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高一化學教案

時間:2024-03-05 13:30: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化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化學教案

高一化學教案1

  【知識目標】

  1.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

  2.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原子、離子和離子化合物。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化學物質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質疑,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幾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情感目標】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重點、難點】離子鍵、化學鍵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啟發(fā)

  【教學用具】PPT等

  【教學過程】

  講述: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化學物質,例如食鹽、氧氣、水等,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這些微粒是怎樣結合成物質的?

  問題:食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食鹽晶體能否導電?為什么?

  什么情況下可以導電?為

  什么?

  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言。

  多媒體展示圖片(食鹽的晶體模型示意圖及熔融氯化鈉和溶液導電圖)

  解釋:食鹽晶體是由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我們知道陰陽離子定向移動

  才能形成電流,食鹽晶體不能導電,說明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問題:為什么食鹽晶體中的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闡述:這些事實揭示了一個秘密: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而且很強烈。

  問題:這種強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樣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板演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因為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叫離子鍵。鍵即相互作用,氯化鈉的形成是由于離子鍵將鈉離子與氯離子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板書:離子鍵:使陰陽離子結合的相互作用。

  問題: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離子鍵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說鈉離子與氯離子可以無限制的靠近?

  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

  歸納: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電子與電子之間),所以陰陽離子之間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它們只能在這兩種作用力的平衡點震動。

  如果氯化鈉晶體受熱,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陰陽離子的震動加劇,最終克服離子鍵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此刻導電也成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獨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為什么?

  說明:原子存在著一種矛盾情緒,即想保持電中性,又想保持

  穩(wěn)定。二者必選其一時,先選擇穩(wěn)定,通過得失電子達到穩(wěn)定,同時原子變成了陰陽離子。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形成電中性的物質。因此,任何物質的形成都是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也正是原子有這種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物質。所以說:矛盾往往是推動事物進步、

  發(fā)展的原動力。問題:還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離子鍵的方式結合呢?

  這種結合方式與它們的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活潑金屬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活潑非金屬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它們之間最容易形成離子鍵。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這些陰陽離子隨機組合形成的物質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動探究:分析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通過離子鍵的結合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即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板書:離子化合物:許多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講述: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我們該用什么工具準確地表達出離子化合物呢?元素符號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陰陽離子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表達陰陽離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贅,不夠方便,考慮到陰陽離子的形成主要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關,我們取元素符號與其最外層電子作為工具,這種工具叫電子式。用點或叉表示最外層電子。例如原子的電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陽離子的電子式:Na+ Mg2+ Ca2+ 陰離子的電子式:F- Cl- O2-S2-

  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舉兩個,其余由學生練習。

  引申:我們由氯化鈉的形成發(fā)現了一類物質即離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質的情況又如何呢?

  問題:氯氣、水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是不是它們的組成微粒間也存在著作用力呢?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說明:兩個氯原子之間一定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成氯氣分子的,水中的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一定也存在著很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這些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與離子鍵有些不一樣,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叫共價鍵。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我們將物質中這些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統(tǒng)稱為化學鍵。

  板書:化學鍵:物質中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總結:世界上物質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但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元素卻只有100多種,從組成上看正是100多種元素的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千千萬萬種物質。才有了我們這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而這些原子形成物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這是自然規(guī)律。

  課后思考題:

  1.認識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試分析氯化氫、氧氣的形成。

  2.結合本課知識,查閱資料闡述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二、共價鍵

  1.概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成鍵微粒:一般為非金屬原子。

  形成條件: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之間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與不活潑的某些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

  分析:成鍵原因:當成鍵的原子結合成分子時,成鍵原子雙方相互吸引對方的原子,使自己成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結構組成了共用電子對,成鍵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電子對,而使成鍵原子之間出現強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

  講解: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討論和學習中,看到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存在于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也存在于分子內非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而前一種相互作用比較強烈,破壞它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聯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這種相鄰的原子直接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板書:三、化學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討論:用化學鍵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一個化學反應的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高一化學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tǒng)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jié)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XX銀溶液和稀XX,生成不溶于稀XX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X?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XX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XX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高一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概覽:

