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歷史 百文網手機站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7-26 11:27:30 歷史 我要投稿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1

  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世襲制:

  夏—王位世襲制的確立(傳子,家天下);商———兄終弟及、父死子繼;西周———嫡長子繼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

  夏商———逐步形成;西周———發(fā)展完備;春秋戰(zhàn)國———逐漸解體;

  3、分封制

  目的:鞏固周王朝統治,擴大周的疆域。

  基本內容:

 、俜址鈱ο蠛椭饕獓遥

  A、王族(姬姓貴族);

  B、功臣;

  C、先代貴族等;齊、魯、燕、衛(wèi)、宋、晉

  權利和義務:受封者權利——世襲的統治權

  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影響:

  A、積極作用: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擴大疆域。

  B、弊端:后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勢,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形成割據混戰(zhàn)局面。

  4、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

  核心內容和顯著特征:嫡長子繼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對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決定的嚴密等級。

  影響:

  A、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B、也有利于統治集團的穩(wěn)定和團結,鞏固分封制;

  C、影響深遠,宗法觀念成為傳統思想內容之一,如孝道,宗親觀念的形成(家譜、祭祖)

  5、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A、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現(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級秩序嚴格進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據和血緣紐帶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1、六王畢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韓趙魏楚燕齊),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擊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區(qū),修筑長城和“直道”,加強北部邊防,設九原郡

  統一嶺南地區(qū)

  修靈渠(最初服務于軍事)溝通湘水和漓水,嶺南設郡(南?ぃ,歸入中央王朝管理的開始

  “西南夷”

  開辟“五尺道”,部分地區(qū)任命官吏,該地區(qū)進入中原統一政權版圖開始

  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1)皇帝制度秦始皇確定皇帝稱號

  特點: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實質:君主專制

 。2)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政事

  太尉主管軍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監(jiān)察百官

  (3)郡縣制最大的特點: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意義:

 、倏たh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的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形成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徹底打破傳統的貴族分封制。

 、诘於ù笠唤y王朝的基礎,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鄣於酥袊鴥汕Ф嗄暾沃贫鹊幕靖窬郑瑢χ腥A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PS: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絕對服從中央;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

  西漢初年郡國并存后出現諸侯王叛亂。

  漢武帝劉徹“推恩令”削弱王國割據勢力,鞏固大一統局面

  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

  議政方式:朝議(廷議)優(yōu)點:大臣議政可以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1、歷代削弱相權的措施

  漢代:頻繁更換丞相;形成“中朝”對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核政令;尚書省,執(zhí)行政令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分割了相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宋代:設中書門下,同平章事(丞相),增設“參知政事”(副丞相),分割行政權;設樞密使管軍事,分割軍權;設三司使管財政,分割財政權

  明朝:廢除丞相制。(明太祖)

  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

  2、監(jiān)察體制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郡)監(jiān)御史

  漢朝御史大夫及下屬機構御史臺

  刺史

  東漢至元御史臺

  明初至清末都察院

  積極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

  消極:封建專制的本質決定了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是有限的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

 、谧x書—考試—做官三者結合,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③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

 、軓淖非蠊焦慕嵌葋砜,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莅堰x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了中央集權。

  科舉考試的消極作用:

 、倜髑灏斯扇∈咳狈M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趯⒅R分子引入統治集團,且被最高統治者加以控制

 、蹏乐刈璧K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

  4、地方行政制度

  秦朝郡縣

  西漢郡國并行

  東漢州郡縣

  唐代道州縣宋代路州縣

  元代行省制十行省兩單列

 、僦袝≈陛牭母估铮ń裆綎|、河北、山西等)

 、谛狠牭兀何鞑,川,青部分地區(qū)佛教事務

  PS:西藏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在臺灣設澎湖巡檢司管理

  元朝行省設立的歷史作用: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

 、谡{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③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④開創(chuàng)省制,影響深遠。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

  1、明朝內閣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朱元璋廢氶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

  內閣的機構性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是正式行政機構,是侍從咨詢機構)影響: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內閣受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牽制,導致政治日益黑暗。

  2、清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軍機處的設立雍正時期

  直接目的:為適應西北軍務的需要,防止泄露軍事機密。根本目的:加強皇權

  職責: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君主權利,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

  3、清朝的邊疆政策

  設機構——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務,后來也負責新疆和西藏事務

  改土歸流: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廢除土司實行流官統治的政治措施

  明代開始廢除土司,實行流官統治;清雍正年間大規(guī)模實行改土歸流;乾隆時期大部分土司被廢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

  1、公元前2070年,

  2、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中國出現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政治權利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這是生產力和私有制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進步。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

  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

 、偻鯔嗑哂猩衩厣

 、谛纬闪艘惶讖闹醒氲降胤降南鄬ν暾牡胤叫姓芾碇贫

  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鞏固奴隸制政權)內容:

  ①分封內容: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

 、诜址鈱ο螅和踝、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壑T侯義務:服從命令、隨從作戰(zhàn)等

 、苤T侯權力:世襲、再分封、獨立性

  特點:

 、俜址鈱ο蠖嘣

 、跈嗬x務關系明確

 、蹖訉臃馐,等級森嚴

  評價:

 、俜e極作用: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鞏固統治,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治地區(qū)

 、谙麡O作用:西周后期,王權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漸出現諸侯割據局面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特點:

 、俚臻L子繼承制(核心、最大特點)

 、诖笞谛∽诰哂幸欢ǖ南鄬π

 、垩夑P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

 、俦WC貴族“世卿世祿”(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鄱Y樂制度:西周的等級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演變的.史實

