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學作文錦集六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作文 篇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記
深夜,起身。
扭亮杏黃的臺燈,拉開蛛灰的絲幔,捧一杯濃香的茗茶,微閉雙眼,等待雨的光臨。
雨來了!
耳畔響起珠落玉盤之聲,忽大忽小,或清脆或沉重,各不相同。
雨,你這調皮的小精靈。
我用三分橫笛的悠揚,三分木琴的清亮,四分古箏的曼妙,湊足十分的`愜意,來聽你的傾訴。
雨落在樹葉間,樹葉淌出大提琴婉轉的旋律。
雨落在瓦片上,瓦片彈奏出編鐘美妙的音符。
雨落在池塘中,池塘跳躍出揚琴般清脆的樂章。
夜間聽雨,在耳邊縈繞著的是美妙的絲竹之音,一絲一縷,淡淡,細細,輕輕。
推開小小的玻璃窗,一股香味迎面撲來,混雜著泥土的清香、葉子的淡香、花兒的馨香和雨的素香,花茶一般。
只有大自然,才能散發(fā)出如此奇特的香味啊!
伸出手,接住一滴雨,清清涼涼,掃去了燥熱,撫平了煩躁的心緒。
杯中,茗香漸漸地淡去,口中留香。卻不愿意再續(xù)香茗。因為妙玉說過:“一杯為品,兩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
雨聲,也漸漸淡去,但耳中留韻。
春雨,活潑而不失其溫柔;夏雨,熱烈而不失其剛勁;秋雨,綿綿而不失其明快。
“天街小雨潤如酥”,雨是細膩的;“沾衣欲濕杏花雨”,雨是飄逸的;“夜來風雨聲”,雨是堅強的。
猛然,發(fā)現(xiàn)思緒飄遠,再回頭,看雨、聽雨、聞雨、摸雨,雨已過去。
在深夜,傾聽雨聲,捧一杯香茗。
在深夜,傾聽雨聲,洗一分清涼。
在深夜,傾聽雨聲,得一分淡泊。
夜間聽雨,確是一種享受。
中學作文 篇2
與其痛苦的沉浸在往昔的挫折中,不如放松心情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明天,因為曾經輝煌也好,曾經失敗也罷。那都是過眼云煙。與其勞心費神的去追憶,不如淡薄心志簡簡單單的整理一下自己的心緒。人非圣賢,精力有限,簡單快樂的活著就很好。
花開花落、晝夜更替、生老病死本就是客觀世界的固有規(guī)律,沒有人能夠扭轉這亙古不變的定律。所以,我們犯不著為昨日黃花而嘆息不止,不值得為昔日的失敗而痛苦不堪。用平常心去看待平常事,自然活的灑脫自然。
俗話說“人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想輕松的擁有一份快樂著實不容易。但是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淪在自己的不幸中,相信世界上也許就沒有真正的幸?鞓。如果只看到不如意,那將會是怎樣的世界?失意、痛苦、悲痛、絕望,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又怎么能夠快樂起來?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換種心態(tài),以全部的熱情去迎接今后的每一天,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新綻放的每一個生命都是那么美麗動人;春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了四季的更替,世界變得更加生機無限,充滿趣味,一種美好的心態(tài)勝過十服良藥。明智的人將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筆超值的財富。笑一笑,十年少。如此簡單就能夠擁有輕松與年輕,為什么還要自尋煩惱呢?要知道,年輕的心會讓人永遠年輕,永遠魅力四射。
若想活的快樂,還應是用激情點燃歲月,用豪情裝點人生,讓我們的生命幸福快樂起來。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并非全部都是生活逼迫的,有時候痛苦來自于自己的臆造。只要你以一種淡然清朗的心境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你就會感覺到做什么事情都得心應手、水到渠成。由此不得不想起那久違的阿Q精神,試想一想,如果能夠想“我比有錢的人帥,我比有錢的人帥。”然后再去體味生活,那么就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答案就在我們生活的態(tài)度的中。
中學作文 篇3
語文是一種表達方式,是人們表達心中的話的出入口,語文也因為包括語言而無處不在。
今天早上,天還沒亮,鄰家的雞就打鳴了,那洪亮的鳴叫聲一下便把我叫醒了,誰叫我是離鄰居家最近的呢?我揉揉眼,掏出表來一看時間,才六點,我剛想再次躺下,那鬧人的雞又叫了起來,害得我只好洗漱去了。
我坐在床上,腳突然碰到了一個東西,我撿起來一看,竟是一份不知道什么時間的報紙。我漫不經心地翻翻,"切,是看過的。"我剛想將報紙收回,一個字突然吸引住了我。我之前從沒見過這個字,看著這個之前被我忽略的biang字,我很好奇,這個字很像早期時候的字,密又細,結構也很不好把握,這個字由之、穴、月、么、言、長、馬、刂、心"組成的字是怎樣被制造出來的呢?我看著報紙,將這個字寫在了紙上,寫完后我就驚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打在報紙上的字寫在紙上,竟如此壯觀,看著這被我拉長的字,我怕了,原來文字是這樣的多形啊,就連"旯"字都記不住的我,往后怎么面對這樣密集的字呢?我認真地將它寫在了便條上,又注了音,貼在了床頭,心里想到以后它便是我提醒自己文字多樣性的'例子了,在經過此事后,biangbiang面的biang字便對我來說再也不是一個陌生的字了,因為我在報紙中學到了它,我在報紙中學到了語文。
"語文無處不在"這句話是有依據(jù)的,在日常生活中,電視、手機、書、報紙都能學到語文,所以也請所有的人都注意生活細節(jié),在各種地方學到知識,學到語文。
中學作文 篇4
試論一種全新的中學作文評改理念,提高視率 讓分數(shù)和評語動態(tài)地呈現(xiàn)
——試論一種全新的中學作文評改理念
