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陶淵明《詠貧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時間:2024-05-07 11:39:54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陶淵明《詠貧士七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詠貧士七首

陶淵明《詠貧士七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其一

  【原文】

  萬族[1]各有托[2],孤云獨無依。曖曖[3]空中滅,何時見馀暉?朝霞開宿霧[4],眾鳥相與飛[5]。遲遲出林翮[6],未夕復來歸[7]。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知音茍不存,已矣[8]何所悲!

  【注釋】

  [1]萬族:萬物。

  [2]托:依靠。

  [3]曖(ài)曖:昏昧的樣子!冻o·》:“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4]此句喻劉裕改朝換代。

  [5]此句喻眾臣逢迎劉裕的朝廷。

  [6]翮:鳥翅,代指鳥。

  [7]此句隱喻自己從彭澤令歸隱。

  [8]已矣:罷了!冻o·離騷》:“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

  【譯文】

  萬物有著它們的依止,唯有天上的孤云杳無所依。云影黯淡在虛空中幻滅,什么時候重現(xiàn)往日的光輝?朝霞揮散了夜里的霧,一群鳥兒結伴飛翔。這只鳥兒很晚才出樹林,不到黃昏又飛了回來。量力而行地遵照原路返回,哪能不挨餓受凍?如今連一個知音都沒有,唉,又何必傷悲!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身為貧士的境遇。盡管政局因劉裕的去世而再度動蕩,但劉宋已然建立。作者選擇自動邊緣化遠離政治旋渦,但似乎又心有不甘,于是,選擇了他一向自況的飛鳥,來表達自己的心志。

  本詩分為三部分:

  “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馀暉?”詩人借景抒懷,沒有一字寫“我”,卻處處是“我”!蔼殹钡辣M了作者孤苦無依的狀態(tài),不僅僅是面對政局的煢煢孑立,也有面對生命的茫然無措。所以有“何時見馀暉”的哀嘆。雖有“何時”二字,但詩人并不是發(fā)問,而是感慨。這樣更見其絕望。

  “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币环矫姹磉_了自己與政治上的“群鳥”的對比,另一方面也敘述了自己年歲已老,孤苦無著,而很多生命是新生的,與之形成對比。

  “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落。此時的陶淵明“寒與饑”是生活的常態(tài)了,但他悲嘆的是“知音茍不存”。

  人活著是需要物質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果只為解決寒與饑而活著,那人就只能是走獸一類的生物,永不能抬起高貴的頭顱。后人敬慕陶淵明,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無論如何,貧賤時還是為官時,他都堅定地選擇了精神而非物質。雖然在世俗的眼里他混得挺慘,但在內心世界里,無數(shù)的人敬仰他,羨慕他這樣一位貧士。

  全詩融情于景,有著深沉的言外之意。

  其二

  【原文】

  凄厲歲云暮,擁褐[1]曝[2]前軒。南圃[3]無遺秀,枯條盈北園。傾壺絕馀瀝[4],窺灶不見煙。詩書塞座外,日昃[5]不遑研。閑居非陳厄[6],竊有慍見言。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

  【注釋】

  [1]褐:粗布衣!独献印罚骸笆且允ト吮缓侄鴳延瘛!

  [2]曝:曬。

  [3]圃:菜園子。

  [4]瀝:滴。

  [5]昃(zè):傍晚。

  [6]陳厄:陳蔡之厄。

  【譯文】

  寒風凄厲一年將盡,穿著粗布衣在前廊曬暖。南邊的菜園已經沒有綠葉,而枯萎的枝條又遍布北園。將壺倒過來也沒有一滴剩下的酒,看看灶爐也不見一點炊煙。座內座外塞滿了書籍,傍晚時分也無心去研讀。我閑居鄉(xiāng)里,比起困于陳蔡之間的孔子要好許多,也不免聽到抱怨的語言。什么能寬慰我的襟懷?還需要先賢的慰藉。

