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教案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沖突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掌握一些文言詞的詞義。
2、正確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2、難點: 學習評述荊軻這一歷史人物。
三、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四、教學意向:
1、引導學生復習或國至秦統(tǒng)一的這段歷史,并適當補充與本文有關(guān)的細節(jié)。
2、閱讀本文,可通過圈、點、劃的方法,結(jié)合注解,口譯全文;然后抓住一個“刺”字,把全文情節(jié),按開端 —— 刺的緣起,發(fā)展 —— 刺的準備,高潮 —— 廷刺秦王,結(jié)局 —— 荊軻被斬的順序把全文劃分為四部分。
3、把字、詞、句的理解列為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學生自己借助詞典和課文注釋進行自學,教師只給予難點輔導。自學和輔導的重點都應與教學目的一致。課后要引導學生對語言知識加以整理,包括以下內(nèi)容:1 . 通假字 1 . 古今異義 3 . 一詞多義 4 . 詞類活用 5 . 特殊句式 6 .重點詞語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顧背誦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刺客不行,良將猶在。”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詩,請大家猜猜看看,詩中的燕國壯士指的是誰?(荊軻)那么荊軻是何許人呢?他為燕國做了什么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四大刺客 要離 專諸聶政 荊軻
(二)關(guān)于《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shù)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不小。
(二)荊軻刺秦王的歷史背景
強敵壓境,燕國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訪得荊軻,即尊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國行刺,其目的是要荊軻“劫秦王,使悉返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殺之”。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還是毅然前往,當事敗后,荊軻身被八創(chuàng)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壯烈而死。本文記的就是這件史事。通過“私見樊於期”,“易水送別”,秦廷行刺等情節(jié),塑造了荊軻這位敢于扶危濟困、助弱御強、有勇有謀、視死如歸的古代俠士形象。荊軻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千百年來,被受壓迫的人們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去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國和強大秦國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激烈斗爭,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秦燕之間的兼并與反兼并的斗爭。
(三)整體把握文章思路
圈、點、劃的方法,結(jié)合注解,口譯全文;然后抓住一個“刺”字,把全文情節(jié),按開端 —— 刺的緣起,發(fā)展 —— 刺的準備,高潮 —— 廷刺秦王,結(jié)局——荊軻被斬的順序把全文劃分為四部分。
或者:1、準備 (1--6)(1)議計謀 (1-2)(2)求 “信物” (3-4)(3)備匕首 (5) (4)配助手 (6) 2、訣別 (7--9) (1) 怒叱太子 (7--8) (2) 易水悲歌 (9)
3、刺秦 (10--18) (1) 計見秦王 (10--11) (2) 勇刺秦王 (12--17) (3) 壯志未酬 (18)
學生飽含情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全文
(五)研讀課文
研讀第一部分:行刺準備。
1、〈1-2段〉商議計謀
(1)詞句:微、親、說、窮
(2)理解:①荊軻刺秦王是在什么情況下?
、谂c太子對話表現(xiàn)荊軻怎樣性格?
2、〈3-4段〉求取信物 人?事?物?
(1)詞句:樊於期、深、堪、涕、見陵、偏袒扼腕、教
(2)理解①文章寫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
3、(5段)準備匕首
4、(6段)配備副手 敢、忤
5、(7-8段)怒斥太子 人?事?
(1)詞句:無意、豎子
(2)理解:①“日以盡矣”反映了太子什么心情?
②荊軻怒斥太子之因是什么?顯示什么性格?
研讀第二部分 易水送別
(1)太子及賓客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2)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訣別這一場面的?
