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詩詞鑒賞
《虞美人》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fēng)休遣玉人知。
譯文翻譯
黃昏時分又聽到城頭傳來號角聲,病中的我勉強(qiáng)坐起,心情不佳。藥剛剛煮沸,燈燭發(fā)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燒盡的熏香散發(fā)半縷青煙,又勾起無限傷感。
自古以來多情者總是多病,我照著鏡子,嘆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顏。讀一句你的《彈指詞》,淚水突然滑落,拜托東風(fēng)不要把我在病中對你的思念訴與你知道。
注釋解釋
短檠(qíng):短柄之燈。
“清鏡”句:謂攬鏡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著實(shí)令人憐惜。 清鏡,即明鏡。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聲”句:此言吟唱一聲《彈指詞》便傷心得淚下如絲。彈指,此指顧貞觀之《彈指詞》。
央及:懇請、請求。 玉人:對所愛者的愛稱。張先《菩薩蠻》:“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初看之下是寫給戀人的,但細(xì)細(xì)品讀,發(fā)現(xiàn)另有端倪。從文中“彈指”等可以看出這首詞是詞人為懷念友人顧貞觀而寫下,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
詩文賞析
納蘭的詞,總是讓人感覺繾綣幽情,該詞自然也不例外。全詞辭藻優(yōu)雅,言淺意深,可謂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開篇,作者就描繪了這樣一個場面,“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黃昏時分,城頭號角響起,詞人身患疾病,心情異常低落。接著納蘭向我們交代了此時他正在做什么,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那么,納蘭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給出了答案: “多情自古原多病!被疾≈艘话愣紩詰z自傷,納蘭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是獨(dú)自病在異鄉(xiāng),沒有親人的悉心照料,沒有朋友的噓寒問暖,所以他只能無奈地攬鏡自照,結(jié)果看到的卻是自己日漸消瘦的容貌。
詞的結(jié)尾兩句似乎很好理解,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fēng)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納蘭觸景傷情,以至于輕輕彈一下手指,就傷心得淚下如絲,但是他又不想讓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傷心,于是央求東風(fēng)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這里的“彈指”指代別的是納蘭好友顧貞觀的詞集《彈指集》。那尾句中的“玉人”又如何解釋呢?從通常意義上理解,它當(dāng)然是指美麗潔白的女子。另外,它也會被用來指代風(fēng)流俊美的才郎,由此看來,納蘭以玉人來稱呼顧貞觀,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全詞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感,充分體現(xiàn)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fēng)格。
《虞美人》詩詞鑒賞2
原文
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dāng)日曲,便舞春風(fēng)。
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譯文
1、虞美人草:《夢溪筆談》:“高郵桑景舒性知音,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動,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dú)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椡跣υ唬骸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dú)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dú)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椡跄嗽唬骸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帳:軍帳之美稱。
4、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指項羽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5、唱著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6、兒女句: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淚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跡,人謂之斑竹。張泌《臨江仙》:“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diào)寶瑟波中。”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diǎn)點(diǎn)寄相思!
8、舜蓋二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虞美人》詩詞鑒賞3
虞美人·杜鵑千里啼春晚
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折。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素車白馬夜潮來。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翻譯
杜鵑鳥啼到了暮春時節(jié),故鄉(xiāng)總勾起人傷春的情緒。錢塘江口空闊遼遠(yuǎn),潔白的月光下,似乎伍子胥的素車白馬又奔潮而來。
山川家國都不是原來的模樣,人間的情義都被耽誤。心中有情懷難以平復(fù),怎么經(jīng)得起幾回潮起潮落。
注釋
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杜鵑:鳥名,又名杜宇、子規(guī)。
春晚:春暮。
故國:故鄉(xiāng)。
春心:春景所引發(fā)的意興。
海門:內(nèi)河通海之處,此指錢塘江口。
皚皚:雪白貌。
素車白馬:送喪的車馬。此處指伍子胥。
夜潮:潮水每日兩次,此指夜間之潮。
城郭非故:用丁令威成仙化鶴事,且極言城郭亦非當(dāng)年。以此來警喻世人。后世多用此典。恩怨,恩與怨,常偏指怨恨。
須臾:片刻,短時間。
誤:錯誤,引申為迷惑。
孤憤:耿直孤行,憤世嫉俗。
消得:此謂怎禁得起。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國維22歲離開家鄉(xiāng),便奔走東西、輾轉(zhuǎn)南北,很少回海寧。從1906年8月到1907年4月,在海寧為亡父“守制”總共八個月。他回到北京才三個月,便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趕回來,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妻子去世后,他心中一片空虛,眼前卻盡是妻子臨終的情景,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第一、二句為第一層。
首句畫出了一幅凄美的“千里暮春圖”,把讀者帶入了一片充滿悲哀的廣闊空間;第二句“故國春心斷”的“春心”,是被春景所引發(fā)的一種美好的意愿。不過要注意“春心”這個詞,古人常常把它和“傷”、“損”一類的詞連用,更是充滿了理想幻滅的悲傷與迷惘。這兩句直白悲涼心境,其中流露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心和幻滅之感。
上片第三、四句為第二層。
