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反思報告>名詞解釋>《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

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

時間:2023-03-23 14:49:13 名詞解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

1.虎門銷煙

由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的一次銷煙運動,是清政府禁煙運動的高-潮。當鴉片泛濫對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脅到上層統(tǒng)治時,在禁煙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則徐開展禁煙運動。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將所繳獲英美兩國的鴉片當眾銷毀。各地群眾聞訊趕來觀看,萬眾歡騰。虎門銷煙的壯舉,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國人民抵御外侮、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2.林則徐

字元撫,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1850年10月于赴廣西統(tǒng)轄平叛途中病故。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等提倡經(jīng)世致用,同屬今文學派。主持編譯和審定《四洲志》并積極探求西方知識,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也是禁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39年奉道光帝之命到達廣東開展禁煙運動。林則徐的思想和實踐成為維新思想的先驅,為啟示后人向西方尋求真理起了開拓作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1841年5月,英軍在廣州郊區(qū)三元里一帶的淫掠暴行,激起當?shù)剜l(xiāng)民的義憤,英國侵略軍在三元里遭到中國人民痛擊,損失慘重。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4.“亞羅號事件”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之一!皝喠_號”是一艘走私的中國船只,曾在香港注冊,所領執(zhí)照在1856年9月底已經(jīng)失效。10月8日,廣東水師搜查停泊在黃埔的“亞羅號”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國水手。這本是中國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捎拱顓s指使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詭稱“亞羅號”是英國船只,蠻橫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說中國士兵扯下了掛在船上的英國旗,要向英國公開道歉。葉名琛對英國的無理要求拒實力駁所,但為了避免事態(tài)擴大,將所獲疑犯交給英國領事館。在事件交涉過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謂“亞羅號事件”只不過是英國侵略者為挑起戰(zhàn)爭而制造的借口。

5.永安建制

太平軍攻克永安州(今蒙山縣)后,進行的一次建制。天平天國建立了領導體制。洪秀全頒布封王詔令,以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規(guī)定所封各王受東王節(jié)制。另外,還確立了十二等級官制。又頒行《天平天歷》。永安建制初步確立了天平天國的各項體制。

6.圣庫制度

太平天國建立的一種分配制度。天平天國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設立天朝圣庫(亦稱總圣庫),掌管全國公有財富,派員專司其事。太平軍各軍也都分別設立圣庫。原則上官兵不準私蓄財產(chǎn),衣食器物一切費用,全由圣庫供給。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其中規(guī)定以二十五家為一“兩”,每一“兩”設一國庫(即圣庫),試圖把在太平軍中實行的圣庫制度,推廣到整個社會中去。但這個改造社會的計劃,并不曾實行過。到了太平天國后期,圣庫制度日益破壞,已是名存實亡。

7.天京事變

是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發(fā)生于1856年的天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主要事件包括楊秀清逼封“萬歲”、韋昌輝濫殺無辜、石達開負氣出走。其影響是

太平天國運動從此由盛轉衰。

8.陳玉成

天平天國將領。漢族,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廣西藤縣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貧農。幼時父母雙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太平軍向永安進軍途中,陳玉成隨叔父從軍,編入“牌尾”,隨軍作戰(zhàn)。天京事變后,洪秀全極著手組建新的領導核心。在1858年恢復了五軍主將制,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樅陽大會后,陳玉成率部東征,與李秀成部會師,一舉擊破江北大營,取得浦口大捷。后又取得三合鎮(zhèn)大捷趁勝追擊。安慶陷落后不久,陳玉成被捕就義,年僅26歲。

9.《海國圖志》

魏源所著的,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思想,打破了傳統(tǒng)的夷夏之辨的文化價值觀,摒棄了九洲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別種文化樣式、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辟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新風氣。

10. 厘金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30年代中國國內貿易征稅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籌集餉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創(chuàng)始之初,本是一種臨時籌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間,清廷臣工多有整頓備省厘金革除積弊的奏議,厘金曾經(jīng)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經(jīng)常正稅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國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

11.公車上書

《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因為漢朝時封建政府用車馬接送應舉之人到京稱“公車”,后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舉人的代稱,因此,叫“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是近代知識分子第一次群眾性的愛國行動,它沖破了清政府規(guī)定的知識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資產(chǎn)階級變法維新思潮轉變?yōu)檎芜\動的標志.

