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chuàng)酒曲復式發(fā)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yǎng)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 篇1
黃酒與白酒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兩大飲料酒。黃酒是用“曲”釀造的,制曲的開始年代,最遲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紀;白酒問世是在宋朝以后。相傳谷物釀酒起源于奴隸社會。大禹時,儀狄釀出酯酒。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說:“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庇谑鞘柽h了儀狄。禹與儀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兩個例子卻能很好地證明圣人的話。
《左傳》載:鄭國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專供夜里飲酒。子皙帶著駟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燒了他的地窖。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
春秋時楚恭王和晉厲公在鄢陵打仗,統(tǒng)帥楚司馬子反口干想喝水,傭人谷陽拿著酒進獻司馬,司馬以酒當水,結果醉臥不起。楚恭王準備打仗,讓人叫子反,子反推辭說有心病。恭王親自到他的帷幄來請,卻聞到酒味,就說:“今天的戰(zhàn)事全靠司馬,司馬卻醉成這樣,這是要亡我的國家,不顧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于是殺了子反,班師回國。
喝酒誤國誤己的例子舉不勝舉,酒能害身殺身,面對酒的誘惑,千萬要忍耐。【幾搿秳袢贪袤稹返脑S名奎如是說。中國歷代較為開明的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政權的穩(wěn)固,社會的安定,從西周以降相繼發(fā)布禁酒誥命,但收效甚微。喜歡喝酒的曹操也意識到酒會亡國,所以要禁酒。孔融就反問他,為什么不禁女人呢?因為女人也會亡國。曹操啞口無言。“酒色財氣”都可以亡國亡身,但顯然這不是亡國亡身的必然因素。
凡存在的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否則酒也就不能流傳至今了。中國古典詩中關于友情、愛情、送別與感懷這一類的作品最多,故詩歌中經常流淌這兩種液體,一是眼淚,一是酒。淚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為男子所飲。兩者結合,“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自從有了美酒,它就長久地伴隨著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并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和行為,可以說,飲酒,是人類文化的一個方面。關于酒的文學,有〈〈周書。酒誥〉〉,就連艱澀難懂的〈〈周易〉〉爻辭中也有“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中孚。九二)”,后兩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們共醉一場”。詩歌的源頭《詩經》里更是流淌著酒的味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小雅。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最有名的當屬〈〈小雅。賓之初筵〉〉,大概是詳盡描繪筵飲歌舞場面的最早作品了?刹豢梢赃@么說,沒有酒,也就沒有了中國古代的詩歌與詩人,也許五千年的文化,要遜色許多。
“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狀態(tài),酒神狀態(tài)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癲狂狀態(tài)”(尼采語)。酒神精神張揚個性,激發(fā)精神自由。中國是個“存天理,滅人欲”的國度,倘若沒有酒的滋養(yǎng)刺激,不知道要沉悶多少。倘若沒有酒的刺激和味覺的牽引,有些傳諸百代的好詩好畫好字的“神來之筆”,也許永遠不會降臨。迷狂狀態(tài)下才會涌現的靈感妙語,如同“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沒有酒的刺激,它將被關閉在無意識的深沉結構之中,永無出頭之日。
倘若沒有酒,屈原也不會說:眾人皆醉我獨醒。從相對的角度來說,其實這話也可以說成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否則他也不會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為國而“醉”!假使沒有酒,性嗜酒的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如何能寫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他,外加撫養(yǎng)五個不爭氣的兒子,還有多少酒喝,也許《飲酒》詩里的“酒”只能是摻了水的酒了。老杜的酒量估計也不錯,好友衛(wèi)八來訪,冒著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噴香的黃粱米飯,而且開懷暢飲,“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如若沒有酒,“買花載酒”的柳三變也許就寫不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也就發(fā)不出“擬把疏狂圖一醉”的慨嘆了!罢l說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讓須眉,“東籬把酒黃昏后”,“三杯兩盞淡酒”,“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詩人中喝酒名氣最大的當屬李白了,在他的身上最能體現酒神的精神。他的《將進酒》字字都包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寫酒的詩拿去壓榨,也許可以壓榨出大半壺的高粱酒來。詩人們?yōu)槭裁聪矚g酒呢?難道是因為黃酒的風味醇厚、鮮甜甘美、香氣濃郁;白酒的芳香濃郁、綿柔甘冽、回味悠長么?我看不盡然?傆行┦裁椽毺刂畠群诰浦、在酒之外的。酒香飄起來了,是形的消隱,還是韻的升華呢?
