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傳統習俗大全
春節(jié)使我們舉國歡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非常熱鬧,那你有了解過春節(jié)的習俗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jié)傳統習俗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春節(jié)傳統習俗1
每年大年初一就是春節(jié),春節(jié)是最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
想知道為什么過年要貼春聯嗎?告訴你吧,春聯,又稱對聯。過年要貼春聯,這與“桃符”驅鬼辟邪有關。古人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來年對人們的侵襲,人們使用具有辟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門神“神荼”、“郁壘”的名字。這樣,為非作歹的鬼魅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桃符以后被紅紙取代,紅紙上寫上喜慶的話字就成了春聯。
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年專門來騷擾百姓,但這個怪獸怕光、火、大的聲音,所以放鞭炮這們的風俗就有了。
過年為什么要倒著貼福呢?是為了討一個好的“口彩”。因為,來來往往的行人見到了倒貼的福字,總會情不自禁地提醒著:“福倒了!”由于“倒”和“到”是諧音,所以,聽起來就是“福到了”。誰家不愿意福氣快快到來呢?
春節(jié)會吃湯圓,還要到親戚家去拜年,還可以得到紅包。
春節(jié)傳統習俗2
中國人自古重時節(jié),世代盛行。人們把對“家”、“人”的愛意傾注于許多禮節(jié)、儀式上的表達,春節(jié)更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F在,我們雖然保留著許多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但是其背后的含義和淵源卻常常被忽略或淡忘。春節(jié)到了,我們不應該只是繼承傳統行為,更應該把春節(jié)的習俗背后的文化精髓發(fā)揚光大。
春節(jié)的習俗一: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春節(jié)的習俗二:臘月二十五磨豆腐,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fā)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yǎng)的豬;割肉,是指沒養(yǎng)豬的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fā)達,人們往往在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春節(jié)的習俗三:臘月二十七,趕大集、洗浴
這一天,家家戶戶趕集上店、集中采購。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jié)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春節(jié)的習俗四: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說的是開始準備主食了。舊俗認為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春節(jié)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是因為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人們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于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所以人們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雖說這發(fā)面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春節(jié)傳統習俗3
宋朝詩人王安石寫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笔前,在響徹云霄的爆竹聲中,為這個年畫上圓滿的句號讓春風沖刷一切的不愉快,這就是春節(jié),我們中華民族歷久而不衰的傳統節(jié)日,也有許多習俗,跟我來看看吧。
習俗一:貼對聯,放鞭炮
春節(jié)將近,人們總喜歡去買對聯,回來貼在門上。除夕那天,又喜歡放鞭炮,這是為什么?因為傳說有一只兇獸叫“夕”,它每年正月三十都會出做惡,可它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鞭炮聲。所以,人們每年就會貼對聯,放鞭炮來預防“夕”出來做惡。
習俗二:吃年夜飯,守年
年夜飯,年夜飯,一聽就知道是過年那天夜里吃的飯。一般人會吃餃子。餃子里要包上錢、棗、年糕與豆腐。吃到錢就說明明年財運連連;吃到棗就說明明年蜜蜜甜甜;吃到年糕就說明明年步步升高;吃到豆腐就說明明年福氣沖天。每年除夕,我們都會吃著餃子,一直到深夜十二點。因為守年,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習俗三:拜年,要壓歲錢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帶著一家老小走親訪友,成為“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很喜歡過年,因為我能收到一張接著一張的壓歲錢!說起壓歲錢,在我國古代,壓歲錢是給孩子們壓驚的,可現在的壓歲錢是表達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的!
現在,我正對著一桌好菜,不由得想起了奶奶說的話:“在我小時候,那是盼年;現在生活好了,那時天天過年。記得以前,每天能吃上野菜算好的了,穿破的.衣服用布條兒貼貼繼續(xù)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魚肉,穿上新衣服,以前怎么能與盼年?現在,每天吃大魚大肉,穿舊了的衣服就扔,真是時代不同了呀!”是呀,如果沒有勞動者的辛勤,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貧富貴賤,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好好珍惜現在吧!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馬到成功!
春節(jié)傳統習俗4
春節(jié)傳統習俗桃符的介紹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即陰歷新年用紅紙寫成貼在門上的聯語。源出于古代桃符。桃符有非常久遠的歷史。
相傳在上古之時,有神荼和郁壘兩兄弟善于捉鬼,故在神荼和郁壘之后,人們在除夕之夜為避邪、御鬼,就用桃木雕成神荼與郁壘的形象掛在門口,所以用桃木是因為傳說中桃木是仙木,同樣有驅鬼之功效。高承《事物紀原》:“《玉燭寶典》:元日施桃板著戶上,謂之仙木,以郁壘山桃百鬼畏之故也!薄痘茨献印ぴ徰杂枴罚骸棒嗨烙谔野!痹S慎注說:“棒,大杖;以桃為之,以擊殺羿!币驗檫@,鬼都害怕桃木。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桃木雕人,漸漸被人們用在長二、三尺,寬四、五寸的桃木板上畫上神荼、郁壘的神像,下面寫左郁壘,右神荼所代替,這便是桃符。桃符在除夕晚上掛在門口,下一年除夕再用新桃符換下。
北宋王安石《元旦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即是。五代時桃符有了重大變化,人們開始在桃符上題寫一些有意義的祝辭來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有史記載的最早題辭是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的題辭:“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孟昶喜歡在每年除夕召集大學士在他的寢宮門旁桃符上題辭,因不滿意大學士所題,才自編寫了這首春聯。
這便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春聯。但是作為文字形式的對偶而言,卻早已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出現了。如《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即是比較工整的對偶句,此種表達形式在魏晉、唐時得到發(fā)展和完善,到孟昶時,已有非常成熟的對偶句了。
明清時,由于統治者的積極倡導,春聯更是得到普及和提高,據清陳尚古《簪玉樓雜記》載,明太祖朱元璋特別重視春聯,倡導也最賣力。他是個農民出身,沒讀幾本書,卻很喜歡做對聯,曾在除夕傳旨令:“公卿士大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首”。
并常在除夕微服出官觀賞各家門上對聯。據傳,一次出宮,至一家門口見沒有春聯,即入室找來主人詢問。主人說太忙,并且也不識字,不會寫。
朱元璋即問主人職業(yè),主人答“屠戶”,朱元璋讓取紙筆,一揮而就:“兩手推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明周暉《金陵瑣事》和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都曾記載過他親筆御書對聯賞賜給大臣的事。賞給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對聯便是: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盡管五代時已有了春聯,但是春聯并未從桃符中獨立出來,宋代春聯尚未取代桃符。由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近歲節(jié),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可知。至南宋才逐漸有了獨立于桃符的“春聯”、“春帖”。吳自牧《夢粱錄》有除夕“釘桃符、貼春牌”記載。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十月杭人競售錦裝新歷,門神、桃符、鐘馗、狻猊、虎頭,及金縷、彩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茂!泵髑鍟r,春聯盛行,古代釘桃符的風習慢慢消失,但此時“春聯”之說尚不通行,故常以“桃符”代替。
