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試題

中考文言文試題

時間:2024-09-18 11:49:39 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年中考文言文試題匯總

  文言文可以說是我國語文的精粹之一,那么作文中高考不可少的題目之一,中考文言文有知識點呢?下面跟百分網小編一起來看個究竟吧!

2017年中考文言文試題匯總

  練習一

  桃花源記(節(jié)選) 陶淵明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便要還家通“邀”,邀請。 ②乃不知有漢竟然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太守立即(隨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3.有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陶淵明在作品中卻讓老百姓躲起來,這是不對的!比绻闶翘諟Y明,如何為自己辯護?要點: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報國無門。

  練習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乙】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①,則將退兵;不親,則遂攻之!壁w無以食,請粟于齊,而齊不聽。蘇秦謂齊王曰:“不如聽之以卻②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且趙之于齊,隱蔽③也,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

  【注釋】①親:指關系友好,親近。②卻:退。③隱蔽:指屏障。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⑴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⑵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嵌R不聽但是,可是。 ⑷蘇秦謂齊王曰對……說,告訴。

  2.下面是選文中劃線的語句,請翻譯成現代漢語,寫在答題卡上。

 、乓率乘,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魄毓ペw長平,齊、楚救之。 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齊國、楚國(共同出兵)救趙國。

  3.閱讀【甲】【乙】兩文,概括曹劌和蘇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要點:深謀遠慮(或聰明智慧)

  練習三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2)夏水襄陵襄:漫上

  (3)不以疾也疾:快; (4)屬引凄異引,延長。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激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本文層次清楚,先寫山,后寫水;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四時景色。

  B.文中寫山,突出了連綿不斷、雄起險峻、遮天蔽日的特點。

  C.“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寫出了三峽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肅”“凄”“哀”數字,便將三峽秋季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4.三峽風光,美不勝收。為了更好地宣傳三峽,請你根據本文內容,寫一則廣告詞。(要求:體現三峽特點,朗朗上口,20字以內)

  廣告語:連綿三峽奇景,敞開四季溫情,三峽歡迎你!

  練習四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C )

  A.鳶飛戾天者:叫 窺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軒邈:比長遠 任意東西:向東向西

  C.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面

  D.猿則百叫無絕:絕妙 蟬則千轉不窮:窮盡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3.下面對本文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D )

  A.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動描繪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B.本文用駢文寫成,文字千錘百煉,生動曉暢,句式整齊而有變化,讀來很有韻味。

  C.本文構思精巧,開頭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富春江風光進行高度的概括和贊嘆,作為“文眼”統(tǒng)照全篇。

  D.“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話寫的是作者的所見所感,從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本文在描繪景色時,手法多樣。請你任選一種手法,結合選文具體內容作簡要分析。

  (1)用原文。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辈捎昧苏婷鑼懪c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勢迅猛的特點等。

  (2)用自己的話概括。如 :寫水,采用動靜結合和對照的寫法,既寫出了江水的靜態(tài)美,也寫出了江水的動態(tài)美,動靜形成鮮明的對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態(tài);寫山,作者從視覺上寫出了山的形貌,從聽覺上寫出了群峰中的各種聲響,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不僅寫了眼前所見之景,還觸景生情,寫了作者的感慨。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靜安閑與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厭棄塵俗、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練習五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

  ﹝乙﹞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馬②。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蹦鹿唬骸昂务R也?”對曰:“牝③而黃!笔谷送≈,牡④而驪⑤。報穆公,穆公不說,召伯樂,曰:“子所薦求馬者,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馬也?”伯樂曰:“皋之所觀,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馬至,果天下之馬也。(《九方皋相馬》,有刪改)

  注:①姓:指子孫。②天下之馬:指天下最好的馬。③牝(pìn):母馬。④牡:公馬。⑤驪(lí):純黑色馬。

  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飽,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馬

  C才美不外見 請見之 D鳴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無馬邪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鞭策它,不按準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谀鹿娭,使行求馬。 秦穆公接見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尋找好馬。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甲文通過對千里馬不遇伯樂的議論,表達作者對賢才難遇明主的憤懣,寄寓著對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過記敘伯樂舉薦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獨具慧眼,看其實質。

  C甲文中表明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真不知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興,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馬,想當然地認為這不是天下最好的馬。

  4.有人認為,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也有人認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才能方有機會施展出來。你的看法呢?說說理由。

