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西廬山土壤實習報告
學院:華師地理科學學院
專業(yè):2004 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
姓名:Carson學號:20042603008
指導老師:范小平
實習時間 :2015 年11 月16 日
實習地點: 江西省廬山
實習目的:
1 、通過調(diào)查,認識廬山的主要土壤類型、性狀及分布規(guī)律
2 、通過野外實習,驗證、鞏固、擴大和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地理野外觀察能力,訓練并掌握野外實習的工作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實習路線:
大月山公路——大月山水庫下游——三寶樹簡易公路
實習內(nèi)容
在各個地點挖土坑,觀察土坑剖面,對土壤剖面進行分層,并提取土樣,測PH 值,辨認其顏色,分析其質(zhì)地、結構等
1. 廬山概況: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濱臨長江,東南臨鄱陽湖,地理坐標是東經(jīng)115 度50 分~116 度10分,北緯29 度28 分~29 度45 分。面積302 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 平方公里。。廬山是由斷裂抬升而形成的斷塊山,山體呈腎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延伸,主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8 米,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 米,屬于中山類型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 毫米,年平均霧日191 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 ,每年7 月——9 月平均溫度16.9 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 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2. 廬山土壤調(diào)查結果
2.1 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
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廬山沿著斷裂上升為目前相對高度達1000 ~1400m 的山地,為土壤垂直地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并給予南、北坡的氣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響。山體內(nèi)部由于內(nèi)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種地貌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土壤性狀的差異和土壤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由于廬山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變化,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布,因此由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xiàn)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帶的更替,從而直接影響著土壤的形成過程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條件對土壤的形成和發(fā)育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影響到局部地區(qū)土壤發(fā)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帶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帶,地形平緩,地面相對低洼處,因排水不暢,多喜濕沼澤植被,普遍發(fā)生沼澤化過程,從而發(fā)育著山地沼澤土。在江邊和湖濱平地地區(qū),因地下水的影響,往往形成草甸土。
本區(qū)成土母質(zhì)類型多種多樣,在山區(qū)剝蝕和侵蝕作用強烈,成土母質(zhì)一般以坡積,坡積-殘積為主,其上發(fā)育的土壤一般土層淺薄,且多含碎石塊。在丘陵和山坡平緩之處,卻廣泛分布著一定厚度的殘積母質(zhì),其上發(fā)育的土壤較深厚,質(zhì)地較細,向下粗骨部分逐漸增加。在湖濱及河谷地區(qū)的成土母質(zhì)主要是第四紀的沉積物,其上發(fā)育的土壤組成物質(zhì)較細,土層深厚,第四紀風積母質(zhì)分布也較廣泛。
2.2 廬山土壤的主要類型
2.2.1 紅壤