  【賞析】

  這首詩也是情景交融!捌鄥枤q云暮,擁褐曝前軒。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苯淮吮尘碍h(huán)境——已到歲暮,可想天氣寒冷,這對貧病交加的老人來說,往往是致命的,所以只能穿著粗布衣服曬太陽。詩人全然沒有“士”的外在了,他徹底成為了一個最普通的農民,一個看似可憐其實可敬的老人。

  我國古代社會大多時候處于農耕文明,農業(yè)成為經濟主導體,而統(tǒng)治者也認為農民最利于統(tǒng)治,他們靠天,靠勤勞吃飯,沒有太多的權利欲望,所以農民的社會地位并不特別低。晉朝是中國門閥制度最黑暗的時期,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矛盾激烈,權力和財富過于集中在少數(shù)貴族手里,普通人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加上連年戰(zhàn)爭,百姓食不果腹,無法安居樂業(yè)。像陶淵明身為“先賢之后、士人子孫”,哪怕是庶出,畢竟是特權階層,能夠主動選擇放棄特權身份,在時人眼里“自甘墮落”,并且活到“乞食”的囧地,而能一直守著本心,不去蠅營狗茍追名逐利,這就是后人推崇他的原因。

  “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苯淮硕鞂Σ菽镜挠绊懀瑫r也是自己對于生命的冬天的感受。“傾壺絕馀瀝,窺灶不見煙。詩書塞座外,日昃不遑研。”正式過渡到自身窮窘交加的狀態(tài),并無心讀書。結尾處“閑居非陳厄,竊有慍見言。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詩人聯(lián)想到了孔子的陳蔡之厄,表達了來自儒家先賢對自身的勉勵,其中不見悲喜,不見抱怨和慶幸,我們看到的是詩人的坦然平和的平靜。

  這個世界,有能力有信心的人才有底氣祝;蛞云匠P牡豢创齽e人;有胸懷的善良的人,才可能原諒別人,正視自己。不敢說此時的陶淵明大徹大悟,但至少他是通透的。

  其三

  【原文】

  榮叟老帶索[1],欣然方彈琴[2]。原生納決履[3],清歌暢商音[4]。重華[5]去我久,貧士世相尋[6]。弊襟不掩肘,藜[7]羹常乏斟[8]。豈忘襲[9]輕裘[10]?茍得非所欽[11]。賜[12]也徒能辯,乃不見吾心。

  【注釋】

  [1]榮生:指榮啟期。

  [2]欣然方彈琴:《列子·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榮載歌載舞,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3]原生:原憲,一說宋人,一說魯人,孔子弟子。因貧困而只穿破舊的鞋子。

  [4]商音:《詩經》中的《商頌》。傳說原憲與子貢交談后,歌商音而歸。此處亦指貧賤不能移的生活態(tài)度。

  [5]重華:舜帝。

  [6]尋:相繼不斷。

  [7]藜(lí):植物,葉與莖可食。

  [8]斟:《呂氏春秋》:“糝作斟!闭蹇梢暈榧R(shēn)的通假字。糝:米羹。

  [9]襲:披。

  [10]裘:泛指皮毛制成的衣服。

  [11]欽:仰慕。

  [12]賜:子貢。

  【譯文】

  榮公年紀很大卻依然用繩子做腰帶,并且快快樂樂地彈著琴。原憲穿著破舊的鞋子,仍然清亮地唱著《商頌》中的歌曲。舜帝的時代已經很遙遠了,但歷朝歷代都有著安于清貧的生命。衣襟已破,蓋不住胳膊肘,野菜湯找不到幾粒米糝。不是不知道輕裘的溫暖,只是茍且獲得會被眾人所鄙視。子貢徒然能言善辯,卻也不了解我的內心。

