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作記錄。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算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shù)據(jù)。
二、教學準備:
兩個外觀一樣,內(nèi)放一些小物體,使質(zhì)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直尺、樹葉、水杯等。
三、教學過程:
1、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學生仔細觀察P66左上的一幅圖,說說圖上的兩條線直嗎?
(2)學生用尺子測量。
(3)學生談感受。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2、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將葉子放在有方格的紙上,數(shù)一數(shù)這片葉子占了幾格,不滿一格算半格。
3、測量容積。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一粗一細,粗杯中水位底,細杯中水位高,請學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認識量杯和量筒。
。3)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4)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4、測量質(zhì)量。
(1)認識各種測質(zhì)量的工具,了解質(zhì)量單位及換數(shù)率。
。2)學習使用小天平。
A.調(diào)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測量物價的質(zhì)量。
。3)測量一粒綠豆的質(zhì)量。
5、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6、測量時間。
。1)認識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測量100米的短跑時間。
。3)用秒表測量一樓到四樓的時間。
7、認識各種測量儀器。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2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及學習準確的測量方法,并能將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jié)果也不同。
3、對生活中的事物感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動重、難點:
1、 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 難點: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也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路線圖每人一份。測量工具:回形針、火柴、吸管。音樂
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好朋友。小狐貍也想?yún)⒓。小狗說:“小狐貍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長,我就讓你參加!毙『傉f:“行。”小狐貍它會量,你們會量嗎?
2、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
。1)師講解操作要求:請小朋友不要搬動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針去測量一下小狐貍到小狗家的距離,看看你用了幾個回形針。記在心里,呆會兒告訴大家好嗎?
。2)交流:你的測量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測量的?你來示范給大家看好嗎?(強調(diào):一個緊挨著一個測量,用投影儀展示測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達見解。
。1)小狐貍高高興興地參加了小熊的生日聚會。別的小動物聽說后也很感興趣。它們說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針能不能測量出準確的距離呢?你們說能不能?請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測量一下吧。測量完后別忘了在記錄表上記下你用了幾根回形針?
。2)師巡回指導,隱形提示:盒子里老師還準備了白紙、鉛筆,你需要的話可以用上去。)
。3)引導孩子交流操作情況,統(tǒng)計測量結(jié)果。提問:你是怎么測量的?測出來的距離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測量的?(先找到起點,從起點開始放回形針,在末尾處做好標記,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就從做標記的地方開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標記,最后看看量了幾次。
。4)引導幼兒探究最準確的一種測量方法,你認為什么方法測量最準確呢?
4、運用方法,再次測量。
。1)我們幫助了小動物,他們都很開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長。這次測量就要用上我們剛剛學到的正確的方法來測量。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火柴棒、吸管。看看這兩條一樣長的路,用兩種不一樣的工具來測量結(jié)果如何呢?測量完后,別忘了把結(jié)果記錄在上面。
。2)引導幼兒用剛剛學到的準確的方法測量。
。3)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結(jié)果。教師展示在黑板上。你測出來的結(jié)果是多少呢?兩條路都是一樣長的,為什么吸管測出來是2,火柴棒測出來的是3呢?原來這兩根東西怎么樣呢?(吸管長,火柴棒短)。兩樣測量工具長短不同,測出來的次數(shù)也不同。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少。
5、認知沖突,激發(fā)欲望。
小朋友,如果讓你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有多長,你會選擇回形針嗎?為什么?你覺得用什么工具比較合適呢?下次我們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吧。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jù)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
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
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jīng)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nèi)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jié)果。討論:結(jié)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記錄結(jié)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jié)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
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
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
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4
活動目標:
1、了解溫度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知道氣溫是會不斷變化的。
活動重點:
記錄溫度的變化。
活動難點:
比較、驗證溫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溫度計、自制溫度計、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測量溫度:
“你們知道今天幾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自由講述了解氣溫的多種方法。)
認識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作用:
(出示自制溫度計)了解看刻度的方法,知道溫度表上的數(shù)字表示溫度,一格表示一度,紅色的水銀柱會有變化。
2、感受溫度的'變化:
到戶外讓幼兒直接感知陽光下和陰涼處不同的溫度(用炎熱、涼爽、溫暖、冷冰冰等詞匯來描述)。
3、記錄溫度的變化:
。1)將溫度計分別置于陽光下和陰涼處進行測量,并記錄結(jié)果進行比較、驗證。知道溫度是會變化的。
(2)想一想為什么在陽光下和陰涼處會有這樣的變化?