 。ㄒ唬┲R目標

  1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布驟。

 。ǘ┠芰δ繕

  1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ㄈ┣楦心繕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 、對學生進行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電離、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教學過程:

  [設問]下列物質中:① CH 3 COOH ② HCl ③NaOH ④ HNO 3 ⑤ Cu(OH) 2 ⑥ AgCl

  ⑦ Na 2 CO 3 ⑧C 2 H 5 OH ⑨ H 2 O ⑩ Fe ⑾SO 2 ⑿石墨

  (1)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2)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3)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1)②③④⑥⑦(2)①⑤⑨(3)⑧⑾(4)②③④⑦

  [引入]因電解質溶于水后可電離成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下面我們來學習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板書]四、離子反應

  1 、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實驗]請四位同學分別做實驗:

  ①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诹蛩徕浫芤褐械渭託溲趸^溶液

 、哿蛩崛芤褐械渭酉跛徜^溶液

  ④硝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設問] ①分別發(fā)生什么現象?

  ②三支試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怎樣形成的?(請同學寫化學方程式)

 、圻@三支試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離子?這些離子在發(fā)生反應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區(qū)別?

  用實驗證明實驗①中Cu 2+和Cl-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從現象分析本質。

  [演示動畫](Ba 2+ + SO 4 2- = BaSO 4 ↓)

  [板書] 2 、離子反應的表示方法

  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我們如何書寫這些離子方程式呢?

  [板書] 4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以實驗一為例)

 、賹懀簩懗稣_的化學方程式:CuSO 4+BaCl 2=BaSO 4 ↓+Cu Cl 2

 、诟模阂兹艿膹婋娊赓|改寫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的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Cu 2++SO 4 2-+Ba 2++2Cl-=BaSO 4 ↓+Cu 2++2 Cl-

  ③刪:刪去兩邊相同的離子:Ba 2+ + SO 4 2-= BaSO 4 ↓

 、懿椋簷z查(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討論] “ Fe +Fe 3+ =2 Fe 2+ ”這一離子方程式正確嗎?

  [回答]不正確,雖然是質量守恒,但不滿足電荷守恒。

  [ 小結 ]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改”是關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

  應該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

  a 、強酸:HCl 、 H 2 SO 4 、 HNO 3等

  易溶于水、易b 、強堿:KOH 、 NaOH 、 Ba(OH) 2 。 Ca(OH) 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應物中

  電離的物質存在于溶液中,寫成離子形式,而為生成物時一般是沉淀,寫沉化學式。

  c 、可溶性鹽:請學生課后復習溶解性表。

  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a 、難溶的物質:Cu(OH) 2 、 BaSO 4 、 AgCl等

  b 、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

  c 、氣體:H 2 S 、 CO 2 、 SO 2等

  d 、單質:H 2 、 Na 、 I 2等

  e 、氧化物:Na 2 O 、 Fe 2 O 3等

  [設問]這三個反應的反應物不同,為什么能生成同一種物質,并能用同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同學們由此受到什么啟發(fā)?

  小結后得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板書] 3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①揭示離子反應的實質。

 、诓粌H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討論]為什么實驗四中的復分解反應不能進行?

  [講述]上述Ba 2+ + SO 4 2-= BaSO 4 ↓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鋇鹽(如BaCl 2 、 Ba(NO 3 ) 2)與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的一類反應。 Ag + +Cl — = AgCl ↓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 3溶液與可溶性鹽酸鹽(如BaCl 2 、NaCl)的一類反應。

  [設問] HCO 3 — +OH — = CO 3 2 — +H 2 O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討論]中和反應是一種特殊的復分解反應,以NaOH溶液與鹽酸的反應和KOH溶液與硫酸的反應為例,分析中和反應的實質。

  [ 小結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 + + OH-=H 2 O,酸電離出來的H +與堿電離出來的OH -結合成弱電解質H 2 O 。

  [練習]寫出離子方程式:

 、僭跉溲趸}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谙虬彼型ㄈ肼然瘹

  ③氧化銅粉末加入稀硫酸

 、荑F屑放入硫酸銅溶液

  分析同學們的書寫正誤,強調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改寫。

  請同學們寫符合Cu 2+ + 2OH - = Cu(OH) 2 ↓的兩個化學方程式,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布置作業(yè)] P 18習題一、 2 、 3習題二、三、

