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文化
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的茶道有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道文化,一起來品析。
茶道簡述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說。流行于唐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xiàn)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yōu)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后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qū)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后來在安徽祁門地區(qū)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茶道用具
1、置茶器也就是俗稱的“茶道六君子”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 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
、 茶擂:用于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2、理茶器
、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 茶針:用于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壺嘴。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數(shù)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shù)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鑒別。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5、滌潔器
、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yǎng)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于放置用過后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凈桌面水滴。
、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于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fā)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中國茶道文化】相關文章:
中國茶道文化與茶道禮儀09-30
中國茶道茶文化08-25
中國茶道文化茶藝師07-09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的區(qū)別07-04
茶道茶文化05-29
淺談中國茶道之貴族茶道08-16
中國茶道有哪些禮儀-中國茶道禮儀知識08-11
宋朝的茶道文化與知識06-28
茶道知識與文化 養(yǎng)生10-31
茶具與茶道文化的關系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