  示例:我認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方能有機會施展出來。如果沒有一個懂人才,識人才的人,即便是千里馬也會被埋沒在社會中,無人問津。如果遇到識人才的人,那么也就能把自己的優(yōu)點放大到最大。

  練習六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猓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將近) (2) 方磨鐵杵 (正在 )

  (3)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 (4)媼自言姓武 (說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 )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于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學業(yè)。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啟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

  【人物】匡衡 【事例】鑿壁偷光 【人物】孫康 【事例】映雪照讀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的目的是“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愿。

  練習七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祇辱于奴隸人之手(受屈辱)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相同,一樣)

  C.策之不以其道(道理)(正確的方法) D.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

  2.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C )

  A.雖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無以應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膚皸裂而不知 D.其真無馬邪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強調了伯樂的重要性。這也是懷才不遇之人經常用以抒懷之句。

  B.文中描寫千里馬可悲命運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櫥之間。”其作用是: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同時揭示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

  C.文中作者對“食馬者”“天下無馬”的無知妄說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馬也”與文章開頭相呼應,點明文章主旨。

  D.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tǒng)治者。抒發(fā)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4.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

  練習八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徐公來,孰視之 孰:仔細 B.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趕得上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刺:指責 D.能謗譏于市朝 謗:誹謗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

  A 雖欲言,無可進者/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B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嗚呼!其真無馬邪

  C燕、趙、韓、魏聞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D 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解析:(A項中“雖”均為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即使”;B項中“其”前者是代詞,他的,后者表反問語氣;C項中“之”前者是代詞,后者是結構助詞。賓語前置標志;D項中“于”前者是介詞,介進對象,后者是介詞,表比較。)

  3.下列各項中,對文意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鄒忌從與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銳地感覺到齊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諫。下令鼓勵群臣吏民進諫,數月之后,前來進諫的人讓朝庭門庭若市。

  c.鄒忌向他的妻、妾、客詢問他與城北徐公誰更美,三人都認為他比徐公美,但措辭上有細微的差別,由此體現三人與他有親疏遠近之別。

  D.鄒忌將治國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瑣事中,有著高超的進諫藝術;同時,齊王也有勇于納諫的膽識和氣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齊國內政修明,不用兵就戰(zhàn)勝敵國的局面。

  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再次問他的妾。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認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偏愛我。

  5.用斜線(/)給下面的語段斷句(限劃4處)。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練習九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節(jié)選《桃花源記》

  【乙】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jié)選《滿井游記》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 )

  A、忘路之遠近 聶政之刺韓傀也 B、屋舍儼然。 吳廣以為然

  C、于是冰皮始解 于是鴟得腐鼠 D、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為何若人

  解析:(之:的;無意義。然:……的樣子;這樣。為:被;是)于都“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一致的是( D )

  A、欲窮其林 泉而茗者 B、漁人甚異之。 作則飛沙走礫

  C、復前行 紅裝而蹇者 D、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解析:(A窮:形作動,走到……的盡頭。 茗:名詞作動詞,煮茶喝。)(B異:形意動用法,以.....為異。 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C前:名作狀語,向前; 蹇:這里指驢,名詞作動詞,騎驢。D都是借代)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這里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整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互相通達,各家各戶雞鳴犬吠之聲可以互相聽到。

  4、下列對兩則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選文【甲】通過漁人的所見飄蕩、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歡樂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風貌,勾勒出了這個理想社會的雛形。

  B、選文【乙】通過對山光水色、柳條麥田的描寫,有及對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等情態(tài),勾勒出了一幅滿井春色圖。

  C、選文【乙】的作者寫初春景象,抓住了萬物復蘇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睂懗隽舜夯卮蟮貢r柳枝初展、麥苗抽芽的神韻。

  D、【甲】【乙】兩文都屬于游記,均采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描繪了美麗和諧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練習十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挪家轮 平民 ⑵以頭搶地耳 撞⑶長跪而謝之曰 道歉 ⑷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

  A.臣未嘗聞也 嘗趨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樹

  C.天下縞素 吳廣素愛人 D.先生坐 滿坐寂然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韓國、魏國滅亡了,但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4.結合句子的內容說說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增強語氣,表現秦王對“布衣之怒”的鄙視。

  練習十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 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庞趾伍g焉參與⑵小惠未徧通“遍”,遍及⑶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2.下面加點的“之”與“小大之獄”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輟耕之.壟上 C、故時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豬牛羊、玉器、絲織品等祭祀品,(我)從來不敢虛報,一定按照實情(報告)。

