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4-07-09 12:45:2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主要有三個內容: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jié)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學生這些心理特征,結合教材內容的編排,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xiàn)象入手,在質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于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順序進行?紤]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后,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并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后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于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fā),共同獲得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fā),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生認知沖突,再聯(lián)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tài)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fā)現(xiàn)紙上并沒有像,從而說明并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么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4、平面鏡成像的應用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2

  一、說教材

 。ㄒ唬、教材簡介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這節(jié)課是初中物理光學的重點章節(jié),也是人類“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識。四大光學現(xiàn)象中“光的色散”課標要求較低,“光的反射”這一課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礙物時發(fā)生反射的現(xiàn)象。既是認識平面鏡、球面鏡對光的作用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基礎,是集物理現(xiàn)象、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于一體的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包括三個知識板塊,分別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光的反射類型。

 。ǜ鶕抡n標的要求和我校八年級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歸納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體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在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

  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光學知識比較抽象,鑒于八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實驗,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2、學法:剛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他們頭腦中的物理積淀幾乎沒有,更談不上用物理的思維和方法去研究和解決問題,因此我力求改變他們傳統(tǒng)接受式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嘗試簡單的探究過程中,向他們潛移默化地滲透發(fā)現(xiàn)式學習方法,從而為以后實現(xiàn)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礎。

  三、說教具和學具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實驗不僅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研究物理問題最重要的手段。它不僅直觀、具體,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實的再現(xiàn)物理情境和物理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來源,而且新的課程理念還要求我們要盡可能多的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的探究實驗。當然我們也不會放棄在微觀領域和細微過程中教學模擬課件的輔助作用。為此本節(jié)課我設計和選擇的教具和學具如下:

  激光筆、白塑料板、平面鏡、自制漫反射演示儀、自制課件、手電筒、量角器、白紙。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ㄐ陆滩闹泄獾姆瓷溥@一課,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廣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我把課程設計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情境導入,定標自學;親歷實驗,探究達標;緊扣目標,強化訓練;檢測反饋,拓展提高)

 。ㄒ唬⑶榫硨,定標自學

  我們大家都知道“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實驗,首先問學生: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嗎?這個問題老師還有點拿不準。ū砬椋好曰蟛唤猓┩瑢W們怎么想?我請兩個同學到前邊來試一下,大家一起作見證。要求一位同學拿手電筒照向另一位同學,這個同學拿大平面鏡去擋照來的光束,結果光束改變了原來的傳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個方向,為什么?借此引出課題“光的反射”(板書課題)。此時教師提出:針對這一課題,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順勢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然后教師出示自學指導,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本,感知教材。通過閱讀,學生能自行解決疑問,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ǘ⒂H歷實驗,探究達標

  1、在承接前一實驗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同學拿手電筒去照射不同的物體(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親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會發(fā)生反射,從而改變了原來的傳播方向。(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

  有了這一基礎老師又向學生提出:誰能把剛才的反射過程用最簡單的圖形描述出來?

  最后老師利用課件模擬光路圖明確三線、兩角、一點(演示課件)(再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2、在我們認識了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時遵守什么規(guī)律?(提出問題為探究做準備)

  此時學生還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師加以適當引導(老師提示探究過程,可以幫助學困生設計探究方法)

  探究1):三線共面問題

  探究2):兩線分居問題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問題

  這三個探究過程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一定讓學生全部參與,并對積極主動的學生給予激勵評價。

  探究結果的獲得并不難,一定要由學生反饋、總結、歸納,并告訴他們科學家研究問題也用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探究過程,滲透研究方法)

  老師小結:大家的探究結果合起來就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使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意義,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識)教師用模擬課件展示規(guī)律的全過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況。

  3、結合環(huán)節(jié)1,學生已經發(fā)現(xiàn)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體表面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從而引出并介紹光的反射類型,教師用課件輔助演示,并強調這兩種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規(guī)律(課件演示)

  (三)緊扣目標,強化訓練

  告訴學生學物理最大的好處就是學以致用,物理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生產中的許多問題,現(xiàn)在我就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課件出示練習題(同時發(fā)篇子給學生)

  第1題主要考查本節(jié)課的基本概念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作圖能力,

  第2題黑板反光問題,第3題為電視遙控問題,第4題是自行車尾燈的結構問題,這三個題目都是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實際問題,出示這組題目的目的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利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的新理念。

 。ㄋ模z測反饋,拓展提高

  告訴學生剛才是我們的練兵過程,現(xiàn)在我要搞實戰(zhàn)演習!要求學生不看書,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獨立完成檢測試卷。

  課件出示檢測卷,并發(fā)卷子給學生

 。ㄈ绻袝r間小組交換判卷,提出問題,共同進步,需要延伸的老師點拔)

  這一環(huán)節(jié)事實上是讓學生有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學校倡導的“堂堂清”的教學要求。

  五、說板書設計

  §2—2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現(xiàn)象

  二、光的反射規(guī)律

  線的關系:

  角的關系:

  特例

  三、光的反射類型

 。ū景鍟O計再現(xiàn)了光的反射這一課的主要內容分別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光的反射類型,和前面的學習目標是相對應的!肮獾姆瓷洮F(xiàn)象”這一問題課本雖沒有單獨提出,但它是探究反射規(guī)律的必備知識基礎,需要學生加以認識。本板書同時也突出體現(xiàn)了本節(jié)知識的重點為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高志遠,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現(xiàn)在大堿廠鎮(zhèn)初級中學,任教八年級物理。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4節(jié)光的折射。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光的反射的后續(xù)課程,既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光學的有關知識,又是后面透鏡及其應用的基礎,在教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學生通過對光學現(xiàn)象的分析,可以豐富知識,開拓思維;培養(yǎng)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經歷規(guī)律的產生過程。

  通過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養(yǎng)成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學道理的習慣。

  3.重點難點

  我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路可逆。

  我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運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xiàn)象。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xiàn)象引入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分析討論,歸納結論。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多重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引領學生的學習,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自然合理的開發(fā),最終達到學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識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新課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xiàn)象。請學生說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思考這是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從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激發(fā)。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利用光具盤展示,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從而引出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為了便于交流要明確一下幾個概念:界面、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入射角、折射光線、折射角。

  教師邊畫圖,邊對應講解,最后要求學生動手畫在筆記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練習了學生的作圖能力。

  然后請學生觀察光在玻璃中發(fā)生折射的軌跡,討論回答問題:

 、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 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 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學生回答問題,師生合作總結出光的折射規(guī)律。

  通過師生合作學習,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就感,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xiàn)象》第一節(jié)的內容,光的直線傳播是重要的光學現(xiàn)象,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的必備知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以后幾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倌茏R別光源,知道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兩類。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能列舉光的直線傳播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哿私夤庠谡婵罩械膫鞑ニ俣

 。2)過程與方法

 、偻ㄟ^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點。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僭趯嶒炋骄恐畜w驗學習物理的樂趣,并在實驗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趹谩肮庋刂本傳播的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guī)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guī)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直線傳播。(2)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現(xiàn)象。

  二、器材的選擇

  1、選擇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學器材: 水槽 激光筆 水 牛奶 煙餅 鑷子 燒杯 滴管 紙杯 蠟燭 火柴 玻璃磚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jié)是學習光現(xiàn)象的一個開始,是以后學習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礎。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yǎng)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jié)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同時要盡可能讓學親自動手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由他們自己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四、教學流程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一組與光現(xiàn)象緊密聯(lián)系的優(yōu)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最后將畫面停在“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由此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體現(xiàn)由“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ǘ┳灾魈骄,學習新知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僖龑W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要發(fā)生偏折。

  分組實驗,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符合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

  在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fā)生彎曲。

  2、光線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學生想象光線的形象。

  引導:為了直觀的`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我們用一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樣的帶箭頭的直線稱之為光線。

  強調:光線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種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3、應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導:a 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不透明物體光不能通過。

  原理: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無光的黑暗區(qū)域。

  (2)小孔成像

  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實驗器材完成課本P70“想想做做”,在班級進行展示,觀察小孔成像現(xiàn)象,交流小孔成像的特點。(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動畫展示小孔成像,畫小孔成像原理圖。

  歸納小孔成像特點:像與物相反;實像。

 。3)日食、月食

  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圖,引導學生分析。

 。4)學生列舉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實例,并進行解釋。(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光速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光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0×108m/s。(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回憶聲音的傳播速度情況,將光的傳播速度與聲音進行對比。

 。ㄈw納總結,應用提升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改變以往教師口頭總結學生心不在焉的情況,由學生極積主動說、談、想,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習題,學生作答。(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指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容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這樣設計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說明: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七章“歐姆定律”的第二節(jié)內容。

 。ǘ、內容解析:

  1、《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關鍵。

  2、歐姆定律這節(jié)課特點: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研究,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上節(jié)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無形中降低了難度。

  3、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會“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ㄒ唬、學生思維特點: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lián)系,仍需具體形象的知識來支持。

  (二)、學生知識情況:

  學生在沒有學習本節(jié)知識之前,已了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具備學習歐姆定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定量關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

  三、學法指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

  1、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3、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通過閱讀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計算。

  2、能根據歐姆定律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的關系。

 。ǘ、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難點、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并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jié)課是這一章內容的第二節(jié),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我認為: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以及表達式、變形式的意義是本節(jié)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節(jié)課難點。

  六、內容方法

 。ㄒ唬⒔虒W內容

  1、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2、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ǘ┙叹呤褂

  教師演示用:課件、干電池、開關、電阻、燈泡、導線、示教板。

  學生分組用:電源、導線、電阻、燈泡等。

 。▽W生剛接觸電學,內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懼,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ㄈ、教學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突出以下幾點:

  1、是設計了學生探究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2、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物理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物理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過程

 。ㄒ唬皠(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大?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ǘ皽毓手隆薄敫拍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對物理不感興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物理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物理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物理、探究物理、認識并掌握物理。

  出示表一:R=5Ω

  U(V)

  1

  2

  3

  I

  0。2

  0。4

  0。6

  表二:U=3V

  R(wΩ)

  5

  10

  15

  I

  0。6

  0。3

  0。2

  結合表格提出以下問題:

  1、實驗時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分析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得出歐姆定律。

 。ㄈ八角伞薄贸龉

  I=U/R

  對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變形進行分析,并介紹歐姆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ㄋ模熬v例題”——學以致用

  在這里我精心設計了一道生活中的題目: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達到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對于物理計算題,要逐步進行板書,可以引起學生思考,教育學生學會規(guī)范解題。

 。ㄎ澹凹皶r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兩道及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绊樌沓烧隆薄㈦娮

  1、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賹W生分組實驗,分別把兩個電阻串聯(lián)、并聯(lián)接入電路,觀察燈泡的亮度,得出電阻的變化情況。

 、趯W生分組實驗后,討論得出結論:兩個電阻串聯(lián)后電阻變大了,因為燈泡變暗了;兩個電阻并聯(lián)后電阻變小了,因為燈泡的變亮了。

  2、出示問題:為什么串聯(lián)后電阻變大?并聯(lián)后電阻變。繌那懊鎸W習過的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釋。

  學生討論后,帶著小紅帽上臺演示:電阻串聯(lián),越串越長,所以越串越大;電阻并聯(lián),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3、問題:

  ①電阻串聯(lián)后總電阻與原來的電阻有什么關系?

  ②5Ω的電阻與10Ω的電阻串聯(lián)總電阻可以用多大的電阻來代替?

 、垭娮璨⒙(lián)后總電阻與原來的電阻有什么關系?

 、趦蓚10Ω的電阻并聯(lián)總電阻可以用多大的電阻來代替?

  采取學生自主實驗的方法,使學生更直觀地體驗電阻的串并聯(lián)引起的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從而自主得出結論,能更好的證明規(guī)律的客觀性、普遍性、科學性。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大膽的猜想,當學生的猜想與實驗結果相駁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可以使學生的印象更深刻。當學生的猜想與實驗結果相同時,他會在實驗中體驗到快樂與興奮,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七)“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⑴歐姆定律及其有關概念;⑵串并聯(lián)電阻的特點;⑶根據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電壓規(guī)律推出串并聯(lián)電阻的兩個公式;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八)“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幾

  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留給學生課后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八、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分為兩部分,左邊是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電阻的串并聯(lián)。右邊是例題的解題過程。這樣的設計既能突出重難點,也為學生規(guī)范解題起到示范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指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容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6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說課的課題是第七章第一節(jié)《壓強》。

  一、說教材

  《壓強》選自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壓強》的第一節(jié)。其主要內容包括對壓力的認識、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并會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疤骄繅毫Φ淖饔眯Ч弊鳛橐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取相關的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另選器材,給學生的探究活動留有較大的空間,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一節(jié)內容不僅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本節(jié)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列舉常見壓力實例,知道壓力的概念,會區(qū)分壓力和重力。

  2)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 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評價設計

  1) 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在體驗實驗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并滲透對比法。

  2)通過課堂計算練習,能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容易把壓力與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認識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雖然壓強是第一次接觸的新概念,但對于壓力確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整個教學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揮探究實驗的作用,迎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里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

  準備教具:自制壓力小桌、海面、氣球、圖釘、砝碼、鋼條、白紙、一端削尖的鉛筆等。

  1、教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在教學中,提倡學習的多樣化,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本節(jié)課采用的學法為:觀察對比、討論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五、器材準備:

  選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具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用:長方體小木塊、海綿、重物、長塑料直尺,多媒體課件等。

  學生用:氣球、海綿、小桌、砝碼、磚塊、沙盒、圖釘、釘子、礦泉水瓶、木板等。

  六、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5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力求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究為主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的引人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1)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向。(2)產生學習的內動力。

  我準備采用:“實驗---觀察---提問”的方式引入課題。首先安排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讓學生用手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通過對比實驗現(xiàn)象,提出問題:“為什么用不用的方法頂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需要解決的。

  我認為"用手頂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fā)學習愿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理解壓力的定義

 。1)壓力的概念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常用到“壓力”這個詞,但對“什么是壓力”和“壓力的方向”沒有確切的認識,所以我用砝碼壓鋼條的實驗讓學生自己感覺到鋼條的彎曲是受到了力的影響,而且學生很容易通過觀察知道這個力是壓力,初步讓學生知道壓力的存在,然后利用幾幅圖片說明,哪個是受力物體,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學生總結出共同點,通過上述幾個實例的受力情況的共同點的歸納,指出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認識。

 。2)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

  這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這個難題是我這樣化解的,通過叫學生演示幾個不是由重力而產生的壓力。然后要求學生根據上述的壓力的概念畫出幾個例子的壓力的示意圖,然后根據已經所學的知識畫出重力的示意圖。觀察壓力和重力的示意圖,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壓力的作用效果

  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決定把這部分的教學建立在學生觀察和實驗上,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完成這個部分的`內容,教師間接的引導學生,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成,我分以下步驟來進行

 。1)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提出,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提出問題,我又讓學生重新作了手指同時壓鉛筆的兩端的小實驗。問,壓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你認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2)讓學生根據實驗提出猜想,學生會根據實驗感覺,提出合理的猜想。

