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艱苦奮斗也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跟體育老師要了一個球跑到操場上去玩,銀杏早在四十年代就被郭沫若先生稱為亙古銘記的國樹,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劃分句子成分
語法鞏固練習
一.劃分下列句子成份
1.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3.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
4.我第二次到達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5.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6.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7.一天早晨,他發(fā)現(xiàn)一隊五百人的日軍偷偷地向洞溝我軍隱蔽處襲來。
8.我們應該向辛勤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9.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10.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
11.當三個女子轉輾于文明人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
12.我相信作者在寫出的時候并沒有大費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
13.比較系統(tǒng)完整地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文心雕龍》一書是我國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劉勰的代表作。
1
14.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jiān)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
15.守舊的老人們整日對著一本神秘莫測的古書苦思冥想。
16.“哈爾濱”中的“哈爾”是滿語幸福的意思。
17.法國文豪羅曼·羅蘭和日本的“新感覺主義”作家川端康成分別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8.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yōu)美交響曲。
19.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
20.一時間,大家說起話來。
21.粉白的墻上掛著一支三八大蓋。
22.不管怎么說,艱苦奮斗也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23.片面地強調讀書,而不關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強調政治,而不努力讀書,都是極其錯誤的。
24.老人一邊說一邊遞給我一個大號的海碗。
25.他一口水都不喝。
26.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
27.他跟體育老師要了一個球跑到操場上去玩。
28.鼎盛輝煌的唐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三百年。
29.今天星期天。
2
30.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31.許多外國朋友來到桂林游覽,從倫敦,從紐約,從巴黎,從世界其他地方。
32.銀杏早在四十年代就被郭沫若先生稱為亙古銘記的國樹。
33.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34.這個姑娘細高條兒,瓜子臉。
35.我喜歡在大海里游泳。
36.王老師教我們語文。
37.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
38.幾句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39.王福根砍死了一日寇。
40.瓢潑大雨從空中傾瀉下來。
41.我不相信那些騙人的鬼話。
4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43.我們應該積極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
44.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
45.我把書回給你吧!
46.你連這件事也不知道。
47.老孫頭對韓老六恨之入骨。
48.奶奶一個字也不認識。
49.他什么也不會。
50.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51.自從秋收以后,特別是近一個月以來,他們老是東跑西竄。
52.中國人口眾多。
53.我記得這地方是一片茅草地。
54.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55.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56.隊長叫我去找人。
二.區(qū)別下列句子是單句還是復句:
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我冒了風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去。
3.李老師的兩個學生,一個上大學了,一個是勞動模范。
4.李老師有兩個學生,一個上大學了,一個是勞動模范。
5.夏天,媽媽很早起床出門上街買早點。
6.夏天,媽媽很早起床,出門,上街,買早點。
7.這東西不但美觀,而且結實。
8.我第一次進北京的時候,我驚異于京城的壯觀了。
9.我們隱藏在一個敵人看不見我們,我們卻能看見敵人的地方。
10.完美的設想并不等于美妙的現(xiàn)實。
劃分句子成分
劃分句子成分
(四)主謂謂語句
主謂謂語句是主謂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它有兩個主語,一個是句子的主語,叫大主語,一個是充當謂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叫小主語。主謂短語是對大主語陳述說明的,可以在它和大主語之間斷開。如:
他身體很好。(大小主語之間是)隸屬關系
那些情況我已經(jīng)知道了。支配關系
人們心情沉痛。隸屬關系
這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研究過了。相關關系(可加“關于”)
(三)主謂賓語句
一些心理動詞、敘說動詞和發(fā)現(xiàn)動詞作謂語,就形成了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簡稱主謂賓語句。它可以在謂語和賓語之間加逗號斷開,還可提賓作主語。如:
我覺得他真有水平。
我看見一輛汽車開過來了。
和主謂謂語句區(qū)別:
主謂謂語句只有一個謂語,可以在大主語后斷開。主謂賓語句有兩個謂語,可在動賓之間斷開,可提賓作主。
(四)雙賓語
表示給予或取得意義的動詞如“給、送、教、買、借、收、告訴”等,可以帶兩個賓語?縿釉~謂語近的叫近賓(間接賓語),離動詞謂語遠的叫遠賓語(直接賓語)。近賓指人,遠賓指物。如:
我告訴你一件事。
母親教給我許多知識。
實例:
1987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第七題()()
從句子A—E中分別找出同甲乙兩句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
1
甲、人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馬群里的馬在一夜之間忽然變多了。
乙、他的報告能使聽講的學生了解課本以外的新知識。
A、人家看見你在大街上拿著書走來走去。
B、天才的布魯諾要叫所有的人看見類似太陽的別的星星。
C、他曾經(jīng)看見兩位虎頭虎腦的青年從這個桃園茶社里慢慢走出來。
D、交通局派來的一輛由最好的司機駕駛的最好的汽車,早已等在縣委會的門口。E、他曾經(jīng)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fā)現(xiàn)的發(fā)展情況。
三、補語
(一)什么是補語
補語是用在謂語后面,對謂語起補充說明的成分。可回答“怎么樣”“多久”“多少“什么地方”之類的問題。有的補語和中心詞之間用結構助詞“得”。如:
我把作文寫〈完〉了怎么樣
今年麥子種得〈好〉。怎么樣
我看過〈兩遍〉了。多少
李師傅一連干了〈三天〉。多久
這趟車開〈往廣州〉。什么地方
(二)補語的構成
經(jīng)常充當補語的是動詞、形容詞、副詞,一些數(shù)量詞(動量)、代詞、短語也充當補語。如:
她家昨天搬〈走〉了。動詞
你聽〈清楚〉了嗎?形容詞
事情順利〈極〉了。副詞
你去〈一趟〉吧。數(shù)量詞
會議開得〈怎么樣〉?代詞
小弟高興得〈跳了起來〉。動補短語
2
她激動得〈熱淚盈眶〉。主謂短語
李銘跑得〈真快〉。偏正短語
她笑得〈合不上嘴〉。動賓短語
魯迅生〈于1881年〉。介賓短語
(三)補語和賓語的區(qū)別
相同點:位置相同,都在謂后。
不同點:
1、賓語是動詞謂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動詞、形容詞謂語的補充說明。
2、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補語常由動詞、形容詞、副詞充當。介賓短語在謂語后是補語,絕不是賓語,更不是狀語。
3、賓語在謂語后不用結構助詞,補語在謂語后常用“得”。助詞“得”后的都是補語。
(四)辨析補語的三個難點
1、不應把某些動詞的語素“得”和助詞“得”混淆。
大家都記得老王的好處。
對這件事我記得〈很清楚〉。
我認得王老師。
她認得〈很準〉。后帶賓,“得”是語素;后帶補,“得”是助詞。(分清賓語、補語,就能弄清“得”的所屬)
他懂得三門外語。
他懂得多,我懂得少。
他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贏得利索。
2、一些助詞變化了,相應的一些句子成分也發(fā)生
了變化。
他講的[很]有道理。
3
他講得〈很有道理〉。
小弟高興得〈跳了起來〉。
小弟[高興]地跳了〈起來〉。
3、對動詞謂語后的名量詞和動量詞應予區(qū)別。
讀(兩本)書。書,買兩本。
讀〈兩遍〉書。書,讀〈兩遍〉。
四、定語
“她是……教練”中的“教練”前有如下六個修飾成分,下列四項中排列妥貼的一項是(2分)(1990年全國高考題)
①優(yōu)秀的②有二十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③國家隊里(的)④籃球(教練)⑤女(教練)⑥一位(教練)
A.①②⑥③④⑤B.③⑥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⑥⑤④D.②①③⑥④⑤
(四)多項定語的順序
一般情況下,與中心詞關系越密切的定語,就越靠近中心詞。順序如下:
①表領屬的名詞、代詞、或短語(誰的)②表指代數(shù)量的指示代詞、數(shù)量詞(多少)③表動作行為的動詞或動詞短語(怎樣的)④表性狀的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什么樣的)⑤表質料來源的名詞(什么)中心詞。如:
(我們學校)的(那兩位)(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
①誰的②多少③怎樣的④什么樣的⑤什么
名詞短語指代數(shù)量詞動賓短語形容詞名詞
領屬數(shù)量性狀性質質料
五、狀語
(一)什么是狀語
狀語是用在謂語前對謂語進行修飾限制的成分?梢曰卮稹霸趺础薄岸嗝础薄笆裁磿r候”“什么地點”“什么方式”“對誰”等問題。有的狀語和中心詞之間用“地”連接。如:
4
戰(zhàn)士們[勇敢]地打擊敵人。怎么情態(tài)
這個孩子[很]活潑。多么程度
這個制度,[明天]起執(zhí)行。什么時候時間
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什么地點處所
他[對朋友]最忠誠。對誰對象
(二)狀語的構成
形容詞、數(shù)量詞、副詞和介賓短語常作狀語,表時間和方位的名詞和一些短語也可充當。如:
他[頑強]地學習。形容詞
反動派[不][都][一個個]倒了嗎?副詞數(shù)量詞
我們[把敵人]打敗了。介賓短語
同學們[明天]去參觀。時間名詞
[前方][正在]打仗。方位名詞副詞
我們要[認真仔細]地寫字。并列短語
他[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批評。主謂短語
[桌子上]擺著石膏像。方位短語
(三)狀語的位置
在中心詞之前。
一般在主謂之間,但表時間、處所的名詞或短語作狀語,可以放在主語前,用逗號隔開。把狀語放在主語前,有突出強調這個狀語的作用。前置的狀語可挪回到狀語謂語位置(主謂之間)如:
[下午],我們聽報告。
[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我們要努力奮斗!
5
劃分句子成分
劃分句子成分
劃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jù)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jù)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2.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賓語~
定語()狀語[]補語<>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3.(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
賓語: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句子一般有兩種情況:寫人、寫物(寫事、寫物)。分析句子時,首先判斷是“寫人”還是“寫物”。①.寫人格式:“誰”+“干什么”
(主語)(謂語)(賓語)
例:楊亞‖寫字
主謂賓
注意:處理復雜的單句時,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楊亞║在課桌上寫著毛筆字。
主謂賓
②.寫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樣”
(主語)(謂語、賓語)
例:貓‖捉魚
主謂賓
例:一只小貓‖在盆邊捉了一條大魚
主謂賓
注意:“是”為典型的動詞,一般是“謂語”。
例如:他‖是學生
主謂賓
(2).劃分句子成分,還要抓住枝干(定語、狀語、補語)
定語: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
狀語: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
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說明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后。
例:畫眉唱歌
這是一個把主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單提出的句子。原句是“兩只美麗的畫眉高興地唱一首歌!
①.(兩只美麗的)畫眉
“兩只美麗”是“畫眉”——主語中心語的修飾部分,叫“定語”。
②.[高興]地唱
謂語中心語“唱”前邊的修飾、限制成分——“高興”為“狀語”。
③.(一首)歌
賓語中心語“歌”前的修飾、限制部分——“一首”為“定語”。
④.歌唱得<好>
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為“補語”。
4.劃分句子的口訣:
(1)句子成分要劃對,(2)縱觀全局找主謂。
(3)主前定狀謂后補,(4)謂前只有狀地位。
(5)“的”定“地”狀“得”后補,(6)賓語只受謂支配。
示例及練習部分
1、魯班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魯班)主語(是)謂語(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語(工匠)賓語。
2、那個時候的社會生產(chǎn)力還十分落后。
答案:(那個時候的)(社會)定語(生產(chǎn)力)主語(還)(十分)狀語(落后)謂語。
3、魯班接受了一項大的建筑工程任務。
答案:(魯班)主語(接受)謂語(了)狀語(一項大的建筑工程)定語(任務)賓語。
4、魯班從中得到啟發(fā)。
答案:(魯班)主語(從中)狀語(得到)謂語(啟發(fā))賓語。
5、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里。
答案:(蔡倫)主語(出生)謂語(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里)補語.