高一化學教案4

  【同步導學】

  一、評價要點

  通過乙酸乙酯合成途徑的分析,了解簡單有機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線選取的原則

  要合成一種物質,通常采用“逆合成法”來尋找原料,設計可能的合成路線。

  (1)反應過程合理、科學

  (2)步驟簡單,反應物的轉化率高

  2.合成的`原則

  (1)合成原則:原料價廉,原理正確,途徑簡便,便于操作,條件適宜,易于分離。

  (2)思路:將原料與產物的結構進行對比,一比碳干的變化,二比基團的差異。綜合分析,尋找并設計最佳方案。

  (3)方法指導:找解題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條件最多的地方;

  b.尋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質、特殊的反應條件、特殊顏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這種分子式只能有一種結構;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斷某物質,可以假設幾種可能,認真小心去論證,看是否完全符合題意。

  三、歸納整理

  常見有機物的轉化途徑:

  四、典型例題

  例題1。新型有機材料是近年來大量合成的一類新型化學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強度高,彈性、可塑性、絕緣性和耐腐蝕性好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用于工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國防、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國際上最新采用熱聚門冬氨酸鹽(TPA)來降解聚丙烯酸的廢棄物,TPA是由單體聚合而成,請寫出TPA的結構簡式;

  【隨堂檢學】

  1.分子式為C8H16O2的有機物A,它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成C。則有機物A的可能結構有()

  A.1種B.2種C.3種D.4種

高一化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習物質的量濃度之后學習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課,此實驗在高中乃至高校實驗教學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在實際應用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必須掌握此實驗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基于此,本教學設計就應本著學生學會實驗操作為目的,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學會實驗操作步驟并注意細節(jié)問題;诖吮竟(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大部分,一、視頻演示。二、實地操作。教師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嘗試,總結和實驗,在實驗中體會怎樣操作和體會實驗的快樂。為此設計以下目標和重難點突破方法。

  二、三維目標:

 。ㄒ唬 知識目標: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正確地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基礎上,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項。

 。ǘ┠芰δ繕耍

  1、培養(yǎng)學生耳聽、目看、書寫、腦思的協調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

 。ㄈ┣楦心繕耍

  1、通過對實驗的實地操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對待科學實驗的品質。

  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與人合作的優(yōu)秀品質,并通過實驗操作體會獲得成就的快樂。

  三、重點: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難點: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五、重點突破方法:

  根據有效學習思想和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提高,采用視頻觀法達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驟學習,然后進行實地演練進一步鞏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實地體會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使之深刻。

  六、教學方法:

  以學案-導學教學法為指導,讓學生上課有據可依。細節(jié)中采用視頻觀看、討論總結、自學閱讀、實驗實地操作、小組間自評互評、合作學習、快樂學習等教學方法。

  七、學習方法:

  自學閱讀法、觀察法、實驗操作法、互評自評法、合作學習法。

  八、導學過程:

  【復習回顧】

  溶液的概念: 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混合物。

  質量分數: 單位質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

  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計算;

  二、取固體和溶劑、

  三、溶解。

  【問題導入】:

  即將收獲: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濃度溶液?我們將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為例獲取知識和實驗的快樂?

  【學生活動1】

  請認真觀看視頻容量配的使用,討論總結容量瓶使用情況。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1、用途:用來配制一定體積、準確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長頸平底細口磨口瓶。

  2、規(guī)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標注的內容: 溫度 ,容量 , 刻度線 。

  選用:與所配溶液體積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體積。

  3、使用:

 。1) 檢漏 :檢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來水,蓋好瓶塞,將瓶外水珠拭凈,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頂住瓶底邊緣,倒立半分鐘左右,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有水滲出,如果不漏,將瓶直立,把瓶塞旋轉約180°再倒立過來試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滌 :用自來水、蒸餾水依次分別洗滌x次。待用。

  【學生活動2】

  自學閱讀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項。

  4、注意事項:

 。1)不能溶解固體或稀釋濃溶液,更不能作反應容器。

  (2)讀數:眼睛視線與刻度線呈水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和刻度線相切。加入水過多,則配制過程失敗,不能用吸管再將溶液從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搖勻后,發(fā)現液面低于刻線,不能再補加蒸餾水。

  因為用膠頭滴管加入蒸餾水定容到液面正好與刻線相切時,溶液體積恰好為容量瓶的標定容量。搖勻后,豎直容量瓶時會出現液面低于刻線,這是因為 有極少量的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所以搖勻以后不需要再補加蒸餾水。

 。4) 容量瓶不能用來保存溶液,特別是堿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轉移到試劑瓶中保存。

  【學生活動3】

  請自學認真閱讀課本xx頁,并認真觀看視頻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儀器,并使用簡單幾個字概括各步驟內容。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及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試劑瓶。

  藥品:固體氯化鈉、蒸餾水。

  2、步驟概括: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學生活動4】

  根據視頻內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組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學生總結收獲。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⑴ 計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 稱量:用托盤天平稱。蝍Cl固體溶質的質量5.9 g。

  ⑶ 溶解:將溶質倒入小燒杯,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溶解,冷卻致室溫。

 、 轉移:將上述溶液轉入指定容積的容量瓶。

 、 洗滌:用蒸餾水洗滌小燒杯和玻璃棒2—3次,將洗滌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⑹ 定容:在容量瓶中繼續(xù)加水至距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 搖勻: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緊,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幾次,混合均勻。

 。8)保存。

  【實驗所獲】

  總 結:

  一算二稱三溶解;四轉五洗六定溶;

  七搖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燒杯壁;

  轉移需在刻線下;定溶平視要相切 ;

  上下顛倒來搖勻;配制溶液要記牢。

  【學生課后完成】

  3.誤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質的實際濃度與理論濃度的比較)

 、 稱量時所用砝碼生銹。( )

 、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至容量瓶后,未對燒杯進行蕩洗。( )

 、 定容時,俯視(或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

  仰視讀數、本來到刻度線卻以為沒到 俯視讀數時到達刻度線卻以為超過了

 、 固體溶解或濃溶液稀釋時有散熱,溶液未冷卻即轉移到容量瓶中進行定容。( )

 、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內時,不慎將液體灑到容量瓶外。( )

  ⑹ 將定容后的溶液搖勻后,靜置,發(fā)現液面低于刻度線,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復至與刻度線相平。( )

 、 定容時,液面不小心超過了刻度線,并用滴管將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況下可能引起的誤差,應由同學們在實驗研究中補充、總結。

  板書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ㄒ唬┤萘科康氖褂眉白⒁馐马棥

 。ǘ┮欢ㄎ镔|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

  2、步驟概括:

  計算、稱量、溶解、轉移及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高一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表述接觸法制硫酸的三個重要階段、反應原理及主要設備的名稱、構造和作用。

 。2)能說明黃鐵礦鍛燒前粉碎的原因,通入強大空氣流的目的、爐氣凈化的原因和方法。

 。3)能說明熱交換器怎樣進行熱交換,吸收塔怎樣吸收三氧化硫的。

 。4)能解釋和說明加快和充分吸收三氧化硫的措施。

 。5)能說出二氧化硫在大氣中的危害、酸雨的成因及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6) 能說出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強環(huán)境意識作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者、行動者。

  (7)能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說明工業(yè)生產中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節(jié)約能源及環(huán)境保護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8)掌握多步反應計算題的簡單解法即關系式法。

  【教學重點】接觸法制硫酸的化學反應原理,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主要設備的構造和物料流動的方式、有關的化工生產原理。

  【教學過程】

  [投影]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敘述引入]同學們,我們初中學習過硫酸的知識,硫酸是化學工業(yè)中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它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實驗和國防的建設中,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

  [投影]硫酸可以用來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屬加工和金屬制品電鍍以前,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許多有實用價值的硫酸鹽,如硫酸銅、硫酸亞鐵等,還可用于精煉石油,制造炸藥、農藥、染料等,實驗室中常用作干燥劑。

