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中華,語錄摘錄30條
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墨子《魯問》下面是關于中華,語錄30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劉禹錫《陋室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范仲淹《岳陽樓記》
3、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4、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千字文》
5、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增廣賢文》
6、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7、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徳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徳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易經(jīng)·系辭下傳》
8、《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9、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10、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墨子《親士》
11、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比毋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12、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上》
1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離婁下》
14、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離婁下》
1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6、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1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8、"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學》
19、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洞髮W》
20、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
21、誠之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知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中庸》
22、"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而》
23、"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
24、"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論語·子路》
25、"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2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2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2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則不懼。" 《論語·子罕》
2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論語·里仁》
30、"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
【中華,語錄摘錄30條】相關文章:
中華經(jīng)典語錄12-26
2023年中華,語錄摘錄35句10-08
2023年中華,語錄摘錄38句10-17
中華,語錄36句08-14
中華,語錄30句08-16
中華,語錄30條09-12
中華,語錄集錦30句06-30
中華傳統(tǒng)道德語錄03-30
中華,語錄合集35句08-27
2024年中華,語錄35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