  【賞析】

  如題解所言,組詩中貧賤不移的精神貫穿始終。

  “榮叟老帶索,欣然方彈琴。原生納決履,清歌暢商音。重華去我久,貧士世相尋!睒s啟期、原憲和舜帝這些圣賢之人都是儒家的驕傲。他們在榮辱面前坦然自若,甚至載歌載舞的傳說,讓人聯(lián)想起孔子贊美的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想到《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他們都能堅守本心,不改初衷,“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這種思想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命脈,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陶淵明一生踐行的思想準則。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豈忘襲輕裘?茍得非所欽。”描寫了自己貧賤不移的具體狀態(tài)。破衣粗食有時是高貴的東西,輕裘肥馬有時是無恥的證據(jù)。君子不是愛貧賤而不會享受,是歷盡繁華卻愿意為了堅守一點心火,而操起最平凡的營生,過最艱難的日子,絕不賤賣自己的靈魂。

  “賜也徒能辯,乃不見吾心。”表達了對于當時社會的“子貢”之流的不屑與自己對清貧的恪守。在意否?隨它去也。

  全詩由人及己,表達了陶淵明“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的信念。

  其四

  【原文】

  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1]。好爵吾不榮[2],厚饋吾不酬。一旦壽命盡,弊服[3]仍不周。豈不知其極[4]?非道故無憂[5]。從來將千載,未復見斯儔[6]。朝與仁義生,夕死復何求[7]?

  【注釋】

  [1]黔婁:春秋時人,一說齊人,一說魯人。

  [2]好(hǎo)爵吾不榮:我不以當了高官為榮(我以當了高官為恥)。

  [3]弊服:破衣服。

  [4]極:極度貧困的狀態(tài)。

  [5]此句意為“貧窮不是道德所考慮的”,化用《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憂道不憂貧!

  [6]斯儔:指像黔婁那樣安貧樂道的人。

  [7]化用《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能安貧樂道恪守貧賤的人,自古以來就有一位黔婁。高官厚祿他并不引以為榮,而豐厚的饋贈他也不曾接受。一旦他的生命已然結束,破衣服仍然不周全。難道他不知道自己已經窮到極點?只是他懂得貧窮不足以妨礙他追求大道。自黔婁的時代千年以降,我沒有見到這樣的生命。早上能真正體會到仁義的境界,哪怕是晚上死去都無他求!

  【賞析】

  本詩專門歌頌了黔婁及黔婁式安貧守道的人物。黔婁,戰(zhàn)國時的隱士。齊、魯?shù)膰埶鰜碜龉,他不肯。家中甚貧,死時衾不蔽體。(劉向《列女傳》、皇甫謐《高士傳》)!鞍藏毷刭v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不榮,厚饋吾不酬”,這兩句描寫了黔婁生前的境況,不追求高官厚祿,而只是對于大道或真理的孜孜以求!陡呤總鳌氛f:黔婁“修身清潔,不求進于諸侯,魯恭公聞其賢,遣使致禮,賜粟三千鐘,欲以為相,辭不受。齊王又禮之,以黃金百斤聘為卿,又不就”。

  “一旦壽命盡,弊服仍不周。豈不知其極?非道故無憂!苯沂玖怂壓毋∈刎氋v,因為比之于名爵顯祿,大道更為重要,“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了真理就連生命也可以舍棄!读信畟鳌で瓓淦迋鳌罚呵瓓渌,“曾子與門人往吊之。其妻出戶,曾子吊之。上堂,見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塈席槁,組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盡斂,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唐朝元稹也有“自嫁黔婁百事乖”(《遣悲懷三首·其一》),“黔婁別久案常貧”(顧況《贈朱放》)的詩句。

  “從來將千載,未復見斯儔。朝與仁義生,夕死復何求?”他這樣的生命世間少有:可以追求富貴,卻追尋更重要的大道。這兩句用《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之意,表示安貧守道的決心至死不渝。

  本詩鏗鏘有力,借黔婁的事跡言明自己的志向,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一個儒者的風范。

  其五

  【原文】

  袁安[1]困積雪,邈然[2]不可干。阮公[3]見錢入,即日棄其官。芻藁[4]有常溫,采莒[5]足朝餐。豈不實辛苦?所懼非饑寒。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6]。至德[7]冠邦閭[8],清節(jié)[9]映西關[10]。