  [設疑引入]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業(yè)上是如何生產的呢?請同學們根據所學過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識,討論生產硫酸的原理。

  [說明]許多同學想到用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這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根據我國資源情況,實際生產中通常用燃燒黃鐵礦的方法來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是在接觸室內進行的,因此,稱為接觸法制硫酸。

  [投影板書]課題、標題及原理

  [銜接過渡]接觸法制硫酸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第二階段是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第三階段是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我們看到一階段。

  [投影板書]第一階段及反應原理

  [講述]分析講述黃鐵礦燃燒反應的方程式,交代配平方法(奇偶法)

  [出示模型]講解沸騰爐的構造。

  [動畫顯示]沸騰爐內物料進出方式

  [投影]思考討論

  1.焙燒黃鐵礦的爐子為什么叫沸騰爐?黃鐵礦為什么要粉碎?為什么通入強大的空氣流?燃燒黃鐵礦為什么不要多加燃料?

  2.為什么通入接觸室的混全氣體必須凈化?怎樣凈化?凈化后氣體成分是什么?

  [強調講述]黃鐵礦燃燒反應是放熱的,故燃燒的黃鐵礦不需要多加燃料,擴大反應物的接觸面,通入強大的空氣流可以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這種方法常用于工業(yè)生產中。

  [銜接過渡]被凈化后的爐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常溫下較難轉化為三氧化硫,加熱到400~500℃,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能較快地轉化為三氧化硫,請寫出反應方程式,說明反應特點。

  [投影板書]第二階段及有關反應原理

  [反饋矯正]根據學生討論情況,說明書寫方程式,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反應的特點,說明高溫和使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縮短生產時間,提高效率。

  [動畫顯示]氣體流向。

  [投影]填空

  3.接觸室中熱交換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接觸室出來的氣體成分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強調講述]熱交換氣中冷熱氣體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氣體(SO 2 、O 2 、N 2 )被預熱,而熱的氣體(SO 3 、 SO 2 、O 2 、N 2 )被冷卻,這種方式能夠節(jié)約能源,在工業(yè)生產中廣泛采用。

  二氧化硫與氧氣生成三氧化硫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因此從接觸室出來的氣體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的混合氣。

  [銜接過渡]從接觸室內出來的混合氣體,通入吸收塔內,三氧化硫被吸收轉化為硫酸,該階段稱為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投影板書]第三階段及反應原理

  [投影]5.吸收三氧化硫為什么不用水和稀硫酸而用98.3%的濃硫酸?濃硫酸為什么必須從塔頂噴下?

  [講解]三氧化硫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霧,酸霧的形成不利于氣體三氧化硫被進一步吸收,吸收速度慢,且吸收不完全,98.3%的濃硫酸從塔頂淋下,氣體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觸,吸收更完全,由此看來工業(yè)生產上特別重視生產的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

  [出示模型]講解吸收塔構造。

  [動畫顯示]三氧化硫的吸收過程。

  [總結歸納、動畫顯示]設備流程、生產流程。

  [投影]6.接觸法制硫酸分幾個階段?有幾個重要反應?幾種典型設備?幾種凈化方式?幾個地方運用逆流原理?幾個地方采用了加快反應的措施?幾個地方采用了充分利用原料的措施?

  [歸納講述]同學們,我們通過接觸法制硫酸的學習,了解了工業(yè)制硫酸的原理,但這還是不夠的,工業(yè)生產中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例如,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加快反應的進程,如何節(jié)約能源降低成本,如何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等等,這些都是工業(y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應該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投影]練習題:燃燒1噸含二硫化亞鐵90%的黃鐵礦,在理論上能生產多噸98%的硫酸(設有1.5%的`硫留在爐渣里)?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化學運算技能,同學們常用的方法是分步計算法,根據方程式先求出二氧化亞鐵的質量,再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質量,最后求出硫酸的質量,但這種方法要求的量太多、太麻煩,題目中只要求求出硫酸的質量,因此可以直接找到起始物質與最終產物硫酸的關系式求解。

  解析:由工業(yè)生產硫酸的反應方程式可得下列關系式:

  設:能生成98%的硫酸x噸

  FeS 2 → 2SO 2 → 2SO 3 → 2H 2 SO 4

  120 2×98

  1t×90%×(1-1.5%) xt×98%

  x=1.478

  這種計算方法叫關系式法,即根據多個有聯系的方程式計算時,可以依據方程式式找到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式,直接計算求解。

  [設疑過渡]從吸收塔出來的氣體叫尾氣,其成分是什么?能否直接排入大氣?另外,黃鐵礦燃燒后的礦渣能否棄置,這是我們研究的另一重點內容,即環(huán)境保護。

  [分析講述]礦渣棄置堆放既占地又污染環(huán)境,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礦渣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可以用來煉鐵,變廢為寶,吸收塔出來的氣體是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氣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必需凈化處理,通常用堿液吸收。

  [設疑深入]二氧化硫污染環(huán)境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呢?

  [投影]7.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造成什么危害?酸雨怎樣形成的?有何危害?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如何消除大氣污染?

  8.環(huán)境污染分為哪幾類?工業(yè)三廢包含哪幾方面?防止和消除環(huán)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投影]環(huán)境污染的分類

  環(huán)境污染

  大氣

  水 工業(yè)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土壤 農藥、化肥及生活用品

  食品 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

  ……

  [播音]錄音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音資料2:環(huán)境政策

  錄音資料3: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播放] 錄像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像資料2: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強調指出]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做環(huán)境的堅定保護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堅信,環(huán)境問題必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得到人類有效的解決,那時,祖國的天空會更藍,河流會更清。

  [布置作業(yè)]書面作業(yè):

  1.教材78頁數題

  2.教材87頁3題

  課外作業(yè):調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

高一化學教案7

  一,課題: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第一課時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本章的學習,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核心,對很多知識的學習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應用理論分析,研究,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節(jié)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的化學理論的`理解,又為以后學習電離平衡奠定了基礎,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3,在教學大綱中《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C類要求。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依據教改精神,新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技能:使學生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原理,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學生學會利用速率——時間圖來表示平衡移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本節(ji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重點: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難點:1,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確立依據: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所以討論“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成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理論付諸實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平衡移動原理的利用和移動過程中的速率——時間圖成為本節(jié)的難點。

  五,說教法:

  由于本節(jié)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啟發(fā)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改變對化學平衡影響。

  2,通過對外界條件對速率影響理論復習,采取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平衡移動規(guī)律。

  3,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說學法:

  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溫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對比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層層第進的方法,使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原理,使教法從實處出發(fā)。

  實行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的多層次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化難為易。

  七,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移動;

  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

  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教材是在化學平衡狀態(tài)特征下分析出改變外界條件會使平衡發(fā)生移動,自然過渡到對第二部分濃度,壓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第二部分是整節(jié)教材的核心,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生動直觀的歸納出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討論改變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最后可以讓學生把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自己歸納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而且思維活躍,掌握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變探究為驗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九,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應用投影儀引導學生回憶化學平衡特征

  (這樣做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由點到面的特點)

  2,實驗探究,設疑導入

  提出問題若改變外界條件,平衡是否發(fā)生變化?

 。ㄟ@樣做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而且一來就可吸引學生思考,提早進入思維的興奮區(qū),在這中情況下由教師演示實驗2——9,2——10)此時,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得出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但如何變,可通過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抓住機會,深刻討論

  學生討論后,抓住時機問“為什么外界條件改變后平衡會變化?,這種變化有無規(guī)律可循?”

  教師可提示,也可由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得出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向能削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順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ㄟ@樣做,不僅釋疑,而且可激發(fā)學生去解決問題,找出規(guī)律,得出結論的學法)

  4,注重實際,加深理解

  可通過邊講變練,使速率——時間圖象的練習得以貫徹實施,讓學生能從數學角度出發(fā)解決化學問題,達到綜合的目的。

 。ㄟ@部分內容,可通過計算機來演示,不僅增大課堂容量,而且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5,課堂小結:總結濃度,壓強,溫度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6,鞏固練習:課本習題一

  7,布置作業(yè):1,課后習題三。 2,練習冊

  8, 板書設計

高一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可分為三部分: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重點是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反應類型,從復習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入手,總結歸納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提出新的化學反應:,說明初中所學知識不能對它進行分類,從而轉入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 。