語文語法知識(一)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
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父親、主人、老李;
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效率、品德、;
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春天、現(xiàn)在、立春、星期二、剛才;
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頤和園、商店、亞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稱:上、下、東、西、里、前、內(nèi)(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
: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后頭加“們”表示多數(shù)
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后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
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1、動作動詞:表動作、行為。如,走看說進行開始
2、心理活動動詞如,想愛恨怕希望喜歡擔心
3、使令動詞:表指使、命令或請求。如,使叫讓派請求禁止
4、能愿動詞(助動詞)如,能會可以愿肯敢要應應該(跟動詞、形容詞等組成能愿短語。如,能夠解決
5、趨向動詞如,來去上進出回過開上來起來
6、判斷動詞: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當?shù)摹盀椤钡?/p>
動詞的語法特點:
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
②動詞后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tài)。
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
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lián)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
⑤能愿動詞后面不能跟名詞,能愿動詞可以和后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后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tài)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質的:紅、甜、干凈、清楚、漂亮、結實;
表示事物狀態(tài)的:快、慢、雪白,滾燙,亮晶晶,淚漣漣;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
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
②大多數(shù)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shù)詞:是表示數(shù)目的詞。
表確數(shù)(表示分數(shù),整數(shù)和倍數(shù));
表概數(shù):幾、許多;
表序數(shù):第一、老三;
數(shù)詞的語法特點:①數(shù)目增加,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也可以用倍數(shù)表示②數(shù)目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不能用倍數(shù)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shù)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
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
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
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jīng)常和數(shù)詞連用,組成數(shù)量短語,也稱為數(shù)量啟數(shù)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shù)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shù)量詞數(shù)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后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
1.人稱代詞包括三種代詞:
第一人稱:我、我們、咱、咱們;
第二人稱:你、你們、您、您們;
第三人稱: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別人、大家
2..疑問代詞是表示疑問點的,如:誰、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詞包括近指的"這",遠指的"那",以及由它們構成的合成指示代詞,如:這里、那邊、這陣子、那會兒
代詞的語法特點:
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于復數(shù),如果需要表示復數(shù),就用“您幾位”“您諸位”
②第三人稱復數(shù)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
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qū)別!拔覀儭敝刚f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
④指示代詞“那”用于遠指,“這”用于近指
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tài)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范圍:都、全、單、共、光、勁凈、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齊、一概、一味、
統(tǒng)統(tǒng)、總共、僅僅、惟獨等;
表示語氣: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卻、、就、幸虧、難道、何嘗、偏偏、索性、簡直、反正、多虧、也許、大約、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沒、沒有、別;
表示時間:剛、恰好、正、將、老(是)、總(是)、早就、已經(jīng)、正在、立刻、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遠、從來、偶爾、隨時、忽然;
表示程度:很、極、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極其、比較、相當、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勢:仿佛、漸漸、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幾乎、逐漸、逐步、猛然、依然、仍然、當然、毅然、果然、差點兒。
副詞的語法特點:
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
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后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
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
一般連詞:和、與、并、或、及;
關聯(lián)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語法特點:
①一般連詞的前后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
②關聯(lián)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jīng)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1.表時間:在于自自從從當由趁隨著到
2、表處所:從打朝向在沿著順著
3、表排除:除除了
4、表對象、范圍:對于和跟同與替將把關于被
5、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據(jù)以憑本著
6、表目的、原因:為為了為著因由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于、對于、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于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后,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
助詞可分三類:
結構助詞、動態(tài)助詞、語氣助詞。
結構助詞:的、得;
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
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阿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于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qū)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區(qū)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
