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潼關(guān)行原文
潼關(guān)行原文1
原文: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詩詞賞析:
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內(nèi),位于陜西、山西、河南三省要沖,是從洛陽進入長安必經(jīng)的咽喉重鎮(zhèn),形勢險要,景色動人。歷代詩人路經(jīng)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直到清末,譚嗣同還寫下他那“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不解平”的名句。讀者由此可見它在詩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了。
許渾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jīng)潼關(guān),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高華雄渾”(清代吳汝綸語)的詩作。
開頭兩句,詩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凹t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干凈利落。此詩另一版本題作《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這個材料,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詩人何以在長亭送別、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zhuǎn),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guān)的典型風(fēng)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云歸岫,意味著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云”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其中有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
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guān)城一路遠去。關(guān)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guān)外頭猛地一轉(zhuǎn),徑向三門峽沖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渤海!昂勇暋焙罄m(xù)一“遙”字,傳出詩人站在高處遠望傾聽的神情。詩人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把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有耳聞目睹的真實感覺。這里,詩人連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鰲的四足,缺一不可,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其中三、四兩句,又出現(xiàn)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霽潼關(guān)驛亭》詩的頷聯(lián),完全相同,是詩人偏愛的得意之筆。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本來,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總該想著到長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滿頭滿腦盤繞“帝鄉(xiāng)”去打轉(zhuǎn)子了。可是詩人卻出人意外地說:“我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專為追求名利而來。這樣結(jié)束,委婉得體,優(yōu)游不迫,有力地顯出了詩人的身份。
潼關(guān)行原文2
潼關(guān)行
清代 馮云驤
潼關(guān)城下月如水,潼關(guān)城上鼓聲死。司馬北望拜神京,臣報國恩畢于此。
萬群寇馬踏沙黃,長戈大戟飛寒铓。彎弧舊將嬰城斗,斷甲材官泣戰(zhàn)場。
孫公灑血潼關(guān)道,鬼馬不歸嘶碧草;ㄅ塾駝ξt泥,渭水飛鴉波浩浩。
冰心巾幗何嶙峋,就義從容不顧身。雛鳳玉顏同日死,千年石砌閉青春。
幾隊蛾眉愁耿耿,飛鳥輕身墜碧井。綠鬢吹為夜雨苔,紅衫化作流霞影。
有子蒼茫西向秦,荒園遺跡訪蒿榛。昔日夾道紅旗陣,今日空衙動野燐。
愁云覆井寒煙古,秋風(fēng)蕭蕭黃葉雨。玉骨曾傳葬此中,鬼神長護埋香土。
牽來素綆古龍驚,莊容衣佩宛如生。觀者萬人共嘆息,方知天地鑒幽貞。
重向戰(zhàn)圍淚沾臆,青山一帶愁何極。元戎戰(zhàn)骨碎刀痕,魂魄茫茫招不得。
更有遺孤已二年,父老指點私相憐。破巢漫說無完卵,趙氏嬰兒自瓦全。
同時飲劍有喬公,呼天拊膺氣何雄。腰橫寶帶眠頹堞,手擲頭顱向晚風(fēng)。
眼見山飛滄海立,銅駝霜冷荊榛濕。寧武孤城再合圍,余者降旗拜寇入。
吁嗟乎悲哉!國家之亂誰為基,英雄數(shù)盡際艱危。
翼虎已分鶉首策,趙卒長平大聚時。一門仗節(jié)古來少,日月飛光同皎皎。
青楓夢斷麒麟圖,香閨血化鴛鴦鳥。有臣死國婦死夫,高風(fēng)大義厲頑愚。
嗚呼其形往矣神未徂!嗚呼其形往矣神未徂!
【潼關(guān)行原文】相關(guān)文章: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的原文及賞析11-14
《百憂行》原文12-20
苦寒行原文賞析12-19
致酒行原文12-19
清溪行原文及賞析02-26
艷歌何嘗行原文、翻譯09-09
田家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對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春行即興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