對詩歌來說,酒可以刺激神經,可以把詩人帶入一種擯除世俗紛擾和功利煩擾的迷狂狀態(tài),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這正是靈感爆發(fā)的契機,所謂“醉后樂無極,彌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語總成詩”。恐怕這是詩人喜歡飲酒的一大緣故。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后拉起被子蒙頭而睡,醒來后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借得靈機,寫下了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起筆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李白當年奉詔書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后寫的。
酒對詩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澆去心中的塊壘, 起到“移情”之效;酒趨陽剛,讓人沉醉超脫出世。鄉(xiāng)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發(fā)泄到妻兒的身上,可詩人呢?詩人在清醒的時候往往難于擺脫世俗的'得失厲害,因而創(chuàng)造力必然受到束縛壓抑。酒酣耳熱時則容易實現心靈的解脫、精神的超越。他敢說敢寫,敢哭敢笑,任情放縱,無所顧忌,創(chuàng)造力由此獲得解放。從“聽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為本體的生命意志的性質變了,由盲目掙扎的消極力量變成了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量。
南朝的劉勰贊同司馬遷的“發(fā)憤為詩”的觀點,提出了一個巧妙的比喻,把身世不幸的寫出的文章稱為“蚌病成珠”!安 狈褐妇窈腿怏w的不快。酒卻能使詩人的“怨怒”轉移,酒可以隨物宛轉,與心徘徊!肮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薄叭松鐗簦蛔疬酹江月。”“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范仲淹《御街行》)……杜甫的〈〈醉時歌〉〉通篇寫一“醉”字,醉酒、醉語、醉態(tài)、醉詩。但又是醒時擬醉,醉而益醒,故而令人聞之慘愴。雖然是書贈鄭虔,卻字里行間滲透詩人的淚血。神情搖曳,讀之使人至痛至悲,一股辛酸的酒味撲鼻而至,仿佛看見了子美似醒似醉,憂憤移情于酒。其實,不醒如何痛楚,如何醉飲;不醉又如何將那一腔不平盡發(fā)筆端呢?
酒可以給人以情感的慰藉,激發(fā)親朋故友間的溫馨與歡樂。劉伶的《酒德頌》、杜甫的《客至》、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李白的《客中作》都是用酒釀出來的。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新釀的米酒,溫暖的火爐,在冬日的傍晚,更顯出對朋友的熱忱。想來劉十九的酒量有限,“能飲一杯無”的邀請表達出對友人的親切隨和;杜甫初到成都無親無故,忽然有崔縣令來訪,自然十分高興,“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保ā犊椭痢罚,為家中清貧只好用陳酒招待客人表示歉意。唐朝的詩人招待親朋故友,喜飲新酒,不像現在的人以老酒為貴。但無論新酒陳酒,難得的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熱情、平等、友愛的精神。酒在這里起到交流的作用。
酒還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淋漓酣暢地表現一個人的率直天性,豪放人格。曹操是古代詩人中最成功的一個。他身處亂世,以過人的文韜武略終結了漢末的軍閥混戰(zhàn)。如果沒有酒,曹操也不會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慨了。這樣的感嘆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展示了一代梟雄的闊大胸襟,非一般文弱書生可比。他的詩歌感情慷慨激昂,風格沉郁雄渾。難道不是 “杜康”酒的陶養(yǎng)么?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醉酒后夢語,以瀟灑、豪邁、壯烈的語言,表達出強烈的殺敵報國,平定中原,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
酒甚至可以避禍全身。莊子認為,醉者由于處于精神與肉體渾然為一的境界,無憂無喜,無驚無畏。據說有一次他喝醉了,從疾馳的車子上摔下而不死,就是“得全于酒”;阮籍喜好喝酒,有一次司馬懿想和他做親家,阮籍喝酒一醉就是兩個多月,司馬懿一直沒有機會提出來,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人生是幕悲劇,但就算人生是出悲劇,詩人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出這幕悲劇,不要失掉悲劇的崇高與悲憫、壯麗和快慰。酒是喜劇的酵母,更是悲劇的產婆;酒是詩人的朋友、愛人,是詩人的生命。沒有了酒,中國文化的味道不知要遜色多少。
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 篇2
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釀酒工藝和歷史。在浩瀚的中華歷史變遷中,酒的釀造技術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斷改進和完善。
在現代化學科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國的酒依然憑借其精益的釀制技術、獨具特色的酒風和高產而聞名于世界。
同時,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我國逐漸成熟和日益豐富的酒文化更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底蘊屹立于世界酒文化之林。
一、酒的起源
關于酒的起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
根據近代的考古發(fā)現,中國可能早在發(fā)明文字前就發(fā)明了釀酒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的原始社會時期。由于酒的出現早于文字,所以并沒有關于其起源的確切記載。
還有的考古學者根據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探究中推測,我國釀酒業(yè)的出現應該早于六千年前。
然而,縱然各有說辭,關于酒的起源的探討卻也一直沒有使人信服的和直接的實物依據。綜合各種資料的記載,對于酒的起源,本文大致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梳理闡釋:
1.資料記載中的造酒傳說
中國的甲骨文作為至今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其中很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由此可以佐證酒之存在已久,人工釀酒技術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對于其起源之說,我國古籍記載各不相同,在民間也有著不同的傳說。
。1)黃帝造酒說
據傳,中國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開始釀酒。黃帝,史載因其有土德之瑞,所以被稱為黃帝。加之其有統(tǒng)一華夏部落的佳績而被世人奉為五帝之首,載入史冊。
著名的中醫(y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有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節(jié),黃帝問到:“為五谷湯液及醴酪如何?”
