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
首先,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語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重視人文教育”。初中的課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內(nèi)涵豐富,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同時課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語文教師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語文教材資源,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
其次,要明確,感恩是指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認可,并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獨立于社會和他人而單獨存在。”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雖然擁有含蓄、內(nèi)斂的情感表達特征,但也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學會感恩,對于個人,有助于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用感恩心來融化人的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yǎng)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對于社會,可以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和諧社會。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要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一、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感知“恩”
語文教材所選的內(nèi)容不僅是為學生學習基本知識所設計,而且從閱讀識字、口語交際到寫作,從現(xiàn)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因此語文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習技能的同時,要啟迪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各種文體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xiàn)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一)父母之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了父母之恩。有《背影》中的父親,遭遇雙重災禍,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喪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機,父親陷入了困境,仍然強忍悲痛地寬慰兒子,車站送別時吃力地過鐵道買橘子的,愛子之心是多么強烈,父愛的力量是多么巨大,這樣的父愛催人淚下;有《我的母親》,作者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作者寫童年,寫母親,飽含深情,而行文又極其自然、質(zhì)樸,很好地表現(xiàn)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zhì),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zhì)對胡適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自然之恩
自然之恩,這是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教學資源最豐富的“恩”。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燃起了人們愛美心靈的火炬,吸引了人們尋覓美、贊賞美的雙眸,故而眾多的文人騷客舉筆揮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千古絕唱。當我們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時,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三)祖國之恩
祖國之恩,我們從描寫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從燦爛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身上感知祖國的凝聚力。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頌詩《黃河頌》歌頌了我們的母親河,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xiàn),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八年級下冊民間文化專題單元中《吆喝》寫的是現(xiàn)實中業(yè)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zhì)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結(jié)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報恩”
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學習內(nèi)容選擇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啟迪。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讓學生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對他們的愛,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后,可布置這樣的問題:文章結(jié)尾寫到,我在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到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呢?回憶一下,并與同學交流,為了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你已經(jīng)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請你為母親獻上一份子女之愛,然后寫一個片段。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培養(yǎng)。
