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藥學知識:關于哮喘的治療
臨床藥學是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的科目之一,你知道臨床藥學治療哮喘的方式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guī)淼呐R床藥學關于哮喘治療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發(fā)作期:
1、寒哮,主要癥狀就是呼吸急促,胸悶,喘粗氣。需溫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藥以射干麻黃湯為代表。
2、熱哮,喘粗氣,痰多,胸悶。需清熱宣肺,化痰定喘。方藥以定喘湯為代表。
3、痰哮,喘咳,痰非常多且粘,坐不得臥。需滌痰除壅,降氣平喘。方藥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為代表。4、風哮,反復發(fā)作,時發(fā)時止,呼吸急促,止如常人需疏風宣肺,化痰平喘。方藥以華蓋散為代表。
(二)緩解期:
1、肺虛,氣短,咳痰清稀,氣候變化可誘發(fā)。需補肺固衛(wèi)。方藥以玉屏風散為代表。
2、脾虛,氣短,少氣寡言,飲食不當可引發(fā)。需健脾化痰。方藥以六君子湯為代表。
3、腎虛、平時氣促,動則更甚,吸氣不利,勞累后哮喘易發(fā)。需補腎攝納。方藥以七味都氣丸或金匱腎氣丸為代表。
標本兼治:首先分清發(fā)作期和緩解期,其次分清虛實,再次謹防”喘脫“。
注重緩解期的調(diào)治(此為減少復發(fā)、減輕發(fā)作癥狀和根治的重要措施!)另外就是調(diào)節(jié)飲食起居:適應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及易導致過敏的物質。戒煙酒,選擇適宜自己的體育運動長期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勞逸結合,防止疲勞過度。
中醫(yī)診斷哮喘
(1)寒哮(發(fā)作期):
證候:喘憋氣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哮嗚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稀薄色白而有泡沫,面色晦滯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初起多兼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等表證,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證候分析: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風寒外襲,內(nèi)合于肺,邪實氣壅,故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肺氣郁閉,不得宣暢則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稀薄有沫;陰盛于內(nèi),陽氣不能宣達,故面色晦滯;病因寒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均為寒盛之象。
(2)熱哮(發(fā)作期):
證候:咳嗆陣作,氣粗息涌,喉中如痰鳴吼,咳痰黃粘,咯吐不利,胸膈煩悶,汗出口渴,面赤口苦,不惡寒而口渴喜飲,舌苔黃膩質紅,脈滑數(shù)或弦滑。
證候分析:風熱犯肺,肺氣壅盛,肺失清肅,肺氣上逆故喘而氣粗息涌,痰鳴如吼,咳嗆陣作;熱盛津傷故口渴;津液被灼為痰,故咯痰粘黃不利;痰火郁蒸,則煩悶、汗出、面赤口苦。病因于熱,肺無伏寒,故不惡寒;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均為痰熱內(nèi)盛之征。
(3)肺虛(緩解期):
證候:喘促短氣,語聲低微,自汗畏風,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質淡,脈細弱或虛大。
證候分析:肺主氣,肺虛則氣無所主,故喘促短氣,語聲無力;肺氣虛弱,衛(wèi)外不固,故自汗畏風;痰飲蘊肺,故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質淡,脈虛細,皆屬肺氣虛弱之征。
(4)脾虛(緩解期):
證候:喘咳痰多而粘稠,咯吐不爽,痰鳴,胸脘滿悶,惡心納呆,大便不實,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證候分析:脾虛健運無權,痰濁內(nèi)生,留伏于肺,氣道被阻,肺氣失于宣降,故喘咳痰多而胸悶,痰鳴;脾為生痰之源,痰濁內(nèi)停于脾胃,失于和降,胃氣上逆故惡心納呆。苔白膩,脈滑為痰濁內(nèi)蘊之征。 (5)腎虛(緩解期):
