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東鄉(xiāng)族的民族習(xí)俗
東鄉(xiāng)族熱情好客,鄉(xiāng)族的服飾與回族有相似的地方,它的特點是非常的明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東鄉(xiāng)族的民族習(xí)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鄉(xiāng)族的風俗習(xí)慣
服飾
東鄉(xiāng)族的服飾與回族有相似之處,但其特點還是頗為明顯。男子多戴平頂?shù)臒o檐帽,有黑、白兩色,穿白襯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藍色褲,老年人則以黑、灰、白為上。冬季穿羊皮襖,不掛布面。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東鄉(xiāng)族的服飾也在發(fā)生變化,向大眾化發(fā)展,年輕人愛穿新式時裝,舊時的一些服飾漸漸消失。
女子服飾
古時的婦女愛穿一種有領(lǐng)圈、大襟和寬袖的繡花衣服,袖口上鑲一道花邊。下穿套褲,褲管鑲兩道繡花邊,褲管的后面開小叉,用飄帶束住褲管。逢喜慶大事,穿繡花裙子。足登后跟高寸許的繡花鞋。當時不戴蓋頭,只戴包頭巾。后來,婦女的服飾逐漸變化。女的一般戴蓋頭,長至腰際,頭發(fā)全被遮住,只露出臉孔。蓋頭大致分綠、黑、白三種顏色。少女和新婚婦女戴綠綢和綠緞子蓋頭;少婦和中年女子戴黑蓋頭;老年婦女戴白蓋頭,衣著都是藏青色或黑藍色布衣。青年婦女穿紅或綠的,上衣寬大,大襟在后邊,外加一件坎肩,長褲一直拖到腳面,褲管不十分寬大,約、7寸許。冬季穿棉襖褲,式樣與單衣同。嚴寒時節(jié)也穿皮襖。
東鄉(xiāng)族婦女所穿襪子由黑布縫制而成,鞋子也以藍黑色居多。年輕女子多在鞋頭上繡上一些花朵。早些時期,婦女還喜愛高2寸許的木底黑跟鞋。木底高跟,用黑布包縫后绱在鞋幫上,叫木底子鞋。
過去,年青婦女,除了帶銀耳環(huán)、銀手鐲以外,頭飾胸飾很少。出嫁的新娘,不僅有頭飾、銀制的簪草頭花、五枝形的扇花緞做成的簪草,而且佩戴胸飾、銀制的牙簽子、銀牌。銀牌都是圓形的,大的像碟子,小的像銀圓。窮人家的姑娘出嫁時,沒有這些頭飾、胸飾,則向富家借用。新娘頭一次回娘家,便物歸原主,F(xiàn)在,婚禮上新娘則只插幾朵絹花,原先的首飾、胸飾已成為陳跡。
女孩子年幼時頭發(fā)周圍剃一圈,中間平分梳著兩條小辮,8歲開始留發(fā),梳成一條辮子,結(jié)婚后挽發(fā)髻,戴一白帽,外罩蓋頭。現(xiàn)在的青年婦女,多喜戴高6寸至7寸的筒狀白帽子,身穿流行的時尚西裝,足蹬高跟皮鞋,也頗具魅力。
結(jié)婚時,新娘穿“過美”!斑^美”是一種前后開叉的長袍和裙子,上穿鑲有假袖的斜襟上衣,有的短衣袖口上,層層摞摞的,綴的假袖很多,以顯其富有,新娘子一般穿套褲,叫“西古”,有綁腿帶子。
男子服飾
男子的服裝比婦女遜色許多。上衣中間開口,一排整齊的布挽的紐扣,領(lǐng)高寸許,褲齊腳踝,與漢族男子所穿的小褲褂無甚分別,寒冷季節(jié),則披上一件羊皮襖,一般不褂面子。羊皮襖分長、短兩種,長的與大氅差不多,短的與短褂相似,皮襖都是斜襟。穿短皮襖,多系一條粗布制的腰帶,這樣干活輕便自如。
男子喜歡頭戴號帽。號帽是一種平頂軟帽,有白的,也有黑的,多用布縫制而成,富人家則用綢或線織做成。平時所穿的襪子是布縫的套襪。鞋是自家作的布鞋、麻鞋,麻鞋是用曬干的胡麻草編織而成的,還有用牛羊皮自制的皮鞋,叫“杭其”,鞋掌鞋幫用一張整皮子縫制,冬天里面填草末,用來暖腳。
過去,男子多喜穿長袍,腰系粗織的羊毛腰帶,掛有一把小刀,解放后,才漸漸改穿短裝。
“仲白”是東鄉(xiāng)族男子喜用的一種禮服!爸侔住睒邮,類似維吾爾族的袷袢,一種對開的大衣,暗扣,低領(lǐng),一般用黑、灰色布料縫制。“仲白”須經(jīng)常保持潔凈,若是不慎被穢物污染,包括人畜類尿、血和酒,必須立即清洗干凈。因為“仲白”是上清真寺禮拜五聚禮的禮服。老年人在遇婚喪或探親訪友時,也喜穿“仲白”。
東鄉(xiāng)族中老年人,到清真寺做禮拜,一般頭上都戴纏巾,這種纏巾叫“臺絲達日”,其長度是九個半寸,一寸是從手指到肘前的長度。“臺絲達日”一般是用白紗、黃紗或是白綢、黃綢制成。
建筑
在改革開放以前,一般是一家一院,房屋坐北向南,以北房為上房,土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一門兩窗,四合院是理想的住家。山區(qū)兼挖窯洞,它具有冬暖夏涼的優(yōu)點。
室內(nèi)陳設(shè)簡樸,地上靠墻放板柜,盛糧及衣物等,柜面喜歡擺座鐘和茶具等,墻上掛(貼)阿文對聯(lián),忌貼人像,F(xiàn)在東鄉(xiāng)族住房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絕大多數(shù)人家蓋有磚木結(jié)構(gòu)的瓦房,有些家庭蓋起了磚混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房。家有電視機、桌椅板凳、衣柜等,有一些還有沙發(fā)、電話等,已是現(xiàn)代家庭,可與城市人媲美。
