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家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田家原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田家的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田家的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及賞析1:
田家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多雨紅榴折,新秋綠芋肥。
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古詩簡介
《田家》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前四句寫田家的缺吃少穿!叭溉椤本湟韵,作者攝取雀、雞、羸牸、豪豨、牧童、農(nóng)夫等各自的動態(tài)入詩,寫所見田夫的辛勤,再以“紅榴”“綠芋”二句概括田夫順應自然,過著自然之樂的日子的情況。結聯(lián)流露出對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注釋
、判袑ⅲ杭磳。
、屏济缥纯上#禾锢锏那f稼還不能指望上。希:希望,這里是指望的意思。
、抢夏攴綈壑啵豪夏耆诉B粥都舍不得吃。方:正。愛:吝惜,舍不得。
⑷雀乳青苔井:雀兒在長著青苔的井邊洞穴中孵化小鳥。乳:生子,這里是孵化小鳥。
、砂装屐椋何瓷嫌推岬拈T。
、寿鸂迹▃ì):瘦弱的母牛。
、瞬輰郑╦uē)牧豪豨(xī):牧童穿著草鞋放牧著健壯的肥豬。屩:草鞋。豪豨:古書上稱健壯的肥豬。
、陶郏赫蹟,這里是落下的意思。
⑼旁舍草中歸:意思是直到傍晚才從田地里歸家。旁:同“傍”。
、斡薰龋杭从薰。相傳在今山東臨淄西。《說苑·政理篇》記載:齊桓公逐鹿到一個山谷中,見一老翁,就問這個山谷叫什么名字,那老翁回答說:“這個山谷叫愚公谷”。
、虾螣涸趺锤覠﹦凇Vt詞。用“何煩”常表示委婉地否定。
賞析/鑒賞
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田家的生活無疑是清苦的,少食無衣,瘦牛破車,穿著草鞋放牧,披星戴月勞動,卻又有其自身的樂趣。中五聯(lián)對仗,意象映對,色彩豐富。末兩句以典作結,雖流露出對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語含憤懣,卻依然透出詩人超世隱居的閑情逸致。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原文及賞析2:
田家詞
牛靿咤咤,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
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日月食糧車轆轆。
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攸得牛兩角。
重鑄鋤犁作斤,姑舂婦擔去輪官,輸官不足歸賣屋。
愿官早勝仇早覆,農(nóng)死有兒牛有犢,不遣官軍糧不足。
古詩簡介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劉猛、李余古題樂府詩數(shù)十首,讀后感動萬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見所聞一一寫進這組古題樂府詩里!短锛以~》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張。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終幾乎完全用農(nóng)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敘事,在貌似平和順從的話語里,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痛苦的心聲,蘊涵著農(nóng)民的血淚控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實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疊字的選用,急促重濁的入聲字的韻腳,不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和音樂性,聲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題,強化了感情,渲染了氣氛,而且使這首古題樂府的特色更加鮮明。這正是元稹“頗近謳謠”的代表作。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痛苦的心聲,蘊含著農(nóng)民的血淚控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實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翻譯/譯文
天久不雨,土地堅硬,牛拉著沉重的犁耙,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地爬行著。牛蹄碰擊著堅硬的土塊,發(fā)出“趵趵”的聲音。駕牛的農(nóng)民還嫌牛走得太慢,不斷地揮動著鞭子,發(fā)出“咤咤”的聲音,驅使著,吆喝著。然而農(nóng)民終年勞累,用血和汗水換來的珍珠般的果實,卻盡進了官倉,自己一無所得。因為六十年來,戰(zhàn)爭不斷,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們吃的糧食全由農(nóng)民供給,并由農(nóng)民駕駛的大車不停地運往前線。自從官軍征伐藩鎮(zhèn)的戰(zhàn)爭開始以來,朝廷就把農(nóng)民連人帶牛和車以及農(nóng)具一并征用了。農(nóng)民驅牛駕車千里迢迢地把糧食運到前線后,結果連牛也被官兵宰殺吃掉了,農(nóng)民只收得兩只牛角而返。但是戰(zhàn)爭還在沒完沒了地打下去,新的軍輸又在等待著他們。農(nóng)民只得重鑄犁鋤,重做斤,重新開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獲之后,運到官倉,終年辛勤勞動所獲還交不夠,甚至回來連房屋也被迫賣掉買糧納稅。但愿官軍早日勝利,以報藩鎮(zhèn)叛亂的仇恨,我們不要緊,累死了還有下一代,牛被殺了還有小牛犢,不會讓官軍的軍糧缺少的。
注釋
、龠暹澹恨r(nóng)民的叱牛聲。確確:土塊堅硬的樣子。趵趵:牛蹄聲。
、诖卮兀簠布臉幼樱颂幰员鞯膮布笳鲬(zhàn)事的頻繁。
、坜A轆:車輪聲。象征著農(nóng)民軍輸?shù)姆敝睾图逼取?/p>
④斤:泛指農(nóng)具。斤,斧子一類的工具。鋤一類的農(nóng)具。
、莞玻焊矞纾瑴缤。
賞析/鑒賞
唐朝自安史之亂起,戰(zhàn)禍連年不斷,繁重的軍事開支壓得勞動人民伸不起腰、喘不過氣來。元稹自幼家貧,并親眼看到戰(zhàn)爭給人民、尤其是農(nóng)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他在參加制科考試時所寫的《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中,就鮮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張,認為天下要長治久安,非從“息兵革”入手不可。元稹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貶斥為江陵士曹參軍,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再出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他在通州司馬任上,仍以置人民于袵席為己任,白居易在詩中稱道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伸。”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劉猛、李余寫的古題樂府詩數(shù)十首,讀后十分感動,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見所聞一一寫進這組古題樂府詩里,《田家詞》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張。
