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旅游從業(yè)人員,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太原晉祠的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1
古建薈萃、名木雜布、風景綺麗、聞名遐邇的太原晉祠,地處市區(qū)西南的懸甕山下,晉水源頭,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中國古建園林明珠。其歷史悠久,始建年代無考,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一書已有記載,說明晉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規(guī)模了。
晉祠即晉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國開國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晉水發(fā)源于此,改國號為晉,故名晉祠。
晉祠占地4萬多平方米,祠內林木蔭翳,業(yè)經千余年的補葺修擴、開發(fā)建設,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晉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發(fā)展成為包括各類寺廟在內的奉祀諸多人、神、佛、道的廟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歷代興建的各種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百余座,是一處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并且有著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園林,在海內外久負勝名。
祠內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為中心,形成一條東西向之中軸線。由祠東大門入內,中軸線上從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梁、圣母殿,系祠內建筑的主體部分。這組建筑布局嚴謹,造型別致,以風格獨特、藝術與歷史價值甚高而著稱于世。北部建筑東自文昌宮起,有鎖虹橋、東岳廟、昊天神祠(關帝廟)、三清洞、鈞天樂臺、貞觀寶翰亭、唐叔虞祠、蓮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陽洞、開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鳳軒、三臺閣、讀書臺、呂祖閣、顧亭及靜怡園等。這組建筑依地勢錯綜排列,崇樓高閣,參差疊置,以宏麗壯觀、幽靜飄逸取勝。
南部建筑東自勝瀛樓起,有流碧榭、雙橋、白鶴亭、同樂亭、傅山書畫館、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張郎塔、曲橋、洗耳洞、不系舟、難老泉亭、水母樓、臺駘廟、公輸子祠等。這組建筑既有樓臺聳峙、亭橋點綴,又有泉水穿流、風光綺麗,頗具園林特色和詩情畫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晉溪書院、董壽平美術館、奉圣寺、留山園等。祠內整體布局疏密有致,嚴謹得體,既有寺觀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宮苑之韻致,恢弘壯闊,獨具匠心。
祠內規(guī)模最大且文物價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構臺基之上,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四周圍廊,前廊進深達兩間,廊下寬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獨有。在中國同存古建實物中,殿周圍的前廊進深達兩間者,此乃最早的一個實例。前廊柱上雕飾木質蟠龍8條,蜿蜒自如,盤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龍柱形制曾見于隋、唐之際石雕塔門和神龕上,在國內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構實物中,以此最古。
殿內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內的2尊小像為明代補塑外,余皆宋代原作。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觀塑像排列的固有規(guī)制,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場面,是宋代宮廷生活及其森嚴等級制度的真實寫照,且造型生動,活靈活現(xiàn),是宋人審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體現(xiàn),堪稱神品,海內外均極罕見。殿前的魚沼飛梁之建筑結構呈宋代特色,沼內石柱具北魏遺風,乃宋天圣年間原物。魚沼飛梁實際上就是架設在魚沼上造型如大鳥展翅的十字形橋梁,這種造型優(yōu)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橋式雖然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古畫中偶有所見,但國內現(xiàn)存實物僅此一例,確是“海內獨有,舉世無雙”,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橋梁建筑極有價值。飛梁之前有獻殿,雖規(guī)模不大,卻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構。
中國的廟宇建筑設祭亭、享亭、獻亭、享堂、享殿、獻殿等祭禮性建筑物者雖然屢見不鮮,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結構獻殿則只有晉祠所獨有,故尤顯珍貴。
難老泉前,是晉祠自然風光的精華所在。左側真趣亭,是人們觀賞風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臺階可到水邊,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壩一條,如玉帶貫穿腰間,壩下鑿孔洞十枚,是當年南北兩渠三七分水的界線。
晉祠的樹木,也是人們賞玩的景色。傳說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鏡臺前、關帝廟內、東岳祠中和圣母殿北側,就中以圣母殿北側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樹高10余米,側身向南傾倚,蒼翠的葉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頂之上,與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樹支撐著它的軀干,名曰“撐天柏”。
此外,貞觀寶翰亭內的《晉祠之銘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親自撰文并書寫,字體為行書,深得王羲之之神韻,飛逸灑脫,骨骼雄奇,遒勁挺拔,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通行書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歷史上的許多文人墨客游覽晉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千古絕唱;宋司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晉陽春”之名句;宋歐陽修有“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感嘆。
