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通用9篇)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1
在《平均分》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分糖果的情境,讓學生自由地分,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展示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么?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來了。學生說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遠,我馬上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歸納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讓生再次觀察黑板上的分法,匯報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
學生經(jīng)過一次實際操作,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進行“分橘子”,大多數(shù)已能獨立完成這一任務,學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師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優(yōu)化。在后面的闖關游戲、鞏固練習中,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qū)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滲透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闖關游戲、鞏固練習時,我設計了四關,通過“判一判”、“填一填”、“畫一畫”、“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樣的習題,既考查學生對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又培養(yǎng)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把物體平均分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把生活和數(shù)學相聯(lián)系,在學生感受“同樣多”的基礎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認識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2
“平均分”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淺顯地理解怎么去分?重點和難點就是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這節(jié)課中,我嘗試著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在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情境中的等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從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課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兒童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卡片,代替實物,給兩只小猴分8個桃,,這樣通過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我預設可以出現(xiàn)多種分法,一只得1個,另一只得7個;一只2個,另一只得6個;一只得3個,另一只得5個;兩只各得4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只分得的個數(shù)“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卻很自然地進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個”,而此時的我,卻沒很好地利用這一課堂生成的資源,仍然生搬教學設計,順著自己頭腦中設想的走下去,追問學生“你還有其他的分法?”此時的學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課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課前的預設與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說明了什么,只說明我只是僵化地跟著設計在走,當新的生成出現(xiàn)時,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對學情的分析不透徹,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對如何分有了什么樣的基礎。
我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更精確,設問的水平更高些,教學機智更靈活些。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3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平均分在本單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習除法的基礎。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設計了各種生活情境,先通過觀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從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為今后學習除法打好基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別是分一分時,學生們都要自己的分法,體現(xiàn)了分法多樣化,但最后還是覺得用乘法口訣最快最方便,這一思維的提升,鍛煉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自信心。
在鞏固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精心設計練習,從基礎題——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題——辨析“平均分”,最后回歸生活——升華“平均分”。
40分鐘的課堂轉眼結束了,師生在民主、活潑地氣氛中學習著、成長著。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4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內容。本節(jié)教材只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首先用準備春游食品的活動,提供素材,為認識平均分做準備。例1用為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的活動,由“應該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讓學生認識“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接著,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除法概念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所理解。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為此,教學時借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罢J識來源于實踐”。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jīng)歷,但缺乏平均分物的實踐經(jīng)驗。
教學時,由分物品的具體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擺擺、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為認識“除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去認識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學知識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關注學生動手操作,變知識傳授為學生動手探究思考的過程。采取讓每個學生動手“分一分”,這是一個充分感知的過程,是認知的第一手素材,必須留給學生充分時間。在集體展示時引導學生進行“分類”,以眾多學生合理分類中,提煉出“每份同樣多”——“平均分”,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舉例,體現(xiàn)知識來源生活及運用于生活,整個學習活動充滿主動探索,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合理建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5
通過教學“認識平均分”這一課,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沒有認真去鉆研教材,導致課堂上沒有很好地去把握學生,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從表面上看,雖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師生互動情況都較活躍,但是有很多問題在本節(jié)課都沒有落到實處。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作認真反思。
首先,我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猴子分桃子”的問題情境時,大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都表現(xiàn)得很不錯。先是讓學生說圖意,然后讓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最后交流分的結果,感受答案的多樣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樣多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懂得對隨意分和平均分的區(qū)別。
接下來讓學生給小貓分魚時,雖然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在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但是缺乏了讓學生們交流分魚的過程,所以從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就沒有讓學生的思維從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發(fā)展的過程。
在練習題上,特別是“分筷子、分鉛筆”,我總是規(guī)定學生用統(tǒng)一的方法(畫圈)去完成,沒有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可以放手讓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還可以通過連線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法都可以。
通過分氣球的活動,學生體會在每個人分到氣球一樣多的情況下,會有一個氣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這道題時,我都沒有問學生剩下的1個氣球還能不能再分,很顯然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平均分時還有剩余的現(xiàn)象。
第33頁最后一個題目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都知道飛走了一半后,還剩8只。但是學生對“一半”的意識弄懂了嗎?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應該讓學生將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飛走了一半,還剩另外一半,這不就讓學生一目了然了嗎?