證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動則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質淡,脈沉細;或顴紅、煩熱,汗出粘手,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久病腎陽虛衰,肺氣無主,故喘促日久,形瘦神疲;腎為氣根,下元虛損,氣不攝納,故呼多吸少;動則耗氣,故喘息更甚,氣不得續(xù);腎陽虛,衛(wèi)外之陽不固故畏寒面青。舌質淡,脈沉細為陽虛之征。若腎陽虛久,陽不斂陰,陰陽俱竭,可呈現(xiàn)顴紅、汗出粘手之象。
哮喘的中醫(yī)病因
主要病因是痰飲內(nèi)伏,平時可不發(fā)病,遇某種因素致使痰飲搏擊于氣道而發(fā)病。致病因素比較復雜,凡外感風寒暑熱,未能及時表散,邪阻于肺,氣不布津,聚液成痰。飲食酸咸肥甘,生冷腥膩而致脾失健運,內(nèi)釀痰濕,上干于肺,壅阻肺氣。素稟體弱,或病后體虛,如幼年麻疹、百日咳及反復感冒,咳嗽日久,陽虛陰盛,氣不化津,痰飲內(nèi)生;蜿幪撽柺,熱蒸液聚,痰熱膠固。由此可以看出,導致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為痰,所謂“哮喘專主于痰”,外感、飲食、病后失調(diào),情志內(nèi)傷,疲勞等均是誘發(fā)因素。
中醫(yī)的發(fā)病機制
1.外邪侵襲 風寒之邪,侵襲肌表,內(nèi)阻于肺,寒邪郁閉皮毛,肺氣失肅降;或因風熱中,肺熱壅盛,清肅失職或肺有蘊熱,又為寒邪所束,熱不得泄,皆能導致肺氣上逆而發(fā)生哮喘。
2.痰濁阻肺 飲食失節(jié),傷及肺氣,導致上焦津液不布,凝聚寒飲,內(nèi)伏于肺,或恣食肥甘太過,嗜酒傷中,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上干于肺;或病后陰傷,素體陽盛,寒痰內(nèi)郁化熱,熱蒸痰聚,致痰熱膠固,內(nèi)郁于肺,遇勞欲、情志的觸動,即可發(fā)病。
3.肺腎虧虛 因肺為氣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內(nèi)為五臟華蓋,久病咳傷,或他臟病氣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氣脹滿,呼吸不利而致短氣喘促。腎為氣之根。與肺同司氣體之出納,故腎元不固,攝納失常,則氣不歸元,陰陽不相接續(xù),亦可氣逆于肺而發(fā)為哮喘。
中醫(yī)治療
哮喘大發(fā)作時可見正虛邪實相互錯雜。臨床上根據(jù)已發(fā)、未發(fā)、分虛實施治。發(fā)時以邪實為主,當攻邪治標,分別寒熱,予以溫化宣肺或清化肅肺。久病虛實夾雜者,又當兼顧。平時以正虛為主,當扶正治本,審察陰陽,分別臟器,采用補肺、健脾、益腎等法。
(1)寒哮(發(fā)作期):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 藥:射干麻黃湯加減。方中射干清利咽喉,宣肺豁痰;麻黃宣肺平喘;半夏、細辛、生姜溫肺蠲飲降逆;款冬花、紫菀溫肺止咳,合為辛開、苦降,酸收于一方;再加大棗一味安中以調(diào)和諸藥。痰涌喘逆不得臥加葶藶子瀉肺滌痰;若表寒內(nèi)飲,可用小青龍湯,配蘇子、白芥子、杏仁等化痰利氣。
射干麻黃湯主治在肺,應為治哮的專方。當代名醫(yī)程門雪認為此方是治哮證之祖方。
(2)熱哮(發(fā)作期):治法:清熱宣肺,化痰降逆。
方藥:定喘湯加減。方中麻黃宣肺平喘;半夏、杏仁、蘇子化痰降氣;桑白皮、黃芩、款冬花、生甘草清熱潤肺;白果收斂肺氣。甘草和中。如痰鳴息涌不得臥,加地龍、葶藶子;痰吐黃稠加魚腥草;肺熱內(nèi)盛可力,生石膏;舌苔黃燥者可用大黃、芒硝通腑以利肺;痰熱津傷可配知母、南沙參、天花粉。
(3)肺虛(緩解期):治法:補肺固衛(wèi),益氣平喘。
方 藥:玉屏風散加味,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補肺;防風祛風以助黃芪實表固衛(wèi),并加入桂枝、白芍、生姜、大棗以調(diào)和營衛(wèi)。若氣陰兩虛,出現(xiàn)咳嗆、痰少粘稠,口咽干,舌質紅可選用生脈散加味,加入沙參、玉竹、川貝、石斛以清熱化痰。若食少便溏,肺脾同病,中氣下陷,宜用補中益氣湯補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氣。
(4)脾虛(緩解期):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藥:六君子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補氣健脾;陳皮、半夏理氣化痰;蘇子降逆定喘;白芥子下氣除痰,萊菔子消食化痰,加蒼術、杏仁以燥濕豁痰理氣。
(5)腎虛(緩解期):治法:補腎納氣。
方藥:腎氣丸加味。方中以干地黃滋補腎陰;山萸肉、山藥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并少入桂枝,附片溫補腎中之陽。陽虛明顯加補骨脂、仙靈脾,鹿角片;陰虛者去溫補之品,配麥冬、龜板膠;腎虛不納氣加胡桃肉、冬蟲夏草、紫石英,或予參蛤散。