三、感恩教育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滲透,具體應抓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第一,社會、學校、家庭要有權責觀念。當外來的關懷和資助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麻木。在日常生活中,社會、學校、家庭在關懷和資助貧困生時都是不求回報的,為了減輕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在施助時也采取一種“無聲”的形式,但是卻忽略了要求學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對于社會各界的各項資助他們也應該有最基本的了解。
第二,營造感恩教育大環(huán)境。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是感恩教育的關鍵。社會、家庭、學校都有責任進行感恩教育,要讓他們時刻體會到個人的成長與這三者是分不開的。此外,在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等特殊的時期可以開展相關活動,營造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感恩活動中,從而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
第三,為貧困生報恩、施恩創(chuàng)造條件。貧困生中有不少是性格內(nèi)向,不善表達或不敢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想要報恩、施恩卻沒有機會和勇氣;貓蟮男问蕉喾N多樣,可以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在平時鼓勵他們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激勵身邊的人;對曾給予他們幫助的人表示謝意;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幫助他人;畢業(yè)后支援家鄉(xiāng)建設,用自己所學知識改變家鄉(xiāng)落后貧窮的面貌。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是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中需要拓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在方式、方法上進一步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相信通過教師的藝術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受到感恩的熏陶,有利于我們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與班級,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全面成長成。
參考文獻
[1]秦訓剛《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呂達、顧振彪等《語文》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呈祥《奠基中國——教師的愛與責任》海南出版社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 [篇2]
摘 要:“感恩”不僅是道德情感的基礎,更是道德構建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和底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通過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既是培養(yǎng)良好班風、學風的手段,同時,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因為,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
關鍵詞: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意識 高尚人格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可見,前輩就告誡人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但讓我們再看看目前那些“被愛”得漸趨冷漠與麻木的孩子,他們大多對己不負責,對事不關心,對人不感恩,缺乏感恩之心好像成了當代年輕人的通病。但“感恩”是每個人應該具備基本的做人準則和道德情感基礎,也是道德構建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和底線。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
1 問題提出的背景
1.1什么是感恩
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或自然界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產(chǎn)生認可并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動。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是責任也是義務。感恩教育,則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教育內(nèi)容對他人實施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 目前中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xiàn)狀及補救的必要性
2.1中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xiàn)狀
由于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存在不少不當之處,再加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如今道德滑坡的現(xiàn)狀的確是觸目驚心。中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意識日趨退化,甚至完全喪失,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不良后果,這些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深思。
2.1.1不懂得珍惜父母養(yǎng)育之恩
中國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費的心血可稱得上是世界一流,可從孩子身上所得到的卻恰恰相反!陡改甘澜纭冯s志曾刊登過一項中學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誰?”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分別是日本、美國和中國大陸的中學生。統(tǒng)計結(jié)果是:日本學生回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親、母親、坂本龍馬;美國中學生回答的列前三位的是:父親、喬丹、母親;而12000名中國學生所回答的是:父親列第十位,母親列第十一位。中國自古提倡“孝道”,而如今且不說孝道,就連最起碼的尊敬也得不到,這不能不說是身為中國父母者的悲哀。