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的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交織的風景名勝區(qū)。自《山海經》、《水經注》以來,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北齊、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于祠內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觀、古塔、園林、亭榭等相當集中。
晉祠是以泉、渠水系構景的佳例。祠內水母樓(晉源水神廟)筑于難老泉泉源之上,泉水從其下涌出。樓前罩一八角攢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這是晉祠自然景觀的中心。由東向西,祠門、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圣母殿排列在東西主軸線上,最后以歡喜嶺上望川亭為終點。南部臺駘廟、公輸子祠、王瓊祠、三圣祠、同樂亭、白鶴亭、勝嬴樓、晉溪書院。北部苗裔堂、朝陽洞、呂祖閣、三臺閣、待鳳軒、靜怡園、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鈞天樂臺、東岳廟、文昌宮、五云亭等環(huán)周布置。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給莊嚴肅穆的祠廟增添了幾分靈氣與動感。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崇寧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晉水源頭之上,坐西朝東,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單槽,四周圍廊,即宋《營造法式》記載“副階周匝”做法。形成一個寬闊的前廊,其構架作了特殊處理,將下檐前廊當中三間的四道梁架加長到深二間,梁尾交于殿身槽縫的內柱上,使殿身前檐當中三間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門窗檻墻后移到內柱之間,形成深兩間的前廊,格外寬敞。殿內部分,深三間上架通梁,空間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纏繞木質盤龍一條,即《營造法式》所載的“纏龍柱”,是現(xiàn)存宋代此種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鋪作,單拱拱出三跳,柱頭雙抄單下昂,補間單抄出重昂,并施異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補間昂嘴,長大而平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畫與《營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裝極相似,雖屬后世重裝,當是古法。展頂筒板瓦覆蓋,黃綠色琉璃剪邊,琉璃脊飾雖為明代更換,但形狀色澤精致,整座殿宇莊嚴富麗,此殿是現(xiàn)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單槽副階周匝的建筑,柱身側腳,生起顯著,屋頂及檐口曲線圓和,表現(xiàn)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風格,可視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魚沼飛梁在圣母殿和獻殿之間,其淵源可追溯到南北朝,F(xiàn)存飛梁系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復盆式蓮花雕式柱礎,柱頭普柏枋相交,上置櫨頭,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連到沿岸,結成十字形板橋。東西寬闊,連接獻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與圣母殿脊的角相呼應,大有振翅欲飛之勢。其形制作獨特,偶見于古畫之中,而現(xiàn)存實際物僅此一例,實屬可貴。
飛梁前的獻殿,是陳設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間前后設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歇山頂,四周檻墻上裝直欞柵欄,施五鋪作斗拱,單抄單下昂,補間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駝峰托腳承平梁,其上設儒柱和大叉手,構法合理,堅固耐久。殿內敞朗,四翼舒展,外觀酷似涼亭,整體結構古樸輕巧而穩(wěn)定。
以這許多國寶建筑為中心,晉祠整個廟宇在總體布局上,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對稱的建筑風格中融入變化的、自由的園林建筑民間思想。這就給晉祠的形成與發(fā)展帶來勃勃生機。
晉祠有著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參天的古木和盛開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節(jié),到處是一派江南景象。氣候冬溫夏涼,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觀和園林藝術融為一體,悅目賞心。
目前,晉祠風景名勝區(qū)主要包括天龍山、龍山、太山、晉祠博物館、晉祠公園。
圣母殿的背后是懸甕山。據《方輿紀要》載:“懸甕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晉水所出!睉耶Y山北有龍山、太山,南有廟望山、雞籠山,西有天龍山。諸山一脈相承,松柏連天。山風響處,松濤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橫生!八~紅于二月花”恰似“龍山紅葉”的寫照;天龍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塊題字石,即歡喜嶺、天目山、極樂峰、結絀山、望川遺址,山水大觀,言簡意賅,躍然石上。登臨“望川晴曉”看日出,是晉祠極好景色。山上還有宋太宗趙光義攻打晉陽前的“試石劍”,懸甕山南面不遠的柳子溝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濃翠溶溶,舉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崗寨、鎖煙嶺、大小神溝、柳子溝、明仙峪、馬坊峪等無不各具特色?v觀懸甕群山,懸崖絕壁,奇峰怪石,蒼翠欲滴,四季常青,從春到秋,山花爛漫,飄飄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勝,水有水之奇。在晉祠風景區(qū)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彼爸^,難老泉日注不窮。九龍湖、臺驛澤、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來自晉水,所以最引人入勝還屬“晉祠三絕”之一的難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長生萍草,翠綠動人。每當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霧氣升騰,像白紗籠罩水面。晉祠的樓、臺、亭、閣在煙霧縹緲之中忽隱忽現(xiàn),身在其中,如入幻境,當夜深人靜時,難老泉不舍晝夜,形成晉祠內八景之首。在晉祠群山之中,泉、溪、澗、潭隨處可見。在海拔1700米的天龍山上,泉眼眾多,登天龍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諦。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晉祠勝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晉祠園林是由我國最古老的園囿造園發(fā)展而來。集中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智慧,為晉祠風光增光添彩。晉祠的植被品種多,年代遠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奪天工。松柏楊柳、銀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2