此兩句就寫出了這樣一幅開闊雄豪的畫面。不過應(yīng)該注意到:結(jié)合開頭兩句來看,這幅畫面應(yīng)該不是眼前所見,而是故鄉(xiāng)夜潮景象在作者心中的留影。它在開闊中有蒼涼,雄豪中有孤寂,奔放中有執(zhí)著,而且還疊加了一個復(fù)仇幽靈的幻象,因此并不完全是現(xiàn)實(shí)的再現(xiàn),而是心靈對現(xiàn)實(shí)景象的折射。那月下的海面和潮頭的幽靈已經(jīng)有一種悲壯之美,而“依舊”的百折不撓又有一種誓不屈服之意。這兩句以一種開闊豪放之致使這首詞從低回走向高昂,為開拓下片作引線!鞍}”、“來”相葉,“月”與“夜潮”相應(yīng),有境界。
下片第一、二句為第三層。
這兩句宜視為午夜心潮澎湃的內(nèi)容,主觀上對山川、人物的看法。所謂“山川城郭都非故”,只能是王氏感情激動的嘆息;王氏認(rèn)定,人世間人情陡變,有反清的思潮涌起。“故”、“誤”相葉,使所抒之情進(jìn)一步展開。
下片第三、四句為四層——結(jié)束語。
“人間孤憤最難平”,是全詞抒情的頂點(diǎn),其內(nèi)涵指其他人傾向于革命,而作者卻著意維護(hù)滿清。作者從擁戴滿清看問題,那是他所謂的“國是”。他憤恨時代潮流前進(jìn),因而他只能向隅而泣。末句視為疑問句,自有無窮感慨在內(nèi)。錢塘江潮落又潮生,是永恒的,王氏為“國是”憂心如焚。“平”、“生”相葉,也正道王氏平生的心潮。
《虞美人》詩詞鑒賞4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jié)模式極為相似。
虞美人
劉過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消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fēng)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托意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yuǎn)。
鑒賞: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jù)張世南《游宦紀(jì)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嘗賦《虞美人》與一老娼。
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dāng)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diǎn)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jié)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F(xiàn)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說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zāi)?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xiàn)。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虛間實(shí),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yīng)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香紅尚軟,借指當(dāng)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墒且唤(jīng)京塵的鋪墊,就變得凄艷入骨。句中連用曾、 空、尚三個虛字轉(zhuǎn)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痛苦,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shí),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jié),如今一個是應(yīng)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shí)情實(shí)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nèi)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jié)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tài)用瑣筆描出。樓低不放珠簾卷(不放,不讓之意),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墒窃~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fēng)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人道三句,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jìn)。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淺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毀棄!逗鬂h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 紈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慨。莫鼓二句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謫宦九江的青衫司馬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jī)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shè),精當(dāng)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寸心遠(yuǎn),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yuǎn)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yuǎn),是非常精彩的結(jié)筆。真正的志士永遠(yuǎn)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xiàn)實(shí),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xù)奮發(fā)前行,去實(shí)現(xiàn)他澄清四海、匡復(fù)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詩詞鑒賞5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虞美人》
【內(nèi)容】:
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
初將明月比佳期,
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
—春離恨懶調(diào)弦,
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作者】:
晏幾道(約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勝乃父。他身為富貴公子,卻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為太“癡”了。馮煦曾說過:“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shí)罕其匹!蓖砟昙揖持新洌钬毨。他的詞既繼承了花間的精雕細(xì)琢、用色濃艷的特點(diǎn),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響。多寫愛情、離別之作,帶有感傷情調(diào)。著有《小山詞》,存詞260首。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怨別之作,詞中刻畫女主人公曲折、復(fù)雜的心態(tài),頗有特色,語言通俗,感情真摯。
讀者深入一步體會全詞,可能會感受到這首詞不僅是寫“閨怨”而已,似隱含著作者的身世之感。
《虞美人》詩詞鑒賞6
虞美人·春愁
陳亮
東風(fēng)蕩飏輕云樓,時送蕭蕭雨。
水邊臺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陳亮詞作鑒賞