12.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宮廷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推翻新政,并下令通緝康有為、梁啟超,大肆搜捕維新人士,明令逮捕懲辦參與和支持新政的官員28人,康、梁在外人協(xié)助下外逃。28日,清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被捕的譚嗣同、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等六人,未經(jīng)審訊,同時處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13.《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是康有為的《上清帝第六書》,請求光緒帝決定變法。在這篇奏折中,他引述當時波蘭、埃及、土耳其、緬甸等國,由于守舊不變,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險境,認為世界各國的趨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中國所以面臨危亡,就是由于保守舊法不知變革所致。他說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維新的道路!稇t統(tǒng)籌全局折》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變法的施政綱領。

14.保國會

保國會的主要發(fā)起人是康有為和御史李盛鐸。1898年4月17日,保國會在北京粵東會館召開第一次會議,到會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為在會上演講,歷述帝國主義侵略日急,瓜分危機嚴重的事實。會上議定《保國會章程》30條。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在北京、上海設兩總會,各省府縣設立分會,略

具政黨規(guī)模。保國會是御侮救亡的團體,它的成立具有愛國意義。保國會的規(guī)模比強學會大,后來列為“四卿”而參預新政的林旭、劉光第、楊銳等都是保國會會員。

15.東南互保

義和團運動期間英帝國主義分-裂中國活動的一個陰謀。英國為了維護其在長江流域的利益,阻撓義和團運動,防范東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爭,由駐上海代理總領事華倫策動大買辦盛宣懷,聯(lián)絡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發(fā)起組織所謂“東南互!。由盛宣懷綴合,上海道余聯(lián)沅代表劉坤一、張之洞與駐上海各領事議訂《東南互保約款》9條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10條。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歸各督撫保護”。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也加人“東南互!。它破壞了東南各省人民反帝斗爭的發(fā)展,使帝國主義能夠集中力量鎮(zhèn)-壓北方義和團運動。

16.鄒容

原名紹陶,四川巴縣人。1902年留學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撰成《革命軍》一書,由章炳麟作序發(fā)表。全書共七章,二萬余字,宣傳“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順乎天而應乎人”,號召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中華共和國。書中論述了革命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他號召人們奮起革命,同清朝統(tǒng)治者“馳騁于槍林彈雨之中”!陡锩姟穼懗珊蟛幻劧撸L行海內外,發(fā)行總數(shù)達一百多萬冊。

17.華興會

是黃興等留日學生在湖南長沙成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1902年,黃興被派到日本留學,經(jīng)常與湖南留日學生傾談反清革命。他十分留意軍事技能的學習,每天演習槍彈騎射。1903年7月,他被東京軍國民教育會派遣回國,從此堅定地走上了武裝反清的道路。11月4日,他在長沙以慶祝自己30歲生日為名,邀集陳天華、宋教仁、章士釗等人舉行秘密會議,決定組織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黃興被推為會長。次年2月15日,華興會正式成立,先后入會的有五百多人,大部分是歸國留學生和國內各學堂的知識分子。

18.北京強學會

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1895年,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后,維新成為全國性的政治運動。8月,在翁同等人支持下,由康有為發(fā)起,侍讀學士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入會者數(shù)千人,康作《強學會敘》,痛陳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號召發(fā)憤圖強。學會每隔數(shù)日集會一次,每次都有人發(fā)表演說。又附設“強學書局”,刊行《中外紀聞》,翻譯西方和日本書籍,宣傳維新主張。 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強迫光緒帝下令封閉北京強學會。

19.辛酉政變

1861年11月慈禧勾結奕訢,在外國公使支持下發(fā)動政變,處死載垣、端華、肅順,史稱祺祥政變(又稱辛酉政變)。從此,慈禧掌握了清朝的統(tǒng)治權。這一政變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產(chǎn)物。

20.百日維新

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始,至9月21日發(fā)生政變止,是戊戌變法實施時期,歷時一百零三天,故稱百日維新"。變法的主要內容有:經(jīng)濟上,中央設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各省設商務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yè)發(fā)展,提倡商辦各種實業(yè),私人興辦后工廠,興辦商會、農等民間團體,改革財政,編制預算;政治上,允許上書言事,改定律例,澄清吏治;文化上,設中小學和京師大學堂,設翻譯局,創(chuàng)辦報館,改革科舉,獎勵科學著作和發(fā)明。

《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1.《中民-國臨時約法》

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1912年3月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11日公布施行。其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資產(chǎn)階級“三權分立原則”,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規(guī)定了人民享有的各項民-主權利!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在中國近代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2.二次革命:

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贛寧之役”。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發(fā)動的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維護民-主共和的武裝斗爭。 袁世凱“善后借款”合同的簽訂直接導致了“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維護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裝反袁斗爭,實為辛亥革命的繼續(xù)。它的失敗使民-國初年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的時期。

23.馬神甫” 事件:

又稱西林教案,1856年廣西地方政府懲辦法國不法傳教士的事件。1853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從廣州潛入廣西西林縣,勾結官府,作惡多端,激起民憤。1856年2月,知縣張鳳鳴將馬賴和不法教徒逮捕歸案,后判處死刑。法國以此為借口,于次年聯(lián)合英國出兵侵華。

24.皇族內閣:

1911年5月,清政府為迎合“預備立憲”而設立的以皇族成員為主導的內閣。清政府撤裁軍機處,設內閣,任命奕劻為內閣大臣。閣員13人,滿人有9名,漢人只有4人,而滿人中皇族成員竟占7名,而且居于領導地位。因而這一內閣被稱為“皇族內閣”;首鍍乳w的出現(xiàn),表明“預備立憲”只是一場騙局,使立憲派的極度失望,離心傾向日益加深。

25.蘇報案:

清末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報館捕人,章炳麟和鄒容先后入獄,發(fā)生震動一時“蘇報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將章、鄒引渡,解送南京審訊。列強擔心這會影響他們在租界的特權,拒絕引渡。最后由租界會審,判決章炳麟監(jiān)禁三年,鄒容監(jiān)禁兩年!疤K報案”發(fā)生后,革命分子將《革命軍》和《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收集在一起,題名《章鄒合刊》,各地交相翻印,進一步擴大了革命思想的影響。

26.興中會: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進步華僑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興中會是中國最早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會員有一百多人。興中會以救國為目的,孫中山在會員秘密入會誓詞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表明興中會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為宗旨。

27.保路運動:

清末興起的群眾性的保護鐵路利權的運動。1911年,清政府出賣粵漢、川漢鐵路的行徑,激起了湖北、湖南、廣東、四川四省人民的強烈反對,迅速掀起群眾性的保路運動。

四川人民保路運動尤為激烈,逐漸發(fā)展為武裝起義,給武昌革命起義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8.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黃興率敢死隊120余人在廣州舉行起義,革命黨人大部犧牲。七十二烈士的遺骸被葬于黃花崗,故稱“黃花崗起義”。

29.宋教仁案:1913年初國會選舉,國民黨成為國會中的多數(shù)黨。根據(j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國民黨將以多數(shù)黨的地位組織責任內閣,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準備出任內閣,從而成為總統(tǒng)袁世凱獨攬大權的最大政敵。1931年春,宋教仁至上海途中,沿途發(fā)表演說,批評時政,反對袁世凱,使袁世凱大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疖囌驹庠绖P所派刺客槍擊,22日逝世。

30.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會眾兩萬余人在桂平縣金田村正式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軍隊稱太平軍,并頒布軍紀五條,這就是舉世震驚的金田起義,它標志著氣勢磅礴的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從此開始。

31.天演論:清朝末年,甲午海戰(zhàn)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危亡的關頭。此時,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該書問世產(chǎn)生了嚴復始料未及的巨大社會反響,維新派領袖康有為見此譯稿后,發(fā)出“眼中未見有此等人”的贊嘆,稱嚴復“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 32.日俄戰(zhàn)爭

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進行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1904年2月8日,日本艦隊偷襲駐在中國旅順的俄-國艦隊,戰(zhàn)爭爆發(fā)。次年1月,日軍攻陷旅順。此后又在陸戰(zhàn)、海戰(zhàn)中接連擊敗俄軍。經(jīng)美國調停,兩國于9月簽訂《樸次茅斯和約》,俄-國被-迫讓出遼東半島,并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特權

33.三河大捷

太平天國著名戰(zhàn)役之一。1858年9月,李續(xù)賓率湘軍大舉進攻安徽,據(jù)太湖,進撲安慶,連陷桐城等地,攻三河鎮(zhèn),直逼廬州(今合肥)。陳玉成率太平軍迅速往救,繞至湘軍后背。李秀成援軍繼進。11月,兩軍決戰(zhàn)于三河,經(jīng)過三天激戰(zhàn),全殲李續(xù)賓部,使湘軍遭到沉重打擊,太平軍乘勝奪回失地

34.自然經(jīng)濟

“商品經(jīng)濟”的對稱。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為了滿足生產(chǎn)者或經(jīng)濟單位本身需要而生產(chǎn)的經(jīng)濟形式。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占統(tǒng)治地位。具有自給自足、排斥社會分工以及生產(chǎn)單位分散、規(guī)模狹小、生產(chǎn)技術墨守陳規(guī)等特點。在自然經(jīng)濟形態(tài)下,商品生產(chǎn)和商品交換處于從屬地位,起著補充的作用。封建社會末期逐漸瓦解,為商品經(jīng)濟所代替。

