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真題及答案
朱德,這個名字一旦有人提起,大家定會想到十大元帥之首和南昌起義,這個偉大的人就是從南昌起義開始的。讀了朱德傳記這本書,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朱德傳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更多關于更多名人傳讀后感大家往下點擊↓↓↓
朱德傳記讀后感篇一
讀了《元帥傳記朱德元帥》之后,我了解了險象環(huán)生的長征,我認識了愛國愛民的中國共產黨和一心為國的共產黨員。
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是1935年9月長征途中的一件事。當時毛澤東帶領的一方面軍定下了北上長征的決策,可朱德所在的四方面軍的領頭人張國燾卻不愿北上只想南下,張國燾多次對朱德灌輸中央是逃跑主義,不講信用,可朱德依然堅信黨中央,絲毫不動遙有一次大會,張國燾最器重的黃超當眾向朱德說總司令,你必須當眾表態(tài),反對毛澤東的北上逃跑!你今天必須說清楚,必須同毛澤東等人劃清界線!朱德站起來,說我是共產黨員,也是革命軍人。這么多年,我只有一個信條,那就是服從中央決定。黨中央北上創(chuàng)建根據地的`決議,我是舉了手的。現在,我還是認為北上的方針是正確的,我不能出爾反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自己推翻自己擁護過的中央決議!黃超帶領一些人喊:對死不悔改分子,堅決制裁,決不留情,打-倒打-倒朱德堅定的說我再重復一遍----中央的北上方針我是舉過手的,我不會反毛,就是把我劈成兩半,我也是這樣!會場突然鴉雀無聲,黃超破口大罵:朱德!你是個老糊涂、老右傾、老頑固、老而不死!可即便是這樣,朱德還是對黨忠心不二,終于把紅四軍領回了北上的道路上。故事很長,給我?guī)砹撕艽蟮母杏|,讓我知道了朱德是忠于黨,忠國家和人民的。
朱德傳記讀后感篇二
書的序曲中,便有這幾行贊揚朱德的話。從那每句必有的感嘆號中,我感受到了人們對他的敬佩;從那一句一行的稱號中,我感受到了朱德所有稱號的神圣;從那前后的雙引號中,我知道了這是人們發(fā)自肺腑的`贊揚。從這本書中,我真正地。完全地了解并認識了朱德元帥。
第一次看到朱德元帥的照片時,若不看他胸前閃閃發(fā)光的勛章的話,那張小眼厚唇的臉只會讓人想到鄉(xiāng)下大漢,其實不然,眼雖小卻似鷹眼般雪亮,唇雖厚卻飽嘗苦澀與甘甜。
這本書讓我不再把朱德想像為一位臉譜化的偉人,而是一位真實的朱德,一個真正的中國元帥朱德司令。
讀完這本書后,我又明白了革命為何物,我知道革命是行動,是生產,是勞動,也是希望;不是批斗,不是辱民,不是勒令,更不是破壞生產。我知道了黨為何物,我明白了黨是團結,是愛民,是護國,更是好的領導者;不是分-裂,不是辱國,更不是反對黨。
朱德是一個好人,作為中華兒女,面對祖先和今人,他是一個好人!作為一個人,他是堪稱優(yōu)秀的好人,一個值得永遠懷念的好人!我們要向他學習,忠于國家,忠于黨,忠于人民。為黨建設,為黨發(fā)展,為國勞動,為國生產,做一個向黨學習的人!