“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碧炀貌挥,土地堅硬,牛拉著沉重的犁耙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地爬行著。牛蹄碰擊著堅硬的土塊,發(fā)出“趵趵”的聲音。駕牛的農(nóng)民還嫌牛走得太慢,不斷地揮動著鞭子,發(fā)出“吒吒”的聲音,驅使著,吆喝著!斑高浮,農(nóng)民的叱牛聲!磅栗馈保L懵!按_確”,土塊堅硬的樣子。詩的開篇,作者就用兩個短句、三組疊字,狀形寫聲,把農(nóng)民耕地時的那種艱苦、忙碌、急促的情狀繪聲繪色地突顯在讀者的眼前。然而“種得官倉珠顆谷”,農(nóng)民終年勞累,用血和汗水換來的珍珠般的果實,卻盡進了官倉,自己卻一無所得。因為“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六十年來,戰(zhàn)爭不斷,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們吃的糧食全由農(nóng)民供給,并由農(nóng)民駕駕轆轆的大車不停地運往前線。自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算起,到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已超過六十年。這六十年間,戰(zhàn)爭頻繁,到貞元、元和間,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中央與藩鎮(zhèn)之間的戰(zhàn)爭從未間斷。元和十二年,征討淮西吳元濟的戰(zhàn)斗正在激烈地進行著,所以說“六十年來兵簇簇”。“簇簇”,叢集的樣子,以兵器的叢集象征戰(zhàn)事的頻繁!稗A轆”,車輪聲!霸略隆薄ⅰ稗A轆”,象征著農(nóng)民軍輸?shù)姆敝睾图逼取?/p>
“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收得牛兩角,重鑄耬犁作斤劚。姑舂婦擔去輸官,輸官不足歸賣屋”。古代把京城附近方千里之地叫“京畿”,自京畿之外每五百里稱作一服,把由近及遠的控制區(qū)域分別稱為“侯服”、“甸服”等九服。這里的“海服”,泛指臨近海邊的藩鎮(zhèn)割據(jù)地區(qū)。中唐時期,河北、山東割據(jù)反叛的藩鎮(zhèn)均在東方沿海一帶,正在進行的對淮西吳元濟的征討也在東方,故曰“收海服”。這一段的意思是說,自從官軍征伐藩鎮(zhèn)的戰(zhàn)爭開始以來,朝廷就把農(nóng)民連人帶牛和車以及農(nóng)具一并征用了。農(nóng)民驅牛駕車千里迢迢地把糧食運到前線后,結果連牛也被官兵宰殺吃掉了,車被當柴燒了,農(nóng)民只收得兩只牛角而返。但是戰(zhàn)爭還在沒完沒了地打下去,新的軍輸又在等待著他們。農(nóng)民只得重鑄犁鋤,重作斤屬刂,重新開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獲之后,“姑舂婦擔”,運到官倉,終年辛勤勞動所獲還交不夠,甚至回來連房屋也被迫賣掉買糧納稅。深重的災難就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壓在農(nóng)民的頭上,沒有盡時。這是對罪惡戰(zhàn)爭的血淚控訴,是田家痛苦心聲的真實描繪!敖飫薄,泛指農(nóng)具。
“愿官早勝仇早覆,農(nóng)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這三句表面上是說:但愿官軍早日勝利,以報藩鎮(zhèn)叛亂的仇恨,我們不要緊,累死了還有下一代,牛被殺了還有小牛犢,不會讓官軍的軍糧缺少的。實際上應是農(nóng)民極端憤激之詞,背后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一代被壓榨、折磨死了,下一代還要繼續(xù)受壓榨、折磨;老牛被殺了,小牛還會面臨同樣的命運,戰(zhàn)爭一天不停止,農(nóng)民的沉重災難就會永無止境地繼續(xù)下去。憤激之意出以忠厚之辭,耐人尋味。全詩就在田家的這種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結束了,而農(nóng)民的深重災難卻延續(xù)到整個封建社會,意義極為深遠。
這首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終幾乎完全用農(nóng)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敘事,在貌似平和順從的話語里,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痛苦的心聲,蘊含著農(nóng)民的血淚控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實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疊字的選用,急促重濁的入聲字的韻腳,不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和音樂性,聲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題,強化了感情,渲染了氣氛,而且使這首古題樂府的特色更加鮮明。這正是元稹“頗近謳謠”的代表作。
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夜宿田家
宋代:戴復古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譯文: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只有斗笠跟著我彷徨在歧路上,一個春季了竟還穿著過冬的衣服。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細雨中艱難地行走在山坳的黃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農(nóng)家的白木板門。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夜里盡管蛙聲呱噪,還是入夢化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鄉(xiāng)。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可嘆寫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達,天上的大雁不給傳書而南北竟自飛。
注釋:
簦(dēng)笠(lì)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簦笠:古代的一種有柄的笠。
