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動和力知識點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運動和力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運動和力知識點1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于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5.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7.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9.一切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都是地球。
10.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個力,可能小于其中一個力,可能等于其中一個力。
11.二力平衡的條件(四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2.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阻力(錯,推力等于阻力)。
1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4.慣性現(xiàn)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后仰、跳遠時助跑、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
15.物體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氣體也有慣性)。
16.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17.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tài)改變。
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改變。
18.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運動和力知識點2
學習要求
1、知道各種運動形式,能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
2、理解速度概念,能對速度單位換算及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能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
3、通過探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理解慣性,并能用它來解釋有關現(xiàn)象,了解生產(chǎn)、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慣性方法。
4、知道二力平衡條件,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了解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原因。
學習重點
1、速度概念、單位、公式及簡單計算。
2、慣性。
3、力和運動的關系。
①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②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參照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③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軇蛩僦本運動:快慢不變、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菟俣龋河脕肀硎疚矬w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匏俣鹊亩x: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咦兯龠\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⑧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 ;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shù)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⑨v=s/t→s=vt,t=s/v
⑩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物體在非平衡力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運動和力知識點3
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狀態(tài)。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說明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不是維持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要改變力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牛頓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二、慣性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慣性大小與速度無關,與質量有關。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是物體的屬性
注意:由于,具有,因為慣性是對的。受到、獲得、慣性力是錯誤的。慣性不是一種力
二力平衡
一、定義: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平衡狀態(tài))
受力平衡: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受力不平衡:做變速運動,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改變。(人造衛(wèi)星)
摩擦力
一、摩擦力
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分類:靜摩擦
動摩擦:①滑動摩擦力②滾動摩擦力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條件:①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且相互擠壓②接觸面粗糙③兩個物體間發(fā)生相互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影響因素:①壓力大、诮佑|面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③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④纏繞
減小摩擦: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③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④使接觸面分離
摩擦力不全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動力,如傳送帶運送貨物。
初中物理高效學習方法
理解記憶
各位初中生在學習物理時有非常多的公式、實驗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需要記憶的,如果各位初中生死記硬背的話可能將自己學習物理的興趣泯滅掉,而且記憶也并不牢固,所以各位初中生要進行理解記憶,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將所需知識全部記憶住。
在做題中總結規(guī)律
初三學生學習物理一定會做很多物理練習題,但是大家要在邊做題的過程中邊總結,明確常見題型的考點和解題套路,如果能摸透物理的得分技巧。那么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初三學生還應該注意自己做的練習題是否具有典型性,大家做一道好題勝過盲目做三道無用題,聰明的學生懂得通過一道典型題反思這類的練習題,在考試中,很多時候考察學生的知識點都是換湯不換藥,但是需要學生勤總結其中的解題套路與規(guī)律。
重視物理實驗過程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初中物理很多地方都需要學生掌握實驗知識,實驗的很多小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中考的一個考點,而且如果初三學生能將實驗的原理都掌握熟練,那么做到相關的練習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初三學生在上物理實驗課的時候,要注意認真聽老師強調(diào)重點,如果可以動手實踐,要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嚴格遵守每一個實驗步驟,仔細思考各個實驗的原理。
中考物理大題答題方法
針對于中考物理的大題,初三學生可以采用先猜后解的答題策略。就算是這道物理大題初三學生不會答,也要把答案蒙上。對于中考物理電學這一部分,一些比例題給出的都不會很大,所以可以先猜后解答,如果猜不出來的在寫解。同樣的對于中考物理力學大題也可以。
牛頓第一定律
(1)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從實驗中得出,它是通過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4)探究牛頓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①揭示運動和力的關系。②證實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③認識到慣性也是物體的一種特性。
運動和力知識點4
一、運動的描述
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xiàn)象。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二、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m/s;km/h。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三、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時間的測量工具:鐘表、秒表(實驗室用)
單位:s min h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長度單位:km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厚的刻度尺的刻線要緊貼被測物體。(4)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F)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示意圖。
五、牛頓第一定律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ǘζ胶鈺r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運動和力知識點5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 2 –V0 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 / 2
4.末速度V=V+at
5.中間位置速度Vs / 2=[(V_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 / t 以V_為正方向,a與V_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xù)相等時間(T)內(nèi)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_):/ s 加速度(a):/ s2 末速度(Vt):/ s
時間(t):秒(s) 位移(S):米()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 1/ s=3.6/ 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 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nèi)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_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從V_ 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 t2 = 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10/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_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 – g t (g=9.8≈10 / s2 )
3.有用推論V_t 2 - V_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ax=V_ 2 / (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_ / 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 2.豎直方向速度V_=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 t 4.豎直方向位移S_=gt2 / 2
5.運動時間t=(2S_ / g)1/2 (通常又表示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2) 1/2=[ V_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_ / V_x = gt / V_
7.合位移S=(S_x2+ S_2) 1/2 ,
【運動和力知識點】相關文章:
力的合成知識點05-02
提高溝通的影響力和說服力的方法04-30
《物體的運動》知識點歸納04-25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知識點04-28
健身和運動健康05-01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區(qū)分04-27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03-02
如何區(qū)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04-26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和影響力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