 。3)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并提出實驗中如果涉及多個變量時,應該采用控制變量法)

  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并讓學生上講臺來分享他的實驗結果。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并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4)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實驗表格:

  一、目的: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的關系。

  二、實驗方案:應控制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觀察壓力作用效果是否發(fā)生變化。

  三、選擇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

  壓力(大或小)

  受力面積(大或。

  壓力作用效果(明顯或不明顯)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壓強的定義

  對于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由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兩個,也就是說當一個量的變化由其他兩個量來決定時,是怎么比較的,我通過叫學生回憶速度定義的提出,并引導學生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在理解了壓強的定義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

  利用一些練習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總結。然后發(fā)給學生氣球,讓學生根據已經學習的內容提出氣球的形變程度和什么因素有關,動手動腦如何改變氣球的形變程度?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這個活動安排在壓強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導學生根據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⑶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有⑴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⑵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⑶在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在上述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教材圖10-5,明辨哪些屬于增大壓強,哪些屬于減小壓強,進而由學生舉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圖10-6中的三幅圖都是與受力面積有關的事例,如果先討論這三幅圖,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會認為只有改變受力面積才能增大或減小壓強.

  第六個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根據板書小結,并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實驗應注重探究過程,而不能注重結果,并明確探究的五個步驟。同時對課堂中學生想法與實驗設計加以肯定和表揚。

  請學生回去設計與課本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并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后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七、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總體建立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歸納總結這一過程中完成。問題的提出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探究的欲望非常強,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雖然準備的教具不多,但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所進行的實驗多種多樣,所以我采用叫學生上臺來講解他的實驗思路,這樣作一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實驗是否正確,又可以思考別人的實驗是否更科學更合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7

  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第三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jié)摩擦力。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于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_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學的。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密度社會生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jié)《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jié)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后,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jié)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應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采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jié)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yǎng)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xiàn)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xù)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并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jié)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xiàn)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jié)課所能體現(xiàn)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jié)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guī)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fā)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fā)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tài)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xiàn)。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jié)內容從現(xiàn)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并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jié)課呈現(xiàn)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于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后,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并與實驗管理員協(xié)調好,上課時一同協(xié)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臺秤等。由于本節(jié)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jié)的活動課進行兩節(jié)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于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tài)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guī)孜煌瑢W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guī)椭襾斫鉀Q,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采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后采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后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并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回觀察,并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匯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后,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后,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匯報并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

  我們在課下用臺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于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墻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fā)現(xiàn)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后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采取在磚的表面涂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何以谙,我們?yōu)槭裁床粶y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于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后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于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于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采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臺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并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于克服困難的態(tài)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guī)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9

  我說課的題目是《靜電現(xiàn)象》。下面我從十個方面來說一說:

  一.教學理念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我們教一門科目,不是建造有關這門科目的一個小型現(xiàn)代圖書館,而是使學生親自像數學家思考數學,像史學家思考史學那樣,使知識的獲得過程體現(xiàn)出來,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所以本課采用了演示和學生探索性實驗相結合并以學生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做好實驗,充分發(fā)揮實驗的作用,通過獨立思考與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利用現(xiàn)有器材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歸納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在體驗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體驗中感受科學的壯美與神奇!

  二.本課教材分析

  《靜電現(xiàn)象》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的第2節(jié).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xiàn)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原子構成的初步知識及對靜電現(xiàn)象的解釋.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fā)現(xiàn)的電現(xiàn)象,也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學、理解許多電現(xiàn)象的基礎.但是本節(jié)課在此處并非是初中電學的起始課,而是作為人類探究物質微觀結構(即原子結構)所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講授摩擦起電現(xiàn)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是為說明物質可以再分做準備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分析,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胖婪肿硬皇墙M成物質的最小單元,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浦滥Σ疗痣妼嶒,認識到原子也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

 、侵雷匀唤缰挥袃煞N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推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饶芾迷訕嫵傻闹R對摩擦起電現(xiàn)象做初步的解釋.

  2.過程與方法

  在實驗探究基礎上認識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抛⒁庥^察靜電現(xiàn)象,對電荷種類的探究產生興趣,通過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乒膭顚W生自己查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知識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四.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guī)律.

  難點:認識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五.教法

  《物理課程標準》提倡多種教學形式。講授、討論、實驗探究等教學形式

  各有自己的特點和適用的場合,它們的長處和不足可以互相補充。本節(jié)課把自主研究和目標研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機地結合起來,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序地進行“提出問題--進行猜想--確定方案--實驗探究--現(xiàn)象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始終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學習過程成為“發(fā)現(xiàn)--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從實驗中得出結論,體驗探索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另外,注重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每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

  六.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想

  學、我會學”。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自主性學習所必需的能力,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學習方法的指導。

 、啪脑O計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和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魄擅畹刈寣W生選取身邊的材料進行有趣的實驗,通過引導使得實驗的進行和問題的解答都是學生自己不斷努力的結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侵笇W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注重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七.教具以及其它相關教學資源

  1.活動器材:橡膠棒、毛皮、玻璃棒、絲綢、泡沫、塑料尺、塑料細絲、碎紙屑等.