在整個作文教學體系中,評改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讓這一環(huán)節(jié)落空,那么作文訓練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難以掙脫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形成的疲軟狀態(tài)。所以,更新作文評改理念,在當下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作文教學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既然整個語文教學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尤其是評改)理念就也應該隨之更新。我們知道,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已經首次把“人文性”寫了進去,突出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承認和重視“主觀性”在語文學習中的存在。如今,語知和閱讀中答案的“惟一”和“機械”的現(xiàn)象,尚且還遭到人們的批評,而主觀性非常強的作文,它就更應該值得人們反思。我認為,對一篇學生作文,不應該存在絕對的評判標準,不應該只是惟一的分數(shù)和惟一的評語。因此,作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我們的評改理念也應該與整個語文教育的理念相適應。
目前作文評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動力,也就是說對所有學生的寫作熱情不能產生推動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發(fā)放下來,總是極少數(shù)學生面對自己的分數(shù)激動不已,面對自己的評語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數(shù)學生看看分數(shù)然后驚詫不已,瞧瞧評語于是皺著眉頭?梢哉f,“點”上的積極,更襯托出“面”上的消極!在廣大教師對此感到納悶、痛苦乃至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的學生更是感到納悶、痛苦乃至無能為力!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覺得分數(shù)和評語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試問:這少數(shù)學生的作文和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其分數(shù)和評語都真的無可爭議嗎?作文的好差標準難道是絕對的嗎?老師的打分尺度難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當然,在正常情況下,極個別特別好或極其差的作文,被老師用來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許因為老師斟酌得審慎一點,評判的結果可能會離“準星”稍微近一點,從而能夠被大家廣泛地認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們的分數(shù)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評語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教師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讀者,盡管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讀者。打個比方吧,教師可能比學生水平更高一點,他們之間的關系相當于“尺”與“寸”,但教師這個“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學生這個“寸”更是有“所長”之可能的“寸”,況且比較起來,教師“尺”為一,而那么多學生卻擁有那么多的“寸”?墒,我們?yōu)槭裁粗蛔尳處煹摹俺摺卑l(fā)揮著作用——很顯然,有時發(fā)揮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讓學生的“寸”能夠“有所長”呢?假如在整個評改過程中,大膽地放手,也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甚至于多次參與,那么學生的寫作熱情也許就會極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夠的轉化力,也就是說不能把訓練轉化成效益,轉化成“再生能力”,轉化成“生產力”。作文評改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舉一反三,通過有計劃的一次訓練達到學生自己在無序狀態(tài)下的多次訓練所不能輕易達到的效果,從而真正地大面積地增強整個班級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越寫越想寫,越寫感覺越好?墒,目前的評改措施缺乏更高層次上的互動性,只由教師一人改,學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數(shù)和評語,而難有機會看別人的分數(shù)和評語,而即使是在所謂學生之間的“互改”之后,也僅僅是“我看你給的分數(shù)和評語,你看我給的分數(shù)和評語”,而其他學生仍然難有機會看到。
這幾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運!它“合在本中人未識”, 正如姜夔《揚州慢》詞里的紅色芍藥“年年知為誰生”,甚而至于該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幾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運竟如此悲慘!這就意味著,一個學生向他人借鑒經驗和吸取教訓的機會比較少,意味著一篇作文難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著一次有計劃的作文訓練難以很好地發(fā)揮它的轉化功能和實現(xiàn)它的最終目的。
分數(shù)和評語: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
要克服上述兩大弊端,要使分數(shù)和評語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和轉化力,我們就必須建立一個全新的理念:分數(shù)和評語都不是靜態(tài)的,它們是動態(tài)的。
