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靜脈輸液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1 藥物外滲的預防
1.1 靜脈的評估及選擇:應有計劃的合理使用靜脈,對于長期輸液者,一般由遠端小靜脈開始,常選擇四肢末梢充盈,彈性好回流通暢,管腔較大,便于穿刺和觀察的血管,當輸注高濃度的藥物或?qū)ρ艽碳ば詮姷乃幬,應選擇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靜脈,切忌連續(xù)多次使用同一條血管,以保證其得以修復。
1.2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時避開關(guān)節(jié),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針頭,對于小兒及昏迷等不合作患者可選用頭皮針進行輸液,局部肢體用夾板固定,加以觀察。
1.3 注意藥物濃度:對于濃度高和刺激性強的藥物,尤其是化療藥物,輸注前應先以生理鹽水建立靜脈通路,觀察5-10min,確定靜脈滴注通暢,無外滲后方可輸注藥物。
1.4 加強責任心,多巡視: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多巡視病房,特別是危重患者,巡視時發(fā)現(xiàn)藥物外滲,應及時處理,盡量減少藥物對局部組織的損傷。
1.5 做好患者的宣教:輸液前及時告知患者藥物外滲后導致的后果,囑咐患者輸液側(cè)肢體盡量減少活動,如果出現(xiàn)注射部位的疼痛,腫脹,及時向護理人員報告。
1.6 正確拔針和按壓:輸液完畢,關(guān)緊調(diào)節(jié)器,除去膠布,快速拔針,在針頭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壓,用棉簽沿血管方向按壓針眼,直至不出血為止,一般時間為3-5min,有凝血機制障礙者要延長按壓時間,切忌揉搓按壓部位,減少局部淤血。正確拔針和按壓可避免損傷血管,防止再次輸液時發(fā)生滲漏。
2 藥物外滲的處理
2.1 冷敷和熱敷:根據(jù)藥物的特性進行冷敷和熱敷,冷敷可以抑制局部組織細胞活動,使神經(jīng)末梢敏感性降低而疼痛,須在24小時內(nèi)進行。熱敷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運,減輕水腫,有利于組織的恢復,一般于24小時后采取熱敷。
2.2 局部封閉:使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4ml沿外滲部邊緣做局部封閉。封閉注射可阻止藥物與組織細胞結(jié)合。
2.3 局部理療用藥:對輸液性滲漏引起的組織壞死者,采取局部用藥,按外科換藥法換藥,局部聯(lián)合輔助紅外線燈照射,超短波治療,以促進組織修復。必要時,請外科醫(yī)生會診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
靜脈輸液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篇2]
一、常用引起外滲的藥物
1、血管收縮藥:多巴胺、間羥胺、多巴酚丁胺、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去甲腎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藥物:葡萄糖酸鈣、氯化鈣、氯化鉀、濃氯化鈉。
3、高滲性藥物: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劑、復方氨基酸、碳酸氫鈉、3l營養(yǎng)液。
4、化療藥物:阿霉素、順鉑、奧沙利鉑、環(huán)磷酰胺、氟尿嘧啶、長春堿類、氮芥、絲裂霉素、柔紅霉素等。
二、靜脈炎的定義及分級評估標準
定義: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或局部靜脈感染,沿靜脈走向的條索狀紅線。
靜脈炎評估標準: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建議使用以下標準:
0級——無臨床癥狀
1級——紅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腫可以有可無,皮膚上未形成紅線;皮膚下未能觸及條索狀物。
2級——紅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腫可有可無,皮膚上形成紅線;皮膚下未能觸及條索狀物。
3級——紅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腫可有可無,皮膚上形成紅線,皮膚下能觸及條索狀物。
三、藥物外滲分期及臨床表現(xiàn)
藥物外滲:是指藥物輸注過程中滲出或滲漏到皮下組織中導致引起滲漏性損傷的藥物包括一些直接或間接地損傷靜脈和周圍組織,導致靜脈炎或軟組織損傷發(fā)生的藥物,如細胞毒性藥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藥物等。
臨床分三期:局部組織炎性反應期、靜脈炎性反應期、組織壞死期。其表現(xiàn)為:
1、輕度炎性改變:局部組織出現(xiàn)大-片紅腫,沿血管出現(xiàn)條索狀的紅線,局部腫痛。
2、重度:局部皮膚蒼白繼而出現(xiàn)水皰;嚴重者出現(xiàn)紫黑色,如不及時處理皮下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甚至累及深層組織。
藥物外滲分級評估標準:
0度:無任何臨床癥狀
Ⅰ度:皮膚蒼白,水腫范圍的最大處直徑小于小于2.5厘米,皮膚發(fā)涼,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度:皮膚蒼白,水腫范圍的最大處直徑在2.5-15厘米,皮膚發(fā)涼,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Ⅲ度:皮膚發(fā)白,半透明狀,水腫范圍的最大處直徑大于
