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相互聯(lián)系的最主要形式。課堂教學活動也應(yīng)該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種特定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應(yīng)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來自案例的啟示
這是兩節(jié)同一內(nèi)容的語文課,內(nèi)容是魯迅的《祝!。教師A采用一般的講讀方法,促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但從課堂中學生的情感感染上看,顯得很平淡。教師B則先從師生的談話開始,談話的內(nèi)容是從師生共同擁有的生活經(jīng)驗開始的。談話過程大致如下:
教師:大家知道老師姓什么、名叫什么嗎?
學生很快齊聲說:老師姓黃,名為國強。
你爸爸希望你長大為國家富強出力吧。一位學生在座位上隨意地說。
教師:對。老師有姓有名,你們每個同學也都有姓有名。那么,昨天老師讓你們預(yù)習的《祝!愤@一課,講述了祥林嫂的悲慘人生,你們有沒有找到祥林嫂姓什么,名叫什么呀?
學生:沒有,人家就叫她祥林嫂。
學生:她嫁到丈夫家,她丈夫名叫祥林,所以大家就叫她祥林嫂。
教師:對呀!封建社會下的女性,一嫁到丈夫家,連自己的姓和名都沒有了。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祥林嫂第二次改嫁給山上的賀老六,那么應(yīng)該叫賀六嫂呀。大家從課文里找一找,有人叫她賀六嫂嗎?
學生:沒有,課文中是這樣寫的,魯鎮(zhèn)上的人仍然叫她祥林嫂。
教師:那是為什么?
學生:我想,大家已經(jīng)叫習慣了。
學生:我想魯鎮(zhèn)上的人不贊同她改嫁。
教師:我們從魯鎮(zhèn)上的人們?nèi)匀唤兴榱稚┛梢钥闯,當(shù)氐娜耸遣毁澩募薜。在封建社會里,男人可以有幾個老婆,但大多數(shù)女人當丈夫死后只能守寡。可見在封建社會之下的男女是處于不平等地位的。
教師B拿一個人的姓和名作為課文的切入點,促使學生更具體地理解了魯迅筆下祥林嫂的命運,進而更好地促使學生的情感接近了作者的情感。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之一就是要看課堂中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最后能否使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磥,師生如何有效地溝通,是有效課堂教學很重要的基礎(chǔ)。
課堂教學能否有效溝通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如何才能有效地溝通呢?
思考一:
從溝通過程的要素來思考溝通的有效性。整個溝通過程由七個要素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饋、障礙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試圖進行溝通的人,他們始發(fā)溝通過程,決定以誰為溝通對象,并決定溝通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對個體,也可以對群體。作為信息發(fā)出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發(fā)出的信息如何使信息接受者接受,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前為什么不僅要認真地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原因之一。
溝通過程的第二個要素是信息。從溝通意向的角度來說,信息是溝通者試圖傳達給別人的觀念和情感。在課堂上,教師傳達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有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達到的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語詞是傳達中很重要的符號系統(tǒng),語詞可以是聲音信號,也可以是形象(文字)符號和人們的體態(tài)語言。語詞溝通過程是以共同的語言經(jīng)驗為基礎(chǔ)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備學生的經(jīng)驗,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盡可能從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切入,這樣才能保證溝通的暢通。這也要求教師一定要讀懂學生這本書,讀懂市場經(jīng)濟下學生們的所思、所想和學生們的實際需要。
溝通過程的第三個要素是通道。通道指的是溝通信息所傳達的方式。我們的五種感覺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來說,大量的信息是通過視覺、聽覺途徑獲得的,但如果能從多種渠道獲得,則更好,尤其是對年幼的學生。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溝通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對面的溝通,還有以各種不同媒體為中介的溝通。但對成長中的學生來說,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形式影響力還是最大的,因為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可以發(fā)生情緒的相互感染。如語文老師的備課一定要備對課文的情感,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產(chǎn)生作者、教師和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溝通過程的第四個要素是指接受信息的人。信息接受者要通過一系列注意、知覺、記憶、儲存等心理過程。一系列心理過程中教與學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溝通過程的第五個要素是反饋。反饋是使溝通成為一個交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反饋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溝通過程的第六個要素是障礙。例如,有些課堂上教師的預(yù)先設(shè)計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實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溝通中足夠的共同經(jīng)驗是溝通得以實現(xiàn)的必要前提。溝通過程的最后一個要素則是溝通過程中的背景,即溝通發(fā)生的情境。
