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夜的詩原文賞析

時間:2024-11-20 08:41:45 志華 賞析 我要投稿

【薦】夜的詩原文賞析10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薦】夜的詩原文賞析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夜的詩原文賞析 1

  夜箏

  唐代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月夜撫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隨著手指在琴弦上拂動,得心應(yīng)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產(chǎn)生無窮的想象。

  如泣如訴的琴聲達到頂點時戛然而止,真是在這無聲之中蘊含著綿綿的深情。

  賞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

  “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以“紫袖”代彈者,與以“皓齒”代歌者、“細(xì)腰”代舞者(李賀《將進酒》:“皓齒歌,細(xì)腰舞!保┮粯,選詞造語十分工整。“紫袖紅弦”不但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份,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懊髟隆秉c“夜”!霸掳罪L(fēng)清,如此良夜何?”倘如“舉酒欲飲無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飲”的。讀者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潯陽江頭那個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tài)!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得心應(yīng)手;“自感”,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彈自感”把演奏者靈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舊時樂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像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讀者想象無窮。

  音樂之美本在于聲,可詩中對箏樂除一個籠統(tǒng)的“彈”字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接下去卻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這無聲是“弦凝”,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無聲是“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這無聲是“聲!保皇且晃兜某良。正因為與聲情攸關(guān),它才不同于真的無聲,因而聽者從這里獲得的感受是“別有深情一萬重”。

  詩人就是這樣,不僅引導(dǎo)讀者發(fā)現(xiàn)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讓讀者去領(lǐng)悟想象那箏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箏》全力貫注的這一筆,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澀弦疑絕,凌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節(jié)詩句的化用。

  但值得讀者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筆墨,是對琶樂本身繪聲繪色的鋪陳描寫,而《夜箏》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襯的描寫。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劉熙載說:“絕句取徑深曲”,“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背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藝概》)尤其涉及敘事時,絕句不可能像敘事詩那樣把一個事件展開,來一個鋪陳始末。因此對素材的剪裁提煉特別重要。詩人在這里對音樂的描寫只能取一頃刻,使人從一斑見全貌。而“弦凝指咽聲停處”的頃刻,就有豐富的暗示性,它類乎樂譜中一個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讀者對“自彈自感”內(nèi)容的豐富聯(lián)想。詩從側(cè)面落筆,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夜的詩原文賞析 2

  舟中夜起

  宋代 蘇軾

  微風(fēng)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里,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譯文

  微風(fēng)吹拂著湖中的菰蒲,沙沙作響;我還以為是下雨呢,打開艙門一望,卻見到湖中灑滿了銀色的月光。

  水鳥都棲息了,舟子也進入了夢鄉(xiāng),忽然聽到潑剌水響,原來是一尾大魚在水里游竄,仿佛是野狐奔走在叢莽。

  夜深了,人與物都靜悄悄地,只剩下我,站在船頭,欣賞著這夜景,與身影相伴。

  潮水悄悄地上漲,那低咽的聲息,恍如蚯蚓蠕動;一輪明月西墜,懸掛在岸邊的柳條上,猶如蜘蛛懸掛在交織的蛛網(wǎng)。

  哎,我的一生老是憂愁不安,這清麗的境界,也只能是轉(zhuǎn)眼過去,留作他年回想。

  你看,一會兒,雞叫了,寺廟的鐘聲在湖面回蕩,鳥兒驚起,散向四方。我的船,也在鼓聲中,呼叫聲中,解纜起航。

  注釋

  蕭蕭: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fēng)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

  菰(gū)蒲:茭白和菖蒲,均為淺水植物。

  “開門”句:詩人初聽到風(fēng)吹菰蒲之聲,誤以為是雨,誰知開門視之,竟是月光灑滿了湖面的景象。

  “舟人”句:意謂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鳥均已進入了夢鄉(xiāng)。

  驚竄:受驚而逃竄。

  渚:水邊。

  吊:憐憫。

  寒蚓:即蚯蚓。

  “落月”句:意謂柳樹如蛛網(wǎng),落月如蜘蛛。

  忽忽:失意恍惚狀。

  能須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雞鳴鐘動:指天已拂曉。

  擊鼓:開船時打鼓招呼。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 赴湖州知州任途中所作。詩人寫完此詩不久,就發(fā)生了險些使蘇軾喪生的 “烏臺詩案”。

