作的價值,這是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具體體現;四是這樣處理,也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我在以前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也是采用了這種分析實驗數據的方式,效果比較理想。
三、及時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如何處理實驗中出現的誤差,對于本節(jié)課來說是一個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處理誤差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給學生正確地看待實驗結果,教育他們重視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讓他們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而寶貴的資源。在概括實驗結論時,由于有些小組所測量的數據誤差較大,結果有的學生便認為結論的得出有些勉強。對此,我沒有敷衍塞責,而是正確面對,讓同學們綜合考慮各個小組的實驗數據,用普遍性來糾正某些學生頭腦中個別情況的不足,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頂端相平,讀數的時機過早或是過晚,等等。從這一點來看,對于實驗過程中的誤差的處理,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予以理性面對、科學分析。
這里還涉及到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問題。依我看來,預設是一節(jié)課應當完成的基本目標,在完成這些預設性目標的情況下,學生也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生;生成則是基于人──學生發(fā)展基礎上的教學目標,關注的是眼前的學生,關注的是這一個學生,而且由于生成的問題來自于學生,因而更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掌握。一節(jié)課,如果僅僅是著眼于并完成了預設目標,那么,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毫無靈動可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成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課堂。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要求: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fā)現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2、通過比較,感知物體的下落速度不同,并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
3、能清楚地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羽毛、墊板、同樣大紙片、塑料袋、沙包、各種小型玩具、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探索物體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1)幼兒猜想:老師手上有什么?要是我松開手,它會怎么樣?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嗎?
2)幼兒試驗:請小朋友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看和剛才的猜想一樣不一樣。小朋友交流反饋試驗結果。
2、比較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
幼兒猜想:老師這里有沙包、羽毛、塑料袋,你們猜一猜,他們誰
落得最快、誰最慢?
2)商討正確的比較方法:怎么比才公平?
提出記錄要求:用正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什么落得快、什么比較慢、
什么最慢,并在記錄紙上做好記錄。
3)幼兒邊探究邊嘗試記錄,并交流比較自己的發(fā)現:你是怎么比的,發(fā)現什么?
3、探索一模一樣的相同物體和同一物體不同變形落下的速度一樣
嗎?
1)幼兒猜測:這兩張一樣大的報紙,同時松手,它們會同時落下嗎?
2)幼兒實驗探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
適宜性行為:
1、提供較豐富的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2、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能試圖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自我建構經
驗,而不是教師進行簡單的灌輸。
3、教師能注重在活動中讓幼兒獲得一種科學比較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幼兒進行其它內容的學習都受用。在探索科學比較方法的時候,教師注重啟發(fā)與引導,例如:提問:“怎樣才能知道什么東西落的快,什么東西落得慢?”當幼兒說出同時往上扔的時候,
教師沒有否定,而是按照幼兒的說法演示,讓幼兒發(fā)現這樣比會出現物體扔得一高一低的現象,這樣比不公平。最終獲得正確比較的方法。
4、能用記錄大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記錄并延續(xù)活動,有助于幼兒進一步探索,形成較完整的經驗。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將塑料袋、羽毛、蓋子的下落速度按順序記錄在大圖譜上。
原因:雖然強調是老師的實驗結果,但老師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而這一結果實際又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記錄無法重復驗證,所以不適當。
對策:只要標出速度最快的蓋子即可,對塑料袋和羽毛不必排出順序。
2、問題:大家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但得出的結果卻不同。
原因:投放的塑料袋和羽毛之間比較的結果受許多因素的干擾,如塑料袋會粘在手上;揉在一起的塑料袋和張開的塑料袋之間又有差異……
對策:材料投放進行調整。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的數學生成活動之一:認識左右。對大班孩子來說認識左右有挑戰(zhàn)性的一項智力游戲,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非常大。設計此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fā)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愿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兒每人1套圖片。
活動過程
1.舉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誰知道,一共來
了幾位客人?
剛才你回答時舉的哪只手?右手還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還有這樣一對對好朋友嗎?(左腿、右腿;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踩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說名稱
(1)教師將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好,讓幼兒說出文具的名稱!靶∨笥,你們看一看,放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邊的又是什么文具?”“誰來告訴老師,尺子的左邊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邊又是什么文具?”
(2)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把圖片擺出來。先找出老虎圖片,把小兔子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左邊,把小貓圖片擺在小兔子圖片的左邊,把熊貓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右邊,把小鴨子圖片擺在熊貓圖片的右邊。請幼兒跟自己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老虎圖片的左邊是什么圖片?右邊又是什么圖片?
(3)教師和幼兒面對面站著,教師請幼兒舉起右手,教師自己也舉起右手。教師舉的右手和幼兒舉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師轉過背,與幼兒方向一致,再舉右手。讓幼兒體驗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舉的右手就和教師的剛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樣,教師舉的手就和小朋友舉的手一樣了!
4.練習
請幼兒說一說,下圖畫的分別是哪只手或哪只腳?請在左手、左腳的。內畫“\/”,在右手、右腳的○內畫“△”。
教學反思
“認識左右”這節(jié)課是幼兒園大班下冊第一單元位置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幼兒學習了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我遵循了大班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幼兒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學。同時,通過讓幼兒互說如何確定自己的左右,這樣幼兒獲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幼兒入手,讓幼兒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二,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思考;接著我讓幼兒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有什么辦法說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幼兒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過讓幼兒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幼兒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幼兒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幼兒是只顧急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于大班的幼兒我們今后還需有意培養(yǎng)其這方面的能力。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精選】09-20
【經典】大班教案08-20
[精選]大班教案08-18
大班教案【經典】08-17
【精選】大班教案10-02
大班教案[經典]08-12
大班教案(經典)08-10
大班教案(精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