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1
【詩句】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出處】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翻譯】北邊平原的五陵一帶,千秋萬代依然青煙繚繞云霧蒙蒙。
【全詩】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全詩賞析】
岑參是大手筆: 當(dāng)其描述身居塔頂俯覽四方之景時,眼底的山原、陵苑便全都生氣流動、奔湊筆端了!斑B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以“波濤”比擬東望中的連綿群山,又以“奔走”狀其起伏欲動之態(tài),那靜立的山巒,便帶有了呼嘯澎湃之勢,滾滾而東。這化靜為動的寫法,與后世辛棄疾以“萬馬回旋”之喻,描摹“眾山欲東”景象,正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后回首南望,只見四達的“馳道”,從金壁輝煌的宮觀樓闕中奔出,帶著蒼翠的槐樹影,伸向遠(yuǎn)天;那宮觀樓閣,原本都巍峨入云,而今從七層塔頂俯瞰,竟渺然而小,顯得何其“玲瓏”可愛!最令人嘆賞的,還是“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二句!扒锷北緹o運動之態(tài),但在詩人筆下,卻如銜枚奔行中的龐大騎隊,前后人、馬,一色青碧,剛從天邊涌出,轉(zhuǎn)眼間已擁擁攢攢,布滿了千里“關(guān)中”——把蒼茫無際的“秋色”,表現(xiàn)得如此富于聲勢,這在后世,恐怕也唯有歐陽修描摹“秋聲”的“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之句,方可與之媲美!最后寫高塔之北望:“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在遼遠(yuǎn)的山原上,隱隱可見漢代的“五陵” (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在那里長眠的,便是曾經(jīng)以雄偉壯大的氣象,崛起于中原大地的'漢帝國的五位帝王(高祖、惠帝、景帝、武帝和昭帝)。然而滄海桑田,他們當(dāng)年燦爛煊赫的文治武功,而今安在?只有青濛濛的云煙,還籠罩著這些孤清的墓陵,“萬古”不散。這兩句描摹眼前之景,而融之以“萬古”青煙,抒寫了詩人俯覽中悠悠而生的多少歷史盛衰之感。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2
【詩句】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出處】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翻譯】蒼青的松樹分立于御輦馳行的`大道兩旁,慈恩寺的殿堂觀宇多么精巧玲瓏!
【全詩】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全詩賞析】
唐人作詩,素有互相競賽之風(fēng)。吳師道稱: “岑嘉州(參)與子美(杜甫) 游,長于五言,皆唐詩巨擘也!本揠⒅g賽起詩來,氣象當(dāng)更可觀。謝榛《四溟詩話》就評判過一次岑、杜之間的寄、答之作,以為“岑詩警健,杜作殊不愜意,譬如善弈者,偶爾輕敵,輸此一著”,可見是杜甫“輸”了。湊巧得很,天寶十一載(852),岑參、高適、杜甫、薛據(jù)諸人,同登長安曲江之北的“慈恩寺塔” (即“大雁塔”),先后以同題作詩,顯然亦有競賽之意。后世鑒賞家評杜詩為眾作之“壓卷” (見《唐詩鑒賞辭典》428頁),可見這回是杜甫“贏”了。不過,子美贏得也實在不易,因為岑參素以“詞麗格雄”著稱,這首《登慈恩寺浮圖(塔)》詩,也自有難以凌軼之處。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3
【詩句】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出處】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翻譯】此情此景令人徹悟了佛理,美妙的善道是我歷來所尊崇。今后我決心掛冠隱去,以佛道為憑藉超然生死極樂無窮。
【全詩】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全詩賞析】
順著這一思緒,詩之結(jié)尾忽然化出了頓然悟道式的曠達之語:“凈理(即佛理)了可悟,勝因(即“善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站在寶塔頂上,悟覺到世界之長久和人生之有限,則身外的功業(yè)、名利、榮華、享樂,又有什么可留戀的?倒不如掛冠棄官、超然世外,以領(lǐng)略佛家的無窮之“道”,不更有興味些?從登高俯臨的清奇之境,引發(fā)“了悟”佛理的曠達之思,這就是岑參《登慈恩寺浮圖》所抒寫的情志。杜甫則不同: 他在后半篇雖也描述了“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的'俯覽之景,卻又隱隱與時局的混亂、山河的破裂交織在一起,表達了“登茲翻百憂”的志士之慨。所以,結(jié)尾又以“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的比興,寄寓了那深切的憂國之思。讀來令人百感交集、惋嘆不已。明人王世貞稱“岑(參)才麗而情不足” (《藝苑巵言》)。比較一下岑、杜這兩首同題之作,人們正可感受到:岑參曠達,杜甫執(zhí)著; 岑詩以境界之清奇雄麗見長,杜詩則以詩韻之蘊藉深沉為優(yōu)。從詩以言志的傳統(tǒng)眼光看,岑詩之“情不足”,恰為杜詩之韻深長所壓倒。判杜詩為“壓卷”,良有以也。倘若從對登高覽景的審美觀照看,則岑詩寫景的奇恣清健,又非杜詩所能及也。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4
一、原文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湊一作:走;似一作:如)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館一作:觀)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二、翻譯
寶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聳入天宮。
登上去像走出人間,蹬踏梯道盤旋空中。
高峻突出鎮(zhèn)定神州,崢嶸勝過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擋住白日,七層緊緊連著蒼穹。
下看飛鳥屈指可數(shù),俯聽山風(fēng)呼嘯迅猛。
山連山如波濤起伏,洶涌澎湃奔流向東。
青槐夾著筆直馳道,樓臺宮殿何等玲瓏。
秋天秀色從西而來,蒼蒼茫茫彌漫關(guān)中。
長安城北漢代五陵,萬古千秋一派青蔥。
清凈佛理完全領(lǐng)悟。善因素來為人信從。
立誓歸隱辭官而去,信奉佛道其樂無窮。
三、注釋
。1)浮圖: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譯,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2)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3)世界:指宇宙。
。4)磴:石級。
。5)盤:曲折。
。6)突兀:高聳貌。
(7)崢嶸:形容山勢高峻。
。8)鬼工:非人力所能。
。9)礙:阻擋。
。10)驚風(fēng):疾風(fēng)。
(11)馳道:可駕車的大道。
。12)宮館:宮闕。
。13)關(guān)中:指今陜西中部地區(qū)。