  賞析

  這是一個極美的夜境。“微風(fēng)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詩人在舟中聽到外面微風(fēng)吹拂水草的聲響,以為湖面上下起了蒙蒙細(xì)雨,于是,推開船門,去欣賞雨景,然而,看到的卻是滿湖月色,波光粼粼。這是詩人起首二句描繪的境界。它不但巧妙地點出了 “舟中夜起”之題,而且,寫出了詩人的幻覺。這種手法,前人也曾使用過,如唐人釋無可 《秋寄從兄島》云: “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但蘇軾此二句,似比唐人之句更為成功。

  自“舟人水鳥”至“落月掛柳”六句,詩人描繪了舟中夜起后所觀賞到的美麗畫圖, 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懷。此六句可分三層,兩句一折, 寫出了 “靜”、“獨”、“冷”三種心境。

  “舟人水鳥”兩句,詩人以動靜相襯的手法,著重描繪夜境之靜:此時,舟人、水鳥都已進入了夢境, 只有大魚驚竄激起的水波聲。這魚聲在靜夜里格外響亮, 以致使詩人誤以為是一只狐貍在草叢中驚竄而去。將 “大魚”誤作為“奔狐”,其中暗伏著將滿是月華的湖面誤作月光照耀下的草地,這是自“開門看雨月滿湖”之后的又一次幻覺, 它是暗伏著的`, 不易為人查覺。這境界,如夢如幻、極遠極近、極奇極美, “靜”字為其魂魄。詩人之所以如此喜愛這萬籟俱寂的夜境,這需要多少了解一點兒蘇軾當(dāng)時的心情。蘇軾早年曾“奮厲有當(dāng)世志”,但二十余年仕宦生涯的體驗,使他對之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與詩人“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的天性格格不入,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與詩人自身的“野性”始終處于尖銳的矛盾之中。詩人曾說自己是: “塵容已似服轅駒, 野性猶同縱壑魚”( 《游廬山次韻章傳道》), 就正是這一矛盾的形象寫照。

  蘇東坡既不能真正歸隱,丟棄自己 “致君堯舜”的本來志向, 又難以忍受污濁的官場生活,這就使他常常要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慰藉。“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的深層蘊涵也正在于此。白天,“舉手搖足,輒有法禁”,那是 “野性”的囚牢,人性的桎梏,而現(xiàn)在,在這個靜靜的夜色里, 只有自己面對滿湖的月光、驚竄的大魚, 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形影互相嬉娛, 這是 “野性”的解脫,是駿馬的脫羈,詩人手舞足蹈, 陶然醉之了。此二句“獨”字為眼,不僅寫出此時此際之獨,而且從潛意識上講,蘇軾一生獨立危行, “一肚皮不合時宜”,也正是一種人生的孤獨,是一種時代先覺者的孤獨!蔼殹弊殖猩希 深化了 “靜”界。

  詩人由 “靜”至 “獨”,總體來說,是陶醉自然,物我同一的境界,是一種愉悅的審美境界。然而,詩人是不能完全忘卻塵世的,對人生、社會問題的深深思索, 會突然閃過心頭。于是, 詩人的心境轉(zhuǎn)至 “冷”字, 詩人面前的絕妙夜景也變得冷氣襲人了: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掛柳看懸蛛”。來自洲渚邊的潮水在暗漲,其聲幽幽咽咽,有如寒蚓蠕動的聲音;掛在柳條之下的落月, 猶如懸在絲端的蜘蛛。詩人使用 “暗潮”、“寒蚓”、“落月”、“懸蛛”這些充滿暗色寒覺的意象,既進一步為這幅舟湖夜色圖添畫數(shù)筆, 又象征和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 為下一段的議論作了渲染鋪墊。