葉適在《書龍川集后》(《水心集》卷二十九)一文里,記載了陳亮每當(dāng)一首詞寫成后,常自感嘆:“平生經(jīng)濟(jì)之懷略已陳矣!标惲帘救说脑捳f明了他的詞作不是一般的賣弄風(fēng)騷,而是寄寓著他的經(jīng)邦濟(jì)世的思想抱負(fù)。也就是說,讀他的詞必須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聯(lián)系起來,才能探索到它的深刻涵義。這首《虞美人。春愁》詞,被黃飏選錄在《中興以來絕妙詞選》里,足見他對這首詞的重視。周密評論此詞說:“陳龍川好談天下大略,以氣節(jié)自居,而詞亦疏宕有致!边@種說法,似嫌抽象。它的題目叫做“春愁”,在春天里,他愁的.是什么呢?值得進(jìn)一步品味。
開頭兩句:“東風(fēng)蕩輕云樓,時送蕭蕭雨!睎|風(fēng)在輕輕地吹拂著,天上也只有幾縷淡淡的云彩,這云淡風(fēng)輕的天氣,正是引人快意的時候,然而卻時時下起了狂暴的雨。這兩句里的“風(fēng)”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fēng)雨中消逝的。領(lǐng)起了全篇詞意!八吪_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這兩句是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誰家新燕啄春泥”句演化而來。這里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fēng)蕩飏”而來,燕子新歸,而落紅已經(jīng)成陣,目睹這種景色,感慨油然而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diǎn)正愁人!崩隙诺脑娋浯蟾啪褪窃~人此時心情的寫照。
過片“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承上片“落花”而來。海棠是百花中比較艷麗的一種,它落下來,被和在徑路上的泥土里,五彩繽紛,有如錦繡,散發(fā)著香氣,這是它最終的命運(yùn)。海棠花是這樣,桃花呢?杏花呢?梨花呢?等到所有的花都凋謝,全部落入泥土,借用《紅樓夢》里的話說,就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還有什么春色可言!春,消瘦了,人也隨之而疲憊不堪。“春瘦”二字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歇拍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在黃昏的庭院里,柳蔭中傳來了烏鴉的叫聲,表明了是個月明之夜,“那人”可能是為貪戀最后的一點(diǎn)春色,踏著月光來采摘這風(fēng)雨里殘存的梨花。月光是白的,梨花的色也是白的,梨花月光,兩難分別,折梨花時便好象“和月”一起折下一般,好一個素艷絕塵的形象!這形象就是“那人”的形象,“那人”是誰呢?除了詞人自己,還能是誰?可悲的是這個梨花形象,也必將隨著風(fēng)雨而消失。
詞人筆下的春景是風(fēng)雨、落花,銜泥的燕子,啼月的烏鴉,給人以凄涼之感,這正是他的情緒的反映;ㄩ_花落,本屬自然常理,但在多情的詞人看來,卻觸發(fā)了他的愁緒百端。這是為什么呢?他是個磊落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不滿意南宋政權(quán)建立以來,忘卻父兄大仇,向金人屈膝稱臣,因循茍安。他曾多次上書孝宗皇帝陳述恢復(fù)方略,都無功而返。在長期的鄉(xiāng)居中,被奸人陷害,屢遭牢獄之災(zāi),幾乎被殺。但他的志向絲毫未改,思為世用。他的骯臟不平之氣,多次在詞里抒發(fā)出來。如《水龍吟。春恨》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眼兒媚·春愁》云:“愁人最是,黃昏前后,煙雨樓臺”,《思佳客·春感》云:“橋邊攜手歸來路,踏皺殘花幾片紅”皆是。在作者的印象里,春光是可愛的,但也是短暫的,帶給他的只有愁和恨。這首《虞美人·春愁》詞也是其中的一首,把這些詞和他的生平坎坷,政治抱負(fù)聯(lián)系起來看,他在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愁”的內(nèi)涵就很清楚,這就是:年華易逝,壯志難酬。在藝術(shù)手法上,運(yùn)用比興,層層勾勒,構(gòu)成了深曲凄涼的意境,挹之愈深,也愈有感人的力量,是他的詞集里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虞美人》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夜闌風(fēng)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譯文翻譯
登高遠(yuǎn)眺,千里美景盡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數(shù)這里最美。你這一去,何時才能返回?請痛飲幾杯吧,但愿醉倒再不離去。
看,沙塘里華燈初放。聽,是誰把動人心弦的《水調(diào)》來彈唱?當(dāng)夜深風(fēng)靜我們扶醉欲歸時,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綠色的玻璃一樣。
注釋解釋
湖山信:元祐初,學(xué)士梅摯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詩送行曰:“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贝司浼磸娜首谠妬怼C窊吹饺魏笾忻捞糜趨巧。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陳襄(述句),將調(diào)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席間蘇軾作此詞。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此處指陳襄。漢時稱刺史為使君,漢以后用以尊稱州郡長官。
沙河塘:位于杭州東南,當(dāng)時是商業(yè)中心。
水調(diào):商調(diào)名,隋煬帝開汴渠,曾作《水調(diào)》。
闌:殘,盡,晚。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州太守陳襄(字述古)調(diào)任,即將離杭,設(shè)宴于杭州城中吳山上之有美堂。應(yīng)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此詞。
詩文賞析
關(guān)于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云:“《本事集》云: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shù)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后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yuǎn)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據(jù)《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謫為意,“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為急”。而蘇軾亦因同樣的原因離開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雖無術(shù),心則在民”。他們共事的兩年多過程中,能協(xié)調(diào)一致,組織治蝗,賑濟(jì)饑民,浚治錢塘六井,獎掖文學(xué)后進(jìn)。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確實(shí)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時即將天隔南北,心情豈能平靜?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diào)而想到杜牧的揚(yáng)州,并把它與杭州景物聯(lián)系起來。想當(dāng)年,隋煬帝于開汴河時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后傷時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揚(yáng)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yáng)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風(fēng)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huán)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jié)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jìn)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里,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shù)享受。詞中美好蘊(yùn)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fā)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xiàn)。