當時,二者可以互相代替,基本屬同一概念。陳康祺《郎潛紀聞》云:“京宦家每歲易桃符,多書‘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十字。內城滿洲宅子,尤比戶皆然”。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春聯》:“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舊時,新年春聯人們很重視,不獨春聯內容要吉祥、喜慶,同時也很注重形式。紙要大紅,墨要黑亮,更重要的還在字,字要寫得好。
因此,臘終年近之時,即有人提紙拿墨讓字工者寫春聯。至今流傳的王羲之貼對聯傳說可見一斑。傳王羲之因字寫得好,所以每年他的對聯一貼出來,便會被人揭走,年年如此。有一年王羲之在他的門上貼了一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此聯自然無人去揭。
但是,第二天早晨大家起來看時,才知道上了當。原來對聯已變?yōu)椤暗湶粏涡凶蛞剐校o雙至今朝至”。原來的對聯未揭,只是在下補貼三字。這自然是不可信的,但亦可看出時人對寫春聯的重視。
新年對聯,不單大門口要貼,而且二門、角門、屋門、灶神、土地神等等都要貼。屆時,門旗、春聯,處處新紅;燭光閃灼處,一團喜慶。
古代小說中亦有此記述。《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聯對”即“對聯”。這里既寫了“對聯”,又寫“桃符”,似乎矛盾,其實不然。“聯對
”是紅紙寫的,桃符則指木制聯對,也叫“抱柱”!都t樓夢》時代,豪貴之家正房廊柱上的對聯不少都是木制雕刻的,或作瓦楞形,或平板,平時亦掛,到年節(jié)時,講究的人家便要重新油漆,故云“新油了桃符”。
過年時為什么要貼春聯?
年關將至,貼春聯就是過年習俗之一。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fā)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
春節(jié)傳統習俗5
我們都知道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飯,可我們知道年夜飯的來歷嗎?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jiān)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xiāng)撰寫的《燕京鄉(xiāng)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螅瑹釟怛v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從來傳說不一。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yī)華佗創(chuàng)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xiāng)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后,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后,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边@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guī)模盛行此俗,但在節(jié)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fā)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tài),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來源:上海喜樂在線
春節(jié)傳統習俗6
舊時放鞭炮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谷豐登:二是為了增加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F在更多的是增加節(jié)日氣氛了。不過現在很多城市禁鞭,無形中削弱了過年的氣氛。眾所周知,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之一,全國馳名,享譽海內外。新中國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瀏陽鞭炮。
有了這一層原因,湖南過年時都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放鞭炮也有許多講究,鞭炮在不同的時間燃放,就有著不同的含義。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時間隨各家定,但有一點是鞭炮燃放時不能中斷,如有中斷,來年可能有不順利的事情發(fā)生,這是每一個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們放鞭炮時,都特別仔細,盡量避免中斷現象的出現。
言歸正傳,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豬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只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豬肘子嘛,稱“團年肘子”。有的家里的餐桌會出現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蔬菜類必會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氣氣,事業(yè)欣欣向榮。
一般吃年飯的時候是越久越好,具體的意義我不記得了。
這一天講究很多呢。奶奶那時總是叮囑我們,不要亂說話,比如說:“死”呀,“爛”呀,“壞了”之類的不吉利的話,萬一說漏了嘴,大人馬上就解說:“孩童之言,百無講究”。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說“打發(fā)打發(fā),歲歲平安”;若酒杯倒了,就說“酒潑紅地”。避免因此而帶來不吉利的事情。
吃過飯后大家就會開始再一次的打掃下衛(wèi)生和為晚上的守歲做準備或是出去到處逛逛。吃過晚餐后,農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樹蔸男女老幼圍爐共話,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圍著電烤爐了,為什么一定要圍個這樣的東西呢,因為——湖南過年時很冷!全家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搶微信紅包、向親朋發(fā)送祝福短信,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歡坐等候新年的到來。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煙花四起,震耳欲聾,洋溢著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氣氛。小孩則成群結隊打著燈籠依次去鄰里人家,進門說:“請辭歲”。各家都高興的出門迎接,捧出點心糖果之類的零食,把孩子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辭歲隊伍,一個晚上可得一兩瓷壇的美食,有俗語說:“小孩盼過年”!笨赡苁且驗檫@個原因吧。
到初一了。不倒垃圾不掃地,非掃不可時,掃帚不向外而向柴灣掃。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在家呆著,但有的地方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边@句俗語講的是大年初一兒子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
湖南人特別重禮節(jié),常以情義待人。這幾天,街坊鄰里們都紛紛走出家門,互!斑^了一個熱鬧年”。我都忘了我們家是怎么樣的,好象兩種情況都有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初五這一天不拜年,人們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為音譯)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娘家人這一年經濟都不會興旺。如果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或作為客人到別人家拜年,都是不會令人高興的一件事。還有一個諱忌的是拜年時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則忌入床前拜年。老輩人認為給死人祭拜就是在床頭拜,這一點視為大忌。
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民間諺語:“三六九,往外走”,所以這幾天民航,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人流量會大大增加。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去(ke),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fā)”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yè),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后,熟人見面,互道“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jié),又名燈節(jié)。有俗語說:“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元宵觀燈多是用篾扎紙糊的各式燈籠,有的掛于門頂屋檐,有的就是手拿著去游街了。
