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
秧歌是一項深受群眾喜愛、百姓參與廣泛的文化活動。小編整理了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歡迎欣賞與借鑒。
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1
東北秧歌的動律風格可概括為“穩(wěn)中浪”,具有潑辣火熱,質樸濃烈的情感特征,是漢族民間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勁兒、美勁兒給這一舞種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與習俗,東北秧歌行成了穩(wěn)中帶艮,艮俏相融的審美特征。東北秧歌的“浪”,體現(xiàn)在身上的動律;“艮”表現(xiàn)在踢步的“出急落穩(wěn)”中,“踢步”的節(jié)奏感特別強,單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種不同的變化,踢出的那一瞬間是非?斓挠昧^程,這一過程猶如一個快吸氣,落腳時仿佛突然呼吸的頃刻,但很快地又轉化為一個長嘆似的重心移動。在這三種變化中,踢出的一剎那體現(xiàn)了艮、俏、潑辣、爽快、干脆的特點,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地體現(xiàn)了穩(wěn)、美、浪的動律風格特點,由此可見,踢步不僅表現(xiàn)了“艮”,同時也表現(xiàn)了“浪”。“浪”使人聯(lián)想起弧線。
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其實就是一個小弧線,做前踢步重心移動是下弧線;做后踢步與側踢步,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就是“浪”的弧線型動感了。
而音樂的特殊性又使舞蹈動作突出“點”,延伸“線”,動靜相宜。節(jié)奏明快富有彈性鼓點,則激發(fā)出潑辣的情緒,使東北女性特有的“穩(wěn)中艮”得以更充分的表現(xiàn)。花樣繁多的“手巾花”是東北秧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與舞姿,動態(tài)結合,細致地刻畫出女性性格的不同側面!袄锿馄ā睅е鴥(nèi)在的秀美;“出手花”的拋接體現(xiàn)出東北女性的潑辣果斷。
秧歌的核心動作“扭”,有扭腰之意,即扭在腰眼上,扭,最能反映出東北人的奔放、歡快、樂觀、豁達、浪俏、幽默的性格。扭之穩(wěn),是指流動的穩(wěn),即流動中的動作突然靜止,它不是絕對的靜止,應是這一動作的延續(xù)和下一動作的起式;是流動中的動作的戛然停頓,它應是這一動態(tài)中的情感延續(xù)和下一動態(tài)的情感轉換。
至于穩(wěn)也是應踩在穩(wěn)上。艮、俏、幽、穩(wěn)、美的韻律風格及腳快、落腳穩(wěn)、膝蓋關節(jié)屈伸、富有彈性等,形成了東北秧歌特有的風格及動作特點。如在手巾花的訓練中,為強化和烘托出東北秧歌火爆熱烈的藝術氣質,在基本動態(tài)恒定的前提下,加強手巾花的技巧訓練,從而擴大這一道具的使用范圍,拓展了緣物寄情的手段,增強了表現(xiàn)力。
另外,東北秧歌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受社會變遷直接影響的。由于歷史時期不同,秧歌的表演內(nèi)容、形式和伴奏音樂也有所區(qū)別。因此我們要靈活的運用其表演形式來表現(xiàn)不同的內(nèi)容,在不失去原有風格和藝術魅力的前提下,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秧歌的風格特點2
概述
東北秧歌在風格上既有火爆、潑辣的特點,又有穩(wěn)靜、幽默的特點。動作既哏又俏,既穩(wěn)又浪(浪,即歡快俊俏之意),而且穩(wěn)中有浪,浪中有穩(wěn),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纏綿無力。