紅壤形成于中亞熱帶的生物氣候條件下。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 度~26 度,年降水量1500 毫米左右。原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中以殼斗科的栲屬、石櫟屬和岡櫟屬占優(yōu)勢。紅壤的地形條件一般為低山丘陵。紅壤的富鋁化作用與生物累積作用,與赤紅壤和磚紅壤比較起來相對較弱,但仍以均勻的紅色為主要特征。
廬山的紅壤廣泛分布于海拔4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以及灌從草木。成土母質(zhì)主要為花崗巖、片麻巖、石英砂巖等殘積或殘積坡積物。
從紅壤的顆粒組成來看,各層次間質(zhì)地相當均勻,說明成土過程中有紅壤化的性質(zhì)。紅壤的有機質(zhì)含量很低,表層在1.5 %以下。土壤的代換量不高(每百克土為7 ~8mg 當量);土壤吸收復合體高度不飽和,土壤pH值差異不大,土壤呈強酸性反應,硬度主要為活性鋁引起。紅壤的基本特征是顏色紅色,酸性反應,PH 值4.5~5 .5 ,粘粒交換量24~26ml /100g 土,鹽基飽和度50 %以下,表層硅鋁率2 .08~2 .92 ,鐵的游離度高達70~80 %。
粘土礦物以高嶺石、水云母為主。土體中原生礦物被分解,硅和鹽基淋失,鐵、鋁、鈦等氧化物相對富集。
紅壤的肥力較低,大部分土壤的有機質(zhì)含量在2 .0 %以下,氮、磷、鉀養(yǎng)分也較低,微量元素鋅的平均含量為0 .2 %,硼的平均含量為0 .22 %,精耕細作可培育成紅泥土、黃泥土。
紅壤黏粒部分的化學組成特征是:黏粒中鐵、鋁三氧化物(三水鋁礦和針鐵礦)的含量較高,紅壤硅鐵鋁范圍變化范圍在1.86 ~1.95 之間,其硅鋁率在2.25 ~2.42 之間,各層次間的硅鐵鋁率、硅鋁率和硅鐵率比較一致,黏粒組成以結晶大量的高嶺石為主,同時,還含有水母、石英等。
2.2.2 山地黃棕壤
黃棕壤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的過渡性土類。多形成于亞熱帶北緣的氣候條件,夏季高溫,具有亞熱帶特點,冬季寒冷,具有暖溫帶特點。黃棕壤的形成過程,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
在廬山山地黃棕壤分布于海拔800 (900 )-1200 米地帶的各種母質(zhì)上,植被為常綠、落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現(xiàn)以海拔911 米 三寶樹簡易公路 100 米 處, 闊葉林、針葉樹( 黃山松) 、毛竹、灌叢,母質(zhì)為坡積物和 泥礫層 的 山地 黃棕壤為例:(表1 )
山地黃棕壤粉沙粒含量較高,粘粒含量不及山地黃壤明顯,這與所處地形部位較高,氣候較冷濕,風化作用較弱有關,但粘粒(特別是<1 微米)仍有一定含量,說明山地黃棕壤在夏季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原生礦物的分解與次生礦物的合地作用,有一定強度;山地黃棕壤全剖面呈較強的酸性反應,有機質(zhì)全氮量含量較高甚至底層含量相當紅壤、黃壤表層的含量。山地黃棕壤隨氣候的冷濕,生物小循環(huán)的速度減緩,水解性酸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代換性酸明顯降低,代換量不高,吸收復合體不飽和度達80% 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鋁為主。
表1
日 期: 2015年 11月 16日 (陰)
調(diào) 查 人: 朱錦
土坑編號 : 2004 資環(huán)- III
土坑類型 :垂直剖面
土坑地點: 三寶樹簡易公路 100 米 處,海拔 911 米
地形部位: 山麓
土壤名稱 :黃棕壤
地下水位 :低
母 質(zhì) :坡積物 + 泥礫層
指示動植物 :黃山松、茅竹、雞爪槭、苔蘚
排灌情況: 良好
經(jīng) 緯 度 : 緯 度 29°33.113 ′ N ,
經(jīng) 度 115°57.753 ′ E
土地利用狀況: 絕對自然保護區(qū)
土壤剖面圖
A0
A
B1
B2
BC
發(fā)
生
層
剖面
深度
(厘米)
門塞
色標
顏
色
質(zhì)地
結構
孔隙
植物
根系
pH 值
A0
A
B1
B2
BC
0 - 7
7 - 24
24 - 40
40 - 70
>70
http://emrowgh.com
10YR5/8
5YR5/8
http://emrowgh.com
淡棕
黃棕
淡紅棕
棕紅
輕粘→中粘
輕粘
輕粘→中粘
輕粘→中粘
團!F塊
小團塊
塊狀
塊狀
多
多→中
中
少
多
中
少
無
5.5
5.1
4.9
4.8
2.2.3 山地棕壤
棕壤也稱棕色森林土,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棕壤地區(qū)氣候條件特點是,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由于夏季氣溫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而且還產(chǎn)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鹽分和游離碳酸鈣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動,并發(fā)生淀積。