  2.圖片資料:石墨分子、金剛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圖片,

  3.視頻材料:靜電現(xiàn)象(手摸靜電球后,頭發(fā)全都飄了起來)課件、摩擦起電,電子轉移的動畫課件.

  4.學生課外在網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關靜電現(xiàn)象的資料.

  5.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xiàn)象以及防護,如汽車后面拖一條尾巴,紡織廠、煤礦要除靜電等等.

  八.教學程序

  針對學生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1.播放趣味視頻,引入新課

  播放三個有趣的視頻:一是女同學手摸帶電的球后,頭發(fā)全都豎了起來,二是女同學用梳子梳頭發(fā),頭發(fā)隨梳子飄起來,越梳越亂,三是不斷摩擦氣球后氣球隨手飄動.這些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情景能喚醒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自然生活現(xiàn)象充滿了好奇,也激發(fā)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興趣。

  2.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首先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靜電現(xiàn)象的生活現(xiàn)象以及相關資料。在此過程中要了解、肯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及時提出新問題(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

  讓同學們拿出塑料尺,泡沫,或者塑料筆,在他們自己的腦袋上摩擦幾下,再靠近小紙屑看一看.并引導他們描述出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們通過自己親身體驗,是很有說服力的。學生們一動手實驗就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熱情高漲,也為保持積極的探究情緒打下了伏筆.

  在實驗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以及“摩擦起電的定義”。其實到這時,概念的得出已是水到渠成了.而引導學生下定義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的過程.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我再演示:摩擦使橡膠棒和玻璃棒帶電,并吸引輕小物體.讓學生再次觀察老師重復他們自己做過的實驗。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老師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為他們后面的實驗成功打下基礎。演示之后,我提出問題:它們所帶電荷的種類是不是相同呢?你有什么依據嗎?讓學生討論,積極發(fā)言。及時的`設問,能再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提出的問題產生興趣.學生討論后,我做總結:在物理上,用同樣的方法使同樣的物體帶上電,我們就說它帶的是同種電荷.

  接著繼續(xù)設問:帶相同電荷的橡膠棒靠近時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并引導同學們先作出猜想,再相互討論,并制訂一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驗證他們自己的猜想.學生相互交流后匯報實驗方案,并根據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在此過程中我提醒學生為了便于記錄和分析,要把實驗現(xiàn)象及時記錄到已設計的表格中.這個過程的設計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親自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討論、交流體現(xiàn)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養(yǎng)成及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據的習慣,有利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得出結論.

  學生描述了實驗現(xiàn)象“帶相同電荷的橡膠棒靠近時會互相排斥”后,我再進一步設問:從科學研究的角度,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得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結論呢?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物理規(guī)律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之上的.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結論.要想排除偶然性,必須通過多次實驗.進而引導學生再次利用身邊的器具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這樣設計能讓學生及時鞏固得到同種電荷的方法,并自己設計實驗,用實驗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結論,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熟悉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增強了科學探究的興趣.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帶同種電荷的物體靠近時是相互排斥的.緊接著提出問題:玻璃棒與橡膠棒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又如何驗證呢?能不能也設計一個實驗來呢?并讓同學們相互討論交流,再完成實驗.這既能讓多數學生帶著原來實驗成功的喜悅再次進行新的探究,也給第一次實驗失敗的同學帶來新的機會.由于前面的探究活動給同學們積累到一些經驗,這次的探究活動自然也順利多了.實驗結束后結合學生的實驗現(xiàn)象和科學家的大量實驗證明歸納得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老師問:通過剛才的實驗,同學們認為,至少存在幾種電荷?哪幾種?學生自然能答出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一種是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這一步一步的追問不僅使下面要探究的問題更明了,同時能幫助部分學生把前面探究時得到的知識梳理一下.而同時新的問題也順理成章的誕生了,學生會提出疑問:有沒有第三種電荷呢?并讓大家相互討論,怎樣解決這個疑問?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再提出問題加以引導“如果存在第三種電荷,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能夠理解“如果存在第三種電荷,則既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又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吸引”。這樣的問題引導是為了及時降低問題的梯度,以便于有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實驗的探究中.然后讓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器材探究有沒有第三種電荷存在?要求同組同學先討論方案,分工合作,進行實驗并把實驗現(xiàn)象記錄到表格中.實驗中要求明確任務,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既節(jié)約了實驗時間,也能讓學生體會分工合作的重要.實驗結束后帶領同學們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告訴同學們,科學家在實驗室也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的結論跟同學們是一樣的,然后通過課件展示結論(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吸引的帶電體,必然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帶電體,必然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排斥.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而且電荷間存在相互作用.)

  以上五個探究活動不僅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而且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接著,我主要以老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方法介紹了富蘭克林對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命名。學生在《走進分子世界》這一節(jié)已經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分子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呢?這個問題由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本了解.并用課件展示水分子、石墨分子、金剛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圖片,借助課件展示分子的構成,能使微觀世界更直觀、具體,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認識微觀世界的興趣.

