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定語從句
引導語:如何合并定語從句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任何句子=主干句+從句
介詞短語和非謂語動詞都是從句的省略:
I know the man who is in the car.省略為:I know the man in the car.
I like girls who have long hair.省略為:I like girls having long hair.
何為定?定即限制、劃范圍。
定語從句只有兩種:人(who)和物(which)
奧卡姆剃刀:定語從句形成過程的本質(zhì)就是合并同類項。
人(who):
我認識那個在車里哭的人。
A(主句):I know the man.
B(從句):The man is crying in the car.
合并:I know the man(the man替換為)who is crying in the car.
物(which):
我不喜歡沒有蕾絲邊的衣服。
A(主句):I don't like clothes.
B(從句):Clothes do not have laces.
合并:I don't like clothes(clothes替換為)which do not have laces.
大道歸一:where,when,whose,why,that
附加閱讀:定語從句的“前置合譯法”
在英文當中,定語從句總是在被修飾詞后邊出現(xiàn),而中文當中,定語不論長短總在被修飾詞之前出現(xiàn),所以在英譯漢時,產(chǎn)生了這種將定語從句前置翻譯的方法。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么,可以關注“門徒 protege”公眾號,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回顧往期文章——“瑋瑋道來之定語從句”。
由此來看,中英文翻譯的過程在本質(zhì)上就是中西方思維轉換的過程,只要把握住這個大的方向,就會對各種翻譯的方法的產(chǎn)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們看例句:
On the whole,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s with whom he is being compared,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很多人,包括我,第一眼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大腦一片混亂,不知從何下手。下面跟著我的思路來分析我們該做些什么?
我在往期文章的中文差異中曾經(jīng)說過,中英文第一大差異為“長短差異”,即:中文善用短句和標點,英文多用長句而少用標點。
看上面這段英文,確實符合特征。為了轉換中英文思維,我們第一步,就是把英文的長句斷為中文善于理解的短句,我把這步叫做“庖丁解!薄
潮汕牛肉火鍋 食材分解圖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要在哪個地方來進行斷句?“庖丁解牛”的下一句,叫做“游刃有余”。說庖丁解牛數(shù)十年而不傷刀刃,關鍵在于每次下刀的地方都是在骨節(jié)之間的間隙,即 連接處。
所以我們斷句也要在段落中的連接處,即 在逗號以及有連接詞的地方斷開。
那么我們用斜線進行斷句之后,上文變成這樣: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 only if /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s / with whom he is being compared,/ and only if / he was not punished /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 which they possessed.
最先開始,我們講到“中文多用短語,多標點,英文多用長句而少標點”。究其根本原因是中文進化的時間很長,變得簡短而表達高效,它的表達邏輯不在形式而是在含意,是一種隱性表達。
而英文還遠遠沒有達到上述的水平,邏輯采用的是很顯性的表達,所以句與句之間出現(xiàn)了大量的連接詞,以表達句子之間的關系。這也就是我們第一步為什么要斷句的真正原因。
那么第二步,我們進行翻譯。
就是 按照斷句后分割的部分,逐一翻譯。
on the whole ——
整體上來說。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
這句話包含了明顯的被動語態(tài),在翻譯的時候采用被動語態(tài)變?yōu)橹鲃诱Z態(tài)的方式,因為中文善用主動而英文多用被動,這點在以后的被動語態(tài)的翻譯中再做介紹。所以調(diào)整語序,draw such a conclusion.
翻譯為:得出這樣一種結論。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翻譯為 “一定程度的把握或者自信”。
那么加上 with 連接詞之后,該怎么翻譯?
with 的詞性為介詞,那么英文當中的介詞在中文當中該怎么翻譯為什么詞性。一般來說兩種情況:
1. 動詞
舉個例子: he went to Lhasa by train.
翻譯為:(他)坐上那火車去拉薩。
英語當中介詞by,翻譯為了中文的動詞,“搭,乘坐”。
2. 方位詞
比如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當中的 on,翻譯為一個字:“上”。
很多老鐵覺得 on 是“在.......上”的意思,其實中文字典中并沒有“在........上”的字。
there is 翻譯為“有”,這是一種表示“存在”的“有”。比如“門前有棵樹”,再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所以,桌子上有一本書的翻譯和英文是一一對應的。
為什么要講介詞的譯法?因為中文當中既沒有介詞也沒有連詞,而中文當中的介詞和連詞統(tǒng)稱為關聯(lián)詞。所以英文當中的'介詞可以翻譯為動詞或者方位詞。
接下來 with 顯然翻譯為動詞,“需要,通過,憑借”等,都可以。
即:需要通過一定的把握。
On the whole,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
這個句子整體的翻譯:整體上來說,需要通過一定的把握,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我們再回到這句:
He went to Lhasa by train.
如果翻譯為“他去拉薩坐火車”,你肯定會覺得錯了,因為語意產(chǎn)生了錯誤。
這就涉及到中英文當中語序的問題,我們叫做 廢話與主句的關系。
再舉個例子,
“因為他生病了,所以他沒去上學!
這句話口語當中沒有問題,但書面語當中,這句話你找不到主語。
其實是兩個分句的組合。所以應該改為“他因為生病了,所以他沒來上學”。
所以切記:中文中先出主語!
那么在中英文的語序分別是什么樣的呢?
中文
先出主語+廢話+主句
英文
廢話+主語+主句
主語+主句+廢話
由此看來,英文當中廢話在開頭或者結尾。
那么什么是廢話?請看下面的例子。
我想很多老鐵被發(fā)過好人卡,當你追求一個女孩子,而這個女孩子不愿意的話。她一般是這么表達:
我覺得你人還是挺不錯的,也夠細心,也善良,長得也五官端正,也挺孝順父母的?墒,我覺得我們還是有點不合適。
分析這個句子,依然是先出主語,中間全部是廢話,直到“可是”這個轉折出現(xiàn)了,主句出來了——“我們不合適”,就是說老鐵你被拒絕了。
其實這種語言和思維習慣,正是大家談戀愛時空耗雙方精力的罪魁禍首!
而在英文的情形當中,對方會首先給出結論——先出主句,yes or no,然后說明理由。
再舉一個例子,
外國記者在外交部會議上說:“請問您對中美關系的形式如何評價?”
外交部發(fā)言人:“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高度重視中美兩國之間的雙邊關系!
同樣遵循了先出主語“中國”,后說廢話,再說主句——“重視中美雙邊關系”。
符合中文當中的語序結構。
如果用英文的語序來翻譯,我們就要做調(diào)整。
這里采用英文的第一種語序習慣:先出廢話,后出主句再加主句,
即:
As a major developing country on the world,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SA and China.
所以,以后英譯漢,遇到有as開頭的句子時,我們的翻譯原則是:
先找主語,再翻譯as后的話,接著翻譯主句。
【合并定語從句】相關文章:
合并為定語從句07-12
怎么合并定語從句07-13
定語從句合并句子練習02-26
定語及定語從句01-28
定語從句that07-06
that定語從句07-06
定語從句01-27
that的定語從句07-05
定語從句as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