  【注釋】

  [1]袁安:東漢明帝時名臣,少有清正之名!逗鬂h書》卷四十五《袁安傳》注引《汝南先賢傳》:時大雪積地丈馀,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绷钜詾橘t,舉為孝廉。

  [2]邈然:遠貌,引申為品行高遠。

  [3]阮公:生平事跡不詳。

  [4]芻藁(gǎo):禾草。本句意為睡于禾草之上。

  [5]莒(jǔ):野菜。

  [6]戚顏:憂愁貌。

  [7]至德:《論語·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边@里贊頌袁安。

  [8]閭:鄰里。

  [9]清節(jié):清高的節(jié)氣。

  [10]西關:或為阮公居所。

  【譯文】

  袁安曾困于積雪之中,卻品行高潔不愿給人添麻煩。阮公看見有人向他行賄,當天就辭官不干。鋪上干草也能維持溫暖,采點野菜也足以充當早餐。難道說這種生活并不辛苦?我所害怕的并非饑饉與寒冷。貧窮與富有在心中交戰(zhàn),大道勝利便沒有憂慮。袁安的德行冠絕鄰里,而阮公清高的節(jié)氣照耀著西關。

  【賞析】

  本詩起始四句,兩位“貧而不怨”的高潔之士袁安與阮公,都擁有清尚廉潔、安貧守道的高貴節(jié)操,他們是陶淵明的楷模。袁、阮二典分啟寒饑二端,從不同角度切合詩人。陶潛晚年饑臥數(shù)日,江州刺史檀道濟使人以酒肉饋之,詩人麾而去之,此事雖與作詩之時間先后難以確定,但可以看出陶潛晚年雖病而不輕易求人,特別是假名利場中人援手的品格。

  自曹植等建安詩人起,就十分重視詩的起句,有“工于發(fā)端”之稱。此詩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以袁安典居前,積雪映高士,又繼以“邈然不可干”,一種窮且益堅,睥睨世俗的傲兀意態(tài),即軒昂紙上,使起筆即有高揚之勢。

  “芻藁有常溫,采莒足朝餐。豈不實辛苦?所懼非饑寒。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描述了作者當時的生活與心態(tài),其中前兩句描寫的是作者饑寒交迫的生活,中間兩句則是不畏貧病而追求大道的心態(tài)。后兩句則再度體現(xiàn)了“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的精神。

  “至德冠邦閭,清節(jié)映西關”,是對于上文袁安與阮公的呼應。

  全詩過渡自然,首尾相應。我們要注意,作者并非出于對貧窮的贊美寫下的這首詩,如詩中所言,“貧富常交戰(zhàn),道勝無戚顏”,無論貧窮抑或富有,只要合乎大道就可以?鬃泳驮凇墩撜Z》中多次提及財富,諸如“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等,但孔子也說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些話都表明了孔子與陶淵明對于財富的態(tài)度,于他們而言,大道(而非財富)才是第一位的。

  其六

  【原文】

  仲蔚[1]愛窮居,繞宅生蒿蓬[2]。翳然絕交游,賦詩頗能工。舉世無知者,止有一劉龔[3]。此士[4]胡獨然?寔[5]由罕所同。介[6]焉安其業(yè)[7],所樂非窮通。人事固以拙[8],聊[9]得長相從。

  【注釋】

  [1]仲蔚(wèi):張仲蔚,東漢人。《高士傳》:“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yǎng)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2]蒿(hāo)蓬:野草。