  繼續(xù)設問: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不是也是可分的呢?原子是不帶電的,為什么與毛皮摩擦后就帶了電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以問題的形式帶領學生層層深入認識物質的構成,這樣可以避免一味講述的枯燥乏味.再用課件展示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電子轉移的視頻,讓學生利用原子構成的知識對摩擦起電現(xiàn)象做初步的解釋,認識到摩擦起電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只是將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通過課件及視頻資料的展示,學生對原子結構有更形象的認識,對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也做了鋪墊.而邊講解邊播放視頻能使更多的學生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因為課堂不能成為少數優(yōu)秀學生表演的舞臺,而是更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求與發(fā)展.

  3.課堂小結

  以兩個問題總結本課知識。第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物質結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第二、同學們經歷過怎樣的探究過程,學到了哪些知識?課堂小結在老師的引領下進行,不僅能回顧所學知識,而且能加強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關注.

  4.及時反饋

  重新播放引入新課時的視頻,讓學生們用今天所學的靜電知識解釋視頻中那些有趣的現(xiàn)象。做到首尾呼應,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體驗到學習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一步得到激發(fā),也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真正實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5.布置作業(yè)

  一是完成課本第30頁的兩個小實驗,二是通過網絡,電視,書報等各種媒體搜集靜電方面的資料,了解靜電現(xiàn)象的應用與防護。

  九.板書設計

  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十.教學體會

  一是做好實驗.認識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靜電實驗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和規(guī)律的得出.做好靜電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由于靜電實驗易受絕緣性能及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生動手做實驗前,教師先做比較詳細的介紹和示范后再讓學生自己實驗,學生較易成功.這樣既能使學生認識到摩擦起電現(xiàn)象,又為后面探究性實驗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保證探究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實驗的順利進行,可事先在玻璃棒和橡膠棒中間打孔,使他們都能支在支架上,這樣放在水平桌面上既不易晃動,受力后也很易轉動,實驗效果明顯.學生通過經歷親身體會實驗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過程,不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是在引導學生分析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一定的邏輯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不僅是學生自主性學習所必需的能力,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是多啟發(fā)、多引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便于記錄和分析,在得出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之前,預先設計表格,將實驗現(xiàn)象及時記錄到表格中,有利于學生對現(xiàn)象的分析與比較,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為能提出新問題打下基礎。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0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小粒子與大宇宙》的第二節(jié)《看不見的運動》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jié)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jié)概念課課,本節(jié)內容比較抽象,對于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是通過物質的宏觀現(xiàn)象分析總結出來的,所以教材對分子動理論的每項內容都是首先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索,通過討論宏觀現(xiàn)象,得出“分子間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結論。在這些實驗探究完成之后,教材接著介紹了物質中的分子狀態(tài),解釋了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所具有宏觀特征的根本原因,充分體現(xiàn)了“注重實驗探究”的新理念。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

  2〕了解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分子狀態(tài)。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分析、概括出“分子間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運動、分子間存在著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樂于用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解釋宏觀現(xiàn)象,對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機理有探究興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而對分子動理論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用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本節(jié)教學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獨立觀察并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習慣。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提倡教師成為學生探究和討論的一員,積極參與學生活動,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導入新課(2分鐘)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jié)新課時,采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演示實驗是請同學們觀察桌上的分別裝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問學生能看到水和酒精的間隙嗎?)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思考的過程。

  2. 新課教學(25分鐘)

  (板書:看不見的運動)

  探究一:分子間有空隙

  請同學們按課本中第一個實驗探究做實驗,要求將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請各組猜想混合后的總體積并記錄在課本的空白處。

  比較實驗結果,并與猜想的結果對照。

  實驗結果是總體積沒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體積跑到哪里去了,請同學們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師提示:往一堆雞蛋里撒一把細沙子,你能看見細沙嗎?為什么?直到同學們得出正確結論:分子間有空隙。

  也可以用針筒吸入一定的空氣,然后擠壓,發(fā)現(xiàn)針筒里的空氣減少了。說明氣體分子之間也有空隙。

  (板書:一、 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

  師問:組成物體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動嗎?請猜想。

  探究二:分子的運動

  (1) 多媒體展示:將空瓶口對準裝有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口(按圖10-16(a)),抽去中間的毛玻璃,觀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氣體。解釋為什么選用圖10-16(a)的原因: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氣大,實驗(b) (c)沒有(a)更能充分證明氣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

  (2)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向冷水和熱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觀察墨水是否散開,哪個散得快。

  請學生回答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說明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板書:二、 組成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無規(guī)則運動)

  師生共同總結出擴散的定義,并引導學生總結總結擴散的影響因素和原理。

  擴散: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擴散,溫度高時擴散得快。

  擴散現(xiàn)象說明:①分子間存在間隙。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無規(guī)則運動。

  探究三:分子間的作用力

  (1)把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下面掉著一個重物時能不能被拉開?