把握重點詞句
1.為先: 為他事先
2.使使以聞大王: 派使者來稟告大王
3.群臣怪之:怪,意動用法;之,指 代秦武陽
4.北蠻夷之人: 北方邊遠地方的人
5.圖窮而匕首見: 全部打開地圖時匕首現(xiàn)出
6.卒起不意: 事情突然發(fā)生
7.群臣侍殿上者: 定語后置
8.軻自知事不就: 荊軻自知事情不能成功
9.目眩良久: 嚇得眼花了很長時間
研讀第三部分 荊軻刺秦
1、復述表演“驚心動魄”~~欣賞影片~~怎樣描寫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的方法
2、把握重點詞句
、俪智Ы鹬Y幣物:“千金之資”是“幣物”的定語。幣:禮品。古時玉、帛、圭、壁等統(tǒng)稱幣。
、诩螢橄妊杂谇赝踉唬簽橄龋礊橹。省略介詞賓語。
、垡娧嗍拐呦剃枌m:省略介詞“于”。
、苋撼脊种汗郑阂……為怪,感到奇怪
、“使使以聞大王”與“使畢使于前”:使使:派遣使者;使畢使:讓完成使命。 ⑥被八創(chuàng):被:動詞,遭受;創(chuàng):名詞,傷。不是被動句。
3、(六)評價荊軻
、偾叭嗽u價
、谧约涸u價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思想: 為國分憂,雪恥報仇,報效太子。
性格: 深沉,剛毅,慷慨。準備信物,深謀遠 慮。遲發(fā)見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 悲歌。
才能: 工于心計善于言辭。胸有成竹,周密 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從容不迫,遮掩搪塞, 機智過人。
精神: 不畏強暴,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視死 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復還”,仍一 往無前,身受重傷,仍拼死一搏,英雄氣概,值得稱道。
4、怎樣認識荊軻和荊軻刺秦王這一行動? 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動。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文向讀者展示了哪幾個角度?
分析:角度之一: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在旦夕。荊軻“奉命于危難之間”,此其一。行刺秦王,須以樊將軍首為信物,而太子丹“不忍”,此其二,荊軻為等助手,“頃之未發(fā)”,太子丹因而“遲之”,荊軻憤然出發(fā),此其三。“朝見”秦王時,秦武陽臨陣怯場,以致秦群臣“怪之”,氣氛驟緊,此其四。而最后的“廷刺秦王”,矛盾沖突達到白刃相見的地步。就在這一系列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荊軻這一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全文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角度之二:精練傳神的人物語言。太子丹婉責荊軻時,荊卿曰:“微太子方,臣愿得謁之。………”快人快語,表現(xiàn)出他勇而多謀,慮事周密的性格特點。“激獻樊頭”時,荊軻推心置腹,以誠感人,先動之以情,后曉之以理,再告之以法,使樊於期甘心自刎獻頭。太子疑其改悔時,荊軻怒斥太子的幾句話,則表現(xiàn)了他不畏權(quán)勢、耿直剛烈的性格。在秦廷上,當秦武陽“色變振恐”時,荊軻的幾句“謝曰”,使秦廷上下疑竇冰釋,使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緩解。真正是化腐朽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絕!“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是荊軻的最后一句話,也是他自明心跡的一句話。盡管太子丹對他產(chǎn)生過懷疑,但荊軻還是堅守信義,對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誠之心,蒼天可鑒!
角度之三:悲壯感人的場面描寫。重點分析兩個場面。一是“易水辭訣”,二是“廷刺秦王”。秋風蕭瑟,筑聲悲涼。在這悲壯而又凄愴的氣氛之中,荊軻先是以歌聲抒懷,最后則毅然“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大義凜然,勇往直前。而送行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聽到荊軻的歌聲后,起初“皆垂淚涕泣”,繼而“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三個“皆”字,寫出了全體送行者的強烈反應,烘托了送行場面的壯烈氣氛。整個送行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有呼,有應。不足百字,卻寫得感人肺腑,撼人心魄。二是“廷刺秦王”。一個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秦廷攪得上下驚惶,亂成一團。作者既從正面描寫了荊軻的語言,行動和神態(tài),也從側(cè)面描述了秦王及其群臣的不同表現(xiàn),既描繪了人物,也渲染了環(huán)境。從而突現(xiàn)了荊軻履險不驚、臨難不懼的氣度和品格。
【荊軻刺秦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荊軻刺秦王》優(yōu)秀教案10-11
人教版《荊軻刺秦王》教學設(shè)計06-28
荊軻刺秦王優(yōu)秀教案2022(通用10篇)07-24
識字教案大班教案07-17
回聲教案教學教案08-18
高中教案:《緒論》教案10-15
中班教案家教案07-07
教案精選10-22
小班教案認識水果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