這一天家家點燭于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鄉(xiāng)下的舞龍的隊伍是最多的了,民間認為耍龍可保清吉,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大家多會賜上一個紅包。而且已婚未育婦女,往往讓“龍”轉繞其身,或讓“龍”在床上縮聚成圍,上騎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一點全國各地全都一樣吧,就不多說了。傳統流淌于湖湘人的血液,三湘大地多習俗,真愛春節(jié)。
春節(jié)傳統習俗7
長沙:“年財佬、出天行”,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fā)財之意。
湘潭:星火龍表演,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
新化:初一必定準備極豐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
株洲:在春節(jié)拜祖的時候最有講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間擺一條長椅,然后點起紅燭,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就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
邵陽:貼春聯是很有講究的,上下聯最后一個字如果是三四聲,就是上聯貼在右邊,最后一個字如果是一二聲,就是下聯貼在左邊,橫批當然是貼在上面。
永州:一般都有祭祖的習慣,表示對祖宗的尊敬,現在大多數地方幾乎不祭祖,但對“團年飯”很講究,菜式非常豐富,一般有“十大碗”,而且都有魚這一菜式,表示年年有“余”。
岳陽地區(qū)俗稱“過年”,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qū)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
春節(jié)傳統習俗8
閏春節(jié)
閏春節(jié),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農歷閏正月只發(fā)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閏春節(jié)的過法
如果一年閏正月,原則上春節(jié)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jié)。當然,也有少數地區(qū)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jié)以后,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jié),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jié)來過。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最早與最遲
春節(jié)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游動。立春則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最早的春節(jié)”(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jié)”(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
根據歷法計算,如果農歷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jié)”,此前春節(jié)最遲出現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春節(jié)傳統習俗9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4.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6.吃餃子
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春節(jié)作文《山西的春節(jié)作文與習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yè)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xiāng)、浙江溫州等地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xiāng),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9.春節(jié)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yè)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jié)傳統習俗10
春節(jié)拜年的習俗
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把它叫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這就是拜年習俗的開始。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F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春節(jié)的意義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jié)。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jié),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蕩漾,春節(jié)熱鬧了中國,春節(jié)也正走向世界。春節(jié)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jié),也是世界的春節(jié)。春節(jié)首先是個親人的節(jié)日、家庭的節(jié)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jié)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jié)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jié)日,是團結的節(jié)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jié)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fā)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傊,春節(jié)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jié)日。
過春節(jié),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jié)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jié)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qū),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jié)。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各地春節(jié)除夕家宴菜肴有什么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qū)為“三蒸”、“三糕、“三丸”!叭簟睘檎羧~、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十二道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qū)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qū)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財”。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fā)財”。
管家人要吃一只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qū)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春節(jié)傳統習俗11
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