莊窠
東鄉(xiāng)族把居住的家院叫莊窠,莊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墻圍住,內(nèi)有空地,有的四面蓋屋,有的三面蓋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陽面蓋橫折的兩面房,也有的只蓋一排房,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的兩面房。房屋的建筑除了門、窗以及梁檁椽用木制以外,其余都用泥土砌成。
東鄉(xiāng)族人蓋房打莊窠,一般沒有擇地看風水的講究。但受漢族影響,立木時,用紅布包梁。蓋房打莊窠,除了請少量木匠以外,打墻、泥水活,都由家庭鄰里和親戚朋友幫工,先打莊窠墻,爾后蓋房,上梁時,家庭主婦拿出紅布和金銀首飾之類,包在大梁上,用幾束散麻扎住。之后,不解不取,任其久遠。家里的上房一般坐北朝南,三間,里經(jīng)八、九尺左右,一明兩暗,上房的屋內(nèi)設(shè)備比其他各屋好一些,是長輩的住房,一般由爺爺奶奶住。家境富裕者,如若長輩謝世了,一般把長輩的上房空著,打掃干凈接待貴客,除了長輩住的上房之外,家中其他人住的叫“喬也格”!皢桃哺瘛北壬戏亢喡,以兩間居多,家中人口多的則將“喬也格”隔成單間,砌有泥炕。東鄉(xiāng)屬大西北山區(qū),一年四季都燒暖炕,炕洞都在屋外,燃料主要是牛、羊、驢糞,也有利用掃來的野坡草屑和枯樹葉作添炕燃料的。廚房設(shè)在上房與喬也格相連的角落里,與住房分開。廚房除了做飯用之外,一般還作為洗大凈的澡堂。牛羊圈和廁所多蓋在門道的窩角里。有的則放在低矮的攔羊墻圍成的小石園里,遠離日常起居的臥室。廁所設(shè)在屋后,三堵墻圍成一個露天的坑,便后蓋上白土,有的另砌一個小屋作廁所。
清真寺
東鄉(xiāng)族的宗教建筑大體有兩種:即清真寺(東鄉(xiāng)語中稱“麥赤”)和拱北。清真寺一般建在人口密度極大的市鎮(zhèn)或村莊,或是在村民宅舍的中間地帶。在聚居處修建清真寺,既有利于信徒就近進行宗教活動。也有利于經(jīng)常觀瞻,激發(fā)神圣的宗教感情,同時它說明了清真寺是人們社會生活的中心。清真寺建筑的布局一般是“三堂合一”,即禮拜堂(大殿)在中間,水堂和經(jīng)堂在兩邊。其中禮拜堂的奠基較高,需拾級而上。正對大門,還建有直插云霄的宣禮塔,用來召喚人們做禮拜。大殿的外觀建筑有兩種,一種是園拱頂,園拱頂中高聳起一個小尖頂,上面配有一彎新月,高大堂皇的中央穹頂和月牙,表現(xiàn)出天宇的肅穆氣氛,園拱頂給人以莊嚴感,而小尖頂?shù)脑卵烙纸o人以向上升騰的動勢。另一種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式建筑,表現(xiàn)出宗教與政治相結(jié)合的威嚴感。大殿內(nèi)部簡潔、樸實,沒有雕塑、繪畫,只拜真主的宗教,為了方便于向西禮拜,大殿一律坐西朝東。
拱北
是東鄉(xiāng)族的老教各教派為其教主修建的陵墓,也是各教派的教主傳教的地方。張門門宦的拱北埋葬著十幾代教主,墓廬都是磚砌的長方形“拱子”,二尺來寬,四尺來長。下方上圓,墓背上有的還蓋有苦卑,拱北內(nèi)香煙徐徐,氣氛肅穆、神秘。還有一些拱北建在高山深谷中,大多是亭子形,附帶幾棟平房。這些地方被認為是上人“臥里”們顯留“克拉表提”(圣跡)的地方。
婚姻家庭
東鄉(xiāng)族把家叫“格兒”(蒙古語,意即“家屋”),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個別富戶也有一夫兩妻的。家庭通常由夫妻兒女組成,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家庭。祖父母住上房,父母親住廂房,兒女住單間的尕(小)房。長子結(jié)婚后才能次子結(jié)婚,長子另建新家,與父母分居。分居時,父母給兒子劃分財產(chǎn)土地。幼子可一直留在父母身邊,繼承權(quán)比其他兒子多一些,并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父母亡故時的殯葬費,由兒子們共同負擔,父母居住的房子歸幼子所有。
割禮
東鄉(xiāng)族習(xí)俗,男孩12歲或13歲時要舉行割禮!案疃Y”,穆斯林稱之為“遜奈”,是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一項“圣行”之一,東鄉(xiāng)族相當重視割禮。割禮過后,便象征著受禮的人已步入青年的行列,方可以娶親結(jié)婚。
東鄉(xiāng)族的婚姻,實行男娶女嫁。男子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請媒人到女家說親,女方同意后,男方就要送“訂茶”。由男方家通過媒人向女方家送去茶、冰糖、衣物等信物組成“四色禮”,故名為“訂茶”(相當于訂婚)。
布朗族的風俗習(xí)慣有哪些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xí)慣,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成年,可以公開參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動。