  最后一部分,詩人以議論抒情作結(jié)。詩人想到,良辰美景,轉(zhuǎn)瞬即逝,天明之后,又要開始那令人痛苦的仕宦生活。你聽: 在雞鳴聲和晨鐘聲的合奏里,夜里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好夜晚的百鳥都散去了,只有船頭的鼓音與之呼應(yīng)。蘇軾此處用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中的 “猿鳴鐘動不知曙”句, 反其意, 寫自己對夜色清境的留戀, 暗示對白日 “忽忽憂患”生活的厭惡。

  夜的詩原文賞析 3

  南流夜郎寄內(nèi)

  唐代李白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

  譯文

  身在夜郎的我因離居而怨恨愁悶,明月樓中音信稀疏。

  北飛的大雁就要歸盡了,仍然沒有收到你的書信。

  注釋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寶元年改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肅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給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李白一生很少顧家顧妻子的詩,而流放夜郎途中,卻寫出了滿懷深情的寄內(nèi)詩?梢娏鞣攀录䦟畎變(nèi)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

  賞析

  李白《南流夜郎寄內(nèi)》詩道:“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边@是李白在盼望安陸妻子許氏的來信!半x居”和盼“豫章書”,都足以說明李白已經(jīng)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經(jīng)有了一個固定的地址了。這首詩的標(biāo)題中的“南流夜郎”和詩句中的“夜郎天外”說明這個固定的地點,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寫北飛的大雁都沒有了,仍沒有等到妻子的書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隨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時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詔令集》卷八四《以春令減降囚徒制》:“其天下見禁囚徒死罪從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詔免流,時正在洞庭舟中,還沒有得聞詔令。

  夜的詩原文賞析 4

  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

  宋代 柳永

  厭厭夜飲平陽第。添銀燭、旋呼佳麗。巧笑難禁,艷歌無間聲相繼。準(zhǔn)擬幕天席地。

  金蕉葉泛金波齊,未更闌、已盡狂醉。就中有個風(fēng)流,暗向燈光底,惱遍兩行珠翠。

  譯文

  安閑的在平陽府某權(quán)貴家里夜飲,重新添了些蠟燭,接著又呼喚來年輕貌美的姑娘。姑娘們的笑容難以禁止。美艷的舞蹈和歌曲一首接一首,沒有間斷,保準(zhǔn)打算把天當(dāng)作房屋的`蓋,把地當(dāng)作床。

  酒杯中的酒都快要溢出來了,還沒有到夜深的時候,所有人就都喝得大醉,在參與酒宴的人當(dāng)中有個風(fēng)流的人,偷偷地到燈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之處,將兩行姑娘撩撥一遍。

  注釋

  金蕉葉:詞牌名,此調(diào)始作于宋代柳永,見其《樂章集》。因詞中有:“金蕉葉泛金波齊”,故名。此詞有不同諸體,下列其一。分上下雙調(diào)。用仄聲韻。

  厭厭夜飲:《詩經(jīng)·小雅·湛露》:“厭厭夜飲,不醉無歸。”厭厭,安閑的樣子。

  銀燭:舊題晉王嘉《拾遺記五前漢上》:“元封元年,浮忻國貢蘭金之泥,此金出湯泉!勹T,其色變白,有光如銀,即銀燭是也。”此借以喻明亮之燈光。唐李白《十五夜別張五》:“聽歌舞銀燭,把酒輕羅霜!

  幕天席地:晉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巧笑:《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金蕉葉:酒器名。

  更闌:更深夜盡。

  珠翠:婦人飾物,此處指美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詞人游覽平陽府(現(xiàn)今之山西臨汾一帶)時所作。在平陽府詞人受到當(dāng)?shù)啬硻?quán)貴的接待,眾人醉后不免酒后失態(tài),其中一人竟然借酒遍戲妓女,丑態(tài)百出。詞人對此并無批評責(zé)備之意,還作為風(fēng)流韻事而傳播搏笑。但卻客觀反映了封建社會官場之腐敗,豪貴之人生活的奢侈和無恥。

  賞析

  宋詞之中所以會出現(xiàn)“淫詞”,原因即在于那種視女性為玩物的享樂意識在作祟。因此綜觀宋人所作的宴會詞,可謂最為典型和最為集中地反映了士大夫文人的享樂生活和享樂心理。