眾所周知,分數(shù)與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時它們的差距竟令人十分驚訝,從而引起非常大的爭議。此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原因很簡單:如果是教師評改,他在評改時,就有可能因為見識有限,不能適應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風格;可能因為思維僵化,不能容忍放膽作文、另類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為情感定勢,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作文,無視一些特殊學生的進步;可能因為心理失調,不能耐心地進入“文本”,僅僅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同樣,學生之間的簡單“互改”,也會受到某一學生的見識、思維、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約,給出的分數(shù)和評語往往會引起很大的爭議?傊,只給一個分數(shù)和評語,絕對不是實事求是地衡量學生作文實際水平的最好方法,絕對與人們對整個語文學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觀性這些特點的最新認識不相適應。
現(xiàn)在,已經到了應該對分數(shù)和評語的給法,作重新考慮的`時候了!為此,我提出一個新的看法——學生作文的分數(shù)是可以變動的,評語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們是動態(tài)地呈現(xiàn)著的。這樣,分數(shù)和評語實際上會有若干個,而不是簡單的一個。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分數(shù)可以變動,評語可以多元地呈現(xiàn)呢?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視率問題。
視率:變低為高
現(xiàn)在,我們已經把分數(shù)和評語放在了一個動態(tài)過程之中,而能夠實現(xiàn)這一動態(tài)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提高作文的視率。
什么叫視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為勞動產品被自己和別人尊重的程度,作為信息產品被自己和別人了解的程度。簡單地講,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別人看和自己看。沒有看,實際上就是沒有評價;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個人,實際上就是評價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種評價。在這里,視率與評價發(fā)生了聯(lián)系,也就是與分數(shù)和評語發(fā)生了聯(lián)系。
過去,一篇作文的視率非常低,學生寫好后,只有老師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時被另一個學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數(shù)學生的作文有機會被老師所評講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數(shù)和評語處于動態(tài)的過程之中,在動態(tài)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就必須打破這種評改體系的靜態(tài)模式,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人更多地參與,讓一篇作文贏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視率。那么,具體來說,怎樣提高視率呢?
第一,多個方面參與。在通常的教師評改之外,我們還要增加學生的互改。不過,這種互改,不是過去那種機械的“結對子”,而是由教師在隨意發(fā)放一篇作文的時候任意確定。雖然一個人仍然只是擁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與同座位的另一個學生交換,或者與前后座位的其他學生作更大范圍的交換,然后再改;評改后,返還給作者本人,這時作者本人還可以反批,與評改者進行爭鳴、論戰(zhàn);當最后交給老師時,老師還要看,不僅看作者原文,還看各個學生所打的分數(shù)和所寫的評語,然后也在“五花八門”的分數(shù)和評語后面給出自己的參考分數(shù)和評語;甚至教師的分數(shù)和評語還不是“終審”,如果作者本人有話還可以“好好說”。這種互改,是交互的,復式的,立體的,多層次的,是更高意義上的互改,我們可以把它稱作“互聯(lián)網”式的評改。經過這樣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數(shù)和評語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數(shù)的多種和評語的多樣,確實得益于視率的提高。視率的提高,極大地刺激了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熱情,從而使他們感到自己的勞動被尊重著。
第二,多種媒體呈現(xiàn)。當今是一個信息時代,媒體極其豐富,交流和傳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學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條信息。過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個讀者,它就像韋應物《滁洲西澗》里所說的一棵幽草可憐地在“澗邊生”著,少人知曉,無人賞識。那么,作為一個信息產品,它如何才能被別人廣泛地了解呢?這就必須提高視率。在看的過程中,信息才能實現(xiàn)其價值,作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訓練效果。