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外科總論名詞解釋

時間:2022-11-20 02:55:42 名詞解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外科總論名詞解釋

1. 自體輸血(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或稱自身輸血(autotransfusion),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時進行回輸。主要優(yōu)點是既可節(jié)約庫存血,又可減少輸血反應和疾病傳播,且不需要檢測血型和交叉配型實驗。

2. 全身麻醉:麻-醉-藥經(jīng)呼吸道吸入或靜脈、肌內注射進入體內,產(chǎn)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抑制,臨床表現(xiàn)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覺喪失、遺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這種方法稱為全身麻醉。

3. 最低肺泡濃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MAC是指某種吸入麻-醉-藥在一個大氣壓下與純氧同時吸入時,能使50%病人在切皮時不發(fā)生搖頭、四肢運動等反應時的最低肺泡濃度。麻-醉-藥的MAC越小其麻醉效能越強。

4.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用局部麻-醉-藥暫時阻斷某些周圍神經(jīng)的沖動傳導,使這些神經(jīng)所支配的區(qū)域產(chǎn)生麻醉作用。

5. 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針對呼吸和心搏驟停所采取的緊急醫(yī)療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臟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huán)并誘發(fā)心臟的自主搏動。更重要的是恢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維持適當?shù)哪X組織灌流是心肺復蘇的重點,積極防治腦細胞的損傷,力爭腦功能完全恢復。故將“心肺復蘇”擴展為“心肺腦復蘇”(CPCR)。

6. 基本生命支持(BLS)又稱初期復蘇或心肺復蘇,是心搏驟停后挽救病人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是BLS的主要措施。成年病人BLS包括:盡早識別心搏驟停和啟動緊急醫(yī)療服務系統(tǒng)(EMSs)、盡早開始CPR、盡早電除顫。

7. 高級生命支持(ALS):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續(xù),是以高質量的復蘇技術,復蘇器械、設備和藥物治療,爭取最佳療效和預后的復蘇階段,是生命鏈中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內容包括:呼吸支持、恢復和維持自助循環(huán)、CPR期間的監(jiān)測(心電圖、呼氣末CO2、(PETCO2)冠狀動脈灌注壓(CPP),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藥物治療。

8. 腦復蘇(cerebral resuscitation):為了防治心搏驟停后缺氧性腦損傷所采取的措施稱為腦復蘇。

9. 疼痛(pain):由機體組織損傷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或可以用組織損傷描述的一種人體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體驗,疼痛是人對機體特定區(qū)域傷害性刺激的一種主觀感受。

10.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指疼痛持續(xù)超過相關疾病的一般病程或超過損傷愈合所需的一般時間,或疼痛復發(fā)持續(xù)超過1個月。

11. 癤(furuncle):俗稱疥瘡,是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癥。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偶可因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好發(fā)于頸項、頭面和背部,與局部皮膚不潔、擦傷、皮下毛囊與皮脂腺分泌物排泄不暢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有關。

12. 癰(carbuncle):病因與癤相似,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其病變是多個相鄰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同時發(fā)生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癥,也可由多個癤融合而成。

13. 急性蜂窩織炎(acute cellulitis):是指發(fā)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急性細菌感染的非化膿性炎癥。

14. 丹毒(erysipelas):是皮膚淋巴管網(wǎng)受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發(fā)病后淋巴管網(wǎng)分布區(qū)域的皮膚出現(xiàn)炎癥反應,病情蔓延較快,常累及引流區(qū)淋巴結。

15. 甲溝炎(paronychia):是皮膚沿指甲兩側形成的甲溝及其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細菌感染,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16. 破傷風(tetanus):是由破傷風梭菌侵入人體繁殖并產(chǎn)生外毒素而引起的特異性感染,多因創(chuàng)傷引起。痙攣毒素是引起臨床表現(xiàn)的主要外毒素。典型癥狀是在肌緊張收縮的基礎上陣發(fā)性強烈痙攣。

17. 氣性壞疽(gas gangrene):由梭狀芽胞桿菌所致的厭氧菌感染,以肌壞死、肌炎為特征。常伴氣體產(chǎn)生和嚴重的膿毒癥。

18. 創(chuàng)傷:是指機械性因素作用于人體所造成的組織結構完整性的破壞或功能障礙。

19. 燒傷:指由火焰、熱液、高溫氣體、激光、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所引起的組織傷害,為狹義的燒傷。

20. 腫瘤(tumor):是機體細胞在各種使動與促進因素作用下產(chǎn)生的增生與異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新生 1

