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的人》語文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的人》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的人》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3、把較難懂的內容(第三、第六、第七節(jié))講清楚,講透徹。
教學重點
1、理解對比的寫法。
2、體會用詩講道理。
教學難點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抗(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ā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為什么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為什么說“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叭蹘r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課時安排
第1、2課時: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課后題。
第3、4課時:理解對比的寫法,和本詩蘊含哲理。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ǖ1節(jié))(第2、3、4節(jié))(第5、6、7節(jié))
人生意義
。▽Ρ龋▽Ρ龋▽Ρ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作家簡介
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國"五四"運動以來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一直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1949年全國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三、解題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贊美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系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贊美為主旋律的。這苜詩主要采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為歌頌與贊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四、導入
人都有生和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態(tài)度。活著的人,有的活得崇高、偉大;有的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間題上,毛主席曾經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保ㄅe例說明)
《有的人》這首詩以形象、凝練、通俗的語言寫了對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的態(tài)度和表現,抒發(fā)了作者由此而發(fā)的感受,以此來紀念魯迅以及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
五、通讀課文
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理解課后題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說說這兩句詩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的不同含義。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ǖ谝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宇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宇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3、體會:“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得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ㄒ粋"騎"宇,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啊,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外強申干、自我吹噓的丑態(tài),對反動派迸行有力的諷刺;對于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么充分,把魯迅的形象寫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4、體會: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tǒng)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認為"刻入石頭"是萬全之法,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活力、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5、體會:“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騎”、“摔”、“垮”字分別說明什么?
。ā膀T”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tài)。而人民要推翻他們,打倒他們,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6、理解課后題二:
為什么說“把名字刻人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庇謶斣鯓永斫?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遺臭萬年。"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末,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刻入”和“爛”是譏諷、嘲笑,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鞭撻、討伐;“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zhàn)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六、課文分析
1、這首詩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ㄈ糠郑旱1節(jié)是第一部分;第2、3、4節(jié)是第二部分;第5、6、7節(jié)是第三部分。)
。ǖ谝徊糠,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2、小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3、教師提間:這首詩所以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在人民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在于它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想一想,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將被人民所唾棄;而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則會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
4、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而作的,為什么以"有的人"為題?
。ㄒ驗樵娙耸"借著紀念魯迅這樣一個機會,用詩作為出口,抒發(fā)心中的積憤"(臧克家語)。詩中不僅歌頌了偉大的戰(zhàn)士魯迅,而且熱情地贊頌了以魯迅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向著惡勢力沖鋒陷陣的革命戰(zhàn)士的崇高精神。同時,也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詩中寫的兩種人,代表了兩個階級的斗爭,從而深切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惡勢力的無比憎恨,對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崇敬和熱愛。)
5、這首詩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ㄟ@首詩的每一節(jié)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為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偕纼r值的對比。
第1小節(jié)中,前一個"活著"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著"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tǒng)治者"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趯Υ嗣袢罕姂B(tài)度的對比。
第2一4小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tǒng)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恥地為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c、殘害人民,養(yǎng)肥自己。
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b、"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yè)。c、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廴嗣袢罕妼煞N人態(tài)度的對比。
第5一7小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a、"永遠記住他";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xù);c、"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6、課后題五:
毛澤東同志稱贊魯迅“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力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重的小草”,而這首詩卻說魯迅“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應該怎樣理解?
。珴蓶|同志所說的"小草"與這首詩里所說的"野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沒有堅定立場的騎墻派,后者指愿與舊社會同歸于盡,一起被革命烈火燒掉,為革命斗爭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魯迅說,"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這黑暗的社會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魯迅先生以徹底革命的英雄氣概,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會燃燒起來。)
七、教學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
課后題六
《有的人》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场⒅笇瑢W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課件:毛澤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對本組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課件出示,老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同學朗誦):“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币贿B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保梗常赌辏保霸拢保谷,魯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摆s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課題:
有的人
二、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薄⑼瑢W自由讀詩,注意讀流暢。
。、指導同學讀出節(jié)奏。
。场⒅该x,師生評議。
。础R讀,注意讀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達
。薄⑦x擇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讀。
。病⑺娜诵〗M合作學習交流,結合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對魯迅的了解以和課外收集的資料,談談理解和體會。
(可以談難理解的詩句,可以說說詩句的深刻含義,也可以點評詩人的斟詞酌句藝術,還可以品評詩歌的表示手法。)
。、集體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同學勇于發(fā)表自身的見解。
。、引導同學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聯系實際,總結反思
1、談談自身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和感受。
。病⒄f說自身還知道哪些像魯迅先生一樣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們給了你怎樣的教育和啟迪?