  本節(jié)教學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jié)教學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是在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和現代科技中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

  教學建議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建議采用對比法或列表法, 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四部分(供參考,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減)。

  一、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實質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偏移)。

  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總數=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總數

  特征

  原子或離子化合價升高總數=原子或離子化合價降低總數

  反應

 。ㄑ趸磻、還原反應)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氧化)

  反應物中元素(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被還原)

  反應物

  (還原劑、氧化劑)

  此反應物(失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還原劑

  此反應物(得電子的原子或離子)是氧化劑

  生成物

  (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

  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生成物叫還原產物。

  性質

  (還原性、氧化性)

  失電子的性質是還原性,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電子的性質是氧化性,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二、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

  活潑的非金屬:等。

  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濃、 、 、 、 、等。

  2.還原劑

  金屬:等;

  某些非金屬:等;

  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 、 、 、 、 、等。

  注意: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是以實際反應為依據的,是相對而言的。同一物質處于中間價態(tài)的在不同條件,不同反應中,可以作還原劑,也可做氧化劑。

  三、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例如:

  2.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fā)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需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例如:

  四、四種基本類型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并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的結論。

  2.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式”學習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復習舊知—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教學手段:投影

  教學過程

  [引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火對于人類的發(fā)展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奧秘,就必須研究燃燒。而與之相關的燃燒反應的實質、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影響等問題與本章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

 。板書]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提問]在初中化學中,同學們曾學習過燃燒,什么是燃燒呢?(請一位學生回答)

 。壑v解]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

 。板書]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厶釂枺莩踔须A段,我們曾學習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這個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呢?(由學生回答)

 。圩穯枺葸有其他答案嗎?(由學生回答)

 。墼u述]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確,說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壑v解]剛才第一位同學的答案為化合反應,這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的角度劃分,也就是所謂的“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1.基本反應類型

 。厶釂枺莼痉磻愋头譃閹追N?請各舉一例。

  [投影]

  反應類型

  表達式

  舉例

  化合反應

  A+B=AB

  分解反應

  AB=A+B

  置換反應

  A+BC=AC+B

  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劬毩暎輰⑺姆N基本反應類型各舉幾例,并加以總結歸納。

  [投影]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并講評,且加以引導,得出相關結論。

 。垡龑В輨偛庞嘘P“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另一位同學的答案為氧化反應,他的結論是從反應中的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劃分,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板書]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學生活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兩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壑v評]評述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所做練習存在的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的情況

  舉例

  氧化反應

  物質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氧的反應

  在的反應中,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的反應

 。蹖W生活動]組織學生對課本第8頁的“討論”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進行回答。

 。墼u述]對幾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述,針對原有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新知識進行展望。

 。坌〗Y]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不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如:。

 。2)初中階段學習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分類方法比較片面,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人為地將其分開。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

 。4)我們以往學習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階段性,要正確地、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探求科學知識的真諦。

 。垡龑В菹旅鎸Φ姆磻鬟M一步研究。

 。厶釂枺荩1)對于此反應,誰得到氧,誰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與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關系?

  (2)反應后哪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哪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升高與降低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3)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投影結論]將幾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得到以下結論:

 。1)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與氧結合,必然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失去氧,所以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同時進行,且失去的氧原子與得到的氧原子個數相等。

 。2)得到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質反應后其元素化合價降低,叫做被還原,且升高的化合價數與降低的化合價數相等。

 。3)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二、氧化還原反應

 。劬毩暎莘治龅姆磻愋汀

 。蹖W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壑v解]通過同學的回答,我們發(fā)現此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而且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故此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進而將初中階段學習的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垡龑ч喿x]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3,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弁队敖Y論]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

  [投影練習]判斷哪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后有所改變。

 、

 、

 、

  ④

 、

 。墼O問]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即化合價的改變與什么有關呢?初中化學中曾介紹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關。

 。板書]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壑v解]1.在的反應中,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而帶正電,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而帶負電,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生成的為離子化合物。

  2.在的反應中,電子轉移過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電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被還原。