作為信息產品,一篇作文的內容被反復呈現(xiàn)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寫作興趣小組成員將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斷出成黑板報或編成小報(傳閱或張貼);(2)在多媒體教室上評講課,充分地利用實物投影的優(yōu)勢,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學生作文的內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優(yōu)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斷推薦給校廣播站,或鼓勵學生自己投稿。不過,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對精彩片斷的呈現(xiàn)予以高度重視,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創(chuàng)造的信息被廣泛地關注著,從而從面上鼓舞每個學生的信心,從根本上調動大家的寫作積極性。
第三,不同時間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課時的評講課,至多再加上課后的個別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沒有什么渠道了。其實,我們還可以在過一段日子后,統(tǒng)一安排時間(如自習課、輔導課)交流,讓學生“回頭”看,像老牛吃草一樣不斷地反芻。
如果我們用以上方法來認真地進行操作,那么,每一個學生作文的視率無疑就會大大地提高。視率提高以后,大家對一篇作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評價也就會形成,分數(shù)和評語動態(tài)的呈現(xiàn)也就會真正地變?yōu)楝F(xiàn)實。
不過,視率的提高,還需要文字的載體發(fā)生一場革命。
載體:變作文本為作文紙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使用裝訂成冊的本子作為載體來給學生書寫。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視率,不便于作為信息來即時呈現(xiàn)。可以說,新的評改理念需要新的載體來實現(xiàn)它。
我認為,應該把文字的載體設計成作文紙(這里要強調是“一張”)比較好,這樣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學生之間的頻繁交流,從而提高視率,因為每一次作文都是寫在一張紙上的,而一張紙可以不受已經裝載了其它作文內容的整個本子的約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這種信息物靈活的呈現(xiàn),我們可以把它即時地張貼于教室的墻壁上(不必從本子上撕扯下來或謄寫下來),可以長時間地放在學校廣播站而等待機會播出(不影響下一次的作文訓練),可以整版地轉換成復印件讓大家人手一份(評改或欣賞)。
我要補充說明的是,這張作文紙,最好把“得分欄”設計出來,而且能夠容納幾個不同的分數(shù),這樣就會提醒和鼓勵更多的人參與評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學生作文的低視率和靜態(tài)性評價,長期以來阻礙著作文教學效益的提高。許多教師不滿作文教學的這種現(xiàn)狀,其中少數(shù)人還自發(fā)地在下放權力讓學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然而,我們的嘗試始終還不能做得非常徹底(僅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機械式的交換,其結果仍然一樣:分數(shù)和評語是惟一的)。這是為什么呢?
一是我們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語知、閱讀、寫作這三大板塊,我們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視“語知”(像庖丁一樣操刀解牛,拆卸著一個個所謂“要點”),其次強化訓練“閱讀”,而視“寫作”為可有可無的東西,這就把作文教學的時間壓縮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憐。這是我們教師自己教育觀念的落后,是我們在“作繭自縛”!
二是我們顧慮于人們對自己“偷懶”的嫌疑。廣大的語文教師,經常處于矛盾之中,總是覺得單是“精批細改”效果并不明顯,但還是擔心于學生的看法、家長的意見和領導的評價,于是乎,只好舉起筆來,對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錯別字、標點符號等都親自改動,甚至還代替寫上許多,改得紙張上紅跡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現(xiàn)對一篇作文評價的“霸道”行為。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當作“裝在套子里的人”!事實上,有一些教師早已“不避嫌疑”,他們拿出膽識,放下包袱,做了一點可貴的嘗試。
中學作文 篇5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簡易的房中度過的,明天都被寧靜所洗禮,于清晨被悅耳之聲叫醒,歷經城市喧囂侵擾的心靈,陡然回到這寧靜悠遠的巴爾魯克山中,回歸到這曠古未有的寧靜之中,而又知道周圍是綠色的叢林,心里似乎注滿了一汪清漣之水,輕盈盈的如半山塘開放著的一朵睡蓮。
也有聲音傳來,在白天的山巒,偶爾也有人語喧嘩,幽谷傳回鳴,空山不見人,倒是讓人感覺到深林與世隔絕,感受自然和那人世間的煙火之氣,的是鳥聲。從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聞著那密密的松林中傳出的啾啾鳥鳴還能看見那墨點般的小鳥,如森林的音符一般在林間躍動著,棲落著。鳥鳴常常使松林歸于虛靜,鳥兒天生就是靈巧的精靈,鳥叫聲讓人著迷,這時聽出的是一陣陣翠綠的啼鳴。
在山林中聆聽到的聲音,是充滿生機的,當然在山中聽到的聲音是有顏色的,如皚皚白雪,響動的是銀白色的潺潺流水,如春花秋菊的開放與凋零,偶爾能聽出它有嬌艷的紅和柔和的顏色。在山中被震驚的色彩自然是那綠的聲音了。放眼望去,那漫山遍野的松樹柏樹,榆樹楊樹……就連林間飄過的清風也是綠色的,這綠色將森林與原野融為碧綠的一體,分不清色澤的濃淡與深淺,這聲音自然用不著側耳傾聽,觸目之處皆是,這自然的前所未有的深邃與寧靜使我墜入悠遠的時空中。而這染綠的聲音讓我忽有心靈的悸動。