五、安排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病⒛7卤驹姷母袷綄懽鲀晒(jié)小詩,寫作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類人。
。场⒏鶕締卧≌n題研究情況,辦一期手抄報:“走近魯迅”。
《有的人》語文教案3
一、導語
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魯迅先生懷著對祖國前途的深沉的憂慮、懷著對祖國人們的赤誠的愛,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前列,用自己的筆,與帝國主義的附庸、與封建勢力的余孽、與一切人民的敵人做不妥協(xié)的斗爭。
因此,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崇敬與愛戴,當然也遭來了階級敵人的攻擊與謾罵。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篇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
二、熟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劃節(jié)奏,標重音,悟語氣。
2、教師指導、學生齊讀。
三、感悟詩歌內容,思考以下問題。(不急于尋求統(tǒng)一答案)
1、“有的人”具體指什么人?詩歌既然為紀念魯迅而作,為何題目卻是《有的人》?
2、詩人寫出了這兩種人各自的什么特點?
3、全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4、詩人寫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介紹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從“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高高掛起之后,看到、親身經歷了舊軍閥、新軍閥的種種罪惡殘暴的迫害,也悲憤地目睹了地主階級和一切達觀貴人為非作歹、欺壓群眾、視人民如草芥的種種情況,他們利用他們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們歌功頌德,同時,還想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為自己樹碑立傳,以期“流芳百世”。
魯迅活著的時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國民黨反動派,怕他、恨他,發(fā)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連他的墳頭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愛他,把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作為階級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國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紀念日,全國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詩人目睹了人民群眾的紀念盛況,深切追憶魯迅先生,于是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著以前郁積胸中的感情一齊迸發(fā),就寫下了《有的人》這首詩歌,抒發(fā)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五、在此基礎上明確前面思考題的答案。
1、“有的人”指兩種人、兩種階級,一種是魯迅及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zhàn)士,另一種是指國民黨反動派及那些剝削人民的人,詩人贊揚前一內人鞭撻后一種人。因為詩中通過揭露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來襯托偉大的戰(zhàn)士魯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標題,對全詩內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與人民為敵的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為自己,想不朽,他活著別人不能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俯身給人民當牛馬,為革命,愿犧牲,他活著,別人更好活。
3、對比手法表現詩人愛增憎分明的感情。
4、揭示了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六、理清各部分的關系。
1、第2—4節(jié)分別是從什么角度進行對比的?
〖明確〗分別是從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人生目的、社會影響三個角度進行對比的。
為人民鞠躬盡瘁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卻恬不知恥、自我標榜
利用權勢為自己樹碑立傳,妄想“流芳百世”為革命不惜犧牲
極端自私不惜犧牲自己
2、第1節(jié)與第2-4節(jié)之間是什么關系?
【參考】果因關系(總分關系)
3、第5—7節(jié)與前四節(jié)在內容、結構上有怎樣的聯系?
〖明確〗因果關系(前三段寫兩種人對人民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后三段則逐一寫出人民對他們的不同回報)、逐一對應的關系。
4、為什么說“把……早”?如何理解“只要……野草”?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想“把名字刻入石頭的”,活著早已被人民唾棄,死后也只能遺臭萬年,“爛”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風”勁吹(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將一片青綠(甘愿為革命獻身的'先驅者將會后繼有人)。前句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譏諷、嘲笑、鞭撻、討伐;后句是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zhàn)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熱烈歌頌。
5、第7段中說“他的下場可以看到”,這個“下場”在前文的什么地方已經體現了?“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一句中“抬舉”一詞是什么意思?
〖明確〗“垮”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可恥的失敗下場,“爛”表明他們會遺臭萬年!疤e”在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小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這首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兩種人的生死進行評價;第二部分寫兩種人對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第三部分寫人民對兩種人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雖生猶死”和“雖死猶生”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6、詩歌采用對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參考】使正反面人物對比得更為鮮明,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與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7、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詩。詩中告訴我們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確〗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應該如何對待廣大人民群眾?我們紀念魯迅,是因為魯迅有高尚的人生觀、偉大的人格,我們應該像魯迅那樣,為人民而活著,勤于工作,樂于奉獻,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眾甚至與人民對立的人,那些一心為自己謀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們只能被人民大眾所唾棄。
七、歸納主題
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階級,深刻地揭示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真八、本詩的議論有何特點?
這首詩紀念魯迅,主要不是介紹魯迅的生平,追記魯迅的業(yè)績并作評價,而是對比討論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特別提出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問題,從而提煉出深刻的哲理,啟示讀者,議論用語形象生動。
。ㄒ唬┤松钪懒耍m生猶死)
價值死了——活著(精神永存)
。ǘ
1.對人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態(tài)度 俯身“當牛馬”,恭恭敬敬不同
2.人生為自己,“想不朽”表現 目的為革命,愿犧牲
3.社會他活著,別人不能活影響他活著,別人更好活
。ㄈ
1.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遠記住他 不同
2.名字“爛得更早” 結果“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3.“下場可以看到”“抬舉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有的人》教案02-17
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學反思10-1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9-02
語文綠教案03-04
語文配套教案01-15
語文雷雨教案07-12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