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知識點總結
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填空題知識點總結
1、 課程目標 的依據主要有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和對學科的研究 。
2、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具有 強制性 、普遍性和基礎性 三個基本特征。
3、中小學的教學科目設置,基本以 科學的分類 為依據。
4、 教學計劃 中的課時分配包括學科的總時數,每門學科各學年的授課時數和周課時等。
5、 教學大綱又稱 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6、教學大綱一般是由說明和 本文 兩部分構成的。
7、 教科書 又稱課本,它是依據教學大綱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
8、教科書是 教學大綱 的具體化。
9、課程實施是指把 課程計劃 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10、 教學單元 通常是指某門課程的教材內容中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部分。
11、課是教學單元的組成部分,所要解決的是課堂教學活動 如何安排 的問題。
12、評價教學活動的 過程與結果 是課程實施的最后一項任務或環(huán)節(jié)。
13、 課程評價 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起點。
14、 目標評價模式 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
15、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端提出了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
16、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
17、教師的 人格特征 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
18、 師生關系 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
19、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 授受關系 。
20、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關系。
21、結構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分為直線式、 _分支平行_ 、螺旋式和綜合式等。
22、教學策略的類型可分為內容型、 _形式型、方法型和綜合型 四種。
23、形式型策略就是以_教學組織形式_為中心的策略。
24、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學方法和_技術_為中心的策略。
25、綜合型策略是直接從_教學目標、任務出發(fā)、綜合展開 的策略。
26、 講授法 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27、講授法可分為 講述、講解和講演 三種方式。
28、 談話法 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
29、談話法可分為 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 兩種。
30、 練習法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31、 實驗法 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32、 教學 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徑。
33、 教學任務 受人們追求的教學價值取向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xiàn)的目標要求。
34、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 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
35、教學所傳授的 基礎知識 ,是指形成各門學科的基本事實、相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統(tǒng)。
36、所謂 智力 ,一般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認識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37、 體力 主要指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與身體各個器官的活動能力。
38、德國教育家 赫爾巴特 認為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
39、前蘇聯(lián)教育家 凱洛夫 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
40、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 相結合反映教學中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41、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 間接經驗 。
4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 直接經驗 為基礎。
43、掌握知識是發(fā)展 智力 的基礎。
44、智力發(fā)展是 掌握知識 的重要條件。
45、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 赫爾巴特 率先明確提出的觀點。
46、 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47、 教學原則 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48、 教學原則 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它的正確和靈活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49、 教學方法 是師生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
50、學生的 創(chuàng)造才能 主要指他們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智能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掌握未知曉的知識的能力。
51、 德育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
5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學校德育和_社會德育_等形式。
53、在德育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繼承性 。
54、 德育內容 是指實施德育工作的具體材料和主體設計。
55、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 。
56、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為學習輔導、 _生活輔導_和擇業(yè)指導三個方面。
57、德育過程是_個體社會化_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
58、德育過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_德育內容_和德育方法四個要素構成的。
59、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_學生已有品德水平_之間的矛盾。
60、 德育方法 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
天津教師招聘考試歷史學科重要知識點總結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yè)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fā)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置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教師招聘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招聘自我介紹總結05-06
教師招聘政審工作總結01-29
教師招聘考試考核總結05-16
教師招聘方案03-22
教師招聘方案02-01
招聘教師啟事02-28
教師招聘公告11-10
教師招聘簡歷01-14
招聘個人總結04-15
招聘個人總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