雨行山崦(yān)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山崦:山坳;山曲。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化蝶夢:《莊子·齊物論》中莊子曾夢化蝴蝶。李商隱《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賞析:
“簦笠相隨走路歧,一春不換舊征衣!痹姷氖茁(lián)總寫漂泊江湖之苦。“簦笠”(雨傘和草鞋)、“征衣”這些意象本身就與羈旅生活有密切關系,積淀了與離情羈思有關的感情內(nèi)容,因而詩人選取這兩種意象,就給了讀者以離情羈思的暗示。
一人東西漂泊,只有“簦笠”是隨身伴侶,其孤獨落寞之情態(tài)可以想見!白呗菲纭比旨葘懨魉咧凡淼篮芏,又寫明作者是無目的、無方向的漫游。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記載:“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薄板勇贰奔雌缏贰钭右娖缏范恢稳ズ螐,因而傷心痛哭,詩人“走路歧”時的愁苦心態(tài)也就不難想見了!耙淮骸秉c明時間,說明作者一個春天都是這樣不停地奔波!芭f征衣”寫明作者現(xiàn)在身上穿的是以前流落江湖所穿的衣服,這說明在“一春”之前也是客居在外,不停奔走。游子的羈旅之愁苦通過時間的延續(xù)曲曲繪出。僅此開頭兩句,就把羈旅之苦寫盡,天涯游子四處奔波、百無聊賴的心態(tài)亦在不言之中。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頷聯(lián)人題,具體寫日行夜宿的羈旅生活的情狀。出句寫雨中跋涉,寫路途之艱辛。大雨滂沱中在“山崦”上攀登,已不堪其苦,再加上行走于“黃泥坂”上,其困頓艱辛更可想見。對句寫夜宿田家,寫住宿之簡陋!白园屐椤笨梢韵氲教锛抑,而住宿其家的游子之苦也就不言而喻了。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頸聯(lián)承頷聯(lián),寫詩人夜宿田家的情景。“亂蛙聲”三字寫出了鄉(xiāng)村之夜所特有的音響。本來,夜幕降臨后,一切都歸于沉寂,只有和煦的清風送來遠處的蛙鳴。躺在床上,聽聽這青蛙的合唱,本來應有幾分愜意,然而在雨中跋涉了一天的詩人,哪里還有這種雅興,“蛙聲”而日“亂”,則是詩人移情于物,辭因情發(fā)。而在“亂蛙聲”中競能慢慢入睡,這又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了奔波一天之勞累。由于飽嘗羈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則寫夢中回鄉(xiāng)。連做夢都想著回家,其鄉(xiāng)情之濃可以想見。然而,人只有在夢中才能“歸”,其心情之痛苦又可想而知!肚f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边@里化用莊周化蝶的典故,抒寫了自身的迷茫悵惘之感。“身”與“心”相對,有身在江湖,心存家園之意,由此可以體會到詩人長年客居在外自有不得已的原因。詩人由于功名上不得意,只得流轉江湖,靠獻詩賣藝來維持生活,有家難歸,只是在這里不愿寫明罷了。
尾聯(lián)在前幾聯(lián)所敘寫的基礎上推進一層,抒寫鄉(xiāng)愁。詩人四處漂泊,既是思歸不得,退而求其次,就盼望著得到一紙家書,可惜,就連這一點聊勝于無的安慰也得不到。由于流落江湖,行蹤不定,結果是“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這一不愿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對這位長年客居在外、思家心切的詩人來說,內(nèi)心的痛苦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鴻雁在古代是書信的象征,遠離家鄉(xiāng)自然想到托雁傳書,因而目睹空中飛雁,鄉(xiāng)情自然也就更濃。“天南天北雁自飛”一句,是景語,也是情語。思鄉(xiāng)之情是無形的、抽象的,雁則是有形的實物,把抽象感情與具體形象結合起來,這就使無形的鄉(xiāng)情仿佛可觸可見了,從而收到生動的藝術效果。作者身當此境,目睹征鴻,心已隨之遠去,但恨身無雙翼,依然羈留他鄉(xiāng),則有人不如雁之感。雁天北天南自由翱翔,帶來了無邊愁思,卻偏偏無情,不能帶來鄉(xiāng)書,只是徒增一番愁苦。辛棄疾《祝英臺近》云:“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睒嬎家严喈斝缕。馮去非《所思》“西風不寄小銀鉤”的想象卻更深了一層,盼望西風在“帶愁來”的同時,也能為他“寄小銀鉤”,但又終于未能變成現(xiàn)實。戴復古的尾聯(lián)與馮去非詩句意境相似。著一“自”字,使客觀景物帶上了濃厚的主觀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悵惘之意,無可奈何之情。
原文及賞析4:
【詩句】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出處】唐·王維《渭川田家》。
【譯注】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全詩】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農(nóng)村農(nóng)家薄暮景致。面對農(nóng)家安閑的生活,詩人頓生羨慕之情。
全詩共十句,用筆似信手拈來,卻形象之極,讀來眼前如一段電影畫面在徐徐滑過!靶惫庹招媛洌F巷牛羊歸。“用的是一組遠景鏡頭對這幅農(nóng)家晚歸圖刻畫了一個總的背景。溫暖的夕陽籠罩著小小的村莊,仿佛給小村披上了一層暖暖的柔紗,遠遠地可以看見有人趕著牛羊歸來,隱入小巷深處。鏡頭慢慢地推近,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倚著柴門,望著遠方,等著放牧的孫兒歸來。接著鏡頭平移,我們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正在抽穗,而蠶兒成眠桑葉已經(jīng)稀疏。這時,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雞的啼叫,田埂上,農(nóng)夫們扛著鋤頭回來了,他們?nèi)齼蓛傻鼐墼谝黄鹫f著絮絮閑話。而不遠處,一位詩人正看著他們,惆悵地搖頭感慨。
詩人為何會油然而生惆悵之心呢?這得聯(lián)系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王維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張九齡,傾向進步,但自開元二十四年(736)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后,王維深感在政治上無依無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信步來到田野,看到這樣一幅農(nóng)家晚歸圖,看到農(nóng)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閑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卻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羨慕之心,退隱之念。
《式微》是《詩經(jīng)·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反復復地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巧妙地化用《式微》篇名入詩,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念,表現(xiàn)含蓄但又蘊味深遠。