朱德傳記讀后感篇三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和他所處的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分不開的,偉人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的,所謂的“時勢造英雄”,我很贊同這句話,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人自身的素質和態(tài)度。近代史課上不斷會講述一些偉人的貢獻,特別是那些為了新中國而浴血奮戰(zhàn)的偉人,所以最近從圖書館借來了《朱德畫傳》,讀完以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
“家在巴山南側住,祖宗世代作農夫”這是朱德元帥對自己出身的描述。1886年12月出生在四川一個貧苦佃農家庭的他,從一出生開始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正是因為這樣,全家人都很勤勞,特別是母親的勤勞給朱德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勤勞儉樸的`習慣也深深地影響著朱德。不僅這本書中提到,以前課本上也將過很多關于朱德元帥勤勞儉樸的小故事,比如他的扁擔的故事,比如他打補丁的衣衫。這種勤勞勇敢也被帶入了他的參軍戰(zhàn)斗中,“為人之所不敢為,行人之所不敢行 ”、“寧可飲彈而亡”都是他留下來的名言。
由于小時候家里受夠了地主的壓制,大人們便決定節(jié)衣縮食培養(yǎng)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面,所以朱德才能夠進入私塾讀書,并且斷斷續(xù)續(xù)得讀了八年。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追求進步、尋求新學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并一心想到外面去看看。那個時候,科舉考試似乎是知識分子唯一的出路,所以年輕的朱德也參加了科舉考試。在1000多名考生中名列前20,家人都很高興,于是湊錢把他送到外面繼續(xù)讀書,這使得朱德有了接觸新世界新學說的機會,后來清政府實行“新政”,他又在學堂任教一年,正是這一年,朱德徹底看清了清政府的封建腐敗,也決定加入新軍學校,借此力量推翻清政府。
也是在新軍學校的學習,以及后來參加的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最終讓他看清了道路,走到了革命的隊伍中來。后來,他的旅德旅俄經歷,也讓他的思想更加先進,更加開放,對眼前革命的何去何從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這才會使他在同國名黨右派、日本人的斗爭中,有了不凡的戰(zhàn)績。
革命軍隊中的領導人大部分都是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也有很多出過國接觸過外國的軍事理念、革命思潮。從此也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環(huán)境是影響一個人選擇前進道路的重要因素。在當時大的變革環(huán)境下,無數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只是,有一部分人是只有熱情和沖勁,只有那些勇氣與智謀兼?zhèn)涞娜瞬艜龀鲆环删。所以說,是環(huán)境和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的成敗。這不僅適用于戰(zhàn)爭年代,在現在的和平社會也同樣適用。
建國之后,審時度勢的朱德又向中央提出開發(fā)海南島的合理建議,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海南才有了今天的不斷發(fā)展,讓這個近乎于荒島的島有了今天的繁榮和發(fā)展。
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又和四人幫堅決的做著斗爭,盡管自己的處境很艱難,但是還是保持自己直言不諱,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革命者的遺產不是金錢,而是革命精神”這是朱德教育子孫的一句名言,在他去世前不止一次講過:我只有兩萬元存款,這筆錢不要動用,不要分給孩子們,作為我的黨費,交給組織。這位為革命奉獻了一輩子的老人,直到臨死前也還想著國家的事情。這種情懷恰恰是現代人中缺乏的,所以,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否認,可是自身素質的提高更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應該從老一輩的革命者身上學到很多。
>>>下一頁更多精彩“朱德傳記讀后感”
朱德傳記讀后感篇四
在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上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和毛澤東一起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他是紅軍的總司令,也是八路軍的總司令,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他是中國的第一元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的名字叫朱德,被大家尊稱“總司令”。
我們的總司令是一位讓人不得不去愛戴的好司令呀,朱德,無論從哪個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末屬。
他關心戰(zhàn)士,1928年,他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我們的總司令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他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
他不論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能夠但然如坐春風,他協(xié)助毛澤東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zhàn)役的指揮,他常親臨前線,指揮戰(zhàn)斗,表現得鎮(zhèn)定自若。在危險、困難、犧牲面前,能夠沉著冷靜,臨危不亂。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
他愛國,他愛我們的國家。窮苦人出身的他,早已經確立救國救民之志,不再為高官厚祿去打傷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國于危難的道路。
因此,他毅然拒絕了劉湘和楊森的挽留,順江東下來到上海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此時正發(fā)愁無將領兵討伐陳炯明,以十萬元軍晌相許,請來他出面組織桂滇軍攻打陳炯明。但他出國尋求真理的決心已定,婉言謝絕了孫中山之邀。
朱德棄高官,拋厚祿,只為追求真理的鴻志,對于一個三十六歲的人來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他已不再是熱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時的選擇是理智的'選擇,是一種堅定的義無反顧的追求。
他為鄉(xiāng)親挖泉水;在半百的時候依然響應中央的號召,也有親自下田種南瓜,而且他的南瓜創(chuàng)了記錄,是最大的;“朱毛紅軍”就成為當時中國黑暗世界中的“一把火”,是光明,是希望,是中國革命的象征和旗幟,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勝利”漫漫征程上不可阻擋的鐵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個20世紀革命的“神話”在他們手中誕生……
他是我們著名的十元帥之一,是被中外將士深懷敬意的“朱老總。”
更加是我門心目中的英雄!