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夺屆罚骸霸睢T煲,創(chuàng)食物也!痹钌竦穆氊熅褪菆(zhí)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貼年紅(揮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弊值冗^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并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聯: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文學作品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fā)展為春聯。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年畫: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窗花與“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市)、發(fā)菜(寓意發(fā)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后,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一些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
壓歲錢,年俗之一,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fā)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zhèn)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派發(fā)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可追溯的最早壓歲錢文字記載在漢代,又叫壓勝錢,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傳統賀歲習俗之一。游神,又稱圣駕巡游、游老爺、營老爺、游菩薩、游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薩行鄉(xiāng)、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它喜慶節(jié)日里,又或諸神圣誕的這一天,到神廟里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里,然后抬出廟宇游境,接受民眾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xiāng)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災、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隨有鑼鼓、嗩吶、神偶、舞獅、舞龍、飄色、標旗、游燈、八音、雜技及樂隊演奏等豐富多彩藝陣表演。是集拜神、祈禱、歡慶、宴客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
游神在潮汕地區(qū)又稱為“游神賽會”、“營老爺”,是潮汕地區(qū)的傳統民間民俗活動;每年春節(jié)期間,按時間順序,各村鎮(zhèn)輪流舉行民間游神活動,場面熱鬧非凡。在粵西地區(qū)又稱為“游老爺”、“游菩薩”,或稱“年例”;所謂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帶亦是稱為“年例”。在珠三角地區(qū)又稱為“菩薩行鄉(xiāng)”,眾人抬神像巡游,繞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稱為“迎神”,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xiāng)村“做年”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游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拜歲
拜歲,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拜祭“歲神”!皻q”又名為“攝提”、“太歲”,上古紀元星名。太歲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拜歲是歷史最悠久的過年傳統風俗,這古俗如今在廣東,尤其在吳川一帶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接福,這一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廟會
逛廟會是春節(jié)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并稱中國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閑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拜年
春節(jié)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jié)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fā)財、恭喜、新年好等話。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傳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寫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著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紅大紫。“利市”一詞古已有之,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諺考》亦提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的說法,由此可見,利市亦有好運的意義。根據《易雜注》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燒炮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炮仗”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炮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炮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關于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yōu)》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后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fā)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征符號。燒炮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春節(jié)傳統習俗12
春節(jié)貼門神的傳說
關于門神的來歷,戰(zhàn)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櫑,專門監(jiān)視鬼的行為,發(fā)現哪個鬼胡作非為,便用草繩捆起來喂老虎吃。于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櫑的像。置以門側,以御百鬼騷擾。這是傳說中最早出現的門神形象。
經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容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櫑,而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敬德。
秦叔寶、尉遲恭二門神,是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武將門神,至今興盛不衰。二門神像的樣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有貫甲,有徒步,有騎馬,有舞鞭锏,有執(zhí)金瓜,還有對秦瓊、對尉遲(即一對門神都是秦瓊或尉遲敬德一人,分畫兩幅成為一對)等多種。在二門神的兩旁,有時還貼上這樣一副對聯:昔為唐朝將;今作鎮(zhèn)宅神。
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后,秦叔寶聞言奏請?zhí)谠蕼,他愿與尉遲恭戎裝執(zhí)劍,立于門外伺護。當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一連數夜,安然無事。
李世民稱贊秦叔寶與尉遲恭說:“你們二位真是門神呀!痹诟屑ぶ啵钟X兩位將軍守夜太苦,于是就命畫師給二人畫像,將畫像懸于皇宮左右,以替代兩位將軍。至此后,再無鬧鬼之事。
后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視聽幻覺而生病的原因,以為貼門神就可鎮(zhèn)邪驅祟,保家平安,于是就沿襲了李世民的作法,過年時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作為門神貼在門上鎮(zhèn)宅護院。后來人們又推而廣之,不僅僅只貼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也貼哼哈二將或其他古代武將了。此習一直延續(xù)至今。
春節(jié)傳統習俗13
春聯是春節(jié)的名片,是春天的請柬,是新年的眼睛,是日子的笑臉,是崇天敬地的儀式,是祝福家國的心愿。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不經感嘆現在的過年已經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很多過年的傳統習俗已經隨著時間的長流,離我們漸行漸遠了。不過貼春聯這一流傳千古的的風俗,至今依然熱烈在大江南北,喜慶在千家萬戶,寄寓著城里人幸福吉祥的愿景,抒發(fā)著鄉(xiāng)下人五谷豐登的愿望。
春聯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國文化和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發(fā)軔于五代,發(fā)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一直流行到現在。俗稱“門對子”,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學形式,起源于驅鬼辟邪的“桃符”。
