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的地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圖,讀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2.教學難點:晝夜更替,經度時差產生的'原因,地方時差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學過物理,知道物體是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講解:上節(jié)課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了解了連接南北兩極且穿過地球內部的軸為地軸。
提問:什么是地球自轉呢?(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
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東升西落)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提問:太陽東升西落的時間是多長(12小時)
一天的晨昏現象呈現怎樣的規(guī)律?(交替,連續(xù))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周期為24小時,一天。
提問:由于地球自轉可以導致什么地理現象?(晝夜更替)
分析問題:晝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實體,太陽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軸兩側,一側亮,一側暗,一側白天,一側黑夜。)
思考:地球自轉其他地理現象。(經度時差)
(地球自轉周期為24小時,轉過360°所以,一小時轉過15°即經度每轉過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四.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不停地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24小時(一天)
4.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經度時差
5.地方時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熟練繪制《中國地形圖》的基礎上,學會經緯網定位中國地形單元的方法;2.學會提取試題中給出的地理信息進行正確的空間定位,再以此為基礎,分析、推理其他特征;3.使學生掌握聯(lián)系知識,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入手分析我國區(qū)域地理要素分布情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準確定位地形單元的范圍和位置。
2.根據地形單元的區(qū)域特征,結合具體區(qū)域分析相應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近幾年來,浙江省文綜高考的第37題屬于中國地理,面對26分,區(qū)域定位是攻克這個堡壘的先鋒隊,定位準確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穩(wěn)操勝券。這是高考考查區(qū)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國地理空間的準確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確定對象,是自然還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應從我國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應從我國工業(yè)、農業(yè)、城市、商業(yè)、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兒:即定位,通過經緯網確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圍,事先要求學生熟練繪制《中國地形圖》;
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
4、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聯(lián)系比較。
5、怎么辦:即措施和發(fā)展方向。
三、例題分析:
深秋季節(jié),一旅游者從圖中某區(qū)域乘火車外出旅游。出發(fā)時落葉紛飛,滿目金黃,穿越重重隧道后,驀然樹木蔥郁,山清水秀;疖嚱涍^的區(qū)域是()A、從①到②B、從②到④C、從③到⑤D、從⑤到⑥
問:1、劃出關鍵詞
2、答案是什么?為什么?
3、請在自繪的《中國地形圖上》畫出相應的地形單元,并說明理由?偨Y:以上可以通過準確定位來確定是秦嶺還是淮河,特別是它們的位置和范圍。本題是通過準確定位即可得出結論。
例2、(26分)圖12為我國某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說出該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和農業(yè)土地利用類型。你認為沙地和旱地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中應分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問:
1、圖12在哪兒
2、在自繪的《中國地形圖上》畫出相應的地形單元,并說明理由。
3、該地形單元的區(qū)域特征是什么?總結:該區(qū)域實際上是由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組成,如果沒有找到區(qū)分兩者的界線,就會將內蒙古高原或黃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擾答案,影響得分。以上主要是準確定位后,劃清相鄰兩個單元的界線,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不少同學因為沒有區(qū)分這兩個地形單元,導致巨大的偏差。
例3、下圖中甲省為我國重要中藥材基地之一。根據下面圖、表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該省的主要氣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氣候條件下中藥材資源的突出特征。
(2)簡述A地發(fā)展中藥材加工業(yè)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3
第三節(jié)印度(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學會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
世界第二大人口國
教學難點:
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與我國鄰近的大國有哪幾個?其中與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fā)展狀況極其相似的是哪一個國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況?3、你是否能夠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與人文特征?教師映示圖片,創(chuàng)造氛圍。
二、自學質疑:
1、自讀7.34圖,討論交流:a..印度位于我國的哪個方位?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特點。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陸上鄰國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學生到黑板寫出各組交流結果并講解,教師出示印度地形圖。
2、指導學生評價
四、互動探索:
1、讀圖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
a.從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b.從1951年開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長數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c.由此你能總結出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嗎?
五、精講點撥:
1、出示表格,講解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壓力
項目
耕地(公頃)
水資源(立方米)
糧食(千克)
鋼(千克)
總量
1.6億
21019億
2236億
136億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各組討論并展示,教師評論講解:
六、遷移應用:
討論交流,談談你對印度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看法
七、課堂檢測:
1、印度的人口超過億,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讀圖填空:
(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國家名稱:
a.b.c
d.e.f.
(2)寫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稱:
g.h.i.