全詩前八句是寫景,后兩句是抒情。最后以“式微”暗扣第二句“窮巷牛羊歸”的“歸”字,首尾呼應,情景交融。
原文及賞析5:
詠田家/傷田家
唐代聶夷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譯文
二月蠶未結繭,早成抵債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賣出。
這是挖掉心頭好肉,來補眼前爛瘡。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燭。
不照豪華筵席,只照災民空屋。
注釋
糶(tiào):出賣谷物。
眼前瘡(chuāng):指眼前的困難,眼前的痛苦。
剜(wān)卻:挖掉,用刀挖除。心頭肉:身體的關鍵部位,這里喻指賴以生存的勞動果實。
綺(qǐ)羅:貴重的絲織品。這里指穿綾羅綢緞的人。筵(yán):宴席。
逃亡屋:貧苦農(nóng)民無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賞析
《詠田家》是聶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佳品。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鮮明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憤怒地控訴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貸給唐末農(nóng)民所帶來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廣大農(nóng)民的深厚同情。
詩的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描寫殘酷的高利貸剝削給廣大農(nóng)民所帶來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開篇就揭露封建社會農(nóng)村一種典型“怪”事:“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寫出了農(nóng)民在青黃不接之時被迫借貸的悲慘境地。二月還未著手養(yǎng)蠶,五月稻子尚處青苗期,然而,貧苦的農(nóng)民迫于生計,為濟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來的新絲、新谷作抵押,借上“驢打滾”的高利貸。“二”“五”月極言時間之早,這么早就背上閻王債,足以說明農(nóng)民已到了山窮水盡、骨枯髓干的地步!百u”“糶”狀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農(nóng)民的辛酸血淚和無比痛苦。“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貸吮血噬骨的殘酷剝削本質!把矍隘彙惫倘槐扔餮矍凹彪y,“心頭肉”固然比喻絲谷等農(nóng)家命根,但這比喻所取得的驚人效果決非“顧得眼前顧不了將來”的概念化表述能及萬一。剜卻性命攸關的“心頭肉”以療眼前毒瘡,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舊傷未愈添新傷,窮困伴著死亡行,這就是對當時廣大農(nóng)民瀕臨絕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動寫照。“挖肉補瘡”,自古未聞,但如此寫來最能盡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后四句為第二層,主要是直抒胸臆,盡吐胸中塊壘,表達詩人對解決正在激化中的社會矛盾的希望和設想,深寄對“君主”的譏刺之意,表達改良現(xiàn)實的愿望,頗合新樂府倡導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詩人把解決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君王”所代表的個人利益!熬酢敝盃T”只照地主豪紳,權貴達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農(nóng)舍,即客觀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滿之意見于言外,妙在運用反筆揭示皇帝昏聵,世道不公。“綺羅筵”與“逃亡屋”構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兩極分化的尖銳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增強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農(nóng)家賣青破產(chǎn)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點出其結果必然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呼號而轉徙,饑渴而頓踣”,“非死而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充滿作者對田家的同情,并含蓄而尖銳地譏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讀者能夠透過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思味出那激化社會矛盾的真正罪手。
這首詩之所以向為人們所傳誦,除了它真實而帶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反映了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還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詩歌的容量更為廣闊。對農(nóng)民被迫借取高利貸及其更慘痛的后果,詩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卻心頭肉”以“醫(yī)得眼前瘡”來比喻之。剜肉補瘡,并非根本的療毒之策,它只會造成更加嚴重的新局面。這樣以剜肉補瘡來比喻農(nóng)民以借高利貸濟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過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過的了。這個比喻,一方面使詩歌的形象具備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使有限的形式容納了無限廣闊深厚的社會內(nèi)容。
其次,鮮明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把封建社會中貧富懸殊的階級差別給歷歷如繪的描寫出來了!安徽站_羅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對“君王”的希冀之語,但其中卻包含了雙重對比的意味。從“君王”的角度來說,恩澤不均,只顧富室,不恤貧苦,這一對比,就把“君王”的階級立場給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一邊是權貴豪門華麗的衣著,豐盛的筵宴,一邊卻是無衣無食,貧困破產(chǎn),逃亡在外。這一對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貸剝削農(nóng)民的嚴重惡果給突現(xiàn)出來了。如此形象的對比,也把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給烘托得淋漓盡致。