歷史上第一幅春聯誕生于蜀國,孟昶令: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隨后春節(jié)貼春聯的風氣在民間也漸漸流傳了開來。
春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我國一直長盛不衰。春聯的內容也是有講究的:“春滿乾坤福滿門”貼在大門上;“壽同山岳永”貼在老人門口;“六畜興旺”則是貼在牲口棚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斗大金元寶”、“抬頭見喜”。
春聯融合了書法,可裝飾門戶,其大紅紙也顯出了紅紅火火的年味。不僅是在春聯的張貼上有講究,同時,上下聯字數也應一致,語言生動的同時,語義也不要重復。
春聯在粘貼的時候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承接關系,貼反了就錯了;從平仄看,通常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而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如這副對聯的上聯尾字“歲”,下聯尾字“春”。當然,平仄聲并不是判斷上下聯的唯一標準,還應結合橫批認真讀聯。
貼春聯這種傳統習俗越來越被簡化: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制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曾經盛行的木版年畫,已難覓蹤跡;古樸精致的窗花,更是芳跡難尋了。
在一切講究實惠快捷的今天,貼春聯這一風俗為什么能保存至今,民俗專家表示,這涉及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觀念。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敝袊俗怨啪图南M谖磥恚砼挝磥頃o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里有什么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人們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很好選擇。
人們借助于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每到臘月三十,中國每家每戶家里便門庭若市,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那種忙碌,那種熱鬧,那種人來人往的氛圍,醞釀著年的味道,營造著年的感覺,構成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春聯貼好后,過年就有了最鮮明、最長久的標志。
春節(jié)傳統習俗14
春節(jié)的意義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jié)。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jié),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蕩漾,春節(jié)熱鬧了中國,春節(jié)也正走向世界。春節(jié)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jié),也是世界的春節(jié)。春節(jié)首先是個親人的節(jié)日、家庭的節(jié)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jié)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jié)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jié)日,是團結的節(jié)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jié)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fā)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jié)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jié)日。
過春節(jié),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jié)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jié)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qū),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jié)。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廣東春節(jié)的習俗
1、準備新衣服
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褲新鞋新襪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購齊新衣著,但至少應有一件新上衣。這一習俗在惠州民間甚為講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過的舊衣,或作其它用途用過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縫制好一件旁襟衣服,這也稱是一件新衣了。此習來由沒有很詳盡的記載,但和節(jié)前的“掃塵”是有聯系的,應該是由其衍生而來,同有“祈新歲之安”之意。據惠州民間的說法,過年穿新衣,來年就有好運,不穿新衣,來年就不好了。
2、洗邋遢
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迎接新年。這最初是廣府人的過年習俗,但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全個廣東,大家都有共識,這一天就是打掃衛(wèi)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塵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壞運氣。
3、洗柚葉澡
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后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干干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后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4、貼春聯、年畫
大門、小門均貼上大紅春聯,門楣貼"利是",門板貼門神或"福","大吉"等字。廚房、牛欄、豬圈、雞柵、廁所等處也要貼上用紅紙寫有"財丁兩旺"、"六畜興旺"等紅紙"桃符"。大廳和臥室、客房均貼上新年畫,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
5、拜祖先
臘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wèi)生,將祖祠墻壁粉刷一新。午后,陸續(xù)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于耳,一直延續(xù)到黃昏。這一風俗近年亦已淡化。
6、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wèi)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7、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8、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闭f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9、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廣東春節(jié)旅游最佳去處
清遠
地點:龍?zhí)犊蜅、湟川三峽
看點:長鼓舞、臼米舞
滿園春色關不住,夢里桃源是連州。古城連州春意盎然,春色無邊,成為了北上湖南、西進廣西游客的春節(jié)踏青目的地。
龍?zhí)犊蜅>噙B州市區(qū)路程僅18公里,這里的瑤胞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春節(jié)期間,龍?zhí)哆^山瑤風情園日日歌舞升平,傳統的長鼓舞、臼米舞、布袋木獅舞每天精彩呈現。湟川三峽則是全國著名的水利風景區(qū)。全長20多公里,分龍泉峽、仙女峽和羊跳峽,兩岸茂林修竹、山花爛漫。春節(jié)到嶺南,湟川三峽春意萌動,江岸的千株桃花次第開放,爭奇斗艷,白里透紅,紅白交映。
美食:鳳翔蟲草浸雞
交通:自駕線路:廣州——廣清高速——清遠市——清連高速——連州出口——連州市——人民路(文化廣場右轉)——慧光路——過城南收費站——直走700m左轉直走15公里至龍?zhí)丁?/p>
圣地禮佛,雞鳴天下
東莞
地點:東莞觀音山
看點:觀音開庫,祈福法會,世界最大花崗巖觀音圣像
春節(jié)登高寓意新年吉祥如意,步步高升,更是人們對一年生活的美好期望。春節(jié)出游,攜親帶眷登高禮佛,懷著美好的祝愿和期盼,在世界最大花崗巖觀音圣像前焚香請愿,放飛新年夢想。此外春節(jié)期間,觀音山也將舉行迎春納福、祈福法會、觀音開庫等帶有濃郁地方和民族色彩的節(jié)慶活動。
除夕夜,觀音山觀音寺將舉行鳴鐘祈;顒樱嫦蛏鐣偌99位“酉”緣人,也就是雞年出生的市民,一起緣聚觀音山,與僧眾一起參加鳴鐘祈;顒,吉祥洪亮的鐘聲寓意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家庭幸福安康,事業(yè)繁榮昌盛。