  柳詞中不乏此類描繪,此詞寫男女雜處宴飲之樂,美酒、音樂、銀燭、佳麗,更有巧笑、艷歌,宋代秦樓楚館之繁華鬧熱,是一種形象的文獻資料。自然,它是文學(xué),因而具有某種感染力。就看那個風(fēng)流之人,暗向燈光低迷處。頻頻賣弄她那萬種風(fēng)情,惹得人意馬心猿。同時,她的行動也招來了同行們的忌妒與不滿。柳永往往如此,于鋪排敷陳之未了,抓住一個有意味的細(xì)節(jié),使全詞皆活,給人留下一個極為深刻的印象。

  夜的詩原文賞析 5

  釣臺/夜發(fā)嚴(yán)灘

  宋代李清照

  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譯文

  大船只是因為謀利才去,小舟也是為了沽名而來。

  先生的品德使往來的人慚愧,他們特地趁黑夜悄悄過釣臺。

  注釋

 、裴炁_:相傳為漢代嚴(yán)子陵垂釣之地,在桐廬(今屬浙江)縣東南。西漢末年,嚴(yán)光(字子陵)與劉秀是朋友,劉秀稱帝(漢光武帝)后請嚴(yán)江做官,光拒絕,隱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釣之所后人為釣,亦名嚴(yán)灘。

  ⑵巨艦:大船。

 、潜庵郏盒〈。

 、认壬拢合壬,指嚴(yán)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廬時,于釣臺建“嚴(yán)先生祠堂”,并為之作記,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⑸通宵過釣臺:嚴(yán)光不為名利所動,隱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過釣臺者,常于夜間往來。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趙基嚴(yán)臺詩》記“漢嚴(yán)子陵釣臺,在富春江之涯。有過臺而詠者曰‘君為利名隱,我為利名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臺。”

  鑒賞

  此詩對漢隱士嚴(yán)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對為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畫。詩人承認(rèn)自己掙脫不開名韁利索,同時也是不愿為名韁利索所羈。

  黃墨谷認(rèn)為:不能忽視這首小詩,正如黃山谷論詩所說“孫吳之兵,棘端可以破轍”。她只用28個字,卻把當(dāng)時臨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時,詞人也沒有饒恕自己的茍活茍安,竟以為無顏對嚴(yán)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過釣臺”,既生動又深刻地表達愧怒之心。孔子云:“知恥近乎勇!鼻逭者@種知恥之心,和當(dāng)時那些出賣民族、出賣人民的`無恥之徒相比,確是可敬得多了。(《重輯李清照集·李清照評論》)

  前兩句“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巨艦”指得是向往財富極力去獲取財富的人!氨庵邸敝竿ㄟ^結(jié)交認(rèn)識權(quán)貴從而獲取名利的人。這兩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無論是為利,或者是為名,皆是一些向往錢財和權(quán)力的唯利是圖的人,與隱者嚴(yán)子陵不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違背,從而表現(xiàn)出隱者嚴(yán)子陵不圖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兩句“往來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跋壬隆敝竾(yán)子陵不圖名利,在釣臺隱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嚴(yán)子陵過釣臺的典故,從而突出嚴(yán)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另題作“夜發(fā)嚴(yán)灘”。公元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李清照由臨安去金華避亂,途經(jīng)嚴(yán)子陵釣臺,作此詩。

  夜的詩原文賞析 6

  夜渡江

  唐代 姚崇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挚托膽。

  譯文

  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xiàn)一片蒼;薨抵。

  船只輕小人不覺其動,看到船邊纜繩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纖而行。

  聽見笛聲從對岸傳來知道離岸不遠了,又聞到荷花香味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

  夜色雖然晦暗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

  注釋

  此詩一作姚崇詩。

  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晦:光線不明,昏暗。

  恐:一作“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夏夜渡江圖,藝術(shù)構(gòu)思頗為獨特。詩先交待了畫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xiàn)一片蒼茫晦暗之色。這里由“浮煙”“蒼!薄盎蕖钡仍~的渲染,表現(xiàn)出江上夜色的獨特之處,視線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寫都是由這種獨特的情境所生發(fā)。因為天色昏暗,遠處景物不辨,失去了參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覺其行,只是看見船邊纜繩被拉得筆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纖而行,可見江水其實甚為湍急。突然聽見悠揚的笛聲從對岸傳來,所以知道離岸不遠了,同時又嗅見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通過聽覺和嗅覺感受渡江的距離,實際上又暗含了牧童夜歸與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雖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而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點點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這樣一來,在洲渚浮煙、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點點、牧童夜歸、荷塘飄香的景色,又表達出夜間渡江的獨特心境,可謂情景交融,構(gòu)思別致。

