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最新)
小編導語:《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下面是本文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體會重點詞語對表達情感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典型事例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體會寫文章要選取典型材料。
過程與方法:自讀自悟,寫批注體會,在交流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教學重點:從具體內容中感受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和親人情懷。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交流對親人的認識,明白普通意義的親人是指具有血緣關系的人。
3、指導朗讀課題,重讀“親人”
二、初談感悟,交流資料
1、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讀課文時有什么疑問或不懂的地方?
剛才讀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讀懂了什么? (學生回答)
根據(jù)學生回答提問:志愿軍是什么時候的稱呼?這些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教師介紹歷史背景
師:大家都說了自己的見解,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三、品味感悟,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師:仔細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提醒學生可以用勾畫相關語句,在旁邊寫批注感受等方法。
2 、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合,體會感動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學生交流匯報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指導學習)
l 生讀“大娘送打糕”部分談感受
師:僅僅是勞累?還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因為她要穿過硝煙,可能會被敵人的炮彈打中。在這里我們知道為了志愿軍,大娘————
理解’雪中送炭”。
師:作者通過怎樣的敘述表達感情的?(敘事抒情)
l 生讀句子并談體會(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yǎng),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jīng)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個地方讓我感動,因為大娘為了救志愿軍傷員失去了自己的小孫孫。
師:同學們,理解”唯一”嗎?“唯一”說明了什么?“失去唯一的小孫孫”就意味著什么?
師:但即便如此,當敵機呼嘯而至的時候,大娘卻堅定地背起了傷員,永遠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孫孫。這就是我們的大娘!這就是我們的親人!(讓學生讀這段話,抓住“背起”“ 丟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愛 )。 其實,在這8年的時間里,大娘為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l 師:同學們,透過剛才的語言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大娘?
(關懷體貼的大娘 無私奉獻的大娘 情深似海的大娘 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大娘……)
師:是的,她為我們付出的真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l 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志愿軍深深的感念。
4、引導學生,深情朗讀
師:而今,在與朝鮮人民分別的日子,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娘也趕來相送了!此時,我們的戰(zhàn)士深情地對大娘說——
(二)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三)逆向思維,咀嚼情節(jié)
師:同學們,這就是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愿軍所作的,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民的親人!
問:志愿軍有沒有為朝鮮人民流血犧牲?能不能從課文中看出來?(學生回答)(板書:鮮血凝成的中朝友誼)
問:你對課題的含義有什么新的理解?
(四) 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師:同學們,中朝兩國人民8年的浴血奮戰(zhàn),生死相依,用鮮血鑄成的偉大友誼跨越國界,而今志愿軍戰(zhàn)士踏上歸國的火車,火車即將開動,大家拿起課本把最后幾段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生讀)
四、總結升華,延續(xù)情感
今天,我們也許不會再遇上這樣的壯烈,更多的是和平日子中幸福的感受,但我相信,這節(jié)課你不僅僅學會感動,還會把獲得的感受內化為力量,學會去愛,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并且這份愛會伴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天……
五、談學習收獲
六、作業(yè)布置:
1、推薦書籍:《誰是最可愛的人》
2、完成課后小練筆。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大娘 洗補衣服 幾夜未眠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傷員 失去小孫孫 鮮血凝成的中朝友誼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媽媽
大嫂 挖野菜 雙腿傷殘
【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人教版五年級下《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2-06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通用11篇)05-31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3-11
再見了親人第一課時教學教案設計04-03
再見了親人優(yōu)秀教案03-04
再見了親人課件素材03-29
《再見了北京》教學設計2015版03-13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2-22
人教版《再塑生命的人》教學設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