③區(qū)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qū)分連詞和介詞,前后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后不能互換的是介詞。
⑤區(qū)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qū)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區(qū)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后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后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并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并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shù)量+數(shù)量。
特點:
①并列短語前后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
②并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
③并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
④并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詞組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
基本結構:
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制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shù)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shù)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后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窘Y構:動+名、動+代。
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后邊的名詞、代詞,后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
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
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后面回答“誰”、“什么”的問題。
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
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后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
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后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
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補充說明怎么樣、多久、多少等問題。
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窘Y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shù)量,如紙三張。
特點:
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么”,后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么樣”“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系。
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
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
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后面作補語。
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后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
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
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于一個名詞。
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六種
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對象,說明是誰或什么;
謂語:是對句子的主語作陳述的成分,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
賓語:是謂語動詞的支配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結果、處所、工具等。
補語:是謂語動詞的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處所、數(shù)量、時間等。
定語:是句子中名詞中心語前頭的修飾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或限定事物的領屬、質量、數(shù)量等。狀語:是句子中動詞或形容詞中心語前頭的修飾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tài)、時間、處所或形狀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為:
定語(修飾主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修飾賓語)賓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后面。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干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語是并列短語時,要把整個并列結構摘出來。
劃分句子成分:
(一)知識要點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jù)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jù)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單句,要給它劃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賓語~
定語()狀語[]補語<>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①.寫人格式:“誰”+“干什么”
(主語)(謂語)(賓語)
例:楊亞‖寫字
主謂賓
注意:處理復雜的單句時,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楊亞║在課桌上寫著毛筆字。
主謂賓
②.寫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樣”
(主語)(謂語、賓語)
例:貓‖捉魚主謂賓
例:一只小貓‖在盆邊捉了一條大魚主謂賓
注意:“是”為典型的動詞,一般是“謂語”。
例如:他‖是學生主謂賓
(2).劃分句子成分,還要抓住枝干(定語、狀語、補語)
定語: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
狀語: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
況等。
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說明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后。
例:畫眉唱歌
這是一個把主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單提出的句子。原句是“兩只美麗的畫眉高興地唱一首歌!
①.(兩只美麗的)畫眉
“兩只美麗”是“畫眉”——主語中心語的修飾部分,叫“定語”。
②.[高興]地唱
謂語中心語“唱”前邊的修飾、限制成分——“高興”為“狀語”。
③.(一首)歌
賓語中心語“歌”前的修飾、限制部分——“一首”為“定語”。
④.歌唱得<好>
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為“補語”。
4.劃分句子的口訣:
(1)句子成分要劃對,(2)縱觀全局找主謂。3)主前定狀謂后補,
(4)謂前只有狀地位。(5)“的”定“地”狀“得”后補,6)賓語只受謂支配。
練習:1、他非常誠懇的征求大家的意見。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象。
4、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5、在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
6、峰巒剛剛從黑夜中顯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輪廓。
7、淡淡的朝陽剛把樹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從臉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蹌蹌地從外地趕回久別的家鄉(xiāng)。