“串姑娘”是布朗族傳統(tǒng)的戀愛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小伙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弦,結(jié)伴來到姑娘的竹樓下面,爭相用恢諧的語言和熱情的歌聲去打動意中姑娘的心靈。梳妝打扮的姑娘們也早早燃起火塘,打開房門,請小伙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布朗山區(qū)串姑娘可以群訪、也可以單獨夜訪。是青年男女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雙方戀愛感情篤深,男子就會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區(qū)許多地方求婚時以花為媒。小伙子把從山上采回的鮮花獻給姑娘,當姑娘確認這個小伙子是真心地愛她時,就在花束中挑選最美麗的一朵戴在頭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禮也不尋常,一對情侶的婚典要重復(fù)舉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親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線禮儀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盡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勞動生活。直到舉行了第二次婚禮,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當兒媳婦。第三次的婚典往往辦在嬰兒出生之后,這次一定要殺豬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親朋好友。
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雜糧。喜用鑼鍋或土鍋把稻米燜成米飯。尤擅煮竹筒飯,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jīng)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類以牛、羊、豬、雞肉最為常見,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蟲。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涼拌居多。對許多野味、魚、蝦、蟹、蟬、蟲等食物一般還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蟬醬等。還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制作方法同當?shù)仄渌褡迦绱鲎宕篌w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時最上面放一層米飯。
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制。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后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xí)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居住在西雙版納布朗山的布朗族婦女,尤其是懷孕婦女嗜食當?shù)丶t土,據(jù)說此紅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壯族有哪些風俗習(xí)慣
建筑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tǒng)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后廳為生活區(qū)。屋內(nèi)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服飾
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壯族女子的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褲角稍寬,頭上包提花毛巾,腰間系精致的圍裙;小伙子多穿對襟上衣,腰間系一條腰帶。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壯族的一種婚俗。迎親那天新娘要經(jīng)過“炮火”的洗禮后才能進門入房。這個婚俗,在廣西田陽縣玉風等壯村流行。新娘來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沖鋒”進門的準備,因為在門口、廳堂、洞房等三個地方分別由七八個男青年組成的“炮火”組,手拿著串串鞭炮等著新娘過來。當新娘將要靠近門口時,“炮手”們點響鞭炮,形成道道“火墻”,擋住新娘的進路。如果是膽小的新娘,這時只好退卻在門外,再等第二次“沖鋒”。