  (2) 將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針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動嗎?(與空氣相比)

  首先通過分組實驗和觀看視頻然后引導同學說出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板書:三、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 物質中的分子狀態(tài)

  列舉生活中的三個例子:

  1、在空氣中揮舞手臂輕而易舉

  2、在沒膝的水中急行步履維艱

  3、拔凍在冰中的木棒難于登天

  讓學生帶著解釋這三種生活現(xiàn)象的問題閱讀課本P200頁的物質中的分子狀態(tài)內容,并引導總結其原因。

  (1) 固體:分子靠得很近有規(guī)律地緊挨在一起。所以,固體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2) 液體: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內,分子能運動或滑動,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而沒有一定的形狀。

  (3) 氣體:分子離得比較遠,能自由地向各個方向運動。所以,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確定的體積。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jié)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jié)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體現(xiàn)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手冊上的當堂檢測檢測題后,學生分組展示,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jié)的目標,在筆記上自己構建本節(jié)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分子動理論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最后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看不見的運動

  1、 分子間有空隙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3、 分子間存在著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物質中的分子狀態(tài)

  以上是我對“看不見的運動”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反思五個方面來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蘇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九章第二節(jié)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方面的內容。本節(jié)設計有兩個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lián)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力與運動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點。

 。ㄈ┙虒W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主要推理過程;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ㄋ模┲攸c、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之所以確立它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理由在于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物理規(guī)律教學課,通過本節(jié)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揭示力和運動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學生在從生活經驗中獲得了一種被現(xiàn)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那就是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觀念,轉變錯誤認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嚴密推理,才能幫助學生走出誤區(qū)。

  二、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八年級學生。有利的方面是: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學習了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本節(jié)學習做好了鋪墊。不利的方面是: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

 。ǘ┙谭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 。

 。ㄈ⿲W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

 。ㄋ模┙叹吲c學具

  電教器材:多媒體

  教師演示用:斜面、小車、毛巾、棉布等

  學生分組器材:

  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豐富的教學設備,尤其是身邊的器材拿來實驗,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動,總結觀點→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科學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強化理解→應用遷移,鞏固提高→布置作業(yè),延伸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約5分鐘)。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睘榇耍以O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么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學生實驗后上臺演示)

  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

  教師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

  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fā)

  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實驗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感受活動,總結觀點(約3分鐘)

  讓學生用力推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等,然后撤去推力,物體會慢慢停下來。讓學生體會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緣故。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受體驗,觀察現(xiàn)象,并提出自己的論點,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約20分鐘)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去的分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學生分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教材,小組自選器材完成實驗。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么?實驗中觀察什么?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實驗,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于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用flash課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肯定和總結。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力推理,不是憑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zhí)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xx年的錯誤理論,為后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通過演示和總結,對前面提出的觀點進行判斷,為學生確立正確的觀點。結合伽利略的實驗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持真理、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第四環(huán)節(jié):科學推理,得出新知(約5分鐘)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五環(huán)節(jié):剖析定律,強化理解(3分鐘)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么關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的含義,并強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準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用視頻冰球比賽展示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強調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并闡述實驗推理法的應用。

  第六環(huán)節(jié):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回歸課本

  分析課本開頭三幅圖片,分析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

  2、情景討論

  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xiàn)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jié)摩擦力。

  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們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們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們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們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們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們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們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們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們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們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們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們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們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們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們的表現(xiàn)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們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于學生們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們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們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們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們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們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們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高潮,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們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們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們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們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們主動總結,學生們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們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們。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們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5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電與熱》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電流的熱效應跟哪些因素有關,二是電熱的利用和防止。電流通過導體會產生熱,學生是有生活體驗的,但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這是學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學生學習了電能、電功率知識后及時地安排了本節(jié)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此外教材在學生知道了焦耳定律后,及時地安排了電熱的利用和防止的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節(jié)課也為下一節(jié)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教學做了知識儲備,在全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三維目標要求和本節(jié)課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a、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b、知道焦耳定律的內容及公式。

  c、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電流的熱效應跟電流、電阻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發(fā)揚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安電流的熱效應與電流、電阻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難點: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真觀察、分析,并得出正確結論。

  四、學情分析

  生活上,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電熱器入手,理解電流的熱效應;學習上,八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的知識累積,對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和探究實驗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積極性,讓學生經歷討論、探究、合作、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教材內容,學生心理特點和新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探究教學

  2.演示實驗

  3.談話教學

  六、學法

  1.探究學習

  2.合作學習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七、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用5分鐘時間細讀課本,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進行新課

  播放電爐工作時的畫面,引入電流的熱效應。通過對比電爐絲和導線,得出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并不相同。進而引導學生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猜想,得出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可能與電流、電阻及通電時間有關,并說出猜想的依據。

  根據學生的猜想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由于此實驗是演示實驗,為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電路,并根據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根據結論我們發(fā)現(xiàn),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都有關系。類似的實驗,早在171年前就有人成功地完成了,這個人是誰呢?