筆者在2017年9月也對本校916名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69.3%的學生感到與家長存在“距離”與“隔閡”;53.1%的學生“在最不喜歡的人”一欄中填寫的是家長;42%的學生從未向父母說過感激的話,特別是近幾年,子女傷害父母的案件也時常發(fā)生。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1.2漠視社會關愛之情
廣州《嶺南少年報》曾以“什么事使我最感動?”為話題進行過調(diào)查,結(jié)果54%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容易被感動的人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動。是的,現(xiàn)實生活也確實證實了這一點。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可在今天看來,事實并非如此。在當今的學校里,師愛似乎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今天的孩子們不僅對師愛、父愛和母愛表現(xiàn)出冷漠與麻木,同樣對來自社會其他方面的關愛之情所流露出的冷漠,更讓人感到心寒與汗顏。
據(jù)《遼寧晚報》報道,沈陽市區(qū)的韓磊為救一落水青年,不顧安危跳入河中,奮力將落水者托出了水面,而韓磊本人卻由于精疲力盡被大浪卷走了。就他在水中掙扎時,被救者卻頭也不回地離去了。重慶市94歲的李學林夫妻兩個生活極為艱苦,但30年來,他們先后共收養(yǎng)了49位棄嬰,但時至今日,沒有一位孩子回來看過恩人。歌手叢飛就在他家財散盡,身患癌癥,躺在病床上時,依然收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催款電話。
2.1.3自私冷漠、缺乏責任感
由于多種原因造成了現(xiàn)在很多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識,他們認為他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對自己對別人缺乏最基本的責任感,由此也引發(fā)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例如:自私、自利、厭學、冷漠霸道、沉迷網(wǎng)絡、盲目攀比、對抗父母、對老人不孝不敬、犯罪率上升、自殺現(xiàn)象增多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去反省的地步。因為,它不僅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也給我們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埋下了隱患。
3 分析現(xiàn)狀,探究原因
針對中小學生感恩意識普遍淡薄的現(xiàn)狀,筆者對此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調(diào)查與分析后認識到,這其中原因非常復雜,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也有學校教育制度方面的;還有現(xiàn)實社會中的負面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3.1家庭教育重“養(yǎng)”輕“教”
對于很多學生的自私、自利、冷漠霸道、不敬不孝,看起來“病”在孩子,而實際上“根”在家長。筆者曾對本校八年級321位學作過調(diào)查,95%的同學說其家長從未對自己進行過感恩教育。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了付出,而且從不希望得到回報。其實這是錯誤的,這種做法不僅誤導了孩子,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也是家庭道德教育中的殘缺。作為父母,自己付出的愛只有讓孩子知道,才能激起他們的愛心,引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感恩情懷。更嚴重的是,很多家長不但沒有教育孩子學會關心別人,甚至連孩子自己關心自己的權利也被剝奪了,結(jié)果造成了孩子連自己都不會關心,更不用說去關心別人。此外,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卻很少去關心孩子的人格發(fā)展和情感素質(zhì),根本談不上引導孩子去感恩別人和回報社會了。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不但沒有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就連孩子有時剛剛萌發(fā)的一些感恩別人的想法和念頭,也會遭到父母無端的訓斥和打擊,孩子那顆原本純真的感恩之心,就這樣被無情地扼殺了。常言說,民風、世風皆源于家風,希望家長都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不但“養(yǎng)”,還要“教”,更要“育”。
3.2學校重智育輕德育是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觀原因
由于教育制度及評價體系的不健全,學校只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情感和人文素質(zhì)的教育。因此,到今天為止,學校、教師及學生仍沒有真正的從思想上、從實際行動上重視德育工作,更談不上重視感恩教育了。正如校園里傳言所云:“德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而且,從目前德育工作的方法上看也明顯落后,內(nèi)容單一,手段呆板,教師說教師的,學生做學生的,德育實際上成了一種“空”對“空”的說教活動,育人工作更難落到實處。又由于目標往往過于高遠,與現(xiàn)實反差太大,缺乏穩(wěn)定性、系統(tǒng)性和持久性,學生也失去了追求的信心和勇氣。因此,也可以說,教育者沒能正確地在孩子身上撒下感恩的種子。
3.3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學習的榜樣
對年幼的中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僅從書本上學到,還需要從成人社會中去耳濡目染,感受效仿。這就是說必須用成人社會的“感恩”行為,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從而讓孩子們萌發(fā)感恩意識,產(chǎn)生感恩的情感,解決內(nèi)心矛盾,最終能自覺地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感恩習慣和動機。但我們只要反思一下今天的社會就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的社會的確太缺乏感恩的土壤了。對孩子們來說,要真正尋覓一個感恩的榜樣,也實在是太難。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學會感恩,首先要解決可供學生“學”的對象問題,也就是說,成人必須做好榜樣,主動為孩子做出向美、向善的表率。
4 實施培養(yǎng)感恩意識的策略及成效
感恩是道德情感的基礎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但面對這些責任感淡化的孩子們,我們該如何去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呢?下面是筆者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通過運用感恩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們感恩意識的一些嘗試。