雖然這一節(jié)課有很大不足的地方,但是通過我課前認真的準備,課上認真引導學生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當中,循循善誘,從一個總數(shù)分成2份到多份,從認識“分”到“分到同樣多”,使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為后面學習除法知識夯實基礎。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學,多鉆研教材,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學習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理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教學課堂,做一名勤勤懇懇、教學工作扎實的好教師。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6
《平均分(1)》是二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一”第一節(jié)課的內容。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平均分》又是學生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除法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對于“平均分”這個概念每個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呢?
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按“每幾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分桃子和分小棒,讓學生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教材設計的兩個例題,例1讓學生認識平均分,在例1的教學中,我先創(chuàng)設了小猴分桃的情境,讓學生自由的分,學生分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個問題,這幾種分法有什么不一樣,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問題一下去,學生不是很理解怎么分類,出現(xiàn)了很多分法,很難引導到“平均分”概念上去。因此在第二個班級上的時候,我直接問學生,你們認為這幾種分法中,哪種分法最公平,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來了,我馬上追問:為什么這幾種分法是公平的呢?學生說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有點接近了,我就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歸納出平均分的概念,使學生獲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感知。接著的試一試,在動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過程中,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7
1、在對比活動中突出平均分的含義。
通過創(chuàng)設“把6顆糖分成3份”的活動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通過呈現(xiàn)3種不同分法,追問學生“哪種分法更公平”?并說一說這種“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點?讓學生給“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起名字,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方法的'多樣化。
提供“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分,每份幾個?分一分。”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學生在平均分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操作方法:1個1個地分;先2個2個地分,再1個1個地分;3個3個地分。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積累基本活動經(jīng)驗。并對不同分法進行展示,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方法的多樣化。在“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的練習中,展示過學生的不同分法后,追問學生“哪種分法最好?為什么?”使學生在思考中進一步優(yōu)化分法。
3、注重對學生適時評價。
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課堂上不斷用積極的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如:“分完后,記得給老師發(fā)信號,比一比,誰發(fā)出的信號最強烈。”“你說得真棒,還有誰能說得更棒!”課堂上孩子們遵守紀律,踴躍發(fā)言,營造出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4、由于動手操作活動多,出現(xiàn)學生忙于整理學具,沒有認真傾聽的現(xiàn)象。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學生全員參與活動。學生在數(shù)一數(shù)、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說一說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為學生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8
今天講了二年級下冊的《平均分認識》一課,蔚主任聽了我的課,本節(jié)內容非常少就是認識平均分,在集體備課時,備課領導也突出指出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讓學生經(jīng)歷什么是平均分,在學生分的幾種情況下,追問那種分發(fā)公平?為什么公平,學生不難得出每份分的同樣多,然后引出平均分的定義。
在執(zhí)教時我也清晰的知道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每份和幾份的區(qū)別,但帶的問題實施起來有些麻煩,用什么巧妙地方法讓學生能夠區(qū)分得需要斟酌,我采用了做游戲的形式聯(lián)系學生區(qū)分,可在分的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了3份和一份3個的混淆。課下蔚主任給我指出在講定義讓學生擺出三種情況時,一定要讓學生把三份用圓圈圈起來,明確3份指的是什么,還要著重指出每份指的是什么,這里鑿實了下面的擺一擺自然就不會出錯。經(jīng)過指點讓我體會到注重點要抓住時機。而且方法要得當,方法正確畫龍點睛,方法錯誤:“(例如我讓學生大量練習擺小棒,)”,就有點畫蛇添足了。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篇9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總結:
1、層次性突出。