(3)還有什么辦法使溫度計發(fā)生變化。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學生用硬紙做成的圓錐體、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幣、棉線、圓柱體形鉛筆,每人各一套。
教師圓錐體、球、三角板、直尺、輪子、印好一條無規(guī)則曲線線段的紙、金屬絲(后二件發(fā)給學生,人手一張和一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教師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離是多大?先自測,后請你用毫米刻度尺實際測量一下。
學生目測、實際測量、進行匯報。
。ㄓ休^多同學目測與實際測量相差較大;虿荒茏x出目測值。進行討論分析后教師表揚目測水平高的同學并糾正讀數(shù):若用厘米為單位,應讀出小數(shù)下二位數(shù)值;若用毫米做單位,應讀出小數(shù)下一位數(shù)值)。
教師用你測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測課桌的寬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桌寬進行比較。
學生實際操作。進行討論。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準確。
。◤土曔_到培養(yǎng)學生的目測能力、記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用刻度尺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力、記錄讀數(shù)的能力)
二、引入新課
教師拿出預先印好一條無規(guī)則曲線的紙問:這條曲線如何測量?同學們準備好的錐體的高、乒乓球的直徑、這根金屬絲的直徑(很細)又如何測量呢?讓我們在這堂課中學習、解決。
。ㄗ寣W生稍議論一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三、新課講述
1.曲線長度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剛才印好一條曲線的紙問同學:這條曲線能直接用刻度尺來測量嗎?
學生不能。
教師那么誰能想辦法測出這條曲線的長度?
學生可以用一條棉線沿曲線放過去,在棉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然后把棉線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長度,就是這條曲線的長度。
。▽W生往往忘掉講在棉線上標出起點和終點,讓大家討論、完整)。
把紙發(fā)下去(或預先發(fā)好),讓學生實際測量,讀出數(shù)值。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糾正讀數(shù)記錄中的錯誤。
教師這條曲線比較短,我們?nèi)菀紫朕k法進行測量,那么操場跑道一圈的長度我們又怎樣測量?
討論片刻。教師引導同學看課本13頁第二節(jié)的第三段后拿出輪子,請同學敘述測量方法。
(沒有看書時,有的同學會說,先用刻度尺測出一步的長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記住步數(shù)n。則跑道的長就是一步的讀數(shù)乘以步數(shù)n。教師應該肯定這種測量方法,進行表揚,同時指出這種方法不夠準確)
教師歸納,這種方法是一種“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板書)
2.圓錐體高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錐體問同學:錐體的高是否可以用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的辦法來進行測量呢?(學生肯定說不能)。我們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辦法來測量。請你用這兩個測量工具測一下你制作的圓錐體的高。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二人小聲討論,進行測量。
教師巡視,不斷指出錯誤測量方法,讓幾組學生分別匯報測量錐體高的方法,指出正確的測量應如課本第十四頁圖1-8那樣,并且在講臺上演示。(讓學生注意直尺為什么放在桌子邊進行測量)
。▽W生測量中往往出現(xiàn):
、偃前迮c直尺的位置與課本第十四頁圖1-8所示的位置相反放置,教師要指出,這樣放置不容易使直尺水平,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谥苯侨切蔚男边叿旁阱F體的頂端,進行測量,犯與①一樣的問題。
、壑苯侨切蔚囊粭l直角邊沒有完全與直尺重合。
、軠y量中沒有注意直尺的`零刻度)。
3.微小量的測量(板書)
教師如果我們測量的物體很小或很薄、很細。如物理課本的一頁紙的厚度、漆包線的直徑。而測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測出它們的厚度和直徑呢?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第十四頁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張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張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一百張紙的厚度,而一張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shù)就可以知道了,這種測量稱累計法測量法。然后讓學生測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計法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①與課本內(nèi)的紙厚度不一樣的不能測進去。如課本的面、底、彩圖紙。
、趶垟(shù)最好湊成容易計算的數(shù)。
、勖宽摱家獕壕o。
學生實際測量,教師巡視,指出測量中的錯誤。如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不能斜放等,為下一節(jié)課伏筆。(因為在微小量測量過程中容易暴露這幾方面的錯誤測量)