若屬氣陰俱竭可用生脈散合七味都氣丸以滋陰納氣。中藥霧化劑:冷哮用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各10g,蘇子、橘紅各5g;熱哮用麻黃5g,杏仁、黃芩各 10g,石膏30g,金銀花20g,水煎2次,再濃煎并反復過濾,沉淀,取液50ml,裝瓶,超聲霧化,口腔吸人,每次霧化時間為40分。
中藥治療
(1)百合固金丸:1丸,每日2次,用于肺腎陰虛喘咳者。補腎防哮丸,1丸,每日2次,用于哮喘緩解期,重在補腎溫陽,兼顧脾肺。補腎防喘片,每次9g,每日2次。主要用于防止哮喘的季節(jié)性發(fā)作。河車大造丸,每次10g,每日2~3次,適用于哮喘腎陰陽兩虛者。千金定吼丸,每服1丸,每日臨睡前服,用于哮喘發(fā)作期,痰涎上壅者。參蛤麻杏膏,每日早晚各1食匙,用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
(2)蚤休15g、旋覆梗15g、紫石英30g、麻黃9g、皂莢3g、生甘草6g,水煎服。用于哮喘寒哮型及過敏型。
(3)烏藥10g、百部10g、黨參10g、枳實6g、半夏6g、蘇子12g、甘草6g,水煎服。用于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期。
(4)五味子30~50g、地龍9~12g、魚腥草30~80g,水煎服。適用重度哮喘。
中醫(yī)治療之針灸治療
1、體針: 取①定喘、孔最、腎俞;②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組,交替使用。10~15天為一療程。對冷哮發(fā)作病人可即刻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降低氣道阻塞。
2.敷貼:采用董征的“消喘膏”(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細辛、甘草各12g)每年三伏天進行穴位敷貼,3年為一療程。
中西醫(yī)結合可治本
對哮喘病人的治療目的,主要是使急性發(fā)作期病人迅速解除癥狀;使緩解期病人能有效地預防復發(fā)。在輕度發(fā)作期,用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哮喘即可得以緩解。如果在中度發(fā)作期或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時,應在中醫(yī)辨證施治基礎上,積極使用西醫(yī)解痙平喘,祛痰,抗感染,補液,糾正酸中毒等對癥處理。緩解期應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為主,預防復發(fā)。病情穩(wěn)定后,可采用中成藥以資鞏固。
專家建議:緩解期應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氣功、散步、跑步、太極拳、游泳等另一方面,對每個病例應詳詢病史,掌握其哮喘形成過程,有可能解決其中某些形成環(huán)節(jié)而使哮喘得到長期緩解。
中醫(yī)學認為:哮喘的本證為肺、脾、腎三臟虧虛。肺虛主要表現(xiàn)為營衛(wèi)不固,御外無力,易感外邪等抵抗力下降;脾虛主要表現(xiàn)在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低下;腎虛主要表現(xiàn)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或低下;肺、脾、腎三臟俱虛則導致體液理化性質和成分發(fā)生改變,產(chǎn)生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失穩(wěn)和適應性調(diào)節(jié)功能失常。因此對哮喘的治療,關鍵在于理順氣機,而理順氣機的要點,可總括為宣、降、納三法,因為肺氣以宣為用,以降為順,以納為益(受納于腎)。
現(xiàn)分述于下。
(1)宣法 即宣暢肺氣法。臨床上根據(jù)病因不同,宣濁又具體分為“溫宣法”、“清宣法”和“祛宣法”。即冷哮者,溫宣以通;熱哮者,清宣以通;濁哮者,祛宣以通。
、贉匦 溫宣法是用性味辛溫之方藥,以溫散束肺之寒邪,分解互結之寒痰,此法用于冷哮證,癥見哮喘因感受風寒,或進食生冷之物而誘發(fā),哮喘急迫,胸悶氣促,形寒肢 冷等。用射干麻黃湯合小青龍湯加減藥如射干、麻黃、細辛、法夏、桂枝、生姜、五味子、甘草等。麻、細、姜、桂都是辛溫散寒宣肺之藥,尤以細辛辛溫走竄,善通關竅,為開通氣道之先鋒;麻黃辛苦溫 ,上宣肺氣,下降逆氣,既開鬼門,又潔凈府,是宣肺平喘之主將。生姜、半夏善化寒痰,射干、桂枝寒溫并用 ,甘草調(diào)和諸藥而本身亦善平喘。如此則寒散痰化而氣道通暢,哮喘自平。
②清宣法 清宣法是用寒涼性質的方藥,來清熱化痰,宣通肺氣,從而達到止哮平喘的一種治法。它適用于痰熱交阻、壅塞氣道的熱哮證。常用自訂的清宣平哮湯,即麻杏石甘湯加葶藶子、馬兜鈴、桑白皮、鮮竹瀝等藥。麻杏石甘湯辛涼宣泄,清肺定喘為主藥,輔以葶藶子、馬兜鈴苦寒降氣,桑白皮、竹瀝甘寒潤肺,合用之,使肺熱得以清泄,痰熱能夠化解,兩邪即除,氣道自通,哮喘焉作?