《虞美人》詩詞鑒賞8
虞美人·寄公度原文
作者: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dú)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寄公度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天已過,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與浩瀚的江水相連,暮色中秋風(fēng)吹起碧波。比翼的雙燕各奔東西,貼著高寒的云天,遠(yuǎn)遠(yuǎn)飛去。我獨(dú)倚在小樓東邊的欄桿。
人生應(yīng)當(dāng)飲酒盡歡,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長安大雪漫天,阻斷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樓遠(yuǎn)望,盼望我的歸來。江南春來早,請贈我梅花一枝,讓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溫暖和明媚。
注釋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滄:暗綠色(指水)。
闌:欄桿。
合:應(yīng)該。
尊:同“樽”,酒杯。
虞美人·寄公度賞析
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败饺芈浔M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盡,時當(dāng)夏末秋初。秋風(fēng)江上,日暮遠(yuǎn)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fēng)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diào)!氨筹w雙燕貼云寒”,視角由平遠(yuǎn)而移向高遠(yuǎn);正當(dāng)獨(dú)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向云邊飛去!氨筹w雙燕”尤言“勞燕分飛”!队衽_新詠》卷九《東飛伯勞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焙蠹从脕矸Q朋友離別。
“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lián)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蔼(dú)向小樓東畔倚欄看”是補(bǔ)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yuǎn)的視線收聚到一點(diǎn),對準(zhǔn)樓中倚欄悵望之人。“獨(dú)”字輕輕點(diǎn)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dú)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dú)惆悵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笔钦f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長安,借指京城!把M長安”,既點(diǎn)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肮嗜嗽缤砩细吲_,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表槃荻龉嗜耍吓笥,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里為隨時、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边@兩句是虛寫,從對方著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yuǎn),思念著我;即使道遠(yuǎn)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的故事!肚G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边@里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dāng)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虞美人》詩詞鑒賞9
古詩原文
風(fēng)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譯文翻譯
冷風(fēng)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zé),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zhì)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閑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注釋解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凄凄游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fēng)、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凄涼的室內(nèi)獨(dú)居圖景!帮L(fēng)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fēng)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zé);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fā)。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芭薪獭、“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qiáng)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zhì)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盀閱柺篱g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眾人皆醉我獨(dú)醒!边@句質(zhì)問,似也點(diǎn)明了詞人滿腔郁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半y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翱丈κ住睂懗隽嗽~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dān)心醒時又會繼續(xù)喝酒的心理!伴e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閑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翱偂弊謱懗隽嗽~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dān)心。
全詞迂回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dú)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chǎn)生懷疑,心中擔(dān)憂酒醒后又會繼續(xù)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虞美人》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早秋》詩詞鑒賞02-24
《永遇樂》詩詞鑒賞02-24
《浣溪沙》詩詞鑒賞02-23
《綠頭鴨》詩詞鑒賞02-22
《無題》詩詞鑒賞01-07
《詠柳》詩詞鑒賞07-23
《梅花》詩詞鑒賞07-24
《蟋蟀》詩詞鑒賞07-18
《流鶯》詩詞鑒賞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