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度單位》第4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一)說一說
前幾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
(二)比一比
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長度。
(三)揭示課題
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后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
二、探究新課
(一)引出問題。
1.學生猜測
課件出示旗桿。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有多高嗎?
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 )。
你認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
(二)解決問題。
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厘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桿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桿的高度對比,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桿的高度相當于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邊十幾厘米高的物品來比較,旗桿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如,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3.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教師小結: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來確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觀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教師適時指導,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發(fā)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運用新知。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里有一張漂亮的床。
1.學生思考: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說說選擇的理由。
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來推測,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們睡得床的長度比我們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適。
【設計意圖: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選擇合適單位時,不僅要注意單位的大小,還需考慮數量的多少。】
三、鞏固新知
(一)教材第7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練習一”第8題
1.課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題。學生獨立判斷,說明理由。
2.師生給予合理評價。
【設計意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深刻體會到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從而增強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本課小結
(一)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小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長度單位》第4課時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9篇)07-23
《長度單位》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01
鯨第1課時教學設計10-03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教案設計09-20
《天鵝的故事》第1課時教學設計09-01
《美麗的丹頂鶴》第2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8-11
第4節(jié)群落的演替教學設計07-25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10-18
上學了第1課時教案設計07-18
《畫》第1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