。14)五陵:指漢代五個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15)凈理:佛家的'清凈之理。
。16)勝因:佛教因果報應(yīng)中的極好的善因。
。17)掛冠:辭官歸隱。
(18)覺道:佛教的達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覺之道。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5
原文: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代]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湊一作:走;似一作:如)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館一作:觀)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譯文
寶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聳入天宮。
登上去像走出人間,蹬踏梯道盤旋空中。
高峻突出鎮(zhèn)定神州,崢嶸勝過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擋住白日,七層緊緊連著蒼穹。
下看飛鳥屈指可數(shù),俯聽山風(fēng)唿嘯迅勐。
山連山如波濤起伏,洶涌澎湃奔流向東。
青槐夾著筆直馳道,樓臺宮殿何等玲瓏。
秋天秀色從西而來,蒼蒼茫茫彌漫關(guān)中。
長安城北漢代五陵,萬古千秋一派青蔥。
清凈佛理完全領(lǐng)悟。善因素來為人信從。
立誓歸隱辭官而去,信奉佛道其樂無窮。
注釋
浮圖: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譯,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世界:指宇宙。
磴:石級。盤:曲折。
突兀:高聳貌。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礙:阻擋。
驚風(fēng):疾風(fēng)。
馳道:可駕車的大道。
宮館:宮闕。
關(guān)中:指今陜西中部地區(qū)。
五陵:指漢代五個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凈理:佛家的清凈之理。
勝因:佛教因果報應(yīng)中的極好的善因。
掛冠:辭官歸隱。
覺道:佛教的達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覺之道。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面自下而上仰望,只見巍然高聳的寶塔拔地而起,仿佛從地下涌出,傲然聳立,直達天宮。用一“涌面字,增強了詩的動勢,既勾勒出了寶塔孤高危聳之貌,又給寶塔注入了生機,將塔勢表現(xiàn)得極其壯觀生動。
接下去四句:“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面寫登臨所見、所感,到了塔身,拾級而上,如同走進廣闊無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階,盤旋而上,直達天穹。此時再看寶塔,突兀聳立,如神工鬼斧,簡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僅雄偉,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面寫登上塔頂所見,極力夸張塔體之高,摩天蔽日,與天齊眉,低頭下望,鳥在眼下,風(fēng)在腳下。這鳥和風(fēng),從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從塔上看,就成了低處之景,反襯寶塔其高無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寫東南西北四方景色!斑B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面描繪東面山景,連綿起伏,如滾滾巨浪;“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面狀摹南面宮苑,青槐蔥翠,宮室密布,金碧交輝;“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面刻寫西面秋色,金風(fēng)習(xí)習(xí),滿目蕭然,透著肅殺之氣;“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面寫北邊陵園,渭水北岸,座立著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它們是前漢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當(dāng)年,他們創(chuàng)基立業(yè),轟轟烈烈,如今卻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詩人對四方之景的.描繪,從威壯到偉麗,從蒼涼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著詩人對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憂思。
末了四句,“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面詩人想辭官事佛,此時,岑參得知,前方主將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當(dāng)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聵;朝廷之內(nèi),外戚宦官等禍國殃民;各方藩鎮(zhèn)如安祿山、史思明等圖謀不軌,真可謂“蒼然滿關(guān)中面,一片昏暗。詩人心中惆悵,認(rèn)為佛家清凈之理能使人徹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來的信奉,因此想學(xué)逢萌,及早掛冠而去,去追求無窮無盡的大覺之道。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6
【詩句】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出處】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翻譯】群山起伏象洶涌的波濤,仿佛去朝拜大海滾滾而東。
【全詩】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唐]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全詩賞析】
中間八句寫站在塔上所見景色,從側(cè)面突出塔高。東面山嶺連綿的波濤;玲瓏小巧的青槐、宮觀;關(guān)中蒼茫秋色;北原青蒙蒙漢陵。所有這些都是極目遠(yuǎn)眺盡收眼底之景。東西南北,視野廣闊遼遠(yuǎn),從所見景物之遠(yuǎn)來渲染塔高。這幾句景物描寫也創(chuàng)造了孤高、清雅的境界。
第三部分為最后兩句,道出詩人的想法。身臨高塔面對蒼茫開闊的`景色,處于清雅脫俗的境界里,詩人自然領(lǐng)悟佛理,甚至想辭官歸佛。
【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原文、翻譯、注釋、賞析09-29
唐詩三百首大全: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賞析07-06
高適《塞下曲》的原文與賞析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