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過燕支寄杜位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chǎn)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xiàn)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過燕支寄杜位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過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參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譯文: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風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那長安城在那遙遠的日光邊,我懷念你卻無法相見,這種相思令我衰老。
注釋:
燕支山西酒泉(quán)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肅省丹東。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酒泉:郡名,即肅州,今甘肅酒泉。白草:邊塞所長之牧草。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賞析:
此詩前兩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風吹沙卷白草”,極言塞外荒涼、酷虐的環(huán)境,極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詩,一望而知是北地邊陲一帶;“北風”“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詩,給全詩罩上了一層沙海氣息;“吹”“卷”,以獨有的狂虐氣勢入詩,更給全詩貫注了一股粗獷的沙漠的.血液。后兩句“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直抒胸臆,表達詩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長安”與“日光”相比,暗用了晉明帝的典故。據(jù)《初學記》卷一引劉劭《幼童傳》記載:明皇帝諱紹,字道畿,元皇帝長子也。幼而聰哲,為元帝所寵異。年數(shù)歲,嘗坐置膝前,屬長安使來,因問帝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只聞人從長安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群僚,又問之。對曰:“日近。”元帝失色,問何以異昨日之言。”對曰:“舉頭不見長安,只見日,是以知近!钡鄞髳偂=Y句還可從《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無礙表達,更增詩句的人文氣息。
全詩表達的感情雖極為普通,但表達方式卻獨具特色。以自己所處環(huán)境開篇,有一種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狀況的意思,同時又意指自己在這蒼涼、蕭索的環(huán)境中,十分孤獨,因而更加懷念友人,懷念那共處的美好時光;隨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證了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對典故的運用,且不著痕跡,渾然天成,更見詩人筆力之深厚。
岑參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
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人物生平
少年聰穎
約開元十年(722年),五歲的岑參開始讀書。
約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歲的岑參開始創(chuàng)作文章。
約開元二十年(732年),十五歲的岑參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
約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歲的岑參西上長安,獻書闕下,但沒有得到提擢,之后屢次奔走在長安、洛陽之間大約十年。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任江寧丞,岑參作《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以送。
守選三年
天寶三載(744年),岑參以第二人登進士第,之后是三年的守選期。
天寶四載(745年)春,岑參從長安出發(fā),沿京洛大道東進,在孟津渡過黃河,到達河溯之地,尋找陶處士;然后向東北達到新鄉(xiāng)縣,拜訪縣尉王釜;之后經(jīng)過相州到達鄴城,接著抵達了邯鄲,又經(jīng)過清河縣到達冀州,之后由冀州向北達到瀛州,而后向西北而行到達安喜縣,拜訪了三叔父岑棓。夏末秋初時,岑參開始南返,先到井陘,拜訪李道士;再到黃河邊的黎陽縣,渡河到南岸的白馬渡,然后向東南直抵潁陽度歲。
天寶五年(746年),岑參由潁陽出發(fā)西返長安,先北渡黃河到達舊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晉州,在晉州故地重游;再到絳州,并在參觀驪姬墓;之后東渡黃河到達蒲關,在蒲關寄宿;最后到長安杜陵別業(yè),送安喜縣人郭乂回鄉(xiāng)時作《送郭乂雜言》。為了順利參加的冬集,岑參再次東去潁陽向州府匯報守選情況,并領取應選解文。在等待官府發(fā)放應選解文期間,岑參曾到達匡城縣(在今河南長垣縣西南),受到周縣尉的招待,后于夜晚到達大梁投宿,又曾和好友韓樽在偃師東拜訪景云寺暉上人。秋季,岑參在獲得了官府發(fā)放的應選解文后西歸長安參加冬集,為順利得到授官而作《感舊賦》分送衙門有關“達人”。
兩度出塞
天寶六載(747年)春季,守選期滿的岑參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并在獲授官后創(chuàng)作了《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天寶七載(748年),顏真卿任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岑參在長安作《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以送。次年(749年),高仙芝入朝,表岑參為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岑參于是出塞,赴安西擔任高仙芝幕府掌書記。
天寶十載(751年)三月,高仙芝獲授武威太守、河西節(jié)度使,其幕僚岑參等收到消息后前往武威。在武威期間,岑參作有《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等詩。后高仙芝兵敗還朝,岑參便東歸,六月到達臨洮,后約于初秋到達長安。
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季,岑參與杜甫、高適、儲光羲、薛據(jù)在長安同登慈恩寺塔,作《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次年(753年)春季,顏真卿出為平原郡太守,岑參作《送顏平原》以送。
約天寶十三載(754年),岑參應封常清之辟而入其幕府,再次出塞,赴北庭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五月,封常清出師西征,岑參在后方。冬季,封常清破播仙,凱旋歸來時岑參作《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以獻。
至德二載(757年)春季,岑參于北庭作《北庭作》。因唐肅宗在鳳翔,岑參遂自北庭到唐肅宗行在,并在鳳翔作《行軍詩二首》等。六月十二日,裴薦、孟昌浩、魏齊聃、杜甫和韋少游五人薦岑參可為諫官,唐肅宗以岑參為右補闕。十月,岑參扈從唐肅宗歸長安。
仕途反復
乾元元年(758年),岑參常與左。ㄩT下。⒂沂。ㄖ袝。﹥墒×庞讯鸥Α⑼蹙S、賈至等唱和,作有《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等。次年(759年)三月,岑參大概因為指述權佞而由右補闕轉任起居舍人。四月,暫任虢州長史,五月開始出關赴任。
約寶應元年(762年)春季,岑參改任太子中允,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關西節(jié)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馬元帥雍王李適會師陜州來討伐史朝義,岑參任掌書記。大約在冬季,岑參入長安。
約廣德元年(763年),岑參改任考功員外郎,次年(764年)轉任虞部郎中。
客死他鄉(xiāng)
約永泰元年(765年),岑參轉任庫部郎中。十一月,岑參被貶為嘉州刺史,與少尹成賁一同自長安前往成都。十二月,二人行至梁州(今陜西漢中市),因成都政局紛亂滯留其地。
大歷元年(766年)二月,杜鴻漸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表岑參為職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參遂入其幕府。初夏,岑參自梁州(今陜西漢中市)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與杜鴻漸會合,于四月到達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六月入劍門關,七月抵達成都。
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歸》(《招北客文》)等。次年(768年)七月,岑參因被罷官而自嘉州(今四川樂山市)東歸,到達戎州(今四川宜賓市)時受亡命之徒所阻而無法繼續(xù)沿著水路東歸,滯留滬口,后自陸路北歸成都。
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
【過燕支寄杜位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過燕支寄杜位原文及賞析10-18
《燕歌行》曹丕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杕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寄夫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詠燕 / 歸燕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歸燕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雙燕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杜司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白燕原文、注釋及賞析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