  讓學生根據課本介紹焦耳,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

  通過閱讀課本,了解焦耳定律的內容、公式表示、符號意義及單位。

  焦耳定律是焦耳經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來的,讓學生結合物理課本,利用之前學過的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的相關知識,試推焦耳定律的公式表示。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推導能力,并認識到電學中各個物理量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

  了解了焦耳定律之后,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生活中利用電熱的方面和電熱給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并思考怎樣防止這類電熱。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第節(jié)(板書題目)。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guī)律反射規(guī)律、折射規(guī)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xiàn)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xiàn)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方法與過程: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3、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xiàn)象。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xiàn)象引入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運用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等教學方法。

  八年級學生處于中學期間的過度階段,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等學習方法,著力開發(fā)學生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表現(xiàn)空間。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xiàn)象,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光源定義。

  請學生思考: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并進行小組討論對學生舉出的光源進行分類。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教師引導學生理論的得出需要實驗的驗證,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請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小組分別展示光在空氣、液體、固體中的傳播。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學習,自己實驗得出結論,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二: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接著啟發(fā)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并請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課本“想想做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得出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

  活動三:探究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教師向學生講述光的傳播速度,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科學世界”的閱讀材料,教師拓展知識讓學生適當了解有關光的傳播的知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課外作業(yè)是課內作業(yè)的延續(xù),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布置了以下作業(yè):

  必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3題

  選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4題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五、板書設計

  為了使板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上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電流和電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內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電學放在力學之后,認為力學是學習物理的基礎,而電學內容比較抽象,應該放在力學之后學習。但是“新課標”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特別倡導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并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使培養(yǎng)目標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教材從學生興趣、認識規(guī)律和探究的方便出發(fā),不過分強調學科自身邏輯的體系和概念規(guī)律的嚴密性,把電學放在力學之前。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雖然“電”不是陌生的東西,但是它卻讓人感到神秘,盡可能多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生活很貼近,而且很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認識到電是可操作的,并產生進一步探究其奧秘的興趣。電學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具有廣泛和重要的應用,本章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電學知識的基礎,而本節(jié)中的電流、電路、電路圖的內容又是學習本章的基礎,因此,掌握好本節(jié)的知識和技能,對今后電學內容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電流的形成及其條件;知道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②通過動手實驗,認識斷路、通路、短路,知道電路的組成;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從電路的組成認識開關的作用;能畫常見的電路元件符號。③結合小燈泡、電子門鈴等電路的實際連接;學會按實物電路連接圖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2、過程與方法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習從現(xiàn)象中分析歸納出規(guī)律的方法,知道用電器符號、電路圖可把具體的電路連接情況簡潔明了地概括性表達出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認識電路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強烈的興趣;在學習連接電路,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電流和電路的概念不但貫穿電學部分的始終,而且是本章的核心,電路的連接是初中學生實驗操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電流是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它摸不著,看不到。本節(jié)又是初中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電路連接;第一次進行物理作圖,對于八年級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既陌生又重要。能否會認識電流的形成、電路的組成及正確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將直接影響到今后電學各章的學習。因此,認識電流的形成、電路的組成及正確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八年級學生對“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電流是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但電流是摸不著,看不到的;電路的連接是電學實驗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電流和電路的知識,突破難點,結合本節(jié)課的目標,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轉換法、引導法、類比法等。

  通過連接電路的操作性練習來認識電流與電路的關系,電源和用電器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指導原則,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歸納法、練習法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電學實驗習慣,提高認識電路、連接電路、畫電路圖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實驗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用錄音機播放節(jié)奏感強的一段音樂,讓學生看到突然斷開錄音機電源,音樂聲停止。問:同學們?yōu)槭裁绰牪坏揭魳仿?從而引入了“電”,并且結合演示實驗(如圖)引入新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

 。ǘ┭菔緦嶒,突破難點

  雖然“電”不是陌生的東西,但電流是摸不著,看不到的,對初中學生來說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lián)系,這都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演示實驗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通過觀察、教師類比、引導等方法得出電流的概念。

 。ㄈ┓纸M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歸納能力

  1、利用課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讓同學們進行分組實驗。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并對他們示范: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guī)范實驗操作,利用掛圖告訴學生什么是短路、斷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電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條件的教學采用學生實驗分析歸納、觀察,教師類比、引導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析歸納出電流的方向和形成條件,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歸納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2、在電路的構成的教學中,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的作用,對于電源的作用,可結合課本103頁的小資料進行講解,以加深理解,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根據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并說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ㄋ模⿴熒,突出重點

  對初學電路的學生,正確畫電路圖和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是學習電學的基本功,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之一,因此在教學中加強了這方面的訓練。

  1、讓學生認識課本104頁圖5.2—8中的幾種常用的元件及其符號,為畫電路圖打下必要的基礎。2、進行規(guī)范的畫圖示范,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并結合同學們的分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可在課后讓同學們練習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小小比賽)學生經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ㄎ澹、布置作業(yè)

  課本P105動手動腦學物理1、2、3題;丶覄邮志毩,實驗。

  六)、板書設計

  二、電流和電路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了形成電流。

  電流方向:電源正極用電器電源負極。

  形成電流的條件:(1)有電源(2)電路閉合

  電路:用導線將電源、用電器和開關等連成電流的路徑。

  電源和用電器:

 。1)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如干電池、發(fā)電機。

 。2)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如電風扇、電視機、電冰箱等。

  電路圖:用元件的符號表示出電路連接形成的圖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模板08-13

初中物理說課稿08-13

八年級《春酒》說課稿06-16

八年級物理教學總結10-18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09-30

八年級上冊英語說課稿01-12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0-05

九年級物理上冊《內能熱量》說課稿01-16

八年級上物理教學總結07-24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