  4.曹劌認為作戰(zhàn)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取信于民

  練習十二

  滿井游記(節(jié)選) 【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⑴廿二日天稍和略微(稍微) ⑵柔梢披風開,分散

 、躯溙餃\鬣寸許上下(左右、光景) ⑷呷浪之鱗代魚(魚)

  2. 與“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賢于材人遠矣(《傷仲永》) B.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

  C.于是鴟得腐鼠(《莊子·惠子相梁》) D.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單橫線句子的意思。(2分)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

  4.“此地適與余近”中的“近”字言淺而意深,請你細讀原文,說說它的內涵。

 、僦笣M井和“我”住處的空間距離相近;②指“我”對滿井自然山水的喜愛和親近;③指滿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對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練習十三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昭慶:指西湖北岸的昭慶寺。②東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之美有極其驚艷的描寫。④凈寺:即西湖南岸的凈慈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上下一白 全 (2)從武林門而西 西走(向西去)

  (3)即棹小舟入湖 就,便(立即,馬上) (4)取道……石徑塘而歸 回去(回來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A.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①消失 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②絕妙的,到極點的

  B. ①才一舉頭①抬起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②發(fā)動

  C. ①草草領略,未及遍賞①來得及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②和

  D. ①次早得陶石簣?zhí)?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啊!(不要說相公您癡迷,還有像您一樣癡迷于此的人啊!)

  (3)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這時候想要用一句話描寫(眼前美景)卻無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夢中初次遇到洛神時(那種驚艷的感覺吧)。

  4.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皠t心已飛湖上也”中的“飛”字,寫出了一個初游西湖者目奪神搖的內心激蕩,遙見塔影凌空,便自心飛神越。

  B.寫賞雪,卻寫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只是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昂胶糜,一時湊集矣”則突出了“山”“湖”“好友”齊聚的喜悅。

  C.“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按蠹s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一句寫出了作者對山水的癡迷。

  D.“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渾然一體,舉目皆白的景象!吧缴缍,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連用四個比喻,寥寥數筆,寫出了撲面而來的西湖美景。

  練習十四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景公好戈,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日:”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日:”獨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已畢,請殺之.公日:”勿殺!寡人聞命矣!(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絲繩的箭,用來射鳥。②主:掌管。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私:偏愛) B. 時時而間進(間:偶爾)

  C. 數燭鄒已畢(數:數量) D. 寡人聞命矣(聞命:接受教導)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A

  例句: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

  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C.屬予作文以記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齊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納諫,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鄒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規(guī)勸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C.兩個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類比,用排比手法增強語氣。

  D.兩個文段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給別人提意見要注意方式。

  4.請把“文言文”【甲】【乙】兩個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

  (2)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讓我們的君王因為鳥的緣故殺人。

  練習十五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

  【乙】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選自《說苑》)

  【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③炳燭:點燃蠟燭。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及魯肅過尋陽到了……的時候 (2)恐已暮矣 遲、晚

  2.翻譯下列語句。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2)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少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壯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陽光。

  3.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請寫出你在學習上得到的兩點啟示。

  示例一:呂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確建議,知錯就改。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像他一樣,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

  示例二:晉平公認為“吾年七十”學習已晚,其實學習是不受年齡限制的,只要學習,無論何時都為時不晚,更何況我們還年輕呢?

  練習十六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用“/”標出下列句子朗讀的語義停頓,有誤的一項是B

  A.今/齊地/方千里 B.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窺鏡而自視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 以土礫凸者為丘

  C.王之蔽甚矣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鄒忌修八尺有余 長 (2)客之美我者 認為……美

  (3)臣之妻私臣 偏愛 (4)時時而間進 間或﹑偶然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鄒忌)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

  5.這篇短文在寫作上采用了設喻說理的方法,請結合短文內容,作簡要分析。

  鄒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這件事設喻,來說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練習十七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 )

  A.而或長煙一空。 不敢出一言以復。 B.去國懷鄉(xiāng)。 委而去之。

  C.或異二者之為。 一食或盡粟一石。

  D.先天下之憂而憂。 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2.翻譯句子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啊,前人對它的描述很詳盡了。

  3.從修辭角度,賞析下面語句中加點部分。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示例:運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靜靜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月圓水清的特點。