“炮手”們也總結(jié)勝利的經(jīng)驗,做好第二次的“阻擊”準備。可以說,新娘不經(jīng)過兩三次的“沖鋒”是進不了門的。圍觀的客人,里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新娘經(jīng)過苦戰(zhàn)躍進門口,來到洞房門前,這是難通過的最后一關(guān),因為“炮手”要放“火炮”。這時,聰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偵察”,乘“炮火”稀疏時夾著新娘跳到洞房里。頓時歡聲雷動,祝賀新娘“旗開得勝”;檠绾蟮秸茻魰r分,客人們還要觀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門“挑水”。新娘將把水缸挑滿,這是在考驗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這樣,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東鄉(xiāng)族的民族風俗
東鄉(xiāng)族熱情好客,來了客人,都是長者出門遠迎,客人進屋要先請上炕,隨后要獻上比較講究的蓋碗茶。有時還在茶中加冰糖、桂圓或燒棗,俗叫三香茶。
正餐時東鄉(xiāng)族喜用雞待客,東鄉(xiāng)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
東鄉(xiāng)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習(xí)慣。即在農(nóng)閑時,一些人湊在一起,選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飯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鍋,雜碎拌上調(diào)料上鍋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餅,等發(fā)子熟了,一人一碗。
爾后又在肉湯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攤錢給主人。也可以用東西和糧食折價頂替。
東鄉(xiāng)族人民也很講禮節(jié),熱情好客,尊老愛幼,講究衛(wèi)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輩不得動手。除老年婦女外,婦女一般不與男子同桌吃飯?腿松峡恍杳撔,女客可不脫。
東鄉(xiāng)人待客一般不與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對客的敬重。男賓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東鄉(xiāng)人因為宗教關(guān)系,保持著良好的沐浴習(xí)慣。有大凈和小凈之分。小凈每天洗,保持手、腳、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凈。大凈,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潔凈。每逢節(jié)日前,人們普遍要沐浴。
在禁忌方面,東鄉(xiāng)人因宗教原因,禁食豬、狗、馬、騾、驢肉,忌說豬;不食動物的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遞煙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風俗習(xí)慣東鄉(xiāng)族在傳統(tǒng)婚姻關(guān)系上,還保留尊從阿哈交觀念的婚俗,所謂阿哈交,是一種宗族或家族的殘余形式。一個阿哈交包括有血緣關(guān)系的上百戶不等,輩份最高的年長者,稱為當家。
同屬于一個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違者將受到譴責。寡婦再嫁,同輩親屬有優(yōu)先權(quán)。包辦婚姻為主。
男女十六七歲就可舉行婚禮,但現(xiàn)在按我國《婚姻法》法定年齡結(jié)婚的男女越來越多。婚禮儀式帶有宗教氣氛。
【東鄉(xiāng)族的民族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xí)俗08-16
東鄉(xiāng)族的風俗習(xí)慣04-23
各民族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04-04
少數(shù)民族滿族的清明節(jié)習(xí)俗介紹04-06
少數(shù)民族元宵節(jié)習(xí)俗的特色是什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