35.沽口之戰(zhàn)

咸豐九年(1859年6月25日)共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chuàng)3艘,英法聯(lián)軍共計傷亡420余人。英國侵略軍司令賀布也受了重傷,大沽口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是鴉片戰(zhàn)爭后,清軍在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唯一的一次大勝仗。

《新學偽經(jīng)考》

是康有為第一部關于變法維新的理論著作?杏1891年。在書中,康有為對“祖宗之法,莫敢言變”的傳統(tǒng)守舊思想提出挑戰(zhàn)。他認為東漢以來的經(jīng)學多出自劉歆偽造的“偽經(jīng)”,是為王莽“新朝”服務的“新學”,絕非孔子的“真?zhèn)鳌。《新學偽經(jīng)考》不僅在學術上推翻了古文經(jīng)學的絕對權威形象,而且在政治上沉重打擊了“恪守祖訓”的頑固派,為維新變法掃清了思想障礙。梁啟超贊此書“此實思想界一颶風也”。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為一部重要的維新變法的理論著作,在1898年刊行。該書指出孔子以前的歷史都無據(jù)可考,孔子遂假托堯舜等古圣先賢的言論行事而作“六經(jīng)”,其目

的是為“托古改制”?涤袨樘摌嫵鲆粋首創(chuàng)“改制”的孔子,實際上是用西方近代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變法改制的祖師,以減輕維新變法的阻力。他還宣稱人類社會必然是按照“據(jù)亂”、“升平”、“太平”三世的順序演變發(fā)展的,則君主專制肯定要被君主立憲制所取代,為維新變法提供了歷史理論依據(jù)。

中國近代史名詞解釋22017-04-09 22:56 | #2樓

【興中會】 中國最早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1894 年(光緒二十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次年設總會于香港。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綱領,表明興中會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為宗旨。籌劃在廣州起義,未發(fā)事泄,陸?zhàn)〇|被捅犧牲,孫中山等被通緝,流-亡國外。1900 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中國日報》,旋派鄭士良在惠州(今廣東惠陽)三洲田起義,屢敗清軍,因外援不繼,中途遣散。與此同時,史堅如爆炸兩廣督署,被捕殉難。該會又先后在橫濱、河內、舊金山以及南非洲等地成立分會,在華僑中發(fā)展組織。1905 年與華興會、光復會聯(lián)合成立中國同盟會。

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 會:亦稱支那亡國紀念會。1902 年(光緒二十八年)4月由章炳麟、秦力山等十人在日本東京發(fā)起。定于4月26日紀念明永歷帝覆亡二百四十二周年(南明永歷帝覆滅于1661年)。章炳麟撰《宣言書》,號

召留日學生“雪涕來會,以志亡國”。中國留日學生報名赴會者達數(shù)百人。因清駐日公使蔡鈞和日本外務省勾結,阻止開會,遂改在橫濱補行紀念式。這次會議擴大了革命思想的影響。

東京青年會:清末留日學生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小團體。由秦毓鎏、張繼,葉瀾、陳獨秀(由己)等人發(fā)起,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成立于東京。會名取“少年中國刀之意。提出“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刀,編刊《法蘭西革命史》、《中華民族志》,鼓吹反清的民族革命。會員共計二十余人,多屬早稻田大學學生。1908年其主要成員加入了拒俄義勇隊。

中國教育會:清末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文化教育團體。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生月由蔡元培,蔣智由、黃宗仰等發(fā)起,于同年冬正式成立于上海,舉蔡元培為會長,下設教育、出版、實業(yè)三部,以“編訂教科書,改良教育,以為恢復國權之基礎為宗旨,會員共計一百余人。該會為收容南洋公學退學青年,曾設愛國學社(南京陸師學堂退學學生亦來就學)、愛國女校,并辦有科學儀器館、鏡今書局、《中國白話報》、軍事講習會、同川學堂、女子俱樂部等,另常熟支部辦有塔后小學,同里支部辦有自治學社。該會曾假張園組織演說,并經(jīng)常為《蘇報》撰稿,進行革命宣傳活動。蘇報案發(fā)生后,愛國學社被解散。該會于1907年停止活動。

【拒俄運動】清末中國人民反對帝俄侵占東北的愛國運動。1902 年(光緒二十八年)4 月清政府與齋俄訂約,規(guī)定侵占中國東北的俄軍分期全部撤走。次年,帝俄違約不撤,反向清政府提出更多的無理要求,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4 月,上海人民在張園召開拒俄大會,北京等地學生也紛紛集會抗-議,留日學生秦毓鎏等在東京舉行拒俄會議,成立*拒俄義勇隊,派代表回國宣傳,要求上前線抗擊帝俄。這次運動遭到了清政府的鎮(zhèn)-壓