教師歸納,這是一個“化薄為厚”的累計測量法。
四、鞏固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看黑板一起歸納: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化曲為直”的曲線長度測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組合對錐體高進行測量!盎楹瘛钡睦塾嫹▽ξ⑿×窟M行了測量。同時對認真測量的同學進行表揚。號召同學們學習他們積極思考,認真進行科學測量的學習態(tài)度,調(diào)動同學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五、目標達成實際測量題
1.用五分硬幣和毫米刻度尺測量剛發(fā)下的那張紙上的曲線。
。ㄓ貌煌瑴y量工具測量同一條曲線的長度,是曲線測量的反饋題)。
2.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測量乒乓球的直徑、圓形鉛筆的直徑。
。ㄓ孟嗤瑴y量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的直徑,是錐體高測量的反饋題)。
3.用一支圓柱形的鉛筆和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
(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的微小長度,是測量微小量的反饋題)。
通過測量,學生對前二個反饋題,做得較好,而第三個反饋題,開始時有不少同學無法著手測量,通過討論,引導,也能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學繞線時,一圈圈不能緊壓,教師要指出為什么一圈圈要壓緊。
六、布置作業(yè)
1.思考題:
①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進行正確測量?
今天的測量中你做得怎么樣?
②誤差與錯誤有什么區(qū)別?
、壅`差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樣可以減小誤差?
2.課本第14頁練習二(1)、(3)做在練習本上(4)要求同學去實際測量,下節(jié)課匯報討論。(指定一個籃球場)。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6
【目標】
一、入修自然測量,操作節(jié)制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
二、曉得量具的是非與測量的功能有關,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y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三、火伴之間能互相合作,斗膽勇敢的交流。
【豫備】
測量器械(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識表記標幟
【過程】
一、導進:將幼兒分成五組,舉行跑步競賽。
師:你們曉得剛才跑了有多遙?有什么法度榜樣曉得呢?(量一量)
二、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良多質(zhì)料,每一組磋議一下選一種質(zhì)料舉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器械以及功能記錄下來交給教員。
三、幼兒第一次考試測驗測量,教師察瞅幼兒的測量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并誘導幼兒與火伴合作。
四、請測量行動措施正誤的兩組幼兒分袂演示,師生評論爭論哪種行動措施測出的功能更切確。教員講授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第一次測量的.收場處是第二次測量的起頭,按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準確,也請一位幼兒樹模,教師加以表明。
五、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舉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功能。
六、請每一組推舉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功能。
七、提出問題,誘發(fā)幼兒思慮:為什么測量的功能不同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y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八、游戲:找寶躲。第三次考試測驗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躲所在的標識表記標幟圖,依照圖舉行測量,找到寶躲。
九、收場小結(jié):克期咱們學會了用各種器械舉行測量,還曉得了測量的功能以及量具的大大年夜小、是非有關。除克期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馬糊象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日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比較教師的大小。
2、通過探索、知道比較物體大小應使用同一種測量的工具。
3、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相互協(xié)商、共同解決困難。
活動準備:
1、 孩子已與初步的測量經(jīng)驗。
2、 事先與平行班的老師聯(lián)系,做好幼兒測量活動的準備工作。
3、 筷子、玩具、椅子、繩子,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 談:哪個班的教室大
故事引入:請問小朋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二、 討論:怎樣測量教室的大小
1、 怎樣才能知道哪個教室大,哪個教室小呢?
2、 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棍子、繩子、椅子、紙玩具、塑料泡沫板等為測量的工具)
3、 我們的教室是什么形狀的?怎樣測量?
