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大佛殿簡介資料
白馬寺大佛殿座落在輝縣市西北部盆地侯兆川地區(qū)十八盤的頂端,沿途峭壁林立、奇峰突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白馬寺大佛殿簡介資料,希望能幫到大家!
白馬寺大佛殿的介紹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秀麗的山川,賦予了輝縣豐富的旅游資源,領略了百泉、八里溝、萬仙山等旅游區(qū)的規(guī)模之后,偶爾駐足在清閑之地的小景倒也雅致。大佛殿位于輝縣市西北25公里的盤嶺后,聽這里的老人講,此地因有古山門、古佛、古樹、古道,堪稱四古。河北村dachuan_zhang創(chuàng)建大佛殿創(chuàng)建于唐,于明嘉靖35年(1556年)重修,殿內依山雕一佛像,高3。4米,故名大佛殿。殿宇座北面南,分東西兩院,殿內大佛身形微側,據(jù)說是面朝印度方向。因此佛依山而雕,故是一整體,雕琢精細,神形俱像,威嚴壯觀,常有香客到此焚香祈福。殿外列置的石碑上記載著歷史的遺跡,向人們講述著千年的古老文化,往往深邃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物古跡以及奇妙的傳說故事,都是吸引游客駐足的最終原因。
院外有一顆古黃榆樹,學名櫸樹,有著上千年的樹齡,胸徑4米,高16米。奇怪的是樹干的中間已經(jīng)空了,卻長出新的槐樹來,堪稱一大奇觀。此樹千百年來在此巍然屹立、枝繁葉茂、參天覆地。舊時常有行人在此憩足,寺中和尚在樹下支鍋獻茶而分文不取,故輝縣人有句歇后語叫大佛殿和尚——管查(茶),即由此而來。
為什么有過往的行人呢,那就要說起這條古道了,舊時這條石板路是河南來往于山西的必經(jīng)之路。據(jù)載,北宋末年,岳飛追金兀術由此入川(盤上盆地——侯兆川)大戰(zhàn),由此可知,宋時此路已非蹊徑。而今雖已無往日的喧囂,然而豫晉兩地的百姓又怎會忘記當年曾遺留在上面的足跡呢!
白馬寺大佛殿的位置
大佛殿座落在輝縣市西北部盆地侯兆川地區(qū)十八盤的頂端,沿途峭壁林立、奇峰突兀。四周是群山環(huán)抱,山巒疊翠的林區(qū)。因有古道、古山門、古佛、古樹,堪稱四古。以下為“四古”之介紹。(對于神佛,誰也無法求得有求必應,只要心存敬意,美好念頭在心中即可。與佛相見皆為緣,與佛結緣更為善!——番外話)說起這條古道了,舊時這條石板路是河南來往于山西的'必經(jīng)之路。據(jù)載,宋時此路已非蹊徑。而今雖已無往日的喧囂,然而豫晉兩地的百姓又怎會忘記當年曾遺留在上面的足跡呢!大佛殿”就坐落在這古道上,是南來北往的行人落腳休息的所在,至今香火不減,風光尤在。
拓展:白馬寺的簡介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chuàng)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整個寺廟布局規(guī)整,風格古樸。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相傳這兩匹石雕馬原在永慶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女)駙馬、右馬將軍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和尚搬遷至此。走進山門,西側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馬寺記》石碑。這是宋太宗趙光義下令重修白馬寺時,由蘇易簡撰寫,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內的。碑文分五節(jié),矩形書寫,人稱“斷文碑”。山門東側有一座《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石碑,這是元太祖忽必烈兩次下詔修建白馬寺,由當時白馬寺文才和尚撰寫,至順四年(1333)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刻碑,立于寺內的,人稱“趙碑”。
白馬寺山門采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吧介T”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于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門”之稱。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涼臺的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是東漢遺物,為白馬寺最早的古跡。
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jīng)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白馬寺大佛殿簡介資料】相關文章:
白馬寺簡介河南省洛陽市的資料01-04
白馬寺接引殿簡介介紹03-19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簡介資料09-30
帕特農神殿簡介資料介紹01-04
安仁神農殿的簡介資料介紹01-04
三國呂布簡介及資料介紹09-21
書博資料簡介及《雞事》08-16
白馬寺的導游詞12-26
2017河南大學排名和資料簡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