  夜的詩原文賞析 7

  倦夜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翻譯

  涼氣陣陣襲入臥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灑滿了。

  好一個清秋月夜!夜越來越?jīng),露水越來越重,在竹葉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映襯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睜,忽而閉。

  月亮已經(jīng)西沉,大地漸漸暗下來,只看到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閃著星星點點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棲宿的鳥兒,已經(jīng)睡醒,它們互相呼喚著,準(zhǔn)備結(jié)伴起飛,迎接新的一天。

  這一夜思考著千樁萬樁的事,哪一樁不與戰(zhàn)事有關(guān)?徹夜難眠啊,只能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注釋

  涼:涼氣。

  侵:侵襲。

  臥內(nèi):臥室,內(nèi)室。

  野:野外。

  滿:一作“遍”。

  庭隅:庭院的角落。

  重露:濃重的露水。

  涓滴:水點,極少的水。

  稀星:稀疏的星。

  乍有無:忽而有忽而無。

  乍:忽然。

  “暗飛”二句:一作“飛螢自照水,宿鳥競相呼”。

  暗飛:黑暗中飛行。

  自照:自己照亮自己。

  水宿:謂棲息于水。

  相呼:相互叫喚。

  干戈:指戰(zhàn)爭。

  空:白白地。

  清夜徂:是說清靜的夜晚易逝。

  徂:消逝,流逝!堕L門賦》:“徂清夜于洞房!

  賞析

  吳齊賢《論杜》曰:“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而杜詩尤嚴(yán)。”此詩題目卻有點悖于常理。按說,疲倦只有在緊張的勞作之后才會產(chǎn)生,夜間人們休息安眠,應(yīng)不會“倦”。因此,詩人夜里為什么會疲倦是這首詩的.一條重要線索。

  起句云:“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薄爸瘛、“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夜風(fēng)吹動,竹葉蕭蕭,入耳分外生涼,真是“綠竹助秋聲”;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可以普照,更顯得秋空明凈,秋月皓潔。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時間已經(jīng)是深夜了。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边@是秋夜破曉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從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寫得歷歷在目。雖然這六句全寫自然景色,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在這幅“秋夜圖”中,不僅有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其實還有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他孤棲“臥內(nèi)”,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huán)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么疲倦!這樣就有了這些疑問: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來他是為國事而憂心!叭f事干戈里”,詩人非常深切地關(guān)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臥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dāng)時昏君庸臣當(dāng)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詩人自己也是報國無門。故詩的結(jié)語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發(fā)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詩的最后兩句,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這兩句的出現(xiàn)使前面所描寫的那些自然景物顯現(xiàn)出一層新的光彩,它們無一不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詩人為國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涼侵臥內(nèi)”;由于詩人嘆息廣大人民的亂離之苦,故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詩人思緒向廣闊和遙遠的空間馳騁;那乍隱乍現(xiàn)、有氣無力的“稀星”,似乎顯示出詩人對當(dāng)時政局動蕩不定的擔(dān)心;至于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jié)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的孤寂心情。

  前人贊美杜詩“情融乎內(nèi)而深且長,景耀乎外而遠且大”(明謝榛《四溟詩話》)。這首詩中由于詩人以“情眼”觀景、攝景,融情于景,故詩的字面雖不露聲色,只寫“夜”,不言“倦”,只寫“耀乎外”的景,不寫“融乎內(nèi)”的情,但詩人的羈孤老倦之態(tài),憂國憂時之情,已從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鮮明地流露出來。在這里,情與景,物與我,妙合無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詠三嘆,余韻無盡的效果。