初晨黎明的時刻,山間就有了那番“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閑適情調,那林間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順著翠葉的脈絡滴落下來,從中聽出的是一種輕柔而凝重的綠色,太陽漸漸升起,樹林靜默肅立,樹枝交錯聆聽出的是一種茁壯成長的蓬勃生機,忽而狂風呼嘯,浪涌般的咆哮著的陣陣松濤,聽出來則是悲壯磅礴的綠色。當陽光輕撫著這滔滔無邊的林海清風一掠,驚現(xiàn)一汪清泉,林間小憩,又見一灣清溪,在我聽來是恬靜而平和的綠……山居無事的時候,靜靜的穿行在這無邊際的林間。所經歷的`凡世的喧囂與塵垢,便一下子被蕩漾的無影無蹤,只覺得身心忽而愜意而愉悅,心中陡然有層斑駁的綠色漫上心房,盈注著那清涼的綠意來。
平日里聽慣了這綠色的聲音,在夜里便時常難以入眠,燈下?lián)肀欢,此時那綠色的聲音也已經漸漸了無生息了,看皎白的月慢慢浮上窗沿,白色的月光下,自然地綠色被冷光洗禮,那綠色的聲音也已經漸漸地被月光消融,漸漸地隱逸在蒼茫的原野中。
在這樣的月夜里,我那思緒的翅膀煽動者,翩翩起伏著,希望那綠色的聲音再次閃現(xiàn)。
起風的夜晚,看著窗外云起云涌,看著那山與天的交融,狂風吹襲著樹林,寒風吹卷著枝葉,心中激起萬丈豪情,卻不忍在林間放聲長嘯,不為別的,只為珍惜那份凄清。
那些年,聽風、聽水、聽鳥聲,不僅是因為厭倦了凡世的喧囂,的是為了追尋那份清新淡雅的自然,尋求我那顆被侵擾的心。
置身于這山中,徜徉在林間的綠色里。心輕靈的恍若一片翠綠的葉子,即使歷經風雨搖曳,卻能夠自由飄搖而落,那夢依然是綠色的,那人心必定是染著幾分青翠的。
中學作文 篇6
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初探
作文教學素稱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論在高考、中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賦分都超過總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真正花在作文教學上的時間、精力與之是不相稱的。每每考試或作文競賽優(yōu)秀作文不多,而平庸和尚未成文的作文卻不少。這與作文教學過程“走過場”和“不到位”是不無關系的。這一問題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有人慨嘆學生的作文“一代不如一代”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縣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索,并構建了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就是“三程七步”,即“三程”:“議”、“寫”、“評”,“七步”:“定題——討論——成果交流——評價——寫作——批改——評講”。
第一個程序“議”,包括“定題”、“討論”、“成果交流”、“評價”!岸}”是指教師規(guī)定作文的范圍,或給一個話題,或給一篇材料,或教師命題,讓學生圍繞教師給的題目,結合學生各自的情況再命題。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擬定作文的題目,確定作文的題材(讓學生獨立思考十分鐘左右,并將自己擬定的題目和內容梗概,即思考的成果簡略記錄下來)。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寫的題目和內容!坝懻摗笔侵附處熃M織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每位同學都談談自己的想法,再互相建議“你應該怎么寫”,“你應該增刪哪些內容”等。通過互相補充,互相點撥,互相評論,互相幫助,形成各自作文的構想(或作文的雛形)。教師要逐組介入,參與討論(十至十五分鐘)!俺晒涣鳌笔侵父鹘M選出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的情況,包括大家的題目和構想,特別是有創(chuàng)意的題目和構想等。讓全班同學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十五至二十分鐘)。“評價”是指教師對同學們的交流情況進行提示性的、導向性的、鼓勵性的評價,或請學生代表對其感受最深的口頭作文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把評價引入學生作文的過程之中。
經過廣泛深入地“議”,把“寫是么”,“怎么寫”,“怎么寫好”的問題潛“移”默“化”到學生的腦海里,而且會成為他們豐富多彩的記憶,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同時,還可以豐富他們的思想。有人說:“你一個思想,我一個思想,加在一起就會產生更多的思想”。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我們必須將這四大要素引入作文教學過程之中。
第二個程序“寫”,即指學生在課余寫作文。有了題目,有了要表達的內容,有了寫作文的思路和構想,還不等于形成了作文。要完成一篇作文,學生還要經歷一個艱難的文字組織過程。因此,我們不提倡“當堂作文,當堂完成”。因為“當堂作文,當堂完成”只是一種變相的考試,只能反映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幫助是不大的。這種方法只能在考試檢測或在畢業(yè)班訓練應試技能和速度時用用。作文教學必須在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前面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文的潛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寫作文,學生就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查閱資料,整理思路,謀篇布局,譴詞造句,修改完善,周周正正地把字寫好。