15厘米,皮膚發(fā)涼,輕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Ⅳ度:皮膚發(fā)白,半透明狀,皮膚緊繃,有滲漏,皮膚變色,有瘀斑、腫脹,較深的凹陷性水腫,水腫范圍最大處直徑大于15厘米,循環(huán)障礙,中度-重度疼痛。
四、藥物外滲的處理干預
《靜脈輸液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措施》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預防措施
1、在輸注刺激性藥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說明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配合。選擇比較粗直的血管,搶救病人時避免選擇下肢靜脈(循環(huán)差),化療、搶救時應使用靜脈留置針,以減少多種藥物同時用增加對血管的刺激,防止藥物外滲。
2、做到勤巡視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無回血來判斷,臨床上已有幾例造成壞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視。
3、如何判斷是否外滲:首先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對肥胖患者用手適中按壓注射部位,如外滲時有凹陷或有張力無彈性;對暴露的血管可觀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無條索狀的紅線。詢問病人有無脹痛感。擠壓針管有無回血時,最好針頭保持水平位,切記不應針尖翹起擠壓針管。
4、只要出現(xiàn)藥物外滲,必須進行處理,但應根據(jù)正在輸入的藥物性質(zhì)采取措施,否則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二)、藥物外滲的處理
1、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藥,斷開輸液器,保留穿刺輸液的頭皮針頭,用注射器連接頭皮針將藥物回抽,減少藥液在局部組織的滲出量,降低滲出液對組織的損害。再抬高患肢,避免劇烈活動。
2、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熱敷,或用
95%的酒精持續(xù)濕敷,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用熱敷促進擴散吸收。
3、藥液對組織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溫,為了抑制藥物在細胞內(nèi)代謝,可用冷敷,須在6h內(nèi)進行,24h后熱敷,但對長春新堿和血管收縮藥物則應早期采取保溫、熱敷,患側(cè)肢體抬高,以利靜脈回流,有利于局部腫脹的吸收。
4、局部封閉:用2ml注射器的針頭在紅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或扇狀封閉。進針深度以15—20°為宜,先沿外滲局部的邊緣打封閉,進針約針頭的1/2,先進,然后抽回血,無回血后邊退邊注射藥物,就這樣先把外滲區(qū)域周邊都封閉起來,然后就是外滲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根據(jù)情況每天封閉1次,一般封閉3—5天。
(三)、針對性處理
(1)、血管收縮藥: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后葉素等,立即用654—2藥物熱敷或一般熱敷,使患部局部組織血管擴張,從而促進藥液的吸收,使腫脹的組織盡快恢復正常。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時間最好不超過半小時,因為血管長時間的過度的擴張會反射性的收縮,所以一般一次不超過半小時,每天3-4次敷。0.9%生理鹽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閉。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鎂濕敷,因其是高滲液,可使細胞脫水,加重組織壞死。
(2)、血管刺激性藥物:如葡萄糖酸鈣、氯化鈣、氯化鉀等,可用50%的硫酸鎂濕敷3-4次/d(硫酸鎂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滲)或0.5%的利多卡因封閉。
(3)、高滲性藥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氫等,立即停止給藥,給予冷敷,使血管收縮減少藥物吸收;1%利多卡因2ml生理鹽水2ml-5ml或1%利多卡因2ml 地塞米松5mg 生理鹽水2ml-5ml局部封閉。
(4)小范圍外滲
①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再繼續(xù)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
②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fā)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
95%酒精持續(xù)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5)、大范圍外滲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xù)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
(6)、水皰的處理:多發(fā)性小水皰注意保持水皰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熱敷,讓水皰自然吸收;大水皰,應在嚴格消毒后用針頭在水皰的邊緣穿刺將水皰的液體吸收,情況嚴重的,應由靜脈液?谱o士會診和負責跟蹤處理。
(四)脂肪乳外滲處理