  1、漢:

  (1)中央:漢初,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時期,“內外朝”:加強皇權

  (2)地方:漢初,郡國并行制----漢武帝的“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

  2、唐:

  (1)中央: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加強皇權

  (2)地方:設節(jié)度使:藩鎮(zhèn)割據,削弱中央集權

  3、宋:

  (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權,加強皇權

  (2)地方:收兵權、錢財,文官政治,通判監(jiān)督:加強中央集權;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4、元:

  (1)中央:設中書省:元后期,相權擴大,皇權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強集權,鞏固統一,重大變革,省制開端

  二、演變的特點

  1、皇帝制度的發(fā)展和皇權的加強

  2、制度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

  3、始終存在兩對矛盾的斗爭

  三、演變的趨勢

  1、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2、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勢力不斷削弱

  四、演變的影響

  1、積極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wěn)定

  2、消極影響:高度的中央集權,造成地方官對中央和君主的絕對依賴,難免人浮于事;地方沒有相應的自主權,也難以實施有效的管理。

  五、認識

  1、中央集權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在演變過程中,反映出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3、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試和選官制度

  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

  一、了解秦朝的統一

  背景: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

  結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皇位世襲)

 、谠O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執(zhí)掌群臣奏章;

  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墼诘胤酵菩锌たh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郡縣制)

  背景:秦統一后,統治區(qū)域空前擴大。

  過程:采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內容:郡的長官是郡守,郡守定期向丞相匯報工作,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評價: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對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這套從中央到地方機構的建立,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中。

  共性作用:秦朝所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本課要旨:秦朝中央官制和郡縣制的實行,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體系,便于皇帝對中央和地方、中央對地方進行的統治。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4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背景)

  1、社會條件:統一成為大勢所趨

  (1)經濟上:鐵器的使用,社會生產力得到發(fā)展

  (2)政治上:出現局部統一

  (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4)民心基礎:人民渴望統一

  2、主觀因素:秦國實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是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

  二、中央集權制的形成

  1、開創(chuàng)皇帝制度(權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質:專制(個人獨裁)皇權獨尊特征皇位世襲皇權至上

  2、建立較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鞏固和加強皇權:減少失誤大夫(監(jiān)察)

  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虛設)

  3、地方郡縣制全面推行的意義: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控制,標志著中央集權制確立。一是在國家制度中由地域關系取代了血緣關系,使早期的部族國家轉化為疆域國家;二是國家管理人員由職業(yè)官僚取代了世襲領主,使貴族政治轉化為官僚政治。

  三、秦朝中央集權的影響

  1、積極影響:

 、偾爻瘒θ找嬖鰪,疆域擴大,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②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鄣於酥袊鴥汕Ф嗄攴饨ㄉ鐣沃贫鹊幕靖窬郑瑸闅v代王朝所沿用。

  2、消極影響:形成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秦朝二世而亡。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5

  1.夏商時期王權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時期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諸侯勢力壯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例如:楚王問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對的。

  5.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加強是秦統一六國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襲和皇權至上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漢初在地方上實行郡國并存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

  10.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中國省制的開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別是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zhí)行)。

  12.漢武帝時設置了“中朝”以加強皇權。

  13.明太祖時,廢除秦朝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強皇權,廢行省、設三司,以加強中央集權。

  14.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

  15.清朝雍正時設置的軍機處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16.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中國開始落后西方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6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輝煌屬于希臘”指的是古希臘的奴隸制民主政治,“宏偉歸于羅馬”指的是古羅馬的法律制度。兩者實質是保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2.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國寡民、獨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倫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確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4.在古希臘婦女、外邦人、廣大的奴隸,不享受民主的權利。

  5.古羅馬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貴族斗爭的結果,從公民法(適用于羅馬公民)發(fā)展到萬民法(帝國境內的一切自由民)是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

  6.《十二銅表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是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紀)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7.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在近代羅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為反對封建制度、推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有利武器。

  8.羅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護私有財產。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

  (英、美、法、德確立的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不管是君主立憲還是民主共和都是適合各國國情的,沒有先進落后之分)

  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權,保證議會的權力。

  2.1832年議會改革,大大加強了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力量(因為工業(yè)革命的開展),為工業(yè)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爾波爾成為英國的第一位首相,英國的責任制內閣制開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議會多數黨的領袖,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必須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致,與首相共進退。首相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兩者相互制約。

  4.美國民主共和制確立標志是《1787年憲法》,其中體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分權與制衡”的原則,在聯邦政府結構中體現出“三權分立”的原則。

  5.“三權分立”下總統(行政)、國會(立法)、法院(司法),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對憲法負責,法院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三者獨立平等,相互制約,防止專制的出現。

  6.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許奴隸制度的存在,存在種族歧視。

  7.19世紀50年代中期,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峙格局最終形成。兩黨對壘,交替執(zhí)政,成為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兩黨本質都是資產階級政黨,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8.法國民主共和制確立標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

  9.法國民主共和制下,總統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偨y由參、眾兩院組成的聯席會議選出,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10.德意志統一的方式是王朝戰(zhàn)爭。

  11.德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標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12.德國君主立憲制下,皇帝掌握國家大權,宰相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帝國議會作用權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憲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是不完善的。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7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yè)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yè)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qū)。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yè)也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yè)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guī)模大,水平高。戰(zhàn)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y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

  b、發(fā)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

  c、獨特技術——唐三彩

  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chuàng)彩繪工藝。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fā)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考知識點總結11-27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10-27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01-26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11-26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1-26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26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完整版總結11-27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簡潔歸納11-18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點總結10-20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總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