歧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則完。稻薪則堅!痹谒麄冋勗捴,提及了一種由動物乳汁釀制而成的甜酒,即醴酪。這種酒古老而醇香,因此有釀酒始于黃帝時期一說。
。2)夏禹時期的儀狄釀酒說
公元前二世紀《呂氏春秋》就有“儀狄作酒”的說明,其記載有“儀狄始作酒醪!睋f夏禹命令儀狄去監(jiān)管制酒,儀狄勤勉竭力,最終制成美酒,大喜過望并呈于夏禹品嘗。
夏禹喝完雖然認為酒的味道確實醇香濃烈,卻并未因此獎勵儀狄,反而對其有所疏遠,不再信任和重用,自己亦與酒絕緣,還說道后世一定會有因為酒而招致亡國的君主。此段記載進一步印證了儀狄的制酒之實。
。3)杜康造酒說
在眾多的民間造酒傳說中,關于杜康造酒,并將其奉為中國釀酒第一人的說法可謂是流傳最廣,家喻戶曉。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就記有“杜康作秫酒”的說法,加之曹操在《短歌行》中說的“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更加深了這一傳說的美譽度和可信度。因此,杜康似乎成為了美酒的代名詞,造酒之始祖。
但杜康究竟始于何年代,也是眾說紛紜,猶如酒的起源之傳說般莫衷一是。據資料表明,在黃帝、夏禹時代、周朝,乃至秦朝均有關于杜康事跡的記載。
時至今日,關于杜康故里的說辭爭辯也在一直持續(xù),甚至一些地方還有“杜康墓”、“杜康廟”“杜康泉”等景點,讓這一傳說變得更加生動與撲朔迷離。
綜合歸納現有文獻和民間傳說,以上關于酒的起源的說法均缺乏過硬的文字、實物證據進行證明,但綜合這些資料來看,我國的釀酒歷史至少已經有5000年左右的歷史,釀酒技術最晚在夏朝時就已經出現。
二、從考古學角度探究起源
學術界普遍的觀點認為,制酒工序必須要達到兩個條件,一是較為發(fā)達的農業(yè)支撐下能夠提供的釀酒原料;二是要有陶器類的器皿以供造酒、盛酒和飲酒之用。
因此,以此作為一種衡量標準的話,考古中具有剩余農作物和“酒具”的出現,即可作為一個依據來推測酒之起源。
據目前我國考古界的動態(tài)和相關的出土文物資料綜合分析,可以初步判定,我國最晚在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釀酒業(yè)就已出現。
從近代的考古發(fā)掘的龍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發(fā)現并出土有盂、尊等飲酒器,由此可以推斷,在數千年的父系氏族社會,我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釀酒技術。那些出土實物的酒具、酒液等,為我國探究酒的起源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隨著歷史的長期發(fā)展,我國的酒業(yè)也在不斷向前進步,作為中國古老的一項偉大發(fā)明,酒從開始簡單的自然發(fā)酵釀酒到糧食谷物造酒再到后來的酒曲制酒、蒸餾技術的出現,我國酒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釀酒工藝也不斷提高。
在日臻成熟的技術下,酒類不斷增多,酒的品質也愈發(fā)地精進。在現代社會中,酒早已經突破原有的食用價值,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個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不同時期的酒的發(fā)展程度來看,酒的發(fā)展大約經歷五個階段:
1.啟蒙期——公元前四千至兩千年的原始社會末期
公元前四千至兩千年是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時期的酒并未盛行。那時的人們大多都將酒視為一種神液,并不會用來享用,而多用于拜祭祭祖或醫(yī)病驅魔。
制酒的工藝更是簡單,野果自然發(fā)酵和用谷物發(fā)酵泡水制酒是釀酒的主要形式?梢哉f,發(fā)酵谷物制酒是以農業(yè)的發(fā)展為依托的。
2.成長期——公元前兩千年到公元前兩百年(夏朝——秦朝)
這一時期我國的酒業(yè)發(fā)展較為迅速,夏代的制酒技術已有所發(fā)展,隨著火種的出現,加上商代酒曲的發(fā)明,使我國成為了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
至商朝,我國的'釀酒技術日臻成熟,曲藥釀酒技術及酒的產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酒業(yè)發(fā)展較為迅速。
此外,酒開始進入了帝王級諸侯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的享樂品,夏桀、商紂因酒亡國、“酒池肉林”的出現,均可以看出當時比較盛行的飲酒之風。
至周代,釀酒技術有所成熟,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制作工藝,并且還設有一種專門從事酒之政令的官員。
從商周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我國的釀酒工藝有了明顯提高,酒的質量也隨之得以提高。然而,這個時期的酒業(yè)雖然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但并未完全興盛和普及,酒成為一種資源和特權,控制權掌握在政府手中,流行的范圍也主要局限在上層社會。