此外,這首詩的語言頗質樸通俗,感情也很真誠感人,充分顯示了聶夷中駕馭語言、節(jié)制感情的功力。胡震亨論唐詩,認為聶夷中等人“洗剝到極凈極省,不覺自成一體”,而“夷中詩尤關教化”,從此詩即可看出。其所以如此,與語言的樸素凝煉同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末廣大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更加慘重,至于顛沛流離,無以生存。在這樣的嚴酷背景上,產(chǎn)生了可與李紳《憫農(nóng)二首》前后輝映的聶夷中《詠田家》。
原文及賞析6: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古詩簡介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家生活的五言律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翻譯/譯文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nóng)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nóng)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jīng)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
注釋
⑴田家:農(nóng)民。
⑵卉(huì):草的總稱。
⑶驚蟄(zh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⑷耕種(gēng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蓤銎裕╬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示埃喝展狻
、岁蹋▂àn):晚。
、虪伲╠ú):小牛。
、哇荆╭ú):過分勞苦。
⑽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戏A(lǐn):儲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儲(sùchǔ):隔夜之糧。
、厌嬉郏▂áo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覒M(cán):羞愧。
、硬桓╣ēng)者:做官的人。
⒃祿食(lùshí):俸祿。
⒄閭(l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創(chuàng)作背景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賞析/鑒賞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nóng)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nóng)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nóng)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拔⒂辍倍謱懘河,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耙焕左@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總寫農(nóng)家耕作!皫兹臻e”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具體寫農(nóng)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nóng)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nóng)夫忙碌無一人輕閑點出,“就理”又寫出農(nóng)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nóng)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nóng)忙之后,突然轉筆寫到農(nóng)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nóng)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nóng)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胺綉M”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原文及賞析7:
田家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古詩簡介
《田家》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主要寫的是農(nóng)村社日祭祀田神,以祈豐年的情景。這首詩的前兩句,從農(nóng)村的環(huán)境概貌寫到田家的歡聲笑語;詩的后兩句,從鳩鳴雨歇寫到日上花繁。結句一個“繁”字,表現(xiàn)了春雨后農(nóng)村生機勃勃的興旺景象。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以輕快的筆調(diào),寫出農(nóng)家生活的樂趣。
翻譯/譯文
高高低低綠桑樹映照平川,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語喧天。
林外鵓鴣聲聲叫小雨初停,屋頭紅日送春暖杏花正鮮。
注釋
平川:寬闊平坦的陸地。
賽神:又叫“賽社”,以酬謝神靈。田神:農(nóng)神。喧:喧鬧。
鳴鳩:即斑鳩。
初日:初升的太陽。
綠桑高下:形容桑樹高低錯落。
賽罷田神:指春祭。
笑語喧:喧-噪雜,熱鬧。
鳩:一種小鳥。
屋頭:宅邊,房前屋后。
初日:雨后剛出的太陽。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為作者慶歷七年(1047)春在滁州看到農(nóng)民在結束祭神活動后互相嬉笑的熱鬧場景,洋溢著歡快氣氛時所作。
賞析/鑒賞
詩人以細致的筆觸,描繪出了江南地區(qū)農(nóng)村的一派自然春光。江南的農(nóng)村岡巒起伏,竹籬茅舍錯落地散布在山岡下面。前面是一派平展的稻田.桑樹高高低低地就栽在屋前屋后,春天來了,桑樹長出了鮮嫩的綠葉,掩映在平川之間。春耕開始時,按風俗要向田神祈禱豐年。農(nóng)村的男女老少看完了獻祭田神的歌舞以后,帶著歡快的情緒回到家里。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歡樂。
在下半首中,詩人集中地描寫了春天的景色。江南的春天經(jīng)常會下夜雨,早晨雨停了,陽光照著濕漉漉的新枝嫩葉,顯得特別青翠。鵓鴣鳥在樹上咕咕地叫起來。果然,不一會兒太陽就從東邊屋脊上升了起來。墻頭的杏花經(jīng)過夜雨的滋潤,盛開得更加燦爛,給村莊裝點著絢麗的春光。一幅生動的農(nóng)村自然圖景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名家點評
原長春教育學院副院長馬世一《歷代絕句三百首譯析》:全詩所構造的幾個畫面,如綠桑映川、杏花春雨、鳩鳥鳴林,屋頭初日等,都鮮麗明快,繪聲繪色地顯示了豐年有望的喜悅,也可以看出作者與民同樂的心情。
原文及賞析8:
田家原文
雞鳴人當行,犬鳴人當歸。
秋來公事急,出處不待時。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樂,爾苦人得知。
翻譯
凌晨雞嗚時人當出行,日落犬吠時人當回歸。