位于晉祠古建筑門前的開闊地上。東對碧水蓮塘,西靠晉祠古建筑,南北兩翼,緊挨千頃稻田、農舍、村莊。 伏龍山是園內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題書“伏龍山”。山腳有石洞流水,水從石龍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兩羅漢,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邊石虎飲水,狀貌惟妙,情趣橫生。
公園中部有德隱齋。西北部有仙翁閣,又稱紅閣。因閣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得名。此閣創(chuàng)建于明代弘治年間(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還有北極閣,這座明代創(chuàng)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樸端莊,典雅不俗,底洞門有“古唐邨”題刻。陶然村別居一角,亭秀閣明。
晉祠公園東南部,是公園水鄉(xiāng)。這里俗稱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橋,橋上行人,橋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3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tài)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xiāng)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4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xiàn)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的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5
江陵,古稱荊州,遠在太古,中國方圓九州,荊州就是一個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把楚國都遷到江陵,這里便成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楚在此建都400多年,歷經20代。
江陵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有古城墻的城市之一。相傳為“劉備借荊州”時關羽所筑。秦漢以來江陵北至長安、洛陽,南下兩廣,西去四川、云貴的`陸上通道必經之路。城南又有長江水運之便,向有“自古兵家重荊州”之說。據>載:赤壁之戰(zhàn)以后,曹操退回黃河流域,孫權為鞏固長江下游的統(tǒng)治勢力,占領荊州。孫劉之間的聯(lián)盟本來就出于一時利害關系上的考慮,雙方為了奪取荊州這一塊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斗。孫權采納了部下魯肅的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聯(lián)合抗御曹操。劉備取得四川后,不歸還荊州,派二弟關羽據守,關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孫權乘荊州空虛,派呂蒙襲取荊州,俘殺了關羽。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都發(fā)生在這里。孫劉聯(lián)盟破裂后,劉備、張飛興兵伐吳,張飛未曾出兵,被部將張達、范疆所殺!邦^葬云陽,身葬閬中”。劉備兵敗“彝陵”,白帝城托孤。
荊州古城又保存完好的護城墻,成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總面積4.6平方公里。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時古城的第一到防御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護城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駕舟從內河可直達武漢。位于荊州城內的“荊州博物館”,又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12000多件,其中最稀世的珍寶是越王勾踐劍和西漢男尸。越王勾踐劍,劍廠68.8厘米,劍身飾滿菱形花紋,近柄處刻有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劍柄兩面分別鑲嵌有三色玻璃和綠松石。雖然在底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仍劍刃鋒利,青光閃爍,換然如新。西漢男尸,據墓中竹簡記載,該人葬于漢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五月,死者名“遂”,江陵縣市陽里人,終年60歲,生前為五大夫(相當與或略高于當時的縣一級官員),身高1.678米,體重52.5公斤。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6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水源頭,有一片古建園林,統(tǒng)名“晉祠”。這里,山環(huán)水繞,古木參天,在如畫的美景中,歷代勞動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榭。在蒼郁的樹木掩映之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廟殿宇之同,歷史文物與自然風景薈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晉祠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塊勝地,常年接待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游客。