棕壤的一般性質(zhì)是:(1 )在森林植被下,表層有機質(zhì)含量可達5 ~9 %,向下急劇降低;(2 )表層呈微酸性反應,向下過渡到酸性反應;(3 )鹽基飽和度較高,表層在80 %以上,下部各層稍低;(4 )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較上下各層均高;(5 )硅鋁率在2.5 ~3.4 之間,平均值為3.03 ,略高于黃棕壤,但顯著低于褐土。
在廬山,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 米以上的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為灌從草類,母質(zhì)主要為砂巖,板巖的坡積物,局部地區(qū)以風積物為主。
現(xiàn)以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旁50M 處,海拔1296M ,植被為黃山松、灌叢、草本和芒萁,母質(zhì)為坡積物的山地棕壤為例;(表2 )
山地棕壤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粘粒下移現(xiàn)象不太明顯,土壤粘重較高;由于山地降水較多,物質(zhì)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應;土壤代換量不高,吸收復合體不飽和;代換酸性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鈣的含量遠比前述土壤為多。
表2
日期 : 2015 年 11 月 16 日 (陰)
調(diào)查人 :朱錦
土坑編號 : 2004 資環(huán)- I
土坑類型: 主要剖面
土坑地點 :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旁 50 米 處,
海報 1284 米
地形部位: 山麓
土壤名稱 :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 低
母 質(zhì): 坡積物
指示動植物 :黃山松、映山紅、苔蘚、草本;動物少見
排灌情況: 良好
經(jīng)緯度: 緯度29 °33.726 ′N ,
經(jīng)度115 °59.119 ′E
土地利用狀況 :絕對自然保護區(qū)
土壤剖面圖
A0
A
AB1
AB2
B1
B2
發(fā)
生
層
剖面
深度
(厘米)
門塞
色標
顏
色
質(zhì)地
結構
孔隙
植物
根系
pH 值
A0
A
AB1
AB2
B1
B2
0 - 5
5 - 17
17 - 38
38 - 57
57 - 72
72 - 86
http://emrowgh.com
5YR4/2
http://emrowgh.com
http://emrowgh.com
10YR5/8
黑棕
暗灰棕
暗棕
棕
黃棕
輕粘
重壤
輕粘~中粘
中粘
中粘 → 重粘
團粒
團粒 →小 團塊
小團塊
塊狀
塊狀
多
多
多~中
多 → 中
多 → 中
多
多
中
中
中
5.3
5.4
5.5
5.7
5.9
2.2.4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較平緩地段,植被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長季節(jié)中,土溫并不過低,草本植物生長高大而旺盛,不論地表或地下,都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質(zhì),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過程旺盛,但由于暖濕的生長季節(jié)不長,土壤經(jīng)常保持濕潤,有機質(zhì)分解緩慢,較深的土層,積聚了大量的有機質(zhì),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質(zhì)層。
在廬山,山地草甸土曾分布于大月一帶,現(xiàn)在由于利用,已經(jīng)逐漸減少,F(xiàn)以大月山水庫下游50M 處,海拔1230M ,植被為灌叢、箭竹和草本,母質(zhì)為沖積物和堆積物山地草甸土為例:(表3 )
廬山山地草甸土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1 ) 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較高,特別是表層,隨著深度增加,粘粒含量下降,這可能與表層礦物的粘化過程相當快有關。但是,<1 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層以外,均較其它土壤偏低。(2 )山地草甸土有機質(zhì)含量很高,可與草原地帶的黑鈣土相比,隨深度的增加,有機質(zhì)明顯減少,但到50 厘米處,其含量約為6% ,至100 厘米以下約為3.5% 。有機質(zhì)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濕度較大,生物有機質(zhì)積累過程大于分解過程所致。滲漏水的滲濾及腐殖質(zhì)的酸性都能促進腐殖質(zhì)滲入土層深處。因有機質(zhì)和腐殖質(zhì)的作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粒狀結構。(3 )土壤呈酸性反應,活性鋁含量較前述土壤為低,水解性酸較高,但隨剖面深度的增加而減少。代換性酸不高,但不規(guī)則,代換量較本區(qū)其他土類均高,其飽和度較低,吸收性復合體不飽和度達85 —90% 以上。(4) 膠體硅鋁率、硅鐵鋁率較大。具有相當高的水解性酸和相對底的代換性酸的草甸土,有一定的潛酸差(C-d )和潛酸比(C/d) 值,這是該土的獨特性質(zhì)。
