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鄉(xiāng)經(jīng)典散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jīng)典的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在他鄉(xiāng)經(jīng)典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他鄉(xiāng)經(jīng)典散文 篇1
“一樣的天,一樣的臉,一樣的我就在你的面前”。那還是母親還是我此時這般年紀的時候,我卻不大記得自己彼時的年紀,大概《外來妹》火熱于我家的時候,也正是我記憶朦朧的伊始。
我不記得外來妹結(jié)局時那個因手殘疾而在故鄉(xiāng)狐疑眺望趙小蕓帶著新的一批姐妹進城打工的那個胖女孩叫做什么名字了——誰又能責怪一個看世界都是睡眼惺忪的小孩子的模糊記憶力呢?目下再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現(xiàn)”復隱現(xiàn)的角色們,一個疑問乍然而現(xiàn):
對于那個飽受生活疾苦的胖胖打工妹而言,她的眼中究竟有著如何諱莫如深的眺望?
前幾日我問一同授課的同事們他們眼中理想的薪酬待遇是多少,竊以為,對于這些相對于外來妹而言,文化水平頗高的他們,對著這薪資該有著不同一般的見解。
“我覺得我們做老師的月薪怎么說也得一萬人民幣!”小張囁嚅道。
“非得一萬?九千就不行嗎?”我嬉皮笑臉地問道。
“九千也可以!”
“那八千呢?”
“這……無所謂了!八千就八千!”
我端過板凳,正襟危坐地復言道:
“七千呢?七千可以嗎?”
“你這廝,是在消遣我嗎?我不想同你討論這般無聊的問題!”自慚受愧的小張無心與我繼而“消遣”,揣著剛發(fā)的三十來張百元大鈔薪水回家向老婆交差了。
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你想要月薪一萬。九千也可以,八千也能接受,為何就是不能接受七千的工資呢?導致小張觸怒的,莫非就是這區(qū)區(qū)一千塊錢的懸殊?這區(qū)區(qū)一千元錢,就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有著全然不同的嗔癡?為何這一點點的懸殊,所招致的反應竟同一百萬之于一千塊的懸殊所招致的反應一大樣?
是一千塊錢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態(tài)度,而又是什么,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態(tài)度呢?
我想,那個在家鄉(xiāng)的山崗上抽泣著的胖女孩,她同我媽媽,同我都有著萬般相似的命運——我們少小離家的生活態(tài)度,都該是受我們的根的影響而改變其他的吧!
為了我們的根——家人。我們像一顆蒲公英種子一樣隨風而逝。
為了這個家,我們離開了家,希望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更為喜人的金錢,來到了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口中的方言,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外地言。我不知道那個山崗上的胖女孩,她的那幾年是如何一日一夜地熬過來的,我兒時的記憶也不允許我記得母親離家多日重返時溢于言表的辛酸痛楚。如今,歲月讓我登上了母親當年的年歲階梯,染上了母親彼時的'白鬢,灌起了母親喝過的苦酒。在這個山山水水又不止于只隔住了山山水水的世界,我分然感覺不著空氣中母親一絲量的氣息,我不明白,為什么在這一丁點兒金錢的趨勢之下,我就非得要遠離我百里之外的母親。
蒲公英種子為了家族的希望而離家,卻永遠地失去了家。這是一個叫我自己都身處尷尬的問題——我明明是為了這個家而離家的,為何我卻永遠地失去了家?
為何我會與我的根弗之甚遠呢?
我想了很長時間,總算是理出了一個清晰的頭緒:
打從中國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而貫以下,中國每朝每代都有著自家一言,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征,叫人過目不忘!而今之人,明明只長了一雙腳,一輩子下來卻得換上無數(shù)雙的鞋子,我們從來都不會注重自己受之父母的雙腳,反而一輩子奔波于鞋面的駑鈍之下,所有人都南轅北轍地奔跑著,卻也沒有誰會夢醒黃粱地驚呼些什么。這和下雨又是一個道理:天上有雨,地上也有雨,人們卻都說是天上在下雨,不管對錯,沒有人懷疑過雨是否是地上下的。在沒有看清是非以前,便以為朦朧中跟著人群走便是對的,所以自古以來,只有“天上下雨”一說,而無“地上下雨”之疑。
我們的根亦復如此,我們自以為有著“天上下雨”一說的千古經(jīng)典,便趨炎附勢地認為同大潮一起言道“天上在下雨”才是做人處事的根本,看見別人都出門“尋根”了,自己也踏上了迷途之路。
或許我與母親都還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相對于那個山崗上的胖女孩來說,有著健全的肢體。而此刻我卻分外羨慕那個可以就此一輩子留在那個生養(yǎng)她的山崗之上的胖女孩。我想,她肯定看到了遠方的高樓大廈,也看見了這些高樓大廈的主人死后緊緊一室的墳坑,她還有機會可以成為她母親生前最后一個握住她的手及她母親死后第一個抱著她母親的人,也許,多年之后,她還有幸代替她母親的這個角色!