③祛宣法 祛宣法是指祛逐風邪法。過敏性哮喘,其來迅速,其去也疾,符合風邪的“善行而數(shù)變”之特點,因而將過敏原病邪歸屬于風邪一類較妥。祛宣平哮法用于風邪偏勝的哮喘,常用祛風湯:防風10g,荊芥10g,白芷6g,細辛3g,地龍10g,蟬衣6g,木蝴蝶5g,薄荷6g,蒼耳子10g,甘草10g。風性輕揚, 善客上焦,故用藥宜輕,不僅藥量宜輕,而且藥質宜輕 ,如荊、防、辛、蟬衣、木蝴蝶等。藥性輕揚,宣泄上焦,才能起到祛風止哮之功,此所謂“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2)降法 即通降肺氣法。肺主肅降,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以壅塞上涌為逆。因此,治療哮喘常用降氣法。臨床又據(jù)證分為兩法。
、倮須饨的娣 理氣降逆法多以滌痰、寬胸、下氣藥均組方,治療以痰氣交阻為甚的哮喘證?捎锰K子降氣湯合三子養(yǎng)榮湯:蘇子、白芥子、萊菔子、橘紅、半夏、當歸、前胡、厚樸、生姜、桂枝、沉香、甘草。本方以三子、橘紅、半夏、前胡除痰實為主藥,其中萊菔子、橘紅、厚樸、沉香寬胸下氣為輔,當歸、桂枝、生姜、甘草能通利血脈,因肺朝百脈,百脈通利則有利于肺氣降。全方既能除痰降氣,又能通利血脈,氣道乃通,哮喘可寧。
、诟壮樾椒 肺與大腸相表里,若肺氣不降,則大便難通;反之,若大便不通,則肺氣難降,兩者都可誘發(fā)或加重哮喘。一般多見于肺熱痰結型哮喘,或已發(fā)哮喘而兼見大腸熱結者?捎眯壮袣鉁游,以清肺降氣,化痰通下,藥如生大黃、生石膏、杏仁、瓜蔞、桑白皮、枳實、厚樸、萊菔子。便秘甚者加芒硝。若病情緊急,不便煎湯藥者,也可單用生大黃粉一味 3~5g吞服,每日2~3次,也有效果。
(3)納法 肺氣以呼、吸相合,宣納互濟為治。納氣法多用于單喘無哮者,多見于慢性哮喘的間歇期,不哮單喘,動輒氣喘吁吁,呼吸短促者。臨床上根據(jù)證候不同,而有補腎納氣法與鎮(zhèn)納浮陽法兩種。
、傺a腎納氣法 補腎納氣法用于肺腎兩虛之虛喘證?捎萌藚⒏蝌簧⒓訙p,偏肺氣虛,汗多易感冒咳嗽者,加玉屏風散、五味子、紫菀;偏腎氣虛,陽虛怕冷,腰腿酸軟,陽痿,夜 尿多者,加胡桃肉、仙靈脾、肉蓯蓉、鵝管石等;偏陰虛,五心煩熱,盜汗,口干不飲,形瘦,脈細數(shù)者,加熟地、麥冬、五味子, 或改用麥味地黃湯。
、阪(zhèn)納浮陽法 鎮(zhèn)納浮陽法用于哮喘多年,正氣極虛,元氣耗散者。選用參茸黑錫丹吞服,或參附龍牡湯。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病求本、辨證施治均為中醫(yī)學之精髓。只重視對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忽視對緩解期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治療,就丟失了治愈哮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機會。僅重視對氣道局部炎癥的抗炎治療,強調(diào)長期吸入皮質激素作為主要抗炎藥物,對控制氣道炎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副作用。然而,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它只能控制氣道局部炎癥病變,不能消除氣道炎癥反復發(fā)作的病理基礎,又不能調(diào)節(jié)和恢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系統(tǒng)紊亂和低下,這一內(nèi)在因素,故言只治標不治本。研究認為,既要重視對氣道慢性炎癥和炎性病灶的愈合性治療,更要重視對機體功能的恢復,內(nèi)經(jīng)云:“病非人體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幾千年前的中醫(yī)學就已認為一切疾病均能治愈,關鍵在于能否正確掌握其研究方法和治療技術。哮喘是可能治愈的,并非終身固有的不愈之癥。
【臨床藥學知識:哮喘的治療】相關文章:
藥學知識之膏藥06-15
蛀牙的危害、治療及預防知識09-05
焦慮癥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06-20
休克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原則09-04
2016最新藥學知識:中藥的基本知識08-28
藥學基礎知識模擬試題07-18
登革熱預防治療知識簡介201705-31
中藥學知識點速記07-11
如何護理哮喘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