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親子閱讀活動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親子共讀”,即家長確立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以良好、開放、多樣的家庭學習氛圍,與孩子共處、共學,讀懂孩子的個性、情感需求,與孩子共享成長的樂趣,一起發(fā)展?梢哉f,“親子共讀”是終身學習理念的具體體現。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認為,終身教育是進入21世紀的關鍵所在。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進入了社會轉型期,人的需求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開始點擊人的全面發(fā)展。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個體有自我發(fā)展的欲望,二是社會提供必要的條件?梢哉f,這是我們上海家庭分享的基本條件和趨勢。
目前,從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而言,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正成為熱門話題。2000年初,由上海市婦聯、市教委、市總工會、市衛(wèi)生局聯合下發(fā)的《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大綱》(試行)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目標之一是促進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工作任務之一是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工作原則之一是將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和推行終身教育相結合。這些,都給我們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學習型家庭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因此,選擇怎樣的研究切入點,采取怎樣行之有效的實踐方式與途徑,貫徹《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大綱》(試行)精神,是擺在我們面前所要思考的課題。為此,我園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對102名中班幼兒、124名大班幼兒的家庭開展了關于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的問卷調查,了解本園現狀,提煉參考依據。
(一)有利條件
1.家庭生活空間的優(yōu)化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占被調查總數的60%,父母作為主要教養(yǎng)人的人數占總數的60%,基本有書房的家庭占總數的77%,這說明隨著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日益改善,父母作為主要教養(yǎng)人這一趨勢,為親子共同生活與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2.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
在“學習型家庭中的家長應做些什么”方面,有43%和35%的家長把營造家庭學習氣氛和讀懂孩子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家長行為,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環(huán)境與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關鍵。雖然選擇“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相對少些,只占總數的16%和7%,但“終身學習”的理念正開始走進家庭。
(二)不利條件
1、重視雙向互動,忽視全程學習
全程性是“學習型家庭”的學習特點之一。調查中,有63 %的家長理解為親子雙向互動的全過程,有9 %的家長理解為學習某一內容的全過程,只有4 %的家長認為是滲透于一日的全過程。由此說明,相當多的家長還只是停留于單一形式或內容上,忽視了滲透性,把親子時間理解為純粹的教育時間,而非大量的生活式學習。
2、重視興趣需求,忽視年齡特點
從“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中應讓孩子獲得什么”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的家長選擇了學習興趣和需求、獨立的人格,分別占總數的42%、31%,而情感交流與溝通、開朗的個性卻分別只占總數的 22 %和13%。由此說明,家長的教育行為越來越與未來社會、人才的要求相適應,把書本知識的學習置于重要的地位,而忽視了幼兒這一年齡階段情感體驗和個性品質培養(yǎng)的關鍵期,忽視了家庭情感互動功能,把學習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片面理解為單純的書本知識的共同學習以及對知識學習的能力準備。
3、重視終身學習,忽視角色轉換
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的關鍵應有哪些意識”一欄中,有45%、40%、26%的家長分別選擇了讓素質教育走進家庭、終身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只有8 %的家長認為最關鍵的意識是向孩子學習;在“家庭活動”中,有83 %和40 %的家庭主體活動是讀書看報與看電視,而“和孩子游戲”只占36 %,且位于看電視之后。由此說明,廣大家長存在著終身學習本體化的傾向,即個體化行為,而非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學習,存在著觀念轉化為行為的斷層。
綜合調查結果,我園以“親子共讀”為切入口,力求通過研究與實踐,探索出有利于學習型家庭形成的幼兒家庭教育模式,為幼兒園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活動,提供方法指導與有效途徑。
二、開展“親子共讀”實踐活動
(一)宣傳指導,幫助不同層次家長提高認識
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使我園的家長對學習型家庭的內涵理解得較為深刻。如:應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創(chuàng)建平等、互重、對話的新型親子關系等等。但是,往往缺乏向孩子學習的意識,按自己的意愿定下孩子發(fā)展的目標,造成認識上的誤區(qū)。
針對這一家長教育現狀,我園積極開展家長專題講演、設計“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專輯、《家庭·親子·成長》征文比賽等一系列宣傳與指導活動,為親子共讀提供可借鑒的理念和方法。在觀念碰撞中,幫助家長讀懂孩子這本書,尋找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有效途徑,共同營造親子共讀的家庭學習氛圍。
(二)實踐體驗,促使家長獲得正確的定位
“如何讀懂孩子這本書”是親子共讀活動中的關鍵,因此,我園充分挖掘教育功能。
1、組織主題性親子共讀活動——設計可探尋的內容提供給家長和孩子,親子共同去發(fā)現、去探究、去記錄,開拓思路;
2、組織個性化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在“當一天爸爸媽媽”等活動中,與孩子進行角色互換,從中重新審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3、建立班級圖書館——讓孩子根據意愿借閱圖書,回家與父母共讀,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并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溝通對話,發(fā)揮家委會成員的能動性
我們認識到在倡導親子共讀中,加強與家委會成員的溝通、對話是有力的保證。為此,我園著重將“親子共讀”研究內容與家委會成員“見面”。
1.介紹“親子共讀”研究目的與動態(tài)——幫助家委會成員了解課題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從而和我們共同把握課題研究的方向;
2.座談課題研究與實施的可行性——共同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擬定致全體幼兒家長“營造親子共讀氛圍”倡議書,將親子共讀、共同成長的觀念轉化為了可操作的方法。同時,借助園《家庭·親子·成長》家庭學習節(jié),向全體延吉幼兒園家長發(fā)起倡議。
(四)資源共享,共建學習型社區(qū)
作為社區(qū)的一個窗口,我們充分利用軟件、硬件優(yōu)勢,引導親子間形成共讀的學習氛圍。