東北秧歌音樂的傳統(tǒng)樂曲十分豐富。其美學原則可用三個字加以概括,即‘順”、“活”、“韻”!绊槨币鉃橥槨P傻母鞣N變化,樂曲的連接,調性、調式的變換都要“順”。“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興演奏的能力,使音樂靈活多變!绊崱奔错嵚筛屑帮L格味道。
當?shù)氐拿耖g樂隊一般有高音嗩吶2人及打擊樂器若干人組成。嗩吶以七寸五(指嗩吶桿長)簡音為a’的高音嗩吶最常用。
東北秧歌音樂有以下一些特點:
音階調式
音樂以五聲為主,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六聲性樂曲。六聲性樂曲可分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加變宮音si,這類樂曲在六聲性樂曲中占多數(shù);另一種是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加清角音fa,這類樂曲在六聲性樂曲中占少數(shù)。si和fa兩個偏音并不是經(jīng)過性或輔助性的裝飾音,它們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位置亦相當重要,對風格的形成影響很大,所以,把它們看成六聲性的樂曲是必要的。七聲性的樂曲僅占一小部分。
東北秧歌音樂的調式以宮調式、徵調式較多,羽調式、商調式次之,角調式的樂曲較為少見。宮調式、徵調式較為明亮,這兩種調式較多的原因與東北秧歌音樂中很多樂曲的情緒熱烈、歡快有關。此外,在同一首樂曲(曲牌)中還常出現(xiàn)調式交替現(xiàn)象,這種交替主要是在同宮系統(tǒng)內(nèi)的交替。
旋律
旋律是塑造音樂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東北秧歌的傳統(tǒng)樂曲如此豐富,與這些樂曲的旋律十分動聽有著密切的關系。東北秧歌的音樂既有火爆、熱烈的特點,又有歡快、俏皮、風趣和優(yōu)美抒情的特點。旋律跌宕起伏、迂回曲折。其音程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a.級進與不超過五度的跳進相結合,如《逗蛐蛐》、《反磨房》等樂曲,旋律流暢、連貫、容易上口。
b.級進與八度以內(nèi)的跳進相結合。
旋律作較大的跳進后,一般都向反方向迂回級進解決。這一類樂曲活潑、華麗;有時亦有幽默、風趣的效果。
c.超過八度的跳進較少,大多在嗩吶演奏旋律翻高或翻低八度后出現(xiàn)。這種超過八度的音程的跳進,使樂曲的音區(qū),音色形成對比,很有特色。
節(jié)拍節(jié)奏
節(jié)奏在舞蹈音樂的諸要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人把它比喻為音樂的骨架或舞蹈的骨架也是不無道理的。
東北秧歌的傳統(tǒng)樂曲多為2/4拍,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節(jié)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有時出現(xiàn)在小節(jié)中間(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后一拍。
節(jié)奏富有變化,特點之一是大量運用附點音符,特別是在中速或慢速的樂曲中,這樣的音樂與舞蹈“出腳快、落腳穩(wěn)、膝蓋帶艮勁”的韻律特點十分協(xié)調。
還有一種節(jié)奏處理也很有特色,嗩吶慢吹與打擊樂器緊打相結合。嗩吶吹“浪頭”長音(常用“破工”技巧演奏),用傳統(tǒng)換氣方法邊演奏邊換氣,而同時打擊樂器配以各種鼓點或即興演奏,這種緊打與慢吹的結合,使秧歌表演的氣氛熱烈,情緒激動,很有藝術效果。