秋來官家勞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時。
昨夜大雨積水達三尺,鍋灶底下淤積一層泥
人們常說田家生活樂,田家苦難你們哪得知。
注釋
公事:指為公家(官府)服徭役。
不待時:不按時。
爾:你,你們,指田家。
賞析
在封建社會里,賦稅和徭役是地主階級政權殘酷剝削農(nóng)民的兩種基本形式。詩人作首詩揭露繁重的勞役給農(nóng)民帶來的痛苦。
這首詩在主題上沒有逸出元、白“新樂府詩”范圍,也是為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狀況呼吁。由于陳師道的生活比較接近人民,他對于農(nóng)民生活的描寫更具有震撼力!半u鳴人當行,犬鳴人當歸”看似寫農(nóng)村習俗。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雞嗚動身;歸來驚動村里的看家狗。這似乎是一幅農(nóng)村風俗畫。然而兩個“當”字點題了:本當應當這樣,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農(nóng)民已經(jīng)不能按時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張,形容雨特別大。農(nóng)民種莊稼有兩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澇!叭哂辍睂儆谔卮蟊┯,足以引發(fā)一場洪水。詩中沒有寫洪水肆虐,卻抓住生活的一個細節(jié):燒飯用的灶,下面聚集著淤泥一一完全損壞了。屋漏沖倒了灶臺,洪水卷來了泥沙。詩人沒有說明,但已經(jīng)暗示災害十分嚴重。這一家人不能夠對付災荒。他們家的糧食可能沒有剩余,他們無法修復被雨水毀壞的房子!叭搜蕴锛覙。爾苦人得知!痹娙擞眠@兩句作了回答。不了解農(nóng)民疾苦的官員眼中總有一幅“田家樂”的幻象,而農(nóng)家的重重苦難卻沒人知道。
原文及賞析9:
原文:
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宋代:周邦彥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譯文: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稀疏的籬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農(nóng)家。清晨,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散開。寒氣逼人,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似有還無,四野一片寂靜,遠處傳來一句山寺的鐘聲,目送一葉孤蓬起帆遠行。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添了一件衣服,策馬揚鞭去尋找驛站,愁緒滿懷,唯有買些酒來驅寒解愁。池塘里,鴨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叢中,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驚起,很快又成雙成對地聚在一起。
注釋: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疏籬:稀疏的籬笆。曲徑:曲折迂回的小路。蓬:船。
添衣策馬尋亭堠(hòu)。愁抱惟宜酒。菰(gū)蒲睡鴨占陂(bēi)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亭堠: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菰蒲:菰和蒲;借指湖澤。陂塘:狹窄的池塘。
賞析:
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詞人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繪的農(nóng)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疏籬”、“曲徑”是典型的農(nóng)家景致,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再往遠處看,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時間到了清晨,分手的時分已在即。“曲徑”,唐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贝送猓霸茦溟_清曉”句,似化用秦觀《滿庭芳》詞中“曉色云開”句,但周詞的詞序顛倒,所以這里的“開”字似更為精煉!疤旌缴袩o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篷”,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但見晨霧迷漫,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靜,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疤旌本洌猛蹙S《漢江臨泛》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痹~作上片以“疏籬”、“曲徑”、“田家”、“云樹”、“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畫面極為清靜淡雅,再襯以鐘聲,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送別,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
詞作下片轉而敘寫自己的心情。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馬揚鞭去找驛站,買些酒來驅寒解愁!巴ぼ保嘧魍け,原為偵察、瞭望的崗亭!逗鬂h書·光武紀》載:“筑亭堠修烽燧!边@里當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實質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說明其離愁之濃重!俺畋А币痪涫侨~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強調(diào)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歇拍二句,詞人又忽地轉入寫景,“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詞人飲罷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馬蹄聲聲,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宋詩人黃庭堅《睡鴨》詩有:“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依睡秋江!边@本是鄉(xiāng)野常見之景,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fā),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別賦》中所寫:“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痹~作下片以“添衣”、“策馬”、“尋亭堠”一系列行動,及鴨睡陂塘之景,側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fā)的“愁抱”,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