在他鄉(xiāng)經(jīng)典散文 篇2
又是一年除夕夜,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我似乎聞到了家鄉(xiāng)濃濃的年味,聞到了飯桌上團圓飯彌漫的芳香,似乎感受到了親人們團聚的歡樂,似乎看到了親人們臉上幸福的微笑。
雖然已是人到中年,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盼著過年,可是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來說,奔波了一年,唯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和一家老小團聚一起,平時各忙各的,為了自己的小家打拼,兄弟姐妹各自散落天涯,一年到頭也難得相聚。唯有這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才是我們期待團圓的日子,也是大家久別重逢后歡聚的時候。
其實,長大后過了那么多的年,給我的感覺就是“年年歲歲年相似,歲歲年年歲相同。”除了吃就是喝,除了電腦手機就是。沒有人會像小時候的我們那樣急切的盼望過年,也沒有人會再像小時候的我們那樣為了來年能穿上新衣服而虔誠的守夜。感覺社會發(fā)展了,年變了,年味也變了,再也找不到從前那種純樸的年味,再也找不到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
對于七零后的我們來說,因為當時物質(zhì)的匱乏,所以格外珍惜那時候能夠擁有的一切東西。包括過年時能夠穿上的新衣服,有時候可能就是我們盼望了一整年的。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年的除夕夜格外難忘。那時候的我應該是上小學三年級吧?暑假的時候去姥姥家,看到小姨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小小的心里很是羨慕,也很是向往擁有。小姨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回家的時候,就送了四尺布給我,讓我?guī)Щ丶易寢寢屨胰藥臀易鲆粭l裙子。那是一塊印有孔雀圖案的花布,咖啡色,適合做裙子。
可是我拿回家以后,媽媽左看右看然后說:“這么漂亮的布拿去做裙子可惜了,還是留到過年給你做件新棉襖吧?”我雖然很想穿裙子,可媽媽這樣說,我也只好答應了。
那一年除夕,晚飯后,哥哥們早早跑出去玩了,我和姐姐幫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們邊包餃子邊聊天,媽媽說:“今晚誰守夜,來年就有新棉祅穿!
在我們老家的習俗里,除夕夜是要燒大大的樹蔸子火的,說是誰家的樹蔸子燒的越大,來年喂的年豬就長得越大。所以那時候,每年秋天,大家都會在漫山遍野尋找大樹蔸子,把它挖回家,等到除夕夜燒大火。這也許有點迷信,但是最多的應該還是代表一個美好的愿望吧?
而且除夕、初一、初二這三個夜晚,要燒整夜的香。從天開始黑燒到第二天天明,大約十二個小時。而且這香不能讓它燒熄了再點燃,否則便是“斷頭香”不吉利。燈也要整夜通明,說是列祖列宗回家過年來了。因為燒香要守夜,祖先們?yōu)榱俗屪訉O后代有個盼頭,于是便有了“守棉襖”之說。而且千百年來流傳下來,也是當時人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吧?