其節(jié)奏特點在于體動節(jié)奏和音樂節(jié)奏通過錯位形成一種節(jié)奏落差,它具體表現(xiàn)在東北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上。踢步的做法是:一腳踢出時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要短,收回時,雙腿著地時間要長,這踢出去的“短”和收回時“長”形成了東北秧歌的節(jié)奏差異,形成了民間舞韻律特點—哏俏勁。
對句
由于舞蹈動作有“上裝”(女角)、“下裝”(男角)及各種人物之間的互相對答,在音樂中亦常出現(xiàn)對句。東北秧歌音樂的結構比較方整,多為上下句結構或采用同一樂句反復一次的手法使其成雙。對句的應用使這種均衡、對稱的音樂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親切和更富有生活氣息;并使音樂更為火熱、激動,從而達到渲染氣氛,使舞蹈進入高潮的目的。
對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a.甲吹第一樂句,乙吹第二樂句(上下句對句)。或甲吹上半句,乙吹下半句。
b.同樂句反復時,甲先吹一次,乙重復演奏一次(民間稱學舌)。
c.幾小節(jié)學舌:即同樣的小節(jié)數(shù),起落音相同,甲演奏后,乙自由模仿,即興變奏。
d.更小范圍內(nèi)的對奏:甲吹前半拍,乙吹后半拍。在由四個十六分音符組成的一拍中,甲吹一、三兩音,乙吹二、四兩音。
這種對句的方法,民間稱“整學亂使”或“整學拆著使”。
對句的形式
對句的形式有下列幾種:
a.兩支相同規(guī)格的高音嗩吶對句。
b.高音嗩吶與中音嗩吶對句。
c.嗩吶與打擊樂器對句(俗稱“出鼓”)。
民間藝人對變奏手法的普遍運用是使東北秧歌音樂富有生活氣息的重要原因之一。變奏手法的運用使一曲多變,在變化中有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有變化。
變奏手法
常用的變奏手法有:
a.旋律加花或簡化:以原始曲譜為骨干音,對旋律進行加花裝飾,使旋律流暢、華麗或幽默、風趣。另有一些樂曲,開始部分為旋律加花的樂譜,速度較慢,隨著樂曲速度的加快而逐漸簡化,速度愈快,旋律愈簡化,這是一種倒裝的變奏曲。
b.演奏技術的變化:在每一個變奏中運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演奏技巧。
c.特性音調的運用:在某些變奏中,運用有特點的音調,使變奏具有特色。
d.“借字”手法的運用:“借字”即借用某一個音或某幾個音來代替樂曲中的某一個音或某幾個音,用以改變樂曲的調式、調性,進而衍變和發(fā)展旋律。按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借字”,還可實現(xiàn)“五調朝陽”、“三十五調朝陽”!儿P鴣》尾音比首音低純五度,《句句雙》尾音與首音相同,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朝陽模式。對于母曲朝陽譜,實際演奏時要對樂曲進行加花并調整個別不順的音。
e.變換嗩吶演奏指法:分別以自然音階中的7個音作嗩吶筒音以改變樂曲的調性,它與一般的移調演奏不同,在移調和變換指法的同時,根據(jù)樂器的性能和不同音域進行加花和運用不同的技巧,從而使樂曲的旋律相應地產(chǎn)生變化。
東北秧歌音樂的變奏屬于嚴格變奏,即每次變奏的樂曲結構及小節(jié)數(shù)應與原始曲譜相同。但變奏的速度可根據(jù)需要而有所變化。
曲牌聯(lián)綴
曲牌聯(lián)綴的形式在中國傳統(tǒng)民族器樂中屢見不鮮,它是民間藝人和勞動人民的一種創(chuàng)造。變奏手法只能使同一首樂曲產(chǎn)生多種不同的變體,曲牌聯(lián)綴則是將多首曲牌串連在一起演奏,形成套曲,具有更大的對比性。曲牌聯(lián)綴的形式十分靈活,參與串連的樂曲可多可少(其中每首樂曲均可作多次變奏),速度可快可慢,原則是服從舞蹈表演的需要。
曲牌聯(lián)綴后形成的曲體為聯(lián)曲體,也可以形成循環(huán)體,即某一首曲牌多次出現(xiàn)。其間插入不同的曲牌。曲牌聯(lián)綴時,前曲與后曲的調性、調式可同可異,但必須連接得自然、合理、通順。
浪頭
“浪頭”又稱“浪子”,意為以某一音為軸,音樂在軸的兩側波動,氣氛火爆熱烈。除東北的民間器樂曲常用“浪頭”外,河北吹歌,陜西鼓樂等民間音樂中也經(jīng)常使用。