(3)①是②是灣
八、課堂反思:我學會了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亞洲地形、河流以及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地形、河流、氣候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亞洲自然風光圖片(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死海、貝加爾湖、珠穆朗瑪峰、里海等),并同時播放《亞洲雄風》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伴著歌曲,緊跟圖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山河的壯麗畫卷,自然環(huán)境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將從地形、河流、氣候三個方面逐一了解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
【設計意圖】
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亞洲風情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展示亞洲之最的景觀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5
教學目標
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明確亞洲的范圍。
分析亞洲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及人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一、位置和范圍。
展示亞洲的范圍及分區(qū)
學生活動:(1)總結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線和主要分區(qū)。
總結講述:亞洲跨三帶,臨三洋和二洲,與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主要位于北溫帶。共分為6個分區(qū),我們中國位于東亞。
展示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剖面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亞洲主要的地形區(qū),總結亞洲的地勢特征。
(2)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根據其流向分析特征。
總結: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2、河流特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海洋。長江、瀾滄江等流入太平洋;葉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qū)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學生活動:找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總結亞洲氣候特征。
總結:1、氣候復雜多樣。缺水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大陸性氣候強。面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展示季風氣候示意圖
學生活動:找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發(fā)源地,分析其風向和性質。
總結列表:
項目發(fā)源地風向性質
冬季風高緯度內陸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低緯度海洋偏南溫暖濕潤
補充:季風區(qū)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播放洪澇災害的視頻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資料,分析季風氣候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結:1、有利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2、降水不穩(wěn)定,容易引發(fā)旱澇災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長和數量柱狀圖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柱狀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幾個在亞洲,在亞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長最快的,分析亞洲人口特征。
總結:1、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億,東亞有中國和日本,南亞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有印度尼西亞。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增長最快的是非洲,亞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長快。
展示亞洲人口分布圖
分析:回憶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亞洲人口分布規(guī)律,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其原因。
總結: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長造成的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圖片
講解:亞洲人口多,增長快,給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四、經濟發(fā)展的差異
展示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圖
學生活動:做課本14頁讀圖題。
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差異巨大,日本是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沙特依靠豐富的石油發(fā)展很快,新加坡和韓國發(fā)展成新興的工業(yè)國。
展示新加坡示意圖。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點,總結其發(fā)展經濟是怎樣因地制宜的。
總結: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中,地理位置優(yōu)越,他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航運和旅游,利用中東的石油發(fā)展煉油業(yè),成為發(fā)展很快的國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6
教學目標
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明確亞洲的范圍。
分析亞洲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及人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一、位置和范圍。
展示亞洲的范圍及分區(qū)
學生活動:(1)總結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線和主要分區(qū)。
總結講述:亞洲跨三帶,臨三洋和二洲,與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主要位于北溫帶。共分為6個分區(qū),我們中國位于東亞。
展示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剖面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亞洲主要的地形區(qū),總結亞洲的地勢特征。
(2)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根據其流向分析特征。
總結: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2、河流特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海洋。長江、瀾滄江等流入太平洋;葉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qū)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學生活動:找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總結亞洲氣候特征。
總結:1、氣候復雜多樣。缺水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大陸性氣候強。面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展示季風氣候示意圖
學生活動:找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發(fā)源地,分析其風向和性質。
總結列表:
項目發(fā)源地風向性質
冬季風高緯度內陸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低緯度海洋偏南溫暖濕潤
補充:季風區(qū)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播放洪澇災害的視頻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資料,分析季風氣候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結:1、有利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2、降水不穩(wěn)定,容易引發(fā)旱澇災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長和數量柱狀圖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柱狀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幾個在亞洲,在亞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長最快的,分析亞洲人口特征。
總結:1、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億,東亞有中國和日本,南亞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有印度尼西亞。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增長最快的是非洲,亞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長快。
展示亞洲人口分布圖
分析:回憶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亞洲人口分布規(guī)律,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其原因。
總結: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長造成的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圖片
講解:亞洲人口多,增長快,給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四、經濟發(fā)展的差異
展示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圖
學生活動:做課本14頁讀圖題。
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fā)展差異巨大,日本是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沙特依靠豐富的石油發(fā)展很快,新加坡和韓國發(fā)展成新興的工業(yè)國。
展示新加坡示意圖。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點,總結其發(fā)展經濟是怎樣因地制宜的。
總結: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中,地理位置優(yōu)越,他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航運和旅游,利用中東的石油發(fā)展煉油業(yè),成為發(fā)展很快的國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西亞》教案精選10-15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精選10篇)06-20
七年級地理教學總結07-28
2022七年級地理教學總結10-18
七年級地理教學總結范文06-03
七年級地理教學計劃10-18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案09-10
七年級地理下冊《人口和經濟發(fā)展》教案(精選5篇)10-30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08-08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