思考二:
從溝通的特點來思考溝通的有效性。溝通可以通過語詞,也可以通過非語詞(如姿勢、動作、表情等)。溝通可以分為口語溝通和書面溝通,還可以分為有意溝通和無意溝通、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個人內(nèi)溝通和人際溝通、群體溝通和大眾溝通(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大眾媒介實現(xiàn)的信息交流)。不論哪一類溝通,溝通均有以下幾方面的共同點:
溝通發(fā)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因為人際的溝通除了語詞溝通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非語詞的途徑來實現(xiàn)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態(tài)以及不同于平時的'變化已經(jīng)向別人透露了你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十分重視自己的身體語言,另一方面更應(yīng)該非常仔細地觀察并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細微的變化,以便及時解決問題。
溝通信息必須內(nèi)容與關(guān)系相統(tǒng)一。溝通者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是在特定場合下的角色關(guān)系。例如,同一溝通目的,如果溝通者之間的不同,就應(yīng)用不同的語詞或體態(tài)語詞來表達。也就是說,你處在什么角色,就應(yīng)選擇相應(yīng)的溝通方式,以便溝通順暢。
溝通的過程性。從溝通對個人的影響角度來說,溝通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fù)、沒有結(jié)尾的動態(tài)過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每一個溝通行為,都會成為人的發(fā)展的一個新的起點,因為溝通所獲得的信息總要對人產(chǎn)生各種性質(zhì)不同的影響。
溝通的整體性。每個人溝通中的語詞或體態(tài)語詞的表達,都是在每個人的個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個人格的反映。例如,教師參加一些研究課,認為課堂中的這位老師語詞或體態(tài)語詞(如握手、拍拍學生的肩等)特別能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簡單地模仿該教師的溝通行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溝通中的任何一個行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體現(xiàn),而不是簡單的外表模仿。所以學習一位優(yōu)秀教師,首先要學習優(yōu)秀教師人格上的魅力。
思考三:
從溝通的背景來思考溝通的有效性。溝通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任何形式的溝通都要受到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溝通背景,一般來說,有以下四個方面:
心理背景。心理背景一方面是指溝通者的一般心境狀態(tài),另一方面是指溝通者雙方相互接納的狀態(tài)。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位熱愛教師工作、愛每一個學生、愛所教學科的教師,往往教學效果也比較好,因為他和學生在課堂上溝通時彼此的心理距離比較近。加之,教師愛的情感也會遷移給學生。
物理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溝通發(fā)生的場所,以及溝通者雙方的物理距離。如目前小班化教學改變學生的座位形式,改變的目的就是防止由于座位固定可能使某些學生處境不利。師生之間的物理距離近了,學生會有一種安全感。
社會背景。社會背景一方面指溝通者之間的社會角色關(guān)系,另一方面是指溝通場合下其他人的影響。所以,對溝通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不同場合下自己的角色,并能選擇適當?shù)臏贤ǚ绞,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溝通者自小長期文化經(jīng)驗的積累。這往往已經(jīng)成了一種溝通的行為習慣。
思考四:
從非語言(體態(tài)語言)在課堂師生溝通中的作用來思考溝通的有效性。有關(guān)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實現(xiàn)的。身體語言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目光與表情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師生之間的目光接觸。人們常說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會說話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時不被老師關(guān)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記上寫著:老師,哪怕您對我的一個微笑,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無聲勝有聲,無聲的語言更美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如何做到有效溝通】相關(guān)文章: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溝通08-15
如何做到有效溝通04-07
教師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05-01
HR如何做到有效與員工溝通08-19
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07-16
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04-12
在職場中如何有效溝通11-24
校長如何有效的與教師溝通08-23
如何做到溝通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