“浪頭”用在曲牌聯(lián)綴時的開頭、結尾和中間換樂曲時,前首樂曲的尾部可接一個小的“浪頭”再接下一首樂曲。如某一首樂曲單獨使用,這首樂曲的尾部甚至樂曲的中間都可以接浪頭,它是民間藝人即興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浪頭”的篇幅長短不拘,根據(jù)場面的大小臨時決定。
每個藝人演奏“浪頭”都不盡相同,但它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浪頭”由長音(可自由延長)和流水板音樂組成;速度較快;中間套有對句;用長音作過渡或通過它轉調。
音樂的來源與分類
東北秧歌音樂的來源主要是東北地區(qū)的一些嗩吶曲牌;當?shù)孛耖g器樂曲的片斷;東北民歌和地方小調;音樂工作者新編的樂曲。此外,它還吸收了一些“二人轉”和“單鼓”的音樂。其中最常用的樂曲是雜曲(小曲、曲牌),這些樂曲一般都較短小,多為一段體。東北的民間器樂曲十分豐富,如遼寧鼓吹樂、吉林鼓吹樂各成體系,光是遼寧鼓吹樂就擁有數(shù)百首樂曲。
民間藝人根據(jù)秧歌表演的需要,按不同的場面、人物和速度,常選擇某些樂曲的片斷為秧歌伴奏,如選用大牌子曲《一條龍》的尾巴《水龍吟》;漢吹曲《大花》尾巴的第1節(jié)《大花頭節(jié)》等。民間藝人掌握的曲目愈廣泛,選擇某些片斷為秧歌伴奏的可能性愈大,因此,掌握曲目的多少便成為衡量民間藝人技藝高低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掌握曲目多的便獲得“曲包子”的美稱。
相關介紹
東北秧歌的傳統(tǒng)樂曲
東北秧歌的傳統(tǒng)樂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l)跑場音樂
跑場即由頭蹺、二蹺領隊,在頭蹺指揮下快速變換各種隊形,如“龍擺尾”、“蛇脫殼”、“二龍吐須”、“倒圈簾”(又稱“圈白菜心”)等。跑場音樂熱烈火爆,速度較快。與舞蹈動作的“萬馬奔騰”之勢相協(xié)調。常用樂曲有《五匹馬》、《對五》等,多為曲牌聯(lián)綴的形式,跑場音樂中,“浪頭”是必不少的。
。2)走場音樂
走場比較穩(wěn)健,邊走邊扭,互相之間常有逗趣,表演時秧歌隊也要變換各種隊形,如“四面斗”、“十字梅”、“擺葫蘆陣”、“別花丈”(又稱“別籬笆”)等。走場音樂平穩(wěn)、連貫、歡快、律動感強、有彈性,速度中等。走場音樂也由若干首曲牌組成。常用樂曲有《柳搖金》、《柳青娘》、《小抱龍臺》等。
。3)清場音樂(又稱情場音樂或逗場音樂)
清場為表演性舞蹈,分單人場、雙人場及三人場等,某些人物(如頭蹺、漁翁、老 )上場表演,有一定的情節(jié),音樂特點與上場人物有關,如表現(xiàn)青年男女的清場音樂華麗、優(yōu)美、流暢;表現(xiàn)老 的清場音樂則幽默、風趣、詼諧。清場音樂在整個東北秧歌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常用樂曲有《句句雙》、《滿堂紅》、《大姑娘美》、《鵓鴣》等。
(4)小帽音樂
秧歌表演除歌與舞外,還要表演“二人轉”小戲,在表演小戲前,演員常演唱“小帽”,作為溜嗓、試弦。小帽音樂都是民歌小調,如《月牙五更》、《下盤棋》等。
把東北秧歌音樂分為上述四類只是一個粗略的劃分,同一首樂曲,由于速度不同和變奏手法的差異可作不同的用途,因此,要嚴格地把音樂分類是十分困難的。
【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相關文章:
東北秧歌怎么學習08-24
東北秧歌的知識介紹10-25
膠州秧歌和東北秧歌有哪些區(qū)別02-10
東北秧歌的基礎知識04-17
韓國服裝的風格特點07-12
民間舞的風格特點10-25
淺談中式風格裝修特點12-21
西方傳統(tǒng)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12-07
地中海裝修風格特點有哪些04-27
中國民間舞的風格特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