  4.文中的“遷客騷人”之所以“覽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為他們以物喜,以己悲。

  5.下面句子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項是B

  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B.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練習十八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被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巰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全都表現秦王蠻橫的一組句子是( D )

 、偾赝醪粣偄谇赝踱鋈慌矍赝跏谷酥^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許寡人!”(D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雹萸赝跎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

  A.唐雎有膽有識,不為秦王的謊言所動,也不為他的威脅所屈,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B.秦王企圖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

  c.秦王的欺騙沒有得逞,于是企圖以“天子之怒”來恫嚇唐雎。

  D.面對秦王的恫嚇,唐雎起初有些驚慌,但最終還是駁斥了秦王,維護了安陵國的利益。

  3.下列對選文的寫作特點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B )

  A.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長跪而謝之”,從正面表現了唐雎的不畏強暴。

  C.情節(jié)構成緊張曲折,波瀾起伏。 D.人物對話簡潔整齊,繪聲繪色。

  4.下列篇目與選文反映的社會背景相同的一項是( C )

  A.《傷仲永》 B.《木蘭詩》 C.《鄒忌諷齊王納諫》 D.《出師表》

  練習十九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偬吨恤~可百許頭 大約 ②悄愴幽邃 憂傷的樣子

  2.翻譯下面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3.結合選文,談談你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理解。

  示例:“一切景語皆情語”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寫抒發(fā)內心的情感;選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為其內心“悄愴”。

  練習十九

  【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傳士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趙王曰:“寡人不好兵!编嵧驌崾盅鎏於χ唬骸氨烫煜轮癣傧惨玻脊室獯笸醪缓靡。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許由②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乎?’王曰:‘然!裼腥顺秩f金之財,時宿于野,內無孟賁③之威,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裼袕娯澲畤,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 (《戰(zhàn)國策·趙策三》,有刪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 ③孟賁(bēn):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匍L跪而謝之道歉 ②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③親嘗教以兵兵法 ④許由無天下之累牽累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C

  A.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傳B.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時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無兵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俣擦暌晕迨镏卮嬲,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谕醴菓(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

  大王您如果沒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他們呢?

  4.請分別概括唐雎和鄭同的性格特點。

  唐雎: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正氣凜然

  鄭同:有謀有略、善于辭令、機智聰慧,謙虛文雅

  5.同為勸諫君王,唐雎和鄭同勸諫方式有何不同?

  唐雎:針鋒相對,直言相諫。 鄭同:迂回曲折,委婉勸諫。

  練習二十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渡趹n患,死于安樂》

  (乙)獸有猱①,小而善緣,利爪;⑹装W,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被⒃唬骸爸以眨!愛我而忘其口腹!编⒁延指ビX也。久而虎腦空,痛發(fā),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獎⒃洹垛

  【注釋】①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②久而虎腦空,痛發(fā),跡猱 就

 、刍⑹装W,輒使猱爬搔之 追尋蹤跡 ④猱則已走避高木 卻

  2.翻譯下面的語句。

  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

  我偶爾得到一點食物,像生肉這類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獻給您。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業(yè)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腦而死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甲文中的舜等人歷經磨難而變得內心警覺、性格堅強、才能增強;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癢”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4.兩文闡述同一道理所運用的寫各不相同,試作簡要說明。

  示例:甲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或通過舉例和道理論證),乙文運用借事寓理的寫法(或通過講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練習二十一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偻鶃頍o白丁 平民②無絲竹之亂耳 音樂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碧綠的苔痕長到臺階上,青蔥的草色映入簾里。

  3.從本文中找出與《行路難》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何陋之有?

  練習二十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下列帶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親舊知其如此 舊:舊親戚 B.簞瓢屢空,晏如也 晏:安樂,安然

  C.造飲輒盡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2.下列帶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以樂其志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不戚戚于貧賤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D.無懷氏之民歟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侪h(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擋不住風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

  ②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們一類的人吧?

  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一句,點明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

  B.文章主要寫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

  C.文章在寫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守。

  D.文末的“贊”,是傳記的一種體式,是稱贊、贊美的意思。在這里,是贊美自己如古人一樣高尚。

【中考文言文試題】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試題08-17

中考語文試題08-03

中考語文試題08-29

中考語文試題精選06-21

的中考語文試題07-28

中考的語文試題10-19

中考語文重點文言文08-08

2016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分類題匯總08-26

關于中考語文試題11-03

廣東中考語文試題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