10、我們村里的農(nóng)民往凍土上鋪了一層麥秸。
語文語法知識(二)
完整的句子結構是:
(定)主//[狀]謂<補>+(定)賓
例如:(我們)學生||[一定][要]學<好>(專業(yè))課程
定語用在主語前面,是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的中心語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補語用在謂語的后面,是補充說明謂語中心語的
如:“辨認<仔細>
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yè)。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例如:
(1)滿天烏云頓時消散了。
(2)樹葉黃了。
(3)小王今年十六歲。
(4)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書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chǎn)階級解放事業(yè)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tài)、數(shù)量、所屬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jīng)]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zhàn)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jīng)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jīng)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shù)量、性狀等。例如:
(1)廣大人民干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么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chǎn)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嘆、摹擬語氣等。
例如:
(1)事情明擺著,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2)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xiàn)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4)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復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書。
(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已經(jīng)成為。擋不住的歷史潮流。
(3)這就是朝鮮戰(zhàn)場上一次最壯麗的戰(zhàn)斗--松骨峰戰(zhàn)斗。
狀——修飾全句的]+(定)主+[狀]謂<動補>+(定)賓+<賓補>。
[每當有外地人來],(好客的)天津人[總是][眉飛色舞地]談<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區(qū)分參見:
其一,細推敲兩種概念,從回答問題入手。
賓語是動詞中心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對動詞、形容詞中心詞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根據(jù)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知道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之間是被涉及與涉及的關系,回答的是“誰”或“什么”一類的問題;而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邊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形容詞之間是補充和被補充,說明和被說明的關系,回答的“怎么樣”的問題。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輸〉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對象,回答“什么”的問題,所以是賓語:例(2)中“輸”是補充說明“打”的結果,回答的是“怎么樣”的問題,所以是補語。
從概念和回答不同問題兩個方面進行比較是區(qū)分賓語和補語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詞性類別判定,細辨認數(shù)量結構。
用分辨詞性的辦法進行對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賓語作為動詞所涉及的對象,經(jīng)常用名詞、代詞或其他名詞性短語來充當;而補語則經(jīng)常用形容詞、動詞、介詞結構或其他動詞、形容詞性的詞語來充當。例如:
(1)他看書。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認真〉。
(5)他去新華書店。
(6)他來〈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別以名詞、代詞和名詞短語來充當賓語,而(2)(4)(6)句則以動詞、形容詞或介詞結構充當補語。
數(shù)量結構在句子中既可以充當賓語,也可以充當補語,這時我們就要從詞的意義上去區(qū)分。
例如:他寫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類的東西,是以定語代替中心詞,故而是賓語;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數(shù),是補充說明“唱”這個動詞的,故而是補語。
又如:他浪費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兩個句子都出現(xiàn)了“三天”這個“數(shù)詞+時間名詞”的結構,“三天”后面顯然都省去了“時間”這個中心詞。
這時我們要看謂語動詞能否跟省略去的“時間”一詞進行搭配。能搭配成為動賓結構的,說明動詞后面的是賓語;如果不能,則是補語。在前一句中“浪費”可與中心詞“時間”構成動賓關系,所以“三天時間”的“三天”是定語代替中心詞充當賓語。在后一句中,“休息”雖然可與“時間”搭配,但構成了偏正關系,而不是動賓關系,不合句意,故而這里的“三天”是表示時段的補語。
再如:他買了二米,線長〈二米〉。
前者“二米”是“買”的對象,自然是賓語。后者“二米”是補充說明形容詞“長”的,形容詞具有不帶賓語的特點,故而這“二米”只能是補語。此外,非動作動詞“有、等于、變成”等后面所帶的數(shù)量結構都是這些詞所涉及的對象,所以不是補語,而是賓語。
例如:我有十個;一個變成了二個;三個加三個等于六個。這些句子中的數(shù)量結構都是賓語。其三,用“得”、“這”二字檢驗,從“順序”“結構”分析。
我們知道,結構助詞“得”是補語的標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這花香得〈很〉;
他說得〈怎么樣〉?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為結構助詞而作為獨立詞素出現(xiàn)時,我們就不能混為一談。
如:
他懂得這事。
你值得學習。
這些句子中“得”字與其它詞素結合而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詞,故而不是補語的標志,它后面的成份是賓語。
用代詞“這”可以判定“個”字的賓語和補語!皞”字是最常見的量詞,通常用在名詞前頭。例如:
(1)吃個西瓜。
(2)吃個〈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對象,是賓語,且可以在“個”字前面加“這”字;第(2)句中“痛快”是補充說明“吃”的,不可能在“個”字前邊加“這”字。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個”字前邊能加“這”字的是賓語,否則即為補語。
一般說,動詞后邊同時有賓語或補語時,是補在前、賓在后,所以賓語和補語在動詞后的位置有時也可以做為判定依據(jù)。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織〈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況卻恰恰相反,是賓在前、補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兩趟〉。
當補語是量詞結構時,這種順序較為常見。
例(2):你拿杯水〈來〉吧!他撕〈下〉一張紙〈來〉。
這兩個句子中前者補語是趨向動詞,置于賓語之后;后者補語是合成趨向動詞,兩個部份分別置于賓語前頭和后頭。有些介詞結構也可以放置在賓語之后作補語,如:這件事〈給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語可以通過分析結構的方法來對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鏡。這兩個句子中都有帶“下”字的詞組,前一句“下”與“大堤”構成動賓關系,做“跑”的補語,補充說明跑的結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與“摘”搭配成詞,做謂語,“眼鏡”做“摘下”一詞的賓語“眼鏡”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這兩個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據(jù)結構分析,它在句子中充當?shù)某煞蒿@然不同。
總之,雖然賓語和補語有難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對待,多做對比、總結,經(jīng)過反復訓練,總還是能夠達到預期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