3.成熟期——公元前兩百年至公元一千年(秦朝——北宋)
這個時期的釀酒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秦朝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后,經濟一度十分繁榮,農業(yè)經濟發(fā)達。后來的漢朝建立后,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亦使得農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
釀酒業(yè)也隨之而興盛起來,釀酒技術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酒曲品種有所增加,制曲由散狀變?yōu)轱灎,地方還有獨特的釀造技法,使酒的品種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在這一時期,還形成了一種“酒政文化”,即當朝的統(tǒng)治者以禁酒的方式來調節(jié)糧食供需平衡的一種政令,雖然屢次禁止,但實則并未奏效。
到了漢代時期,酒的功能逐漸被人們發(fā)現,并進一步豐富,如著名醫(yī)者張仲景,就曾發(fā)明了借用酒之效用來抵御和治療各種疾病的療法。
漢代的酒不僅在制造工藝和質量上有所提高,其被賦予的文化內涵亦逐漸豐富起來,該時期酒文化的基本功能為祭拜神靈和調和人倫。
發(fā)展到秦漢之后,酒的文化逐漸豐富,其內含有的“禮”教內涵愈加明顯,由此而成的酒禮也變得更加正式起來。
至兩漢時期,飲酒的酒風和酒俗開始逐漸出現,一些特定的節(jié)日開始有了酒文化的滲透,形成了豐富多彩且富有內涵的酒文化習俗。
到了三國時期,我國的酒業(yè)得以進一步完善,釀酒的原料和種類不斷豐富,制酒工藝和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和發(fā)展。這一時期的酒風豪放灑脫,可謂無酒不歡。
4.發(fā)展提高期——公元一千年到一九零零年(北宋——晚清)
宋代農業(yè)發(fā)展迅速,商品經濟較為繁榮,酒業(yè)的發(fā)展更加興旺,規(guī)模和質量均有較大提高,酒肆酒坊遍布各地。這一時期,外來文化的涌入間接地促進了我國酒文化的發(fā)展,西方的釀酒工藝和蒸餾技術的傳入,促使了白酒這一偉大發(fā)明的問世。
除白酒外,果酒、藥酒、黃酒和葡萄酒均競相發(fā)展起來,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絢麗多彩,使中國酒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在酒的管理上,宋代在州縣設有專門管理酒業(yè)的酒務官,并且不準民間私自釀制酒。
此外,這一時期的酒令也豐富多彩,入令的取材十分廣泛,引經據典、戲曲小說、風氣習俗、花草時令等等皆可,酒文化變得更加生活化和通俗化,流于巷市街井。同時,文化隨著歷史的沉淀,我國的酒亦進入到了修身養(yǎng)性的新境界。
5.革新繁榮期——20世紀初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王朝被迫開始對外通商貿易,由明代開始的禁海政策第一次被外力所打破,中華大地又一次開始與世界進行交流溝通,傳統(tǒng)的釀酒技術也面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機遇。
在此期間,我國開始了現代化酒廠的建設,將外來先進的釀酒工藝與我國傳統(tǒng)的釀造技術相互借鑒、融合,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釀酒工藝的進步,形成了獨特的釀酒技術,在后期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酒業(yè)得到了迅猛發(fā)展。
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酒文化與人們聯系更加緊密,它的涵蓋范圍更加寬泛,廣泛地融入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在2013年外媒的一篇報道上,評出的世界十大最愛喝酒的國家中,我國排名位居第二位,可見酒之于我們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酒文化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在不同的場合,無論是開業(yè)宴、婚慶宴、慶生宴、喪宴等等,均有與之相關的酒禮和酒俗,酒在此表達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內容、一種寄托、一種情感的流露。
以上就是關于酒在歷史長河的發(fā)展歷程,可見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酒的質地愈發(fā)醇香,種類更加多樣化,酒文化的內涵也在歷史的洗禮下不斷豐富,逐漸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獨特酒文化。