朱德傳記讀后感篇五
開始以為朱德將軍只是一個目不識丁武將,看完朱德的傳記才對他有了一些深度了解。他是那么的吸引著我去探索他的一生經歷,讓我由衷敬佩這位愛國領袖。
他生活在貧苦的家庭中,他的學習和革命精神都來自于貧苦的生活和家人的影響。他在一九四四年回憶自己的母親時,還深情他說到:“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他還說道:是母親“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 朱德回憶道:“勤勞的家庭是有規(guī)律有組織的。”自幼所過的這種有規(guī)律有組織的生活,對朱德的一生也是有影響的。軍隊的領導也需要組織和紀律,這對他的軍隊領導才能有很大的奠基。
悲慘的遭遇,嚴酷的現實,給年幼的朱德心靈上深深地留下仇恨那些欺壓窮人的地主的種子,使他從小深深感到人世間的不平。他的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他親眼見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fā)了他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他后來回憶起艱辛的童年時代對自己的影響。“我從小就是餓肚子長大的,因此,后來搞革命運動時,我就不大怕餓,好像根本不知道餓。”他這種吃苦耐勞,不怕艱難的精神正是革命勝利所必須的。
革命家不僅是莽夫。朱德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小時候朱德每天清晨起床后,干點家里的勞動,然后吃完早飯再去上學。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冬,每天都要來回走四次,“晌午回來肚子餓,跑得快;晚間回來怕天黑了,也得快”,長年累月,使朱德“養(yǎng)成走路快的習慣”。一到農忙季節(jié),朱德就不去上學,在家里勞動。一年大約有三四個月在家種地,有六七個月去讀書。
他對老師席聘三十分尊敬,所以受席聘三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時的朱德“已經懂得問國家事”了。席聘三痛恨惡勢力和追求救國救民真諦的精神,以及他那強烈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感染著朱德,使朱德的眼界開闊了,使他的思想在幾年里“慢慢開展了”。他后來回憶說:“在當時充溢著的思想,就是‘富國強兵’。我們曉得做‘富國強兵,的事,沒知識不行。”從增長知識這方面來說,朱德在席聘三門下讀書,也獲益不淺。 在席聘三先生的良好教育下,不但為朱德后來喜歡讀書、愛好作詩打下了良好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席先生的啟蒙、引導和現實生活的教育下,使朱德的幼小心靈開始萌發(fā)出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有意識地關心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了。
可是他的目光不僅僅限于這里,他還有更大的報復,那就是拯救國難。自從參加辛亥昆明起義以后,他又先后參加過護國討袁戰(zhàn)爭和護法戰(zhàn)爭,但看到的卻總是同他愿望相背離的另一種局面:許多“真正的革命者有的灰心了,有的`被趕跑了,縱然想要繼續(xù)努力,為創(chuàng)造一個中華民族的民主共和國而奮斗,但他們迷失方向了。”包括他自己在內,“都陷入了一種懷疑和苦悶的狀態(tài),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但他仍一刻沒有忘記自己救國救民的初衷:“推開黑幕劍三尺,痛飲黃龍酒數杯。西蜀偏安以后將近兩年的時間內,四川境內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朱德從頻繁的戰(zhàn)事中暫時得到解脫,據朱德旅部文書歐陽勵清回憶:當時朱德的主要工作是安定人心,以舒民困。除了清剿當地危害民眾的土匪外,他“時常穿著平凡樸素的衣服,到城鄉(xiāng)里群眾中,訪問人民疾苦。”“他平常的生活是樸素的,用餐與部屬同餐。戰(zhàn)時與士卒同甘共苦,平時最注意士兵伙食,隨時下連隊到廚房里檢查油鹽柴米蔬菜。”“治軍之暇,博覽群書。”朱德還常常穿起長袍馬褂,去找滬州的文人名士一起談詩論文,過起悠閑的生活。
真正使朱德的思想發(fā)生重大轉折的,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他能接受新的思想,不斷學習和拓展自己的知識,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他指揮戰(zhàn)斗了不計其數的大小戰(zhàn)爭,在戰(zhàn)略才能和指揮作戰(zhàn)上的能力是無可厚非的。他從建國前到建國后幾十年的時間中,領導作戰(zhàn)了無數次,參與了現代化軍隊的建設。
有一次,朱德受黨組織的委托,帶著教導隊從崇義的上堡出發(fā),去汝城同曾曰唯談判。在途經汝城縣壕頭圩時,還有過一次驚險的遭遇:他們住在一個祠堂里,半夜間突然被土匪何其朗部包圍。土匪沖進祠堂,問朱德:“你是什么人?”朱德說:“我是伙頭。”土匪又問,“你們的司令在哪里?”朱德指著后面的房子說:“住在那邊。”由于朱德穿著簡樸,同士兵沒有什么區(qū)別,土匪信了,就往后去。朱德從窗戶里跳出,脫離了危險。朱德的艱苦樸素的作風幫助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劫難。
朱德這一生經歷了太多太多,我們普通人士根本無法從這一本傳記中讀懂朱德將軍的。他的親民,他的樸素,他的艱苦耐勞,他的學習精神,他的機智勇敢,他的愛國奉獻。
【計算機專業(yè)基礎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藥學類專業(yè)基礎課真題及答案03-12
2017年計算機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06-26
2017年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真題及答案09-14
2017年計算機應用基礎真題參考答案08-23
2017計算機應用基礎題及答案07-20
計算機應用基礎題「附答案」07-19
跟單員考試《基礎理論》模擬真題及答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