大年初一至初七,人們可極目瞻仰世界最大的花崗巖觀音菩薩,送年送神,放生利眾,酬謝祖宗佛祖,求雞年吉祥,姻緣和合。初五拜財神,求諸事吉利,財源廣進。
從正月初十到二十六,觀音山將舉行為期十七天的觀音開庫法會。法會由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東莞觀音山觀音寺住持法成法師主法,率領僧眾為游客信眾誦經灑凈,恭請菩薩下凡顯圣,打開寶庫,廣布財源。
美食:十八羅漢齋、客家三釀
交通: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zhèn)筆架山大道,毗鄰港澳,地處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一小時城際鐵路生活圈,省道莞惠、東深公路在此交匯,惠常、莞從高速從轄區(qū)內經過,廣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江門等城市均有直達樟頭鎮(zhèn)的公共汽車。
登山眺美景海島吃海鮮
惠州
地點:西湖、巽寮灣、雙月灣
看點:中國的馬爾代夫
來惠州,可以坐雙層觀光巴士游遍惠州市區(qū)主要景點,然后逛逛擁有“苧蘿西子”美譽的惠州西湖,在西湖邊的黎記吃個特色午餐,下午去紅花湖綠道踩踩單車、賞賞梅花,然后登上高榜山俯瞰鵝城風景,晚餐在富杰山莊來只特色烤乳豬犒勞自己。到了晚上,還可以乘坐東江游輪看夜景,最后選擇在西湖邊上的賓館落腳。
此外,有中國的馬爾代夫之稱的巽寮灣,以及以兩輪新月聞名中外的圣地——雙月灣,還有海龜灣都是度假勝地,肥美的海鮮任性地吃。
美食:“阿嬤叫”
交通:從廣州珠三角自駕來惠州有三條高速公路:廣惠、莞惠、深汕(包括惠鹽、惠河)。坐大巴可到天河客運站,有很多班車。
泥人迎新春歡喜過大年
肇慶
地點:七星巖景區(qū)
看點:吉慶泥人對偶、桃花
春節(jié)期間,七星巖景區(qū)將在竹園小廣場擺放6對形態(tài)各異,討人喜愛的大型吉慶泥人對偶,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過年氛圍。鼎湖山景區(qū)在寶鼎園舉辦“喜羊羊與灰太狼”羊年定制嘉年華版卡通動漫展,其間還有“灰太狼外傳人偶劇”,親子同樂,節(jié)味濃郁。
七星巖桃花島的800多株降桃、寸桃、碧桃、白桃以及20多株李樹將在春節(jié)應節(jié)盛開。由肇慶漢學社的社員扮演的神雕俠侶也將降臨此島,與民共賞桃花。鼎湖山還將推出山水音樂會、慶云寺上頭炷香等活動。
美食:西江河鮮
交通:從廣州出發(fā),沿廣肇高速在白土收費站下,進入肇慶市區(qū),有東南西北四個門可到七星巖,但位于321國道邊的北門停車場最大。
一條孫文路半部中山史
中山
地點:孫文路
看點:百年騎樓、中山紀念圖書館
孫文西路步行街是中山曾經的商業(yè)中心和文化中心,如今則是中山最有文化味道的旅游景點。
在孫文路中段,西山腳下還屹立著一座花崗巖的牌坊,上面鐫刻著宋慶齡手書的“中山紀念圖書館”七個大字。循著西山腳的古道往上走,在與西山寺相對處,能夠看到一座頗具西洋風味的三層洋樓,這就是中山紀念圖書館的舊址。
美食:沙溪三寶(扣肉、白切雞、粉葛燜洋鴨)
交通:從廣州出發(fā)可走廣珠西線高速在沙古公路出口靠右,往中山城區(qū)方向行駛。孫文西路步行街可乘10路、1路等公交到達。
最美油菜花賞櫻不出省
河源
地點:萬綠湖、客家文化公園
看點:賞油菜花、櫻花
新春到萬綠湖景區(qū)乘游船不僅可觀山賞水、還可看文藝表演,而且在景區(qū)周邊還可賞花品花。新春還是觀賞和拍攝萬綠谷油菜花的最佳時節(jié),萬綠谷景區(qū)種植的油菜花是免費提供給游客觀賞和拍攝的。
另外,在新春期間珠三角市民不必舍近求遠到日本或韓國觀賞櫻花,可免費到河源市區(qū)永和路的客家文化公園觀賞櫻花。此外,河源客家文化公園內還有迎春怒放的紅色山茶花、黃色風鈴木花、紫紅色的紫荊花和桃紅色的玉堂春花等樹種。
美食:萬綠湖河鮮魚、山地雞等客家菜、咸糍等客家小吃
交通:從廣州市區(qū)出發(fā)沿著廣河高速或廣惠高速往惠河高速,再北上直接轉入粵贛高速粵境段行駛,然后從粵贛高速河源出口或城北出口駛入目的地。天河客運站或省汽車客運總站搭乘,每15分鐘或半個小時左右就有一班客車開往河源。
濱海度假區(qū)一湖生百島
湛江
地點:鼎龍吉兆灣國家海洋度假區(qū)
看點:廣東第二大水庫
鼎龍吉兆灣國家海洋溫泉度假區(qū)坐擁16公里純美海岸線,有水岸休閑區(qū)、濱海(別墅)度假區(qū)、高級體育健身(高爾夫)體驗區(qū)、主題游樂區(qū)、養(yǎng)生居住區(qū)等六大園區(qū),整體配套包括5家五星級酒店群、水上主題樂園、濕地公園、法國風情小鎮(zhèn)、豪華游艇會等。
鶴地水庫是國家AAA級景區(qū),是省內最大的“人造!,為廣東第二大水庫,也是國家滑水、賽艇訓練基地?缭綇V東、廣西兩省交界,湖中有100多個由山丘變成的小島。還有一家紅湖農場,漫山遍野種著荔枝、龍眼、黃皮、紅楊桃和芒果等果樹,把船停在農場碼頭,可以上岸吃個飽。
美食:天然海鮮、水庫魚頭湯、山姜頭雞湯
交通:從廣州自駕車沿沈海高速往湛江方向,在茂名高速路口下高速,之后沿325國道開往吳川,在距離覃巴鎮(zhèn)交通轉盤約700多米的國道旁即是鼎龍吉兆灣國家海洋度假區(qū);從廉江城往河唇鎮(zhèn)方向開車,約15分鐘可到達鶴地水庫。
千年珠璣巷禪宗尋根旅
韶關
地點:韶陽樓、珠璣巷
看點:重現盛唐韶州風貌
韶關是廣東熱門短途旅行目的地之一。唐詩《韶州韶陽樓夜宴》,曾描述了大唐盛世年間人們在韶州(今韶關)的“韶陽樓”徹夜歡聚場景。而就在千多年前的唐人曾笙歌夜舞的韶陽樓遺址上,如今再次聳立起了一座重現盛唐韶州風貌的地標性建筑韶陽樓。
距離南雄市區(qū)東北方向10公里遠的珠璣巷又名沙水鎮(zhèn),是一個具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巷。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間。古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帶主要族姓的祖居,是客家人向嶺南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美食:紫蘇鴨、梅嶺鵝王、爆炒山坑螺、白果燉雞
交通:韶陽樓:廣州-華快-廣樂高速或京港澳高速抵達韶關-南郊2公里。珠璣巷:廣州-華快-廣樂高速或京港澳高速抵達韶關-轉韶贛高速在珠璣出口下。
走跨海大橋嘗海島美食
汕頭
地點:南澳島、前美村
看點:廣東最美古村落
來汕頭,怎能不去南澳島呢?由于南澳大橋開通,去往這個廣東唯一的海島縣現在開始有大橋通行了。現在還是試運營階段,所以這個跨海大橋還沒有開始收費,春節(jié)期間去一趟海島旅游當然是來汕頭的首選?邕^十余公里長的大海到達海島,觀賞這里的美景,品嘗海島美食。
位于汕頭市澄海區(qū)的前美村,是廣東最美古村落,這里有“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等可供觀賞,春節(jié)期間,在故居內還有各種潮汕特色的民俗表演等著你。
美食:粿品小吃、牛肉火鍋
交通:推薦選擇高鐵動車出行,廣州東站以及廣州南站都有列車開往潮汕站。自駕線路:廣州經廣惠高速轉深汕高速可以直達汕頭。也可選擇廣州出發(fā)經河源往梅州方向,轉汕梅高速抵達汕頭。
新春趕廟會蛇口逛漁街
深圳
地點:錦繡中華、蛇口漁街
看點:雙獅賀春、漁街風情
雙獅賀春、鼓舞中華、社火大巡游、中華絕技秀、非遺文化展、萬盞河燈會、火龍鋼花、彩船巡游……深圳錦繡中華大廟會將在大年三十正式上演。
此外,還可以到蛇口漁街看看深圳的漁村文化。蛇口漁街位于南山區(qū)蛇口街道中央,東臨蛇口海鮮市場、南接15公里濱海觀光休閑帶、北望四海公園,西倚海上世界城市綜合體,是蛇口的中心紐帶,由石云路、南水步行街交匯形成。如今的漁街,既彰顯中高檔特色海鮮美食的文化,同時還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漁街風情。
美食:海鮮、鮮蝦燒賣、榴蓮酥
交通:廟會:從廣州出發(fā)走廣深高速進入深圳,錦繡中華在深圳南山區(qū)。蛇口漁村:從廣州乘坐和諧號到達深圳羅湖火車站后,乘坐深圳地鐵2號線東角頭站D出口沿蛇口新街步行5分鐘至新街與石云路交界處。
春節(jié)傳統習俗15
宋朝詩人王安石寫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啊,在響徹云霄的爆竹聲中,為這個年畫上圓滿的句號讓春風沖刷一切的不愉快,這就是春節(jié),我們中華民族歷久而不衰的傳統節(jié)日,也有許多習俗,跟我來看看吧。
習俗一:貼對聯,放鞭炮
春節(jié)將近,人們總喜歡去買對聯,回來貼在門上。除夕那天,又喜歡放鞭炮,這是為什么?因為傳說有一只兇獸叫“夕”,它每年正月三十都會出做惡,可它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鞭炮聲。所以,人們每年就會貼對聯,放鞭炮來預防“夕”出來做惡。
習俗二:吃年夜飯,守年
年夜飯,年夜飯,一聽就知道是過年那天夜里吃的飯。一般人會吃餃子。餃子里要包上錢、棗、年糕與豆腐。吃到錢就說明明年財運連連;吃到棗就說明明年蜜蜜甜甜;吃到年糕就說明明年步步升高;吃到豆腐就說明明年福氣沖天。每年除夕,我們都會吃著餃子,一直到深夜十二點。因為守年,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習俗三:拜年,要壓歲錢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帶著一家老小走親訪友,成為“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很喜歡過年,因為我能收到一張接著一張的壓歲錢!說起壓歲錢,在我國古代,壓歲錢是給孩子們壓驚的.,可現在的壓歲錢是表達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的!
現在,我正對著一桌好菜,不由得想起了奶奶說的話:“在我小時候,那是盼年;現在生活好了,那時天天過年。記得以前,每天能吃上野菜算好的了,穿破的衣服用布條兒貼貼繼續(xù)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魚肉,穿上新衣服,以前怎么能與盼年?現在,每天吃大魚大肉,穿舊了的衣服就扔,真是時代不同了呀!”是呀,如果沒有勞動者的辛勤,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貧富貴賤,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好好珍惜現在吧!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馬到成功!