三、酒的文化特性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供人們享樂的飲料,更承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與寓意。
它既可以熱烈如火,又能冷如寒冰;既會讓人魂牽夢縈、超脫曠達,又會叫人放蕩形骸、變化無常;既能讓我們在憂愁時拋開一切痛苦,忘卻人世煩憂,又會使我們沉淪深淵、展露本我。
作為一種文化物質,酒與人們生活、情感、精神密切相連,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經過不斷積淀,最終升華成一種精神,一種獨有的文化,富有越來越深厚的內涵。酒從最初作為簡單的物質而存在,到后來被作為禮儀文化的重要載體,形成了有關酒的酒禮制度和行為準則。
四、酒文化的內涵與特性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酒文化亦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酒文化歷史。
可以說作為自然發(fā)酵而形成的產物,酒的獨到口味和價值逐漸被人們發(fā)現并得以重視起來,擺脫了其作為一種簡單具體的飲品而存在的狀態(tài)。
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與人類的社會生活、藝術、政治經濟等息息相關,在歷史的不斷積淀中,最終得以豐富形成一種獨特的“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
1.酒文化的內涵
酒文化,是我國多樣化的文化中的一個分支,是經過歷史長期的積淀而形成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相對獨立、完整的文化體系。著名的經濟學家丁光遠最先提出這一概念,認為酒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愈加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更在悠久的歷史積淀下創(chuàng)制了底蘊十足的酒文化,使得在每一個朝代都散發(fā)著酒文化的彌香氣息,也映射了那一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和人文精神。
酒已經不僅僅供人們享樂,人們飲酒也不再是單純地品酒,而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們所表現的更多是一種以文化價值為基底的,物質或精神層面的境界需求。
在我國,隨著酒文化的長期發(fā)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喝酒交友”、“喝得營養(yǎng)”等的飲酒時尚,酒文化更多的是以酒為依托,酒上文化的意義。已經逐漸將飲酒升華為一種享受,一種精神的寄托,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呈現。
2.酒文化的特性
酒文化具有民族性,在歷史長期的發(fā)展中,不同的民族由于社會、歷史、文化的差異而形成和發(fā)展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
雖然后來隨著酒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有些民族酒也出現了世界化的趨勢,但依舊沒有改變其獨特的民族性。酒文化還具有綜合性,是一種集多種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
它不僅僅是液態(tài)形式的物質,還被賦予了精神文化、習俗文化、心理文化和行為文化等。這種文化的綜合與融合亦使其具有了廣泛的滲透性,不僅在政治、軍事、文化、宗教、醫(yī)學等領域發(fā)揮特殊作用,更在文化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與各種文化現象結合,演變出新的獨特文化形式。
五、總結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而儒家的思想文化又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文化在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中自然也會受到儒家道德文化的熏陶。
作為具有統(tǒng)治地位思想的儒家文化對酒文化的滲透性極強,酒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漸構筑了一種以“酒德”和“酒禮”為主要內容的酒文化內涵,酒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禮儀的象征,有酒德和酒禮的限制和約束性。
【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tǒng)的酒文化11-23
養(yǎng)生酒文化08-03
客家的酒文化08-03
日本的酒文化08-03
關于酒文化05-08
襄陽的酒文化11-23
淺說酒文化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