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點:清熱藥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血。
15.白頭翁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應(yīng)用】
(2)瘡癰腫毒。
16.馬齒莧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
17.鴉膽子
【功效】清熱解毒,止痢,截瘧,腐蝕贅疣。
【用法用量】內(nèi)服,O.5~2g,以干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包裹吞服,亦可壓去油制成丸劑、片劑服,不宜人煎劑。治瘧疾,每次lO~15粒;治痢,每次10~30粒。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內(nèi)服需嚴(yán)格控制劑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護(hù)好周圍的正常皮膚,以防止對正常皮膚的刺激。孕婦及小兒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主治病證】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熱淋澀痛。
19.熊膽
【功效】清熱解毒,息風(fēng)止痙,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內(nèi)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嘔吐,故宜用膠囊劑。外用適量。調(diào)涂患處。
五、清熱涼血藥
1.生地黃: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應(yīng)用】
(1)熱人營血,舌絳煩渴,斑疹吐衄。本品為清熱、涼血、止血要藥。常用治溫病熱入營血證,如清營湯;也可用治血熱出血證。
【使用注意】脾虛濕滯,腹?jié)M便溏者不宜使用。
2.玄參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咸,微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應(yīng)用】
(1)溫邪入營,內(nèi)陷心包,溫毒發(fā)斑。治溫病熱入營分,如清營湯;治溫病邪陷心包,神昏譫語,如清宮湯。
(2)熱病傷陰,津傷便秘,骨蒸勞嗽。治津傷便秘,常配生地黃、麥冬,如增液湯。
【比較】生地與玄參二藥,均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適用于熱入營血、熱病傷陰、陰虛內(nèi)熱等證。但玄參瀉火解毒力強(qiáng),可用于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證;生地清熱涼血作用較強(qiáng),故血熱出血、內(nèi)熱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應(yīng)用】
(1)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治血熱出血,可與生地黃、赤芍等配伍。
(2)溫病傷陰,陰虛發(fā)熱,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為治無汗骨蒸之要藥,常配鱉甲、青蒿等藥同用,如青蒿鱉甲湯。
(3)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傷痛。
(4)癰腫瘡毒。
【使用注意】血虛有寒、月經(jīng)過多及孕婦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歸肝經(jīng)。
【功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應(yīng)用】
(1)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本品涼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3)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瘢瘕腹痛,跌打損傷。多配入復(fù)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經(jīng)閉不宜使用。反藜蘆。
【比較】牡丹皮與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動血的特點,血熱、血瘀所致的病證常相須為用。同可用于治療熱人營血,斑疹吐衄;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癜瘕,跌打瘀腫,癰腫瘡毒等證。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熱涼血并能清透陰分伏熱,可用于溫?zé)岵『笃,邪伏陰分,夜熱早涼及腸癰腹痛等證。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強(qiáng),血滯諸證尤為多用,并能瀉肝火,用于肝熱目赤腫痛。
5.紫草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證】溫病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
【用法】煎服。外用適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虛便溏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定驚。
【主治病證】溫病高熱,神昏譫語,驚風(fēng),癲狂;血熱妄行斑疹,吐衄;癰腫瘡瘍,咽喉腫痛。
【用法】鎊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時以上。水牛角濃縮粉沖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虛熱藥
1.青蒿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
【應(yīng)用】
(1)溫邪傷陰,夜熱早涼。本品長于清透陰分伏熱,可治溫病后期,余熱未清,夜熱早涼,熱退無汗之證,或熱病后低熱不退之證,常與鱉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鱉甲湯。
(2)陰虛發(fā)熱,勞熱骨蒸。本品退虛熱,除骨蒸,常配秦艽、鱉甲、知母等。
(3)暑熱外感,發(fā)熱口渴。
(4)瘧疾寒熱。本品有截瘧與解除瘧疾寒熱之功,可單用較大劑量鮮品搗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鮮用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3.地骨皮
【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肺、肝、腎經(jīng)。
【功效】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應(yīng)用】
(1)陰虛發(fā)熱、盜汗骨蒸。本品善清虛熱,除有汗之骨蒸。
(2)肺熱咳嗽。本品清泄肺熱,常與桑白皮、甘草同用,如瀉白散。
(3)血熱出血證。本品清血熱而止血,常與白茅根、側(cè)柏葉等同用。
(4)內(nèi)熱消渴。本品瀉熱而止煩渴,須與生地、天花粉等養(yǎng)陰生津藥同用。
【比較】丹皮與地骨皮二藥,均能清熱涼血,退虛熱,均可治血熱吐衄、陰虛發(fā)熱證。前人雖有“丹皮治無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說,但對陰虛發(fā)熱證,無論有汗、無汗均可應(yīng)用,并常相須為用。丹皮長于清熱涼血,常用治熱人營血證,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種瘀血證以及腸癰、癰瘍腫毒等證;地骨皮則長于清退虛熱,多用于虛熱證,并能清瀉肺熱,可用于肺熱咳嗽,以及內(nèi)熱消渴證。
4.銀柴胡
【功效】退虛熱,清疳熱。
5.胡黃連
【功效】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比較】黃連與胡黃連二藥,均能清濕熱,善除胃腸濕熱,可用于濕熱瀉痢。但黃連為毛茛科植物的根莖,清熱燥濕與瀉火解毒力強(qiáng),并長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種熱毒病癥,以及心、胃火熱證等;胡黃連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長于退虛熱,除疳熱,可用于陰虛發(fā)熱與小兒疳積證等。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點:清熱藥】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