所以當媽媽問誰今晚愿意“守棉祆”時,為了來年依舊能夠穿上新棉祆,我便毫不猶豫地說:“我愿意!庇谑俏冶泓c燃自制的紙燈籠,去隔壁找來堂弟,又和堂弟一起去堂哥家,將兩個堂侄叫來我家邊打撲克邊“守棉襖。”現(xiàn)在想來不免有些可笑,可是那時候的我卻是認認真真的。我以一顆小小的虔誠的心去“守棉祆,”卻守了我一生中最美的回憶。
猶記得媽媽裝了很多炒熟的花生、葵花籽、板栗給我們吃,另外每人給了幾顆糖。好像那時候水果很少,記憶中沒有水果的成份。
于是爸爸便去堂屋教我如何上香,他教我將十柱香一齊點燃,擎起來揖三揖,然后先插中間香爐的三柱香,完了在插左右兩邊香爐的。為了防止燒“斷頭香,”所以點香時同時點燃十柱香,留下一柱看時間,差不多了可以去上香。我一一記在心里,在爸爸的注視下上完第一遍香,爸爸看我像模像樣的,十二點放完鞭炮接了新年之后,就放心地去睡了。
我和堂弟堂侄邊打撲克邊吃零食,將糖放在火上烤軟,扯成長長的糖絲吃。開始幾個小時很新鮮,邊玩邊吃,樂此不疲。后來便犯困了,畢竟我們還是孩子,又沒有熬通宵夜的習慣。所以到了雞叫的時候,我們一個個困得東倒西歪,撲克也不打了,零食也不吃了,有的倒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來。我也不敢叫他們回家,因為他們?nèi)羰亲吡耍乙粋人坐在那里守夜會害怕。于是我強打精神的在屋子里走來走去,突然我發(fā)現(xiàn)窗臺上放著幾盒達炮(一種用紙卷起來的手工炮,死勁扔在地上或者墻上會響,沒有殺傷力)。那是堂姐夫年前送堂弟玩時,順便送給我的幾盒達炮,我沒舍得放,現(xiàn)在看到了,便心癢癢的想放。于是我便叫他們起來放炮,他們一聽,立即爬起來了。于是我們走到院子里,你一顆我一顆的扔了起來,將睡在牛欄里的狗嚇得飛起來跑,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瞌睡蟲也嚇跑了。
我們繼續(xù)玩了一會兒,天漸漸亮起來了,堂弟堂侄他們便告辭回家,說是回家換新衣服然后去各家各戶拜年。我也迫不及待地穿上那件有孔雀圖案的新棉祆,換上新鞋,隨他們?nèi)チ恕?/p>
這是我記憶深處印象最深的一次除夕之夜“守棉祅,”也不知道第二年過年的時候我是否穿上了新棉襖?但是那一夜的情景歷歷在目,仿佛還在昨天,卻不料卻已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了。當年陪我“守棉祆”的堂弟,如今遠在廣州,功成名就,有了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而當年陪我“守棉祆”的兩個堂侄,一個“遠嫁”陜西,離開了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一個英年早逝,拋下了白發(fā)老母和尚未成年的兩個孩子,遠在天堂。而我,為了生存,又漂泊在異國他鄉(xiāng)。
時光荏苒,歲月綿長。我記憶中再沒有在除夕夜通霄“守棉祅”的印象了,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沒有年年守下去?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回到從前,在每一年的除夕夜,我都會陪爸爸媽媽“守棉祆,”陪他們慢慢變老。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夠陪著我的孩子“守棉祆,”告訴他們這些傳統(tǒng)的習俗,其實也是我們非物質(zhì)文化的瑰寶!
因為現(xiàn)在的我深深知道,我們拼命掙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也深深懂得,孩子失去的母愛,也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真希望時光能緩,真希望歲月能慢,讓我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還能夠多陪他們在每年的除夕夜“守棉祆,”去守一份孝心,去守一份溫暖,讓我能幸?鞓返嘏闼麄,慢慢走向時光深處。也讓我能夠陪著我的孩子,讓他們的母愛沒有缺失,讓他們將這些優(yōu)良的民俗繼續(xù)傳承下去,讓年味在時光的隧道里,依舊越來越濃……
【在他鄉(xiāng)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在夢里經(jīng)典散文05-30
青山依舊在經(jīng)典散文02-15
在文字中漫步的經(jīng)典散文06-01
在纜車上經(jīng)典散文隨筆06-23
前方是絕路希望在拐角經(jīng)典散文11-15
在回憶里尋你的經(jīng)典散文11-09
混亂吊在秩序的傾覆經(jīng)典散文11-05
我吃故我在經(jīng)典敘事散文06-09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經(jīng)典散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