教學時從生活入手,層層推進,理解平均分,讓學生從生活中分鉛筆、分糖果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在例一中再次喚醒已有知識,進行無序的分;在認識了平均分后,在試一試里加強動手操作,,強調平均分,此時關注結果,只要符合定義就行;在例二的教學中深化平均分含義,重點教學每幾個一份的平均分,層層推進,使學生認識不斷深入。另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層次性也比較突出: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均分;實際操作,平均分;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課總結,拓展平均分。
2、數(shù)學教學離不開生活。
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導入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場景入手,再到小棒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無疑增強了學生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例題教學平均分的知識,都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里進行,練習題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這樣編排,無疑也增強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重視了操作。
平均分的本質內涵是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操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動手操作一直是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因為孩子天生好動,組織教學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由于平常的訓練,課堂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平常我要求孩子小棒同意豎放在數(shù)學書的另一角,一旦操作,第一時間一字排開小棒在桌子正中央,通過訓練與表揚的手段,學生操作的有序性得到很大提高。本課全班統(tǒng)一操作小棒有4次之多,操作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證,這樣的操作有效的讓學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質。
4、關注教學細節(jié)、有效預設。
本課對于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更何況要學生匯報時用自己的語言,估計學生存在的難度,我進行了有效的預設:在進行敘述“平均分”的過程中,通過提要求,讓學生統(tǒng)一運用一定的語言格式,比如例一我讓學生匯報時說清楚:分成了幾堆,每堆幾根?試一試說一說你什么怎么分的時候,學生很容易遷移,使得匯報有序:分成了幾份,每份幾根。在例二的匯報中,難度進一步加大,我引導學生統(tǒng)一拿小棒在左手,然后右手拿2根說一說,拿2根說一說:每2根一份,每2根一份……運用這樣的語言,學生在理解平均分、匯報平均分來的更有序,語言更有數(shù)學味。
5、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有效挖掘教材資源。
學生平均分意義理解比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試一試進行了有效的拓展:
全部匯報完成后,我及時追問:如果給你12根小棒,你還能每幾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踴躍發(fā)言,在學生的發(fā)言補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時,我并沒有作罷,把幾種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問道:觀察一下幾種平均分的方法,你發(fā)現(xiàn)什么?隨著提問,文字消失,幾種分法的小棒圖清晰的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問不但要讓學生總結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為每份根數(shù)一樣的本質,更看學生能不能發(fā)現(xiàn)總根數(shù)與份數(shù)、每份根數(shù)之間的關系,課堂證明,學生是能做到的,兩點學生總結的非常好。為除法的滲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實的基礎。
6、滲透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中,通過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說一說的多種形式練習中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實踐證明,這樣的滲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解決氣球圖問題時,學生匯報時呈現(xiàn)了方法多樣化的策略意識:有的學生用圈一圈,有的用小棒擺一擺,有的連線,有的直接想乘法口訣、有的用除法計算,還有的用12根小棒每2個一份平均分成6份(試一試)聯(lián)想14個每2個平均分應該是7人......
本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進行“平均分”這個概念的教學有點過快,學生在比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時讓學生說的、比的不夠充分,什么叫平均分總結的過快,至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
很好,從后面?zhèn)別孩子匯報的語言可以看出來,在這里,要充分鋪墊,讓概念的引出達到呼之欲出的程度,從而才能讓所有孩子接受。
2、表揚的激勵手段必不可少。本以為孩子到二年級了,對于一些物質性的獎勵會淡卻,盡管課堂對孩子的精神性表揚有過幾次,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孩子還是比較小,對于各種形式的表揚還是很需要,對于紅花、小能手的表揚手段還是很需求的;蛟S,這樣的表揚更能在后半節(jié)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校效率。
3、語言還要進一步精煉。數(shù)學老師的語言,更應該是千錘百煉,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均分》的教學反思(通用9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反思03-08
數(shù)學教學反思07-25
二年級數(shù)學平均分常用知識點08-26
二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07-27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10-22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3-01
初一的數(shù)學教學反思11-03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隨筆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