表3
日 期: 2015 年 11 月 16 日 (陰)
調(diào) 查 人: 朱錦
土坑編號 : 2004 資環(huán)- II
土坑 類型 :垂直剖面
土坑地點: 大月山水庫下游 50M 處 , 海拔 1230M
地形 部位 :谷地
土壤名稱 :山地草甸土
地下 水位 :低
母 質(zhì) :沖積物
指示動植物: 黃山松、箭竹、草本
排灌情況 :不良
經(jīng) 緯 度: 緯度 29 ° 33 ′ 54.7 ″ N
經(jīng)度 115 ° 59 ′ 05.2 ″ E
土地利用狀況 :絕對自然保護區(qū)
土壤剖面圖
A0
A
A’
G’
發(fā)
生
層
剖面
深度
(厘米)
門塞
色標
顏
色
質(zhì)
地
結
構
孔
隙
植物
根系
pH 值
A0
A
A’
G’
5Y2/1
http://emrowgh.com
黑
暗灰黃
輕粘
中粘
小塊狀→塊狀
塊狀
中
中 → 少
中
少
5.4
5.4
3. 結論
廬山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和非垂直地帶性結構類型都比較簡單,自山麓至山頂,依次分布著紅壤和黃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廬山海拔400 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崗丘地區(qū)屬中亞熱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及草類,廣泛分布著緯度地帶性的紅壤和黃壤。海拔400-900 (800 )米,氣候濕潤暖熱,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及杉木林等,發(fā)育著一種具有明顯富鋁化特征的山地黃壤。海拔900 (800 )-1200(1100 )米,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為常綠- 落葉闊葉混交林,發(fā)育著既具有山地黃壤性質(zhì),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黃棕壤。海拔1200 米以上的地區(qū),植被為落葉林和灌叢,分布著山地棕壤。山地頂部由于氣溫低,風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叢,草本植物生長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長喜濕植物,形成山地沼澤土。基巖上部凹陷處覆蓋有石縫土。
由于坡向不同,影響到各個土壤帶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黃壤帶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 米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可達海拔800 米左右。山地黃棕壤的上下限與山地棕壤帶的下限也有類似的情況,其界限,南坡高于北坡約100 米左右。從濕潤程度來看,南、北坡差別不大,均屬于濕潤型,但從熱量條件來看,南坡向陽,北坡背陰,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南坡高于北坡。
需特別指出的一點是,土壤的垂直分帶并不是整齊不變的,受到小氣候的影響,局部可以上升和下降。廬山山頂?shù)狞S龍?zhí),海?00 米-900 米,卻仍是山地黃壤,產(chǎn)生土壤的這種分布規(guī)律主要是成土因素變化造成的,山谷尤為明顯。
廬山山上,由于降水豐富,空氣濕度很大,相對濕度一般都在76% 以上,在落葉闊葉林的植被條件下發(fā)育著山地棕壤。花徑、灑丁一帶高度降低表現(xiàn)為山地黃棕壤,好漢坡以下則廣泛發(fā)育黃壤,這一帶的黃壤由于降水豐富,淋溶強烈和山下的黃壤相比,偏酸性,而且質(zhì)地比較粘重。
廬山山下,降水較山上為小,相對濕度也小,濕熱同季,干濕交替,形成明顯的紅壤地有掌上明珠黃壤分布,但分布最廣的是水稻土、沼澤土、草甸土等隱域土。
主要參考資料:
1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印. 《廬山地貌、土壤植被實習參考資料》.2015 年11 月
2 、楊士弘,《自然地理學實驗與實習》,科學出版社,2004 年1 月。
3 、實習指導老師講授內(nèi)容以及調(diào)查結果
【江西廬山土壤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土壤的實習報告06-23
土壤實習報告02-08
土壤的實習報告07-06
江西廬山的導游詞08-10
江西廬山導游詞08-10
土壤植物實習報告08-04
土壤的實習報告范文04-10
廬山實習報告07-31
江西廬山旅游導游詞09-24
土壤學實習報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