4.1巧用案例,感化人心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就拿本學期第一次班會課上給學生講述的兩個真實事例來說,確實感動了一個又一個學生,這一點真的超出了筆者的預料。這次班會是以“感動”為話題展開的,對同學們講到:“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接受著社會的“恩賜”,父母的養(yǎng)育,師生的教誨,朋友的關懷,大自然的慷慨賜予等等,但我們對于來自各個方方面面的“恩惠”和“幫助”早已麻木不仁,熟視無睹了,似乎我們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很少為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感動,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不能不讓我們感動 。
事例一:心存感恩的湖南男孩兒黃舸。他7歲時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縮”,醫(yī)生預言他的生命周期只有十八歲?蛇@位堅強的孩子并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決定在有生之年,趕在生命的盡頭,去尋找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或鼓勵過自己的恩人,并當面說聲謝謝。于是,自2003年起,這位坐在輪椅上四肢無力、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的14歲孩子和他父親一起便踏上了漫長而又艱辛的感恩之旅。他們花費3年多時間,行程1.3萬多公里,終于找到了30多位恩人。
事例二:把時間獻給孩子的叢飛。1994年,當他處于最困難時,一位好心的女孩拿出600元錢讓他參加歌手大賽,可后來再也找不到這位好心人,也無從報答她。此后,叢飛便決定用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他熱心公益事業(yè),11年來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6000多小時,資助貧困學生178人,捐款300多萬元,并親自6次到貴州貧困地區(qū)為孩子們送去學費?删驮谒乖谫c災義演舞臺上被醫(yī)院診斷出已經(jīng)是胃癌晚期時,可作為一位有名的歌手,卻拿不出住院的醫(yī)療費!就在他住院期間,又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從中拿出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2萬元,捐給了貴州貧困山區(qū)。 人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感動的,事實上也并非如此,只不過是我們沒有找準切入點而已。上面兩個事例,還沒講完,教師里就已經(jīng)鴉雀無聲,當講完時,教室里已是一片哭泣聲?吹疆敃r的場景,筆者確實無比感動。然后對他們說:“看來我們都是有感情的人,大家能不能就這兩件事談談自己的感受呢?”話聲剛落,好多學生舉起手,他們的話語中都對自己過去那種自私、冷漠和霸道的行為感到愧疚和自責,接下來一段時間筆者收到很多學生對自己行為進行反思的信件,這次班會課的確觸動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筆者認為,作為班主任,只要平時多觀察、多留心、多收集,肯定會找到無數(shù)打動人心的感恩事例。只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找準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肯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2知榮明恥,感恩父母
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著施恩不圖報的思想,“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一傳統(tǒng)的美德也在不斷地被弱化。但作為班主任,無論如何也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一個不孝敬父母、不感恩父母的人是可恥的。
4.2.1認真算帳,觸動心靈
針對目前這些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責任感淡化的孩子們,如果再用那種抽象、空洞的說教來進行感恩教育,結(jié)果顯然是空而無力,很難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筆者通過算帳感恩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利用班會課,讓學生們算一算這些數(shù)字,想一想這些問題,例如:自己在母親體內(nèi)生存了多少天?這期間母親容易嗎?出生后又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母親為自己喂奶、喂飯有多少次?擦屎擦尿多少次?生病時父母輾轉(zhuǎn)過多少家醫(yī)院、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自己家里一年有多少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有多少?今后還需要多少?你做過多少讓父母高興的事和傷心的事?你向父母說過多少次感激的話?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他們不算不知道,一算真的嚇一跳,等他們算好時,許多學生的眼圈兒都紅了。
4.2.2深化感恩意識,體驗真實情感
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對每一屆初一新生,我總要連續(xù)召開幾次關于感恩方面的主題班會,其主題內(nèi)容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心存感激,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快樂做人”;“感恩于心,回報于行”等等;其形式可以靈活多變,例如:相互交流父母疼愛自己的感人經(jīng)歷;講述“感恩”的故事;演講比賽;感恩典型人物介紹;感恩影片、感恩歌曲欣賞;看看兒時照片,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給父母寫封信、做張賀卡等等?傊,通過班會活動,讓學生感知父母的辛勞,樹立感恩意識,增強責任感。除此之外,筆者還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的感恩意識付諸于行動之中。
(1)實施親情行動:
親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而應該從細微處入手。筆者總是設法讓學生體驗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回報。例如:①作親情觀察。讓每一位同學及時記下每天父母為自己做的事或自己為父母做的事,并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②作親情溝通。常言道,言為心聲,經(jīng)常鼓勵學生要和父母多談談心,經(jīng)常向父母問聲好,端碗飯,泡杯茶,捶捶背等;③作親情體驗。如“今天我當家”,讓學生和父母互換角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持家不易、父母恩深似海;④作親情回報;貓蟾改、積累親情并不在于轟轟烈烈,而應體現(xiàn)在平時的一言一行和點滴的生活瑣事中。