  這首詩的構(gòu)思布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zhuǎn)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由粗轉(zhuǎn)細(xì),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詩的首聯(lián)“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峭拔而起,統(tǒng)領(lǐng)下兩聯(lián)所寫之景。設(shè)若此兩句寫作“夜涼侵臥內(nèi),明月滿庭隅”,不僅出語平庸,畫面簡單,而且下面所寫之景也無根無絆。因為無“竹”,“重露”就無處“成涓滴”;無“野”,飛螢之火、水鳥之聲的出現(xiàn),就不知從何而來。由“竹”、“野”二字,可見詩人煉字之精,構(gòu)思布局之細(xì)。此詩結(jié)尾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似斷實聯(lián),外斷內(nèi)聯(lián),總結(jié)了全篇所寫之景,點明了題意,使全詩在結(jié)處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煥發(fā)出異樣的光彩。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前人考證,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這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騷擾中原。這時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草堂,自身雖未直接受害,但他對國家和人民一向懷有深情,值此多難之秋,他不禁憂心如焚,因作此詩以抒發(fā)感慨。

  夜的詩原文賞析 8

  原文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翻譯

  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

  我獨自來到前門眺望遠處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蕎麥花白如雪。

  注釋

  霜草:被秋霜打過的草。

  蒼蒼:灰白色。

  切切:蟲叫聲。

  絕:絕跡。

  獨:單獨,一個人。

  野田:田野。

  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前兩句寫村夜秋色的濃重,后兩句描繪出鄉(xiāng)村之夜的美景。詩人通過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獨寂寞的.心情。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埃瑓s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霸旅魇w麥花如雪”,這是十分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短扑卧姶肌贩Q贊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詩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xiāng)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gòu)成鄉(xiāng)村夜景。

  夜的詩原文賞析 9

  倦夜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luò)緯,虛織竟何成。

  翻譯

  長夜厭煩,枕頭上都覺乏人,左顧右盼,小窗外總不見天明。

  耳邊傳來孤村的狗吠聲;殘月一下有幾人在行動?

  我雙鬢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靜。

  眼前荒園中阡陌縱橫,蟋蟀聲聲叫個不停。它不斷虛聲好似紡績,空鳴叫哪能有功成?

  注釋

  倦枕:即對枕頭厭煩,就是失眠。

  未明:未見天亮。

  殘月:這里當(dāng)指天將明的月亮。

  衰鬢:人老而頭發(fā)稀少。

  旅懷:客居情懷。

  清:清苦。

  絡(luò)緯:即蟋蟀,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元符二年(1099),時蘇軾已六十四歲。據(jù)記載,蘇軾于紹圣四年丁丑(1097)被貶滴到昌化軍(屬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謫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聽到這個消息,便派人把他趕出來。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籌建一處住宅,名日桄榔庵。

  賞析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寫失眠的人討厭夜長,窗戶仿佛永遠也見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所以“厭長夜”一下句說,但黑夜又偏偏不肯退去,窗戶老是不見光亮!皡挕薄敖K”,表明作者失眠時間之久,情緒之煩躁,對天明的切盼。作者失眠之因,不外乎被貶的不幸,對前途的擔(dān)優(yōu),生活的艱難,或者是對自己年老而無所作為的悔恨。看來這些因素可能都有。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作者失眠可能很久了,時間可能是五更以后,天快明了。通常,’深夜是沒有行人的,為生計奔波為人多半是黎明以前早起早行,所以引來犬吠。孤村,點明作者自己所處。殘月,點明時間。兩句簡潔形象地寫出荒寂的孤村黎明的景象,同時也襯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碧K軾此時已經(jīng)“衰鬢久已白”。北宋官員升沉不定,調(diào)動頻繁,“莫笑官居如傳舍”,謂經(jīng)常調(diào)遷,不能安居,蘇軾飽嘗其苦,“旅懷”即指此種情況。

  “荒園有絡(luò)緯,虛織竟何成!边@里作者以荒園絡(luò)緯自比,感嘆自己只是空喊,并未做出什么于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終日“織呀織”,“織呀織”的`,只不過是空喊,是虛織。

