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干預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的作用
導語:心理干預包括健康促進、預防性干預、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健康促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良好的行為,思想和生活方式。健康促進包括以下內容:積極的心理健康保護抗應急損傷的能力,增強自我控制,促進個人發(fā)展。危險因素(risk facter):易感的人格因素或環(huán)境因素。保護因素與危險因素相反。不易發(fā)生某種心理障礙的人格因素、行為方式或環(huán)境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應對突發(fā)意外傷害事件及疫情逐年增多,對人類社會及生命構成很大威脅。院前急救是現代急救醫(yī)療體系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院前急救人員在搶救急危重患者生命、應對災害事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都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社會性、隨機性、緊急性、流動性、急救環(huán)境條件差、病種多樣復雜、體力強度大的特點。各類突發(fā)急救事件決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強度和高壓力性,這些因素都會給急救人員身心帶來一定的影響。有調查顯示: 院前急救護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本研究對院前急救人員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以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以探討心理健康干預措施的方法和效果,以期為院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珠海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從事院前急救工作1年以上的急救醫(yī)師(士)、護士,共45名,年齡21~46歲,平均(28.2±6.3)歲;性別構成:男24名(53.3%),女21名(46.7%);學歷:中專10名(22.2%),大專23名(51.1%),本科12名(26.7%);職稱:初級23名(51.1%),中級21名(46.7%),高級1名(2.2%)。
1.2 方法
1.2.1 心理狀況調查 調查問卷選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包括九項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共90個條目,按1~5級評分,分數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被調查人員于2008年12月進行心理狀況評定后,給予綜合的心理干預措施,于2009年6月再次評定,兩次測試評定前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主觀感受自我評定,發(fā)放問卷時簡單說明測試的目的和意義,以取得支持和合作,調查者獨立完成問卷后收回。共發(fā)放問卷90份,收回有效問卷90份,合格率100%。根據院前急救人員的測評結果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與行為方式干預措施,比較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
1.2.2 心理干預方法 具體干預方法如下:(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講座,觀看心理衛(wèi)生知識科教片等方式,使院前急救人員掌握心理危機自我調節(jié)的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2)心理訓練。① 開展情景模擬訓練,設置模擬救護現場進行實戰(zhàn)應急演練;參與和觀摩多部門聯合舉辦的應急救援演習,使急救人員接受心理考驗,以達到在高度緊張,危險的情況下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急救人員應對危機事件的心理承受和防御能力。②開展團隊精神訓練,協(xié)調好醫(yī)護關系,通過集體活動加深相互了解,共同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工作環(huán)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同事間建立輕松、幽默的人際關系能有效地緩沖心理壓力。③開展溝通能力和體能訓練,鼓勵參加社區(qū)公益活動,增進社會交往,增強溝通能力,提高自信心。組織娛樂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放松身心。(3)急救技能訓練,強化急救技能訓練和規(guī)范崗前培訓,定期進行急救技能和現場急救技術配合培訓,提高現場救護能力,緩解由于能力和知識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緊張和恐慌感,隨時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情緒。(4)建立心理咨詢平臺,通過心理專家面對面或電話咨詢等方法給予應對方式的指導,尋求心理幫助。心理醫(yī)生主動了解院前急救人員的心理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及個體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緩解心理困惑。(5)心理支持,深入了解院前急救人員面臨的壓力,引導其正確對待壓力,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提供社會、家庭、同事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增強其社會適應性。(6)成立由管理者、心理專家和業(yè)務骨干組成的心理干預小組,制定心理危機預案。掌握急救人員的心理問題,及時或定期分析急救人員的心理情況,一旦發(fā)現情緒障礙,即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急救團隊的凝聚力和應急作戰(zhàn)能力。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數據以(x±s)表示,數據進行t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院前急救人員SCL-90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和國內常模比較 見表1。調查結果表明,干預前院前急救人員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六項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與常模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心理干預后急救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見表2。通過心理干預,院前急救人員的陽性項目數和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的得分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說明心理干預后急救人員的心理狀況有明顯改善。
3 討論
院前急救是現代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最前沿,承擔著各種意外傷害事件的現場醫(yī)療緊急救援任務。院前與院內急救在空間、地點、人員、目的、要求以及診治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院前急救人員要具備現場急救應急反應能力,專業(yè)性強,責任大,風險高。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超負荷的勞動強度和社會對醫(yī)療行業(yè)要求的不斷提高,使院前急救人員在多樣應激工作作用下,造成了應激反應發(fā)生率增高和程度增強,產生的軀體疾病及負性情緒比率增加。本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前院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一般人群,尤其表現在陽性項目數和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方面比較突出。分析院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除與急救工作人員工作緊張程度,工作滿意感和應對能力三方面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狀況外,還與以下因素有關,心理衛(wèi)生知識缺乏,被調查人員只有45%參加過心理衛(wèi)生知識培訓,而55%的人員沒有接受過相關知識輔導。由于職能部門沒有開設“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多數院前急救人員未能接受過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專門培訓,一旦在工作中受挫或搶救現場目睹一些傷亡慘狀及受到驚嚇后,不會應用心理學知識科學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形成心理應激障礙,造成身心疲憊。平時對危機的意識淡薄,應對突發(fā)事件心理準備不足,以至于當面對突發(fā)事件時容易產生心理緊張甚至恐懼。缺乏系統(tǒng)的崗前培訓和定期開展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練,對災害的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安全防護知識沒進行針對性輔導,當遇到現場的火災、洪水、臺風、化學毒氣、倒塌物、爆炸物、疫情等險情時,急救人員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面對復雜場面,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影響情緒和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心理救援、災難技術培訓、成批搶救流程等是影響急診護士應對災害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因素,應重視災害時急救技術培訓和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提高護士應對災害救援的心理素質。表1 干預前院前急救人員SCL-90癥狀因子及陽性項目與國內常模比較表2 心理干預前后結果比較院前急救人員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現場救治的醫(yī)療護理質量,進而影響患者進一步的治療和社會心理康復。本研究采用了綜合心理干預的方法,對院前急救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訓練、心理咨詢和心理支持等多種心理干預措施,結果表明,實施心理干預措施后,院前急救人員SCL-90多項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顯著低于心理干預前(P<0.05),顯示經過一段時間系統(tǒng)的心理干預后,急救人員的負性情緒明顯降低。提示實施綜合的心理干預措施,使院前急救人員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加強急救人員的技術與心理儲備,能夠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人員的負性情緒,降低其心理應激水平,對院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心理干預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的作用】相關文章:
二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方案02-07
小學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及應急處置方案(精選9篇)04-11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重要性05-19
燒傷燙傷的急救與護理原則01-16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玉竹的14大作用09-04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10-09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04-12
葛根的作用與功效02-08
績效溝通的作用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