全詞煉字度句,精煉含蓄,疏密相間,勾勒微妙,語言深沉,格調(diào)超然。
原文及賞析10:
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詩簡介
《田家》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樸素淺進的語言,熱情地贊頌了農(nóng)村少年兒童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翻譯/譯文
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種,晚上回來還要織麻布,村里的年輕人各自都得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天真還未懂事的小孩還沒學會如何去幫助耕種和織布,但也會在桑樹下面學起了種瓜。
注釋
耘田:田間除草;
績麻:搓麻線;
賞析/鑒賞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泥土氣息。后半首通過細節(jié)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nóng)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給全詩增添了活潑輕松的氣氛。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后半首通過細節(jié)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nóng)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原文及賞析11:
題諸葛谼田家壁
晚度孔明谼,林間訪老農(nóng)。
行沖落葉徑,坐聽隔江鐘。
後舍燈猶織,前溪水自舂。
無多游宦興,卜隱幸相容。
古詩簡介
《題諸葛谼田家壁》是宋代詩人賀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首聯(lián)點明時間地點及造訪對象;頷聯(lián)描寫行蹤,先是步履匆匆,然后在田家停留彌久;頸聯(lián)描寫寫農(nóng)家生活的勤勞、樸素,尤為清新曉暢;尾聯(lián)表示對游宦已興趣淡漠,希望能在此歸隱。詩中描繪了農(nóng)村的晚景,反映了詩人厭倦官場,希望歸隱的思想。全詩風格平淡,用語直樸,與所表現(xiàn)的情感相一致。
翻譯/譯文
黃昏時我越過諸葛亮谼,迎落葉沿小路策馬匆匆。
歇腳在山林間尋訪老農(nóng),客座邊聞聽得隔江晚鐘。
后屋里燈猶亮農(nóng)婦在紡織,前溪上水推碓無人自舂。
我早已沒多少游宦興致,來隱居希望您能夠相容。
注釋
諸葛谼(hóng):地名,在烏江北八十里,與江南石頭城相望,因諸葛亮而得名。谼:深溝、大谷。
隔江鐘:江對岸寺院里傳來的鐘聲。
燈猶織:燈光交織,形容燈很密。
水自舂(chōng):指水碓,以水作動力的舂米設備。
游宦(huàn)興:做官的興趣。
卜隱:擇地隱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時詩人任和州管界巡檢。詩人路過諸葛谼時,便寫下這首詩,以記錄夜訪農(nóng)家的經(jīng)過及其感受。
賞析/鑒賞
詩一開頭“晚度孔明谼,林間訪老農(nóng)!本忘c明了訪問的時間、地點和被訪的對象。詩的第二句已點明“訪”字。既然是“訪”,就會有一主一賓,有賓主間過從的場面,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但詩人另出手眼,把賓主間過從的場面統(tǒng)統(tǒng)隱到幕后,只讓自己在舞臺前獨步,寫自己的所行、所見、所言。“夜訪”在詩里不過是提供背景的過場,詩人著意要讓讀者傾聽的,是他自己潛思默運多時的心聲。詩人以“行沖落葉徑”寫夜訪之始。所訪的農(nóng)戶既座落在“林間”,故有“落葉”的小“徑”,而行人步履急促,愈見行色匆匆,又照應了首句的“晚度”。一個“沖”字,把行人發(fā)現(xiàn)歸宿之前、之后的焦灼和興奮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個蟄居在深林之中的莊戶人家,對于詩人還別有一種特殊的感召力,所以詩人要像當年陶淵明歸田園時那樣,“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了。
從“行沖”到“坐聽”,已相隔了一個較長的時間。詩人遙隔大江,能聽到從對岸傳來的鐘聲,這正是萬籟俱寂的夜深時分。唐人張繼《楓橋夜泊》中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正是這一句的出處!案艚姟焙汀奥淙~徑”,一寫聽覺,一寫視覺,不僅形象上富有變化,而且在暗示不同的時間方面又各具典型性。入暮時分,物色依稀,需細細共認道路,故有“落葉徑”之所見;夜深人靜,唯有聽覺最為敏感,故有“隔江鐘”所聞。而從“行沖”到“坐聽”,又寫出了心緒由騷動不寧歸于從容怡悅的變化:前者撩亂,一如那落葉紛披;后者寧靜,恰似那鐘鳴悠悠,這種心緒的變化,離不開主人家熱誠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貼心的話語,詩人雖不著一語,卻都歷歷可見,這里,無論是物色的選擇、敘事的熔裁,還是情景的交融,都可見詩人的匠心獨運之處。
這深夜回蕩在江空上的鐘聲,使詩人起了悠悠之想。夜本來是宜于靜思的,鐘聲更賦予了周圍的一切以深永的意義。詩人如同從中領悟到了什么,眼前這普通的農(nóng)舍,不止是游子的暫時棲息之所,也向詩人昭示了人生的歸宿。燈下夜織,水碾舂米,這些極平凡的畫面,此刻卻十分富有魅力。它們喚醒了詩人內(nèi)心的企求,一種類似陶淵明“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式的體認。夜半猶織,雖然勞苦;水流自舂,卻隨性自得。詩人在顧盼之間,透露了長期蘊積在心頭的隱衷?梢姡@首詩頸聯(lián)中所寫的“織”“舂”,既是實寫田家秋作的場景,又象征了詩人心所向往的歸隱的生活方式。詩人是情不自禁地把他心目中理想化的圖景,投射到現(xiàn)實中普通的流水人家上來了。
尾聯(lián)言自己本來就無心遠離家鄉(xiāng)去做那個芝麻官,現(xiàn)在看此地環(huán)境是如此靜謐,民心是如此純樸,真想選擇這導作為隱棲之地,不必到任所去了。詩的末兩句明言詩人倦于宦游、企望歸隱的意愿。然而僅此還不足以言詩。詩人的任務不在交代事情的本末,而在寫出他一層一層的感情活動來。因而,一次可能是尋常的訪問,在詩人筆下也會成為觀照內(nèi)心波瀾的契機,在平平無奇的素材之中,蘊蓄著深長雋永的詩味。
這首詩平淡的風格,和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對返璞歸真的退隱生活的歆羨和向往,吻合無間。
名家點評
當代古典文學家金性堯《宋詩三百首》:燈猶織,三字利落而傳神。
原文及賞析12: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shù)霉偌易恪?/p>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
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