1.展示“美食街”、“親子陶藝大賽”等活動,讓觀摩者體驗到富有情趣的親子互動的方式;
2.與區(qū)婦聯聯手,組織以“親子共讀”理念為指導的一系列活動,同時,邀請幼教專家開設講座,將“親子共讀”的理念滲透于社區(qū)家庭中;
3.嘗試開辟新渠道,與企業(yè)合作,聯手舉辦“康爾潤通”杯家庭學習節(jié)、《家庭·親子·成長》征文比賽,以此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擴大創(chuàng)建活動的影響。
(五)培訓反思,提高教師研究能力
加強“家教研究指導工作”隊伍建設,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實效性。
1、采用分層互動的管理方式,即課題組負責人指導一一課題組主要成員一一一線教師,上通下達,強化研討與反思的意識;
2、通過培訓,讓每位教師把握課題研究的科學方法,同時選送課題組成員參加市“推進學習型家庭”理論講習班,以此來提高教師對“親子共讀”理念實踐的反思能力。
在實踐中,我們感到:教師的全方位參與有益于彌補和改進管理層面和操作層面相脫離的狀況,讓教師在實踐中能對“親子共讀”活動起到拓展與延伸的作用,從而促使每位教師成為善于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研究主體。
三、對“親子共讀”活動的思考
(一)轉換角色位置是形成“親子共讀”理念的首要前提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家長和教師分別又是這兩大環(huán)境的施教者。因此,形成“親子共讀”理念,教師和家長之間、親子之間必須重新定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曾經說過,教師必須要把自我教育作為他終身的任務。因此,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關鍵在于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由過去單向傳承式的指導者地位轉換為雙向交互式的家園關系,充分發(fā)揮家長更新“親子共讀”理念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現代社會的家長而言,在兒童由“生物人”變?yōu)椤吧鐣恕钡倪^程中,父母不僅是教育者,同時又是受教育者。在學習化社會的今天,孩子不僅僅在受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同時也在“社會化”著父母,也就是說,兩代人的社會化既有共同性,又有雙向性。共同性指兩代人共同成長,雙向性則指兩代人的相互影響。因此,現代家庭應該突破單向的教育模式,采用親子交互式的學習模式,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營造一種“跨越代溝”的和-諧的親子關系,通過分享交流、平等尊重,達到共同成長的目標。
(二)營造適宜氛圍是構建“親子共讀”理念的心理基礎
隨著現代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從物質生活享受轉向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在構建“親子共讀”理念的過程中,營造適宜家庭學習的物質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信息環(huán)境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物質環(huán)境。即給孩子留有活動的空間,包括在社區(qū)創(chuàng)設一方空間;提供有利于孩子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并將圖書作為給幼兒提供學習經驗、獲得處理問題方法、開發(fā)各種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媒介。
二是創(chuàng)設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溫馨的家庭生活和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學習需要。因此,家長既要注意親子溝通的行為方式,創(chuàng)造一種“聽的氣氛”,學會“平等對話”,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三是創(chuàng)設豐富的信息環(huán)境。良好、開放、多樣的信息環(huán)境起著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yǎng)探索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它可以不斷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開拓與孩子溝通的信息渠道。
(三)把握年齡特點是實施“親子共讀”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讀懂孩子這本書” 是科學,是藝術。由于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上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有不同的關鍵期,因此,怎么讀,讀什么,沒有通式。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他們年齡雖小,但內心世界的豐富性并不亞于成人,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而且不易讀懂的書。如果真正讀懂了,讀通了,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因此,作為“親子共讀”活動引領者的教師和“親子共讀”主角之一的家長更應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共同用情感體驗、智能和童心介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理解、把握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從而產生“共感”,并借助于孩子身心特點、個性發(fā)展所能接受的親子閱讀、游戲、親近自然、主題探究的共讀形式,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在一系列親子共讀中,既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與愛心,又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有其“一百種語言”來探究世界,感悟到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在共處中,讀懂孩子這本書,確立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從而更好地促進平等溝通,增強親子感情,密切親子關系,滿足孩子情感體驗與個性需求。
(四)資源共享互動是強化“親子共讀”理念的有效渠道
“學習型家庭”是健康、理想的家庭教育形態(tài)。為了達到這一境界,幼兒園首先應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通過積極的組織行為,與家長有效地合作,共商教育對策,引領家長成為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強有力的推動者,成為邁向學習社會的催化者。
幼兒園《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其反映的就是一種開放的、多元的幼兒教育理念,這說明幼兒園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應當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與社區(qū)的教育資源,并納入到“親子共讀”指導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中。積極、主動、有計劃地把家委會的人力資源、家庭學習的物質資源、家庭互動的經驗資源、社會力量的推動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交互資源等可開發(fā)資源通過借重、共讀、共享等不同形式,加以整合、完善,從而變?yōu)橛行зY源,充實到強化“親子共讀” 理念的資源庫中,真正為“親子共讀”活動的持續(xù)發(fā)展,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提供豐實的資源,拓展有效空間與渠道。
【小班親子閱讀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親子閱讀活動反思04-17
小班親子活動反思05-24
小班親子游戲活動反思04-17
親子閱讀活動方案05-19
親子閱讀活動總結01-04
親子閱讀活動總結范文05-24
親子閱讀活動方案策劃09-28
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總結03-03
幼兒親子閱讀活動方案02-25
小班親子的活動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