春節(jié)傳統習俗16
正月初一:拜年賀歲
除夕前掃除干凈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一要跟長輩或者左鄰右里拜年,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后,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
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帶的禮物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啬锛业呐畠罕仨殧y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遲起
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
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爺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陳競表示,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愿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
還要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正月初五: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窮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稱“人勝節(jié)”“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祭石頭生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jié)。這天,燈會正式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
為了元宵節(jié),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jié)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的字謎游戲。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大年初一民間風俗
1、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2、北方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吃餃子,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3、湯圓大年初一的早餐,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因為在家鄉(xiāng)話中,常常將“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
4、吃面條,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5、吃年糕--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的意思。
6、拜年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分享新年的那份喜悅。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拜年。
7、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春節(jié)吃什么
春節(jié)吃年夜飯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
春節(jié)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jié)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jié)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
水果很給力
春節(jié)期間,傳統美食會讓我們大飽口福,但這個時候也最容易因“吃”而產生問題,因此合理搭配飲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水果作為營養(yǎng)物質最為豐富的食品,已成為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堅果不可或缺
春節(jié),親朋好友互相拜訪不可避免,這個時候拿什么招待客人呢?美味的堅果無疑是最佳選擇,F如今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傳統的堅果諸如花生、瓜子已經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杏仁、松子等堅果。
糖果越來越普通
糖果曾經是最為火熱的年貨,但現在越來越普通。雖然糖果仍是必備年貨之一,但真正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買也就是買個意思。
湯圓
湯圓的種類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買速凍的,在超市湯圓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大的、小的,甜的、咸的應有盡有,不過春節(jié)的湯圓基本上以中間包糖為多。
春節(jié)吃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
春節(jié)傳統習俗17
春節(jié)的由來簡介
春節(jié)的由來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特別!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xiāng)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湃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jié)日。
春節(jié)的禁忌有哪些
早上非常忌諱催人起床
春節(jié)期間,睡覺睡到自然醒。因為,在古人看來,如果春節(jié)催別人起床,那么就會表示:他一年都要別人催著才能做事!當然,如果別人在睡覺,你是不能過去拜年的,因為這會讓對方一年都在病床上。
不許坐家中最高貴的座位
我們這里講究過年祖宗要回家過年,最尊貴的座位留給他們,三十和初一要留著,很多家庭還會擺上貢品,專門讓祖宗享用,當然這種情況,家人都會避開那些座位了。
忌諱倒污水垃圾掃地等
這一點,重點是指大年初一不能做。在古人看來,污水、垃圾等,都可能蘊含家里的財氣,所以如果掃地或倒掉這些垃圾,就可能把家里財氣倒掉!當然,五天不做這些事不可能,所以盡量大年初一別做。
冰箱米缸為空不吉
我們在過年的整個期間,冰箱和米缸不可空空如也,需要隨時補滿,因為這兩樣物品與我們的衣食緊密相關,補滿這兩樣則象征家中來年必能衣食無憂,錢財滿滿。另外家中如果有壞掉的鍋碗瓢盆,建議可以一并換新,否則會影響到來年的財運,而且也容易破財。
床不能亂動
臥室的床是我們平時睡覺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們藏氣納財的位置所在。如果擺放的不好或著隨意的移動,輕則會使我們睡不安穩(wěn),諸事不順,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夫妻的感情以及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孕婦的床,是萬萬不可動的。因為胎兒在肚子里也是有感覺的,如果察覺到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會很容易導致不安,從而發(fā)生胎動。
春節(jié)菜譜推薦
四喜福袋
食材:方形油豆腐皮(即四方壽司豆皮)8個;豆腐1塊;香菇2只;胡蘿卜1條;紅蔥適量;韭菜適量。
調料:白胡椒粉適量;香油適量;雞精適量;鹽適量。
做法:
1、韭菜切去頭梗部分,并取較長的葉片,放進熱水中稍微燙一下,使韭菜變軟即可,然后撈起來過冷水備用。
2、將豆腐壓成泥狀,把紅蔥切成末,胡蘿卜切碎末,香菇泡軟后也切碎末備用。