(2)開展多種活動
在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德育引導者應該多元化,活動應該豐富多彩。下面是筆者認為比較有效的一些嘗試:①堅持辦好“孝敬之星”的評比,每兩周評選一次孝敬之星;②創(chuàng)辦“感恩”小報;③利用好國旗下講話。每個學期,請德育處安排幾次有關“感恩”方面的國旗下講話;④請語文組老師組織幾次有關感恩方面的比賽。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詩朗誦等;⑤建議校團委組織有關感恩方面的文藝活動。讓學生編排“感恩節(jié)目”,設計“感恩”宣傳或廣告;⑥讓體育老師把“感恩的心”這首歌用于課間操。
4.2.3家;,形成合力
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既是學校的義務,也是家長的責任。如果家校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肯定會產(chǎn)生理想的效果。否則,都有可能產(chǎn)生5+2=0或2+5=0的可悲的結(jié)局。因為,家庭是美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學會關心的基石,父母的行動會影響到孩子品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筆者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徑,設法引導和啟示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關心自己、關心家人、關心朋友和同學。
4.3感恩他人,回報社會
學生的感恩意識只停留在家人、父母身上還是不夠的,這不是我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一定要通過合適的途徑和方法,及時地將他們的感恩意識遷移到愛別人、愛社會。筆者認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失為一種提升學生感恩意識的有效方法。
筆者經(jīng)常在節(jié)假日、周末帶領一些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例如:每當插秧或收稻的季節(jié),就帶學生到田間、地頭,讓他們體驗并感知農(nóng)民的辛苦,一粒米一餐飯確實來之不易。讓他們到敬老院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聆聽一下老人們當年艱辛的生活和工作經(jīng)歷,讓他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老人們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善待老人,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5 學會感恩,升華人格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一個高尚的人。其實,在很多時候,感恩并不在于回報了什么,而是在于自己與社會之間創(chuàng)造了一種互相影響的友善氛圍,在肯定別人、回報別人的同時也升華了自己。
5.1感恩讓人正直、堅強
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的人,生活才會有動力和責任感。例如:香港著名的成功商人李嘉誠,他之所以能始終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是因為他一直把“吃得苦中苦,來時報母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就這樣,在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之后,終于成為香港首富,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慈善家。同樣,甘肅省寧縣16歲的孩子李勇背著父親去上學的事跡,也感動了很多人。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他在全國初中化學競賽中竟然獲得了甘肅賽區(qū)一等獎,初中畢業(yè)考試又考出了全縣第二的好成績!百浫嗣倒澹至粲嘞恪,“感恩”在幫助并快樂別人的同時也堅強了自己。“當你心存感恩時,生活也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
5.2感恩促使人格高尚
學會了感恩,就懂得將各種感激永銘于心,也會促使一個人產(chǎn)生責任感。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必定擁有的是一顆自私、冷酷、麻木而又絕情的心。看看當今的那些貪官污吏們,他們心中有幾人能知曉感謝人民的養(yǎng)育與信任之恩。同樣,再看那部分腰纏萬貫的煤礦業(yè)主們,他們不但不感恩國家的富民政策,竟然麻木得連為他們創(chuàng)造出巨額財富的工人的死活都不顧,當然他們也一個又一個淪為階下囚。如果他們能有一點感恩之心的話,他們的人格和良知又何至于扭曲到這種程度!
6 結(jié)束語
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它為德育教育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和準確的切入點;同時,也為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班風、學風找到了一種可行的途徑。通過實施感恩教育,學生的學習動力、行為習慣、自主能力、合作意識和道德情感均有明顯提高。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懂得識恩、感恩和報恩,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順元.《心理效應學說》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2]王秀玲.《碰撞與溝通》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3]郭永福.《班主任新視野》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4]徐漢林.《好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海豚出版社.2017.
[5]魏書生.《與父母對話家庭教育》河海大學出版社.2017.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感恩意識11-23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感恩意識02-16
初中數(shù)學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11-23
初中思品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與責任意識11-23
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11-25
如何培養(yǎng)服務意識10-19
如何培養(yǎng)中職學生法律意識10-22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提問意識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