關于晉祠的故事,說來話長,據《史紀?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誦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后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晉祠的創(chuàng)建年代,現(xiàn)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于北魏酈道元(公元466或472 ?――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弊鴷r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梁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qū)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qū)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祠區(qū)內中軸線上的建筑,由東向西,依次是: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梁和圣母殿。這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宮,及南面的水母樓、難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組成了一個綜合建筑群。東西一條主線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兩組建筑,本來是不同時期搞起來的,集中在一起,卻好像都服從于一個精巧的總體設計,并不是雜亂無章地生拼硬湊的,顯得布局緊湊,既象廟觀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宮苑,反映了我國古代芳功人民創(chuàng)造的匠心。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7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3號導游員,名字叫田一涵。
歡迎你們來泰山旅游,很榮幸今天由我來帶你們領略泰山的美好風光。希望你們能玩得開心,高興面來滿載而歸。請記住我的聯(lián)系電話號碼是xxxxx。
泰山素有“五岳之尊”之稱,它位于山東省中部,山勢挺拔。氣勢磅礴?偯娣e420多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僅次于華山和恒山,居于第三位,它有莊重威嚴的'氣勢,吸引著無數游人到此一游。
現(xiàn)在,我?guī)ьI大家一邊攀登一邊觀賞。泰山名勝古跡很多,第一處就是岱廟,文物集中在此地,是一個宮殿式的建筑群,中國書法藝術都在這里集中。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岱廟的主體建筑前,殿高223米,長48.7米,寬19.79米。大殿共9間,雕梁畫棟,黃瓦蓋頂,金碧輝煌。玉皇頂是泰山最高峰,我們在那里可以觀云海,賞日出,看奇峰,望黃河,真是美不勝收呀!
我的介紹就先到這里,請大家隨我觀賞大飽眼福吧,希望在泰山的這幾天里,能夠玩得開心,成為你來這幾天內最美好的回憶。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8
晉祠始建于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里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huán)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yōu)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qū)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旅游景區(qū)距太原市較近,氣候條件與市區(qū)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yōu)美,是游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xù)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huán)境舒適。晉祠風景區(qū)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坐落周圍,數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qū)的晉祠鎮(zhèn)政府近幾年下功夫抓了以旅游業(yè)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yè)(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qū)的住宿條件、通信業(yè)務、醫(yī)療保障、娛樂場所、購物環(huán)境越來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睞。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9
大家好!我叫付明月,是一位為大家服務的專業(yè)導游。今天很高興陪大家一起來到了舉世聞名的泰山。
我們的瀏覽開始了,請游客們注意安全。泰山風景秀麗、雄偉壯觀,它是“五岳”中的“東岳”,也是五岳之首。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經來到了南天門,你們往前看,這座金碧輝煌的大城門上就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很醒目吧!
請游客們不要掉隊,我們要繼續(xù)出發(fā)了!山東泰山,古名岱山,又名岱宗,現(xiàn)已是著名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的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的'精神文化的滲透力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泰山既有突出普通的科學自然價值,又有突出普通的美學歷史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于一體的神奇大山。游客們,我們這次的游覽就這樣結束了,感謝你們和我配合得很好,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再來泰山游覽哦!
謝謝大家,拜拜!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10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的祠堂,創(chuàng)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紀)。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guī)模。后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____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guī)模。
其中于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保存在圣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chuàng)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跨越時空漫長,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許多祠廟建筑難以比擬的。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山西晉祠導游詞02-16
泰山碧霞祠的導游詞01-09
司晉督培訓個人總結12-07
太原市房屋租賃合同07-05
(精選)頤和園導游詞11-10
圓明園導游詞01-31
天壇導游詞02-02
河南的導游詞01-29
關帝廟導游詞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