3、將切好的豆腐、紅蔥、胡蘿卜、香菇碎末加上白胡椒粉、香油、雞精及適量鹽,充分地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4、取一個方形油豆腐皮(或一個四方壽司豆皮)將餡料塞入(約五分滿即可)再用燙軟的韭菜綁起來。
5、再將做好的福袋放入蒸鍋中,用大火蒸約6—10分鐘即可(可依福袋數量來斟酌蒸的時間)。
小貼士:
1、四方壽司豆皮在一般大型的超市都買得到。
2、如果買不到壽司豆皮,可以攤雞蛋皮來取代四方壽司豆皮;只是在打蛋液時,要加入少許的生粉或芡粉,這樣可以使雞蛋皮較為有韌性,不容易破碎;也可以改用腐皮包餡,但烹煮方式得改以用油炸了。
3、豆皮包內餡不能包的太滿,要留有一些余地可以讓湯汁水滲透
4、可以用梅干菜梗,將它泡軟后用來綁福袋更方便容易,因為韭菜稍用力拉就會斷。
5、餡料的配方及調料,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來搭配。
五彩豆腐羹
主料:南豆腐1盒。
輔料:干香菇3朵、胡蘿卜半根、蝦仁50克、豌豆30克。
調料:色拉油2大勺、鹽1小勺、蔥少許、姜少許、料酒1茶匙、香油適量、淀粉半茶匙、胡椒粉適量。
做法:
1、把牛肉腌料(糖1湯匙、生抽2湯匙、麻油1湯匙、料酒1湯匙、生粉3茶匙)與免治牛肉攪拌均勻備用,把洋蔥切醬料如豆瓣醬代替,由于豆腐味淡,整個菜的味道靠肉醬帶出,因此牛肉腌料及芡汁都可以稍微重手多放。
2、在豆腐上劃幾刀,切成自己所需大小的豆腐塊,反扣在碟子上,進微波爐轉1分鐘。
3、起油鍋爆香洋蔥碎,倒入牛肉大火快炒,待牛肉一轉色立刻勾芡。
4、把做好的牛肉整個淋在豆腐上即可。
小貼士:
1、豆腐盡量選嫩豆腐或日本豆腐,口感更好;豆腐加熱會出水,從微波爐拿出來后可以把水倒掉,以免淋上肉醬后影響濃度。
2、免治牛肉可用免治豬肉或者其他免治肉類代替。
3、蒜蓉豆豉醬可用其他。
春節(jié)傳統習俗18
春節(jié)傳說
1、春節(jié)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2、春節(jié)傳說之二: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3、春節(jié)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zhèn)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jié)傳統習俗19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
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余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jié)日期間不要過早,由于平時勞碌,年節(jié)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jié)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jié)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5、做客的禮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huán)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后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對象的關系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對象的接待負擔為宜。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為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jié)的飯菜講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春節(jié)傳統習俗20
拜年的來歷
這個故事出在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李世民歷盡千辛萬苦,東擋西殺,打下了江山,滿朝文武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程咬金覺著自家是跟隨李世民最早的,總想賣點老資格,處不起滿朝文武。尉遲恭的功勞比他也不小,只是一樣兒,比他晚一點。倆人都是老粗,為爭功勞鬧得很不像話,誰也不答理誰,甚至還要動干戈。
李世民做上皇帝,就是發(fā)愁大臣不合。他整天吃不好喝不好,唉聲嘆氣,費了了多腦筋,可怎么也解不開這個事兒。這天,李世民下了早朝,回到后宮,剛剛坐下,太監(jiān)來報:“萬歲!魏征魏大人求見!彼宦犖赫鱽砹,心眼里立時就高了興,精神也來了。魏征為唐朝費了很多腦筋,一心一意保李世民,是他的左膀右臂。李世民聽說他來了,趕緊說:“快請進來!”
魏征進了后宮,給李世民施了君臣大禮。倆人坐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言不發(fā)。等了一會兒,魏征說:“萬歲,這些日子你總是愁眉不展,有什么心事呀?說出來,也許我能替你分點憂愁。”
“魏愛卿,別提了,現在咱們國泰民安,可就是大臣們有的不合。要是一有戰(zhàn)爭,再出現將帥不合,這還了得!”李世民和別人皇上不一樣,能接受大伙的意見。
魏征說:“萬歲,我也是為這個事來的!
“那更好了,你有什么高見?”
“我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這有嘛不當講的?”
這么一說,魏征挺喜歡:“萬歲,明天是大年三十,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明天早朝你給滿朝文武磕頭做揖,就說這是拜年。你再讓大家初一那天互相拜年。拜年的時候都要說吉慶話,祝你長壽啦,新年快樂啦,都行。再一個要進行自我批評,光說自家的不好,不能說別我的不是。這么一來,能把這個事解解!
李世民一聽,這是個辦法。人都有見面之情唄。
第二天早朝,滿朝文武都到齊了。金鐘當當響了三聲,李世民從屏風后邊出來了。滿朝文武見主子出來了,呼啦啦都站了起來。還沒等他們山呼萬歲,萬歲就說了話:“各位愛卿,都早到了,我給大家先拜個早年吧!彼钌畹亟o大伙施了個禮,做了個揖。大伙一看這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怎么皇上給我們作起揖來了?李世民又說:“各位愛卿,今年咱們過一個愉快的新年,明天大年初一,你們要知大知小地互相拜個年。再提醒大伙兒,拜年時要說個人的不對,別人再不對也不能提,都得說吉慶!
滿朝文武一聽,都挺贊成,齊聲說:“尊旨!”李世民撲騰就給大伙跪下了,起來以后,李世民回到九龍寶座上,說:“眾位愛卿,有本早奏,無本咱們就散朝。明天不上早朝了,去互相拜年!币徽f這外,滿朝文武都高興地下朝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來,可就熱鬧了。滿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開始拜年。
程咬金悶坐在府里思想開了:我上誰家去都行,就是不能到尉遲恭家去,俺倆是一天二地三江四海之仇,我要是上他家去,不算給他低了頭,那還行?可他還有一個顧慮:我要是不去,第二天他要動本參我,說我違抗圣旨,萬歲怪罪下來,我也吃罪不起。這可怎么辦?嗨!在滿朝文武里頭我是老大呀,誰比得我,我是最早的一個,怕嘛?
他正這么猶豫之間,家我進來了:“稟報大人,尉遲恭大人給你拜年來了!”他一聽這可就著了慌,又是穿衣又是戴帽,趕緊來迎接。他沒想到尉遲恭會來找他。
尉遲恭一見程咬金,做了個揖,就跪下了:“祝程大人身體健康,過年愉快。”他一說這,程咬金也就跪下了。倆人手拉手站起來以后,程咬金說:“這不是講話的地方。走,上屋里。”就拉著尉遲恭進了客廳。
一進客廳,茶擺上了,程咬金說:“尉遲大人,我是個老粗,各方面都對不起你。我左思右想,完全是我的不對。我才說到你府里找你拜年,你先來了。好,今兒咱倆得喝兩盅。
“不了咱倆改日再喝吧。不能產凈你的不對,我也不對!
倆人這么一談論,可好,都沒氣兒了。一大肚子氣兒從后門都跑了。他倆一和好,別的官也都和好了。
后來這事兒傳到了鄉(xiāng)下,村里人覺得這是好事。鄉(xiāng)親們之間,弟兄妯娌之間都有個拌嘴的地方,避免不了都有干戈,通過拜年,把仇都有解開了。這個風俗就流傳下來。
【春節(jié)傳統習俗】相關文章:
春節(jié)的傳統習俗02-27
春節(jié)傳統習俗01-18
春節(jié)傳統習俗02-19
春節(jié)悠久的傳統習俗03-12
春節(jié)傳統習俗內容03-12
廣東的春節(jié)傳統習俗03-12
春節(jié)傳統習俗大全01-14
春節(jié)的傳統習俗(精選33篇)01-16
春節(jié)的傳統習俗有哪些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