  蘇軾《倦夜》中的前四行詩,在藝術(shù)上可與李白《靜夜思》媲美。同樣是寫窗前月下,李白寫床獨不言窗,而必回故鄉(xiāng)。此地?zé)o聲勝有聲。東坡寫窗而不言床,只字不提故鄉(xiāng)。只比李白多聞“一犬吠”,似乎擋著了回鄉(xiāng)之路。把他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欲歸不能的痛楚寫得淋漓盡致。此乃有聲勝無聲。

  這首詩看上去極有柳宗元詩歌的味道,如“厭長夜”、“小窗”、“孤村”、“殘月”、“衰鬢”、“荒園”、“旅懷”再加上靜夜犬吠的聲音效果,陰陰冷冷、孤獨凄苦。柳詩《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便有此感,《郊居歲暮》亦有同趣“屏居負(fù)山郭,歲暮驚離索。野迥樵唱來,庭空燒盡落!笨梢,蘇軾是愛用柳詩的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但又像前面所說的一樣。蘇軾不是在堆砌柳宗元的凄冷意象,而是將其轉(zhuǎn)為己用,就如《倦夜》這首詩,如若粗心讀之,或會以為是柳詩,但稍加用心則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詩,只有宋人,只有蘇軾才能寫出。在柳宗元的詩中這些意象是并列關(guān)系,是對仗關(guān)系,“······回風(fēng)一蕭瑟,林影久參差。······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保谠赌蠞局蓄}》)“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柳宗元《梅雨》)如是也。而《倦夜》則實不然,它不是一句一景式的,而是一句緊接一句,類似于敘事詩的,之間也有著因果關(guān)系。聞得“孤村一犬吠”,才會有“殘月”下是否有人行的猜想,從而設(shè)想這位行者若不是只身一人,則是很好了。從行者又聯(lián)想到自己一輩子孤身之旅,感慨萬千了。

  夜的詩原文賞析 10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jié)。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翻譯

  夜晚雪山中夜鳥突然鳴叫了起來,石頭冰涼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結(jié)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動的雪。

  注釋

  結(jié):凝結(jié)。

  賞析

  這首小詩,必須反復(fù)吟味,才會覺得意趣深長。

  這首詩描繪了山間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現(xiàn)了山的寂靜和生機。整首詩用以動襯靜的方式來寫。

  這幅幽靜的山泉夜景,在詩人筆下充滿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氣勃勃,情趣盎然!吧桨坐B忽鳴”,應(yīng)是從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化出,一輪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嶺照得白皚皚,而月光照進鳥巢,使鳥兒驚詫,鳴叫起來。清靜的山丘傳來鳥叫,更顯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點明秋天的時令。霜天月夜,石塊單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覺,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結(jié)了,暗地里還是照應(yīng)一個“白”字。最后二句,寫?zhàn)嵉脑鹿庹赵谇迦,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凈化了,頓時變成一溪白雪。詩人筆下的山、鳥、石、泉,在優(yōu)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絕色的圖畫:幽靜,清冷,空明,爽潔。正是這是白色的基調(diào),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氣氛。

  詩題為《夜泉》,主要寫的`卻是對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覺!吧桨住笔巧皆谠鹿忏逶∠鲁尸F(xiàn)的色調(diào)。一聲鳥鳴劃破寂靜,反而更襯托出寂靜,正像王籍所描繪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鳥忽鳴,不管兩者有無聯(lián)系,總讓人聯(lián)想到王維的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里沒寫月,但詩人已向我們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結(jié)”,表現(xiàn)出視覺引起的對觸覺的聯(lián)想。清幽的月色灑在石頭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這一句寫得非常虛,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產(chǎn)生冷的感覺,同時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詩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輝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著冷光像要結(jié)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華映照,銀光閃爍,簡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寫夜泉的詩句很多,因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聽覺來表現(xiàn)它,寫它的淙淙流聲。而本詩的作者卻獨從視覺來表現(xiàn)它,不能不說是別出心裁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雪的比喻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暗應(yīng)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綿密由此可見。

【夜的詩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夜的詩原文賞析10-17

夜的詩原文賞析6篇【優(yōu)選】10-17

楓橋夜泊張繼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1-30

魯迅的詩原文賞析12-19

就義詩原文及賞析02-27

《古意詩》原文及賞析05-26

牧童詩原文及賞析12-18

就義詩原文賞析12-04

就義詩原文及賞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