1、發(fā)現(xiàn)外滲及時處理
在輸注脂肪乳劑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藥液外滲應立即停藥,斷開輸液器,保留穿刺輸液的頭皮針頭,然后接無菌注射器盡可能抽吸滲到血管外的藥液后迅速拔針,壓迫針眼2—3min,立即用硫酸鎂液冷濕敷,滲出藥液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2、外溢較少的處理
藥液滲出面積約2—3cm者,將注射器抽盡血管外滲出的藥液后,立即用安敷消炎止痛膏均勻涂在無菌紗布上,覆蓋于藥液外滲的隆起部位,天天更換藥膏敷料1次,2—3d后外滲藥液可完全吸收,皮膚恢復正常顏色,痊愈。
3、外溢較多的處理
如外滲藥液范圍較大超過2—3cm,且患有糖尿病或肢體偏癱時,應用上述方法無效且局部皮膚發(fā)黑潰爛者,應立即清除壞死組織,有濃性分泌物時可用雙氧水棉球擦拭,無菌生理鹽水棉球反復清洗創(chuàng)面后,再用慶大霉素、654—2、適量正規(guī)胰島素等藥物沙條覆蓋創(chuàng)面,無菌紗布包扎,隔日換藥1次,直至新生肉芽組織形成創(chuàng)面愈合。如創(chuàng)面較大難以愈合者可行植皮術(shù),植皮后5~7d可痊愈。
4、其他:
季德勝蛇藥加硫酸鎂外敷:
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滲處皮膚,再將季德勝蛇藥碾成粉加硫酸鎂注射液調(diào)勻成糊狀存于有蓋小瓶內(nèi),然后用棉簽將藥涂于外滲處皮膚上,面積要超過外滲邊緣2~3cm,厚1~2mm,再用清潔紗布包上,膠布固定,蓋上瓶蓋。每隔4h換藥1次。
季德勝蛇藥有解毒、止痛、消腫功效及鎂離子可對血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使痙攣的外周血管擴張。
(五)化療藥物外滲常規(guī)處理
1、非藥物處理
⑴、一般處理:在藥物外滲的48小時內(nèi),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局部外滲藥物的吸收。
⑵、冰敷:冰敷可減輕蒽環(huán)類抗癌藥,紫杉醇、阿霉素等所致皮損程度,可用冰袋間斷冰敷藥物外滲出皮膚,時間長短應以病人耐受程度為限,冷敷時間一般不超過15一20分鐘,可采用間斷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熱敷。蒽環(huán)類抗癌藥物外滲后禁用熱敷。
(3)、熱敷:熱敷適于植物堿類抗癌藥物的外滲,如長春新堿,局部溫熱敷可以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和分散,減輕外滲所致皮膚傷害。應當提醒注意的是:此類藥物外滲局部冰敷會加重其毒性。
2、藥物處理
⑴、一旦病人發(fā)生明顯外滲時,立即停止輸注,用生理鹽水
5ml 地塞米松利多卡因2ml局部皮下注射封閉,封閉的范圍應超出外滲的范圍,使藥物稀釋并冰敷。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癌、致敏物質(zhì)的釋放,減輕炎癥擴散,有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⑵、根據(jù)具體藥物選用合適的拮抗劑:
①、氮芥外滲可應用10%硫代硫酸鈉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潤注射于外滲部位。
②、絲裂霉素可用維生素b6局部封閉。
③、柔紅霉素外滲可局部降溫,使用循環(huán)冰水的冰墊、冰袋等,外滲后24~48小時內(nèi),每次15~20分鐘。
④、阿霉素外滲通過非留置針或?qū)Ч莒o脈注射氫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5mg;表阿霉素,冰敷至少60分鐘,抬高患肢。
⑤、奧沙利鉑、順鉑外滲處理: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閉。將配制好的藥液沿外緣的周圍由外向內(nèi)多點注射,封閉范圍大于滲漏區(qū)。
⑥、對于nvb外滲及靜脈炎的處理,除封閉、冰敷外,還可以
1)外敷燙傷軟膏
2)外敷四環(huán)素可的松軟膏
3)用nvb后一周內(nèi)不要用熱水洗注射部位
3、水皰的處理:對多發(fā)性小水皰注意保持水皰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熱敷,保持局部清潔并提高局部肢體,待自然吸收;對直徑大于2cm的大水皰,應在嚴格消毒后用
5號細針頭在水皰的邊緣穿刺抽吸使皮膚貼附,避免破壞表皮的完整。
4、外科的處理:一旦病人發(fā)生外滲,保守療法失效,潰瘍形成,用生理鹽水洗凈無菌紗布浸透慶大霉素或無菌紗布浸透
1:5000呋喃西林敷于創(chuàng)面,嚴格無菌操作。嚴重的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需請整形外科會診處理。
5、其他措施:發(fā)生外滲所致靜脈炎的患肢應抬高并禁止靜脈注射,患處勿受壓。鼓勵患者多做肢體活動,經(jīng)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
【靜脈輸液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措施】相關(guān)文章:
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11-23
液體外滲的預防措施11-25
輸液反應預防措施11-24
靜脈炎預防措施11-23
預防夏季輸液反應的護理措施11-23
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11-23
下肢靜脈血栓預防措施11-24
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11-25
輸液反應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應對措施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