《外科總論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的生長不受正常機體生理調節(jié),而是破壞正常組織與器官。

21. 皮膚乳頭狀瘤(skin papilloma):系表皮乳頭樣結構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時向表皮下乳頭狀伸延,易惡變?yōu)槠つw癌,如陰-莖乳頭狀瘤極易癌變?yōu)槿轭^狀鱗狀細胞癌。

22. 乳頭狀疣:非真性腫瘤,多由病毒所致。表面是乳頭向外突出,見多根細柱狀突出物,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延伸。有時可自行脫落。

23. 老年性色素疣(senile pigmental wart):多見于頭額部、暴露部位或軀干,高出皮面,黑色,斑塊樣,表面干燥、光滑或呈粗糙感;灼秸,不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擴大增高、出血破潰則有癌變可能。

24. 皮膚基底細胞癌(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來源于皮膚或附件基底細胞,發(fā)展緩慢,呈浸潤性生長,很少有血道或淋巴道轉移。亦可同時伴色素增多,呈黑色,稱色素基底細胞癌,好發(fā)于頭面,如鼻梁旁、眼睫等處。

外科學總論名詞解釋(重點)2017-04-09 21:55 | #2樓

1..陰離子間隙(AG):指血漿中未測定的陰離子(UA)與未測定的陽離子(UC)濃度間的差值,即AG=UA—UC。其主要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機酸,其正常值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鉀血癥可致代謝性堿中毒,這是由于一方面k+由細胞內移出,與Na+,H+的交換增加,使細胞外液的H+濃度降低;另一方面,遠曲小管Na+,H+的交換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發(fā)生堿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稱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質入血,從而引起一個以凝血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征的病理過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體內或血管內大量丟失血液、血漿或體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所致的血壓降低和微循環(huán)障礙。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一種循環(huán)血量減少性休克,各種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發(fā)生急速喪失,導致循環(huán)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繼發(fā)于以釋放內毒素的革蘭陰性桿菌為主的感染。亦稱膿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產(chǎn)物所引起的膿毒病綜合征伴休克

7.創(chuàng)傷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機體遭受劇烈的暴-力打擊重要臟器損傷、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環(huán)血量銳減,微循環(huán)灌注不足;以及創(chuàng)傷后的劇烈疼痛、恐懼等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機體代償失調的綜合征。

8.CVP (中心靜脈壓):是指右心房與腔靜脈交界處的壓力,是反映右心前負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環(huán)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標,正常值為6~12cmH2O。

9.休克代償期:機體對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的減少早期有相應的代償能力,中樞神經(jīng)興奮性提高,交感一腎上腺軸興奮。

10.氧供依賴性氧耗:VO2隨DO2而相應提高,反映DO2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應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隨DO2升高而增加為止。

11.應激性潰瘍(SU):應激性潰瘍是指機體受到諸如創(chuàng)傷(包括手術)、燒傷、休克等打擊時,由于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興奮,胃腸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胃腸粘膜缺血造成胃腸粘膜的損害。臨床以胃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發(fā)生急性炎癥、糜爛或潰瘍,嚴重時可發(fā)生大出血或穿孔。

12.非少尿型急性腎衰:指一類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損害而導致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水電解質紊亂的急性尿毒癥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突然發(fā)生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并伴有惡心嘔吐、嗜睡、水腫、血壓升高及血尿、蛋白尿等,常伴有心衰、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13.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是指急性疾病過程中同時或序貫繼發(fā)兩個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或衰竭。

14.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綜合征,是一種可在多種病癥過程中發(fā)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點為急性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及肺部浸潤性病變的X線征。

15.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當炎癥加劇時,過多的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解放,酶類失常和氧自由基過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調,或加以細菌毒素的作

《外科總論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用,可引起體溫、心血管、呼吸、細胞等多方面失常稱為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

16.ARF(急死腎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損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質代謝產(chǎn)物積聚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

17. 血/氣分配系數(shù):指麻-醉-藥氣體與血液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單位容積血液中該氣體的溶解量。

18.條件性感染;在人體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條件下,本來棲居于人體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變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稱為條件性或機會性感染。常見的如正常時在腸道內的大腸桿菌、擬桿菌等,污染到傷口、腹腔內、泌尿道內等,就可造成感染。

19.二重感染(super infection) 指長時間使用化學藥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被消滅或減少,此時在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藥細菌異常增殖,發(fā)展成明顯的感染。