  [3]劉龔:字孟公。

  [4]此士:指張仲蔚。

  [5]寔:通“實”。

  [6]介:耿直。

  [7]業(yè):指稼穡之事。

  [8]人事:官場中的應酬。拙:笨拙。

  [9]聊:姑且。

  【譯文】

  張仲蔚喜歡窮居陋巷,野草環(huán)繞在他的茅廬周圍。道路被遮蔽斷絕了和世間的往來,他作詩頗為工整大氣。世間中無人知道他的這個特點,只有劉龔知曉他。張仲蔚為什么一個人獨來獨往?是因為他特立獨行而不茍合世間。耿介不群而安于自己的本業(yè),他的追求無關自己貧困抑或通達。我本來就拙于官場的應對,姑且長久地追尋他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重點歌頌了陶淵明心目中的高士張仲蔚。這兩個生命的生命軌跡幾乎一致,所以陶淵明愿以其為榜樣,一如后世范文正公贊嘆嚴光嚴子陵的話說:“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睂τ趶堉傥颠@樣的生命,陶淵明也“聊得長相從”。

  前六句交代了張仲蔚懷高遠之志,而無人能識,只有劉龔識其才華,筆者想到了伯牙子期、管仲叔牙相知的故事,結合作者本人,他晚年的知音應該是顏延之,后者曾與他多次相互饋贈——顏延之多次給予陶淵明物質上的幫助,而陶淵明則以身表法地展現(xiàn)出一個貧士“貧而不怨”的氣節(jié)與格局,并以此感染顏延之。

  下面六句主要借張仲蔚表達自己的志向。具體地講,七八兩句(“此士胡獨然?寔由罕所同”)貌似同語反復,實際上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參見《木蘭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保┙鑿堉傥狄悦鑼懽约焊哌h的品格。既然無法融入世間,干脆就效仿先賢做一個隱士。

  結尾的兩句讓筆者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的結尾:“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兩者雖然異代,但曲高和寡的心境是一致的。而考慮到陶淵明于次年病逝,這種感情在陶淵明心中應該已經成為一種信仰。

  其七

  【原文】

  昔有黃子廉[1],彈冠[2]佐名州。一朝辭吏歸,清貧略難儔[3]。年饑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雖有志,固為兒女憂。惠孫一晤[4]嘆,腆[5]贈竟莫酬。誰云固窮難,邈[6]哉此前修[7]。

  【注釋】

  [1]黃子廉:《三國志·黃蓋傳》:“黃蓋乃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后也。”或為黃蓋先祖。

  [2]彈冠:上任。

  [3]儔(chóu):并列,是句猶言其貧寒無人可與之匹配。

  [4]晤:得知詳情。

  [5]腆:豐厚的。

  [6]邈:時間上的遙遠。

  [7]前修:《楚辭·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是句意為以先賢為榜樣。

  【譯文】

  從前有一位黃子廉,出仕就在大州擔任要職。一旦辭官不做,貧寒得難以想象。遇到饑荒之年,仁厚的妻子向他哭訴:大丈夫雖然志在四海,卻不能不為子女做打算;輰O知道了這一事情,喟然長嘆,拒絕了豐厚的饋贈。誰說君子固窮是一件艱難的事?以遙遠的先賢為榜樣就足夠了。

  【賞析】

  這首詩重點介紹了名士黃子廉,稱揚其不為兒女之憂而改變固窮守節(jié)的志向!度龂尽S蓋傳》注引《吳書》說:“黃蓋乃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后也!

  前四句交代了黃子廉的仕宦與歸隱,對應于陶氏本人的辭官,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

  中間四句寫出在饑荒年間,黃子廉的妻子對于他的懇求;蛟S也曾面臨過同樣的問題。下面兩句談及另一位名士,惠孫。時為荒年,在這樣的背景下,哪怕是自己雙手賺取的財富,在惠孫看來都是不義之財。最后兩句點出作者詠貧士的理由與底氣,即孔子的“君子固窮”和伯夷、叔齊等圣賢之人所做出的表率。

【陶淵明《詠貧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詠貧士原文及賞析03-01

詠貧士原文及賞析07-06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05-02

《貧交行》原文、注釋、賞析07-01

《螃蟹詠》原文注釋及賞析08-20

詠草原文注釋及賞析08-25

詠牡丹原文,注釋,賞析08-07

詠牡丹原文、注釋、賞析09-05

螃蟹詠原文注釋賞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