【蘇報案】1896 年(光緒二十二年)6 月26 日《蘇報》創(chuàng)刊于上海。1899 年,由陳范接辦,宣傳改良,傾向革新。1903 年夏,《蘇報》支持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的活動,聘章士釗為主筆,章炳鱗、蔡元培等為撰稿人,發(fā)表推薦鄒容《革命軍》和章炳麟駁斥康有為改良主義政見的論文,鼓吹革命。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 月底逮捕章炳麟,鄒容旋亦入獄,《蘇報》被封。章鄒在會審公廨上繼續(xù)宣傳革命,堅持斗爭,成為轟動清末著名的政治事件。后章鄒被處監(jiān)禁,鄒并瘐死獄中。

【陳天華】(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星臺,號思黃。湖南新化人。1903 年(光緒二十九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并與黃興等從事反清革命活動。著《猛回頭》、《警世鐘》等書,宣傳革命思想,影響甚大。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準備在長沙起義未成,逃亡日本。1905 年參加發(fā)起同盟會,擔任書記部工作和《民報》編輯,12月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政府《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guī)則》的斗爭,憤而投海自殺,留下絕命書,鼓勵同志誓死救國。有《陳天華集》。

【蔡鍔】(1882—1916)近代軍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早年入時務學堂,從梁啟超學習。后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歸國后在江西、湖南、廣西、云南訓練新軍,擢云南三十七協(xié)協(xié)統(tǒng)。1911 年(宣統(tǒng)三年)武昌起義爆發(fā),與云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起義,建立軍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1913 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陰加監(jiān)視。1915 年與梁啟超策劃反袁潛出北京,12 月在云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與袁軍激戰(zhàn)于四川滬州(今滬縣)、納溪。袁世凱死后任四川督軍兼民政長,赴日本就醫(yī),病死。有《蔡松坡先生遺集》。

華興會:1903年11月4日,是革命黨人黃興30歲生日,在壽宴上,商定建立反清革命組織華興會,推黃興為會長。擬定華興會在長沙聯(lián)升街設立機關,為了避免官方的注意,這個機關對外是“興辦實業(yè)”的“華興公司” ,華興會的骨干都是公司的股東,入會者均稱“入股”,股票即為會員證。會員通訊也都用商號作為化名。華興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又與會黨首領馬福益建立同仇會作為聯(lián)絡會黨的組織,準備11月在長沙起義。華興會的首次武裝起義就此流產(chǎn)。次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會員相繼加入,華興會遂停止活動。

政聞社:1907年10月17日,清末立憲派梁啟超等在日本東京成立政聞社,以配合清政府“預備立憲”。梁啟超等提出“實行國會制度,建立責任政府;厘定法律,鞏固司法權之獨立;確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權限;慎重外交,保持對等權利等四大政綱。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政論》,鼓吹君主立憲,以總務員、常務員主持日常工作。馬良任總務員。次年總部遷上海,積極聯(lián)絡國內各立憲團體,發(fā)起國會請愿運動。不久,被清政府查禁。由于政聞社采取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立場,故遭到革命黨人反對。當東京召開成立大會時,革命黨人張繼、陶成章等聞訊到場轟散,并痛毆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梁在政治上既為慈禧所不容,又因為不能隨時代前行,而為革命者所抨擊 .

光復會:清末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革命團體。其活動分前、后兩期。光復會于1904年(光緒三十年)冬在上海成立。會長為蔡元培。激烈宣傳革命,而宗旨著重“反滿”,有著比較濃重的漢族傳統(tǒng)民族思想色彩。后期始自1910年2月(宣統(tǒng)二年)光復會在日本東京重建。以章炳麟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其成員大多是對孫中山抱有各種不滿的原同盟會會員,其中也有一部分光復會舊人。章、陶兩人都受漢族傳統(tǒng)民族思想影響較深,“反滿”特別激烈,對農民土地問題比較關心。重建的光復會在政治上的準備并不充分,沒有獨立提出完整的政綱。

【中國近代史的名詞解釋】相關文章:

近代史整理名詞解釋08-31

世界近代史名詞解釋問答09-23

世界近代史名詞解釋最新版09-23

名詞解釋2世界近代史09-23

中國股票市場名詞解釋09-23

中國新聞傳播史名詞解釋09-23

中國建筑名詞解釋09-22

中國民族史名詞解釋09-23

中國古建史名詞解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