20.氣性壞疽:是指以產(chǎn)氣莢膜梭菌為主的多種梭菌引起的大面積肌肉壞死,故又稱為梭菌性肌壞死,是一種迅速發(fā)展的嚴重急性感染

21.感染;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后,破壞了機體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長繁殖,人體組織對該細菌極其毒素產(chǎn)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癥反映。

22.軟組織感染:是指發(fā)生于皮下、皮下組織、淋巴管和淋巴結、肌間隙極其周圍的疏松結締組織間隙等處軟組織的外科感染。

23.疥(furuncle):和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膚單個毛囊和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感染。

24.癰(carbuncle);是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個相鄰毛囊和所屬皮脂腺、汗腺極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疥融合而成。

25.急性蜂窩織炎(acute cellulitis):是皮下、經(jīng)膜下、肌肉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

26.膿腫(abscess):是在身體個部位發(fā)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組織發(fā)生壞死、液化而形成的膿液積聚,其周圍有一完整的膿腔壁將膿液包繞。

27.全身化膿性感染:是指致病菌菌經(jīng)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引起的嚴重全身性反映,主要包括敗血癥和膿血癥。

28.敗血癥: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持續(xù)存在、迅速繁殖,產(chǎn)生大量毒素,并引起嚴重全身性癥狀。

29.膿血癥(sepsis):是局部化膿性病灶的細菌栓子或脫落的感染血栓間隙的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在全身各處的組織或器官內發(fā)生轉移性膿腫。7

30.膿毒癥(sepsis):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其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及病毒體溫,呼吸,循環(huán)有明顯改變

31.菌血癥(bacteremia):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內,迅速被人體防御系統(tǒng)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暫而輕微的全身反映。

32.毒血癥:是由于致病菌、嚴重損傷或感染后組織破壞分解所產(chǎn)生的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所引起劇烈的全身反映。

33.破傷風(tetanus):是由破傷風桿菌經(jīng)體表破損處侵入人體組織,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陣發(fā)性痙攣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34.皮瓣移植:是自體皮膚移植的一種類型,適用于修復軟組織嚴重缺損,肌腱、

神經(jīng)、血管裸露,創(chuàng)底血液循環(huán)差的深度創(chuàng)面,特別是功能部位,可概括為帶蒂皮瓣移植和游離皮瓣移植兩類。

35.血色素尿:當血管中的紅細胞大量破壞,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大大增加,大大超過觸珠蛋白所能結合的量,未結合的游離血紅蛋白可以通過腎小球濾過而形成血紅蛋白尿,使尿呈濃茶色或醬油色,稱為醬油尿。

36.清創(chuàng)術:將開放污染的傷口經(jīng)過傷口清創(chuàng)后變成為接近無菌傷口,從而為傷口閉合與組織修復創(chuàng)造條件

37.腫瘤:是機體中正常細胞,在不同的始動與促進因素長期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增生與異常分經(jīng)所形成的新生物。 腫瘤的TNM分期法:T指原發(fā)腫瘤,N為淋巴結,M為遠處轉移

38.腫瘤標志物:指表達或表達水平與腫瘤相關的分子,如蛋白質、酶、DNA、RNA 姑息手術:指通過創(chuàng)傷性不大而病人又能耐受的手術治療方法,以達到解除或減輕癥狀,手術后可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進而可爭取綜合治療機會,改善生存質量。

39.庫欣反應(cushing):顱內壓急劇增高時,病人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跳和脈搏緩慢、呼吸節(jié)律紊亂及體溫升高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這種變化稱為庫欣反應。 條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一些在體內的合成率很低,當機體需要量增加時則需體外補充,稱為條件必需氨基酸。

40.出氮量:精確收集24小時尿量,測定其中尿素氮的含量,加常數(shù)2~3g即為出氮量。

41..移植術(transplantation):指將某一個有活力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即移植物(graft)用手術或其他的方法移植到自體或另一個體(異體)的體表上或體內某一部位。不包括那些能用在體內或固定在體表,不含有人或動物的組織或細胞的物質,如應用假體、人工合成物質或人造器官。

附注:這里所例舉的名詞解釋是外科學總論部分每一章節(jié)相對重要的,那些基礎性概念的名詞(例如:等(高/低)滲性缺水,休克等)相信大家都會,就沒有一一例舉了。

【外科總論名詞解釋】相關文章:

民法總論名詞解釋09-23

學校體育總論名詞解釋09-22

外科學第七版名詞解釋匯總09-23

重慶醫(yī)科大學外科學名詞解釋09-23

鋰電名詞解釋09-23

炒股名詞解釋03-16

采訪名詞解釋09-23

高層名詞解釋09-23

地貌名詞解釋06-15

潤滑名詞解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