三、 探究:分組測量兩間教室并記錄
1、 幼兒自由結(jié)伴,分組討論協(xié)商,如選擇什么物品作為測量的工具,怎樣測量,怎樣記錄。教師巡回觀察、傾聽,適時地引導幼兒解決小組間出現(xiàn)的矛盾。
2、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
四、 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jié)果
1、 將各組的記錄結(jié)果張貼在黑板上,請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jié)果。
2、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記錄結(jié)果,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并在分析比較中獲的比較物體大小應使用同種測量工具的經(jīng)驗。
3、 再次測量、比較教室的大小、引導采用不同測量工具的幼兒選擇同種工具再次測量、比較兩個教室的大;對于采用同種測量工具的幼兒,鼓勵他們嘗試用其他工具再次測量、比較。
活動結(jié)束:
1、 嘗試用各種不同的物品作為測量物體的高度、長度等。
2、 在多次的探索比較中體驗并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系。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 8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93頁—95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數(shù)學知識方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轉(zhuǎn)化、類比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些數(shù)據(jù),運用到關于測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建構(gòu)網(wǎng)絡
1.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
。1)我們學校的綜合樓準備粉刷和裝修,工人叔叔正準備做一些數(shù)據(jù)的測量,我們也參與到他們中間去,好嗎?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么單位?
問: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
2.測量單位及進率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數(shù)據(jù)之外還需要什么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說一說
請大家說一說1米、1分米、1厘米分別有多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別有多大?
3.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類復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匯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nèi)容?有什么好辦法避免出錯?
課前收集,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ㄒ唬┨羁疹}。
1.有一個長方體,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個正方體,每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4平方厘米,原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2.把一個圓柱體的.側(cè)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分形的長是6.28厘米,寬是3.14厘米,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 )厘米。
3.18個相同的鐵圓錐,可以熔鑄成( )個和它們等底等高的圓柱體。
4.一個圓環(huán)的外直徑是16厘米,內(nèi)直徑是10厘米,圓環(huán)的面積是( )。
5.將棱長是8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圓柱的體積是( )。
6.棱長是3米的正方體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積( ),占空間( )。
7.一個圓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滿,把一個正方形鐵塊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這個正方形鐵塊的體積是( )。
8.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個正方形,這個圓柱高是底面直徑的( )倍。
9.用一根36厘米長的鐵絲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模型,它的表面積是( )。
10.一個長20厘米、寬18厘米、高18厘米的長方體木盒(從里面量),可存放棱長為6厘米的正方體積木( )個。
11.如右圖,一張直角三角形硬紙板,兩條直角邊AB與BC的比是1:2,AB長6厘米。如果以AB邊為軸旋轉(zhuǎn)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圓錐體積是( )立方厘米。
。ǘ┡袛囝}。
1.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
2.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圓錐都可以用公式V=sh求體積。( )
3.容積是100升的油箱體積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 )
4.一個圓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9立方分米。 ( )
(三)選擇題。
1.正方體的棱長擴大2倍,它的表面積擴大( )。
A、2 B、4 C、8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柱體的體積相等,高也相等,正方體的棱長4厘米,圓柱體的底面積是( )平方厘米。
A、4 B、12.56 C、16
3.壓路機滾筒在地上滾動一周所壓的路面積正好是壓路機滾筒的( )。
A、底面積 B、側(cè)面積 C、表面積
4.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周長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這個圓柱底面積的正確列式是( )
A、(2512÷3.14÷2) ×3.14
B、(2512÷3.14) ×3.14
C、(2512÷4÷3.14÷2) ×3.14
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D 升
6.把圓錐的側(cè)面展開,會得到一個( )
A、三角形 B、長方形 C、扇形 D、圓形
7.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與高的比是( )。
A、1:2∏ B、1:∏ C、2:∏
8.將右圖中的硬紙片沿虛線折起來,便可成為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3號面的對面是( )號面。
教學反思:
復習在活動中進行:在復習長度、面積、體積的認識和多邊形面積間的關系時,通過摸、描、涂、量、折、剪、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長度、面積、體積的意義,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演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把抽象難理解的內(nèi)容變得直觀形象。突出圖表和板書結(jié)構(gòu)圖在知識整理中的作用,運用圖表來對比分析相關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生從這些圖表中理解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jié)構(gòu)。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用工具測量》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交通工具話今昔》教案設計08-26
《用數(shù)學》教案設計09-07
中班科學教案設計09-30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范文10-25
幼兒園科學教案認識各種交通工具04-15
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07-05
小學英語優(yōu)秀教案設計11-25
《交通工具》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