第三個程序“評”,包括教師“批改”作文和作文“評講”!芭摹睍r,教師要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多就少改,注意捕捉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特別要注意發(fā)掘不同層次學生的“新的增長點”。眉批和總批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教師批改時要做詳細的記錄,作為“評講”的備課資料!霸u講”時,要注意賞析不同層次學生的文章、語段和句子。每次表揚面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特別要注意表揚作文成績差的學生的“新的增長點”。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還要對存在的有傾向的`共性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對個別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個別指導。不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批評作文寫得不好的同學,更不能用諷刺挖苦的口吻念他們的作文或寫得不通順的句子。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削弱他們作文的興趣。
以上是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或曰“范式”,我們并不要求每一次作文都要完整運用這個模式,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簡化“議”的過程。但要體現(xiàn)其指導思想、基本內涵和教學原則。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分層啟動,因材施教,異步推進”。基本內涵是:“教學過程的異步推進(包括課內和課外的異步推進);不同層次學生作文的異步推進;每個學生原‘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異步推進。”教學原則是:“面向全體,突出主體,注重過程,強調合作”。我們這里說的層次,與層次教學說的“層次”是有區(qū)別的,它指的是全班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個層次,它是容個別教學方法于班級授課形式之中,以期達到個別教學的效果和班級教學的效率。
為了便于對本模式理解和運用,這里有必要對其教學原則進行解釋和說明。
一是“面向全體”。教學中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定題”,參與“討論”,交流“成果”,使人人動腦、動口、動手。教師在“批改”和“評講”時,分層要求,特別要注意關愛作文有困難的學生,讓全體同學異步前進。
二是“突出主體”。實踐性是作文課的本質屬性,作文教學如果離開學生主體的寫作實踐活動是不可想象的。有的老師在作文教學時,苦口婆心,從“怎么開頭”,“怎么過渡”,“怎么結尾”,到“寫那些內容”,講得不亦樂乎。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無法照老師講的去做。作文反映的應該是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以及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恰恰是老師不知道的。至于表達方式主要取決于內容表達的需要,只能由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在閱讀中借鑒,在習作實踐中習得。作文教學要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思,大膽地說,獨立地寫。讓學生自己體驗,探究作文的成功之路。這樣還可以避免學生作文雷同現(xiàn)象。
三是“注重過程”。作文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也是有其教學過程的。長期以來,對作文教學過程的評價,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作文成績的評價,也往往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導致不少教師的作文教學過程“荒蕪不堪”,這不能不說是學生作文“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落實作文教學的具體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立足教學過程的“到位”和“優(yōu)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分層啟動,因材施教。尤其要保證作文有困難的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得到老師和同學們切實的幫助。并有所長進,使之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是“強調合作”。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顯而易見的。但學生都在以個體的經驗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某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學要使學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認識,就要使之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寫的事物不同的側面,就必須運用分組的、全班的教學形式,開展討論、交流和評論等活動,創(chuàng)造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條件和氣氛。同時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有效地使一些“特困生”擺脫在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窘境”。
【中學作文】相關文章:
中學的生活作文03-05
關于中學的作文02-04
走進中學作文02-03
中學優(yōu)秀作文02-06
關于中學作文03-28
熱門中學作文06-06
實用的中學作文05-25
【精選】中學作文7篇05-02
【精選】中學作文16篇05-26
中學感恩作文比賽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