鄉(xiāng)間農(nóng)家歡欣鼓舞,喜樂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連話語的音調(diào)也與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麥浪滾滾,夏糧豐收了。夏繭也豐收了,檐頭繰車索索作響,野蠶作繭無人收取,只得自生自滅。一派豐收之景,但麥打成糧,蠶繭織成絹絲,鄉(xiāng)民卻無法自己享受這些勞動成果,而不得不把糧、絹的大部分送給官家繳納賦稅。在這豐收的年景里,他們并不指望打下的糧食自己吃,織好的絹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賣黃犢,以繳納官府的橫斂就行了。鄉(xiāng)民們說自家并不計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認為只要不進縣衙門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注釋
、倌新曅佬琅亹偅捍司溥\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為只有男子才歡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臉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實無論男女,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容顏,都顯露出喜樂自得的樣子。
、陂茴^:原指屋檐的邊沿,此處應指屋檐下。繰車:即“繅車”,繅絲用的器具。
③軸:此處指織絹的機軸。
、茳S犢:指小牛。
賞析
此詩以“樂”來寫農(nóng)家之苦,立意精巧,諷刺深刻。仲夏時節(jié),農(nóng)民麥、繭喜獲豐收,卻被官府洗劫一空,無法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只能過著“衣食無厚薄”的悲慘生活。這首詩所反映的事實,應是中唐時期整個農(nóng)民生活的縮影,相當具有典型性。
在表現(xiàn)方法上,古樂府多敘事,《田家行》則選取農(nóng)家生活的兩個斷面,一是麥、繭豐收,一是糧、絹大部分送官,把這兩個斷面加以對比。這對揭示農(nóng)家苦這一主題,無疑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此詩純用賦體直陳其事,語言質樸無華,通俗流暢、凝練精警,于平易中見深刻。
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板錄;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唯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賞析:
原序:【庚辰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詞欲以多媚上,急責郡吏;
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屬縣令;ニ衙窨冢m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
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云!
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nóng)事?拷诜N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nóng)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nóng)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注釋:
1、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乇保褐副倍沸堑亩繁鷱闹赶虮狈睫D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斗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開始。東:北斗星斗柄朝東。
4、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5、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
賞析:
作者:這首五言律詩寫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作于他去長安應試的那年春節(jié)。詩中首尾兩聯(lián)反映了我國古代農(nóng)民非常重視觀測天象,注意氣候、節(jié)令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其中雖有某種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從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中間兩聯(lián)敘寫了自己的隱居生活內(nèi)容,其中隱隱透露了作者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說明他的鹿門隱居只是為了取得清高的聲望,以便得到引薦達到入仕的目的......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原文及賞析15:
江南田家
種田江南岸,六月才樹秧。
借問一何晏,再為霖雨傷。
官家不愛農(nóng),農(nóng)貧彌自忙。
盡力泥水間,膚甲皆疥瘡。
未知秋成期,尚足輸太倉。
不如逐商賈,游閑事車航。
朝廷雖多賢,正許貲為郎。
注釋
[1]樹秧:栽秧。
[2]借問:請問。晏:晚。
[3]彌:更加。
[4]膚甲:皮膚和指(趾)甲。痏(wěi)瘡:傷和瘡。這句是說,遍身都是瘡和傷痕。
[5]秋成期:秋季莊稼成熟收獲的時候。
[6]尚足:還夠不夠,可夠。太倉:原指京城大糧倉。這里泛指官倉。
[7]逐:追隨,做的意思。
[8]游閑事車航:商人不耕而食,到處閑游,用車船販運貨物。車航:車船。
[9]朝廷雖多賢:朝廷賢才雖然很多。含譏諷意。
[10]資為郎:指商人可以用錢買官做。郎:唐以后專指郎中、員外郎、此處泛指官。
賞析/鑒賞
本詩詠嘆農(nóng)民的悲慘命運。首四句寫霖雨傷農(nóng)。一“再”字,寫出災害頻連,以下層層敘寫農(nóng)民困苦,突出“官家不愛農(nóng)”的主題!肮偌也粣坜r(nóng)”是對統(tǒng)治者漠視農(nóng)民疾苦的腐朽本質的深刻概括,也是農(nóng)民痛苦生活的罪魁,有這個前因,于是就有了下面農(nóng)家苦的后果。“農(nóng)貧彌自忙”,“貧”見出農(nóng)民生活困苦!皬涀悦Α苯沂境鲛r(nóng)民自救不暇的慘狀!氨M力”兩句將農(nóng)民“忙”得體無完膚的情狀描繪得令人觸目驚心。“未知”兩句寫出農(nóng)民勞而難獲,自救已是艱難,而收成尚不敷苛重的賦稅,寫“官家”的黑暗,農(nóng)家的悲苦更進一層。尾四句寫官府賤農(nóng)重商,進一步申述“官家不愛農(nóng)”的題意。
本詩層層遞進,揭露“官家不愛農(nóng)”的罪惡,同情農(nóng)家的艱難困苦,揭露有力,感情真摯,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重農(nóng)愛農(nóng)的情懷。
【田家的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田家原文及賞析12-17
田家原文賞析12-06
詠田家 / 傷田家原文及賞析07-02
田家原文注釋及賞析09-20
《觀田家》原文及賞析03-31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觀田家原文及賞析03-09
田家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渭川田家》原文及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