 。蹖W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圖1-4,第10頁圖1-5和第11頁圖1-6,從而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理解。

 。弁队敖Y論](1)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講解]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地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下面就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一些概念加以總結、補充、歸納。

  [板書](3)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

 。弁队板書](1)氧化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反應。

  (2)還原反應:物質里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或物質中某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或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4)氧化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或得到電子的物質。

  (5)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或失去電子的物質。

 。6)氧化產物: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

  (7)還原產物: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

 。8)氧化性:得電子的性質。

 。9)還原性:失電子的性質。

  [練習]將前邊的投影練習再做分析,指出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板書]4.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補充)

 。壑v解](1)雙線橋法:此法不僅能表示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總數,還能表示出元素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的關系。雙線橋的箭頭始于反應物有關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箭頭指向發(fā)生化合價變化后生成物中對應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在線上要標明“失去”或“得到”電子總數,化合價的升降以及該元素“被氧化”或“被還原”。

 。2)單線橋法: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表示電子轉移關系。在線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箭頭指出轉移的方向。

 。弁队埃菖e例說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還原反應。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練習]分析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關系,用雙線橋注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

  ②

 、

 、

 。墼u述]將幾名學生的練習投影,糾正其中的錯誤。

 。蹖W生活動]閱讀課本第11頁討論題與圖1-7,并思考。

  [板書]5.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蹖W生總結]

  [投影板書](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與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郾竟(jié)總結]

  我們對氧化還原反應經歷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這樣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們要重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化學反應中發(fā)生了電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學會從有無化合價升降的變化來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單線橋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圩鳂I(yè)]

  第12頁、二、三、1.2.

  三、3題,同學們用圖表總結后,我們可利用“學習角”進行交流。

高一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學習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方法的不同。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內容。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內容: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

  高中化學課程設置。

  學習高中化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多媒體輔助

  教學時間:

  20分鐘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

  教師自我介紹

  通過一個小魔術“白紙變字”引入教師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huán)節(jié):

  初、高中化學學習的不同

  抽兩名學生演示(初高中對比實驗)

  實驗1: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NaOH溶液,再加入約3—5滴酚酞試液,振蕩后再觀察。

  實驗2: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碘水,再加入約2mlCCl4溶液,振蕩后觀察。

  學生觀察得出:兩支試管的溶液中均出現了紅色。

  教師講解:

  以上兩個小實驗均產生紅色,但產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們上高中后一定要學會不僅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活動設計:

  一位高三學生談高中化學學習的心得體會。(播放視頻)

  教師:實驗是感知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的重要途徑。

  學生演示:

  實驗3:

  向一個盛有與水(水中先加入酚酞)的'燒杯中加一粒黃豆大的金屬鉀

  引導學生從現象分析上升到理論分析,從而引出初中到高中的學習要求: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

  第三環(huán)節(jié):

  高中化學學什么

  介紹高中化學課程設置:高中化學共八個模塊,其中有兩個必修模塊,含必修1、必修2,六個選修模塊,含選修1《化學與生活》、選修2《化學與技術》、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實驗化學》。

  我們要學的模塊有必修1、2,選修1、4、5。

  第四環(huán)節(jié):

  高中化學怎樣學?

  講學習方法,并通過一則小故事帶給學生啟示:做任何事貴在持之以恒。

  第五環(huán)節(jié):

  美好祝愿

高一化學教案10

  教學目標概覽

 。ㄒ唬┲R目標

  1、進一步鞏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2 、掌握阿伏加德羅定律的要點,并學會運用該定律進行簡單計算。

  (二)能力目標

  通過阿伏加德羅定律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ㄈ┣楦心繕

  1、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優(yōu)秀品質。

  2 、通過對解題格式的規(guī)范要求,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懂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提問]:

  1 、什么叫氣體的摩爾體積?

  2 、標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為多少?

  3 、外界條件(T 、 P)對一定量氣體的體積如何影響?

  當T 、 P相同時,任何氣體分子間距離是相等的,分子的大小可忽略不計,故所占的體積也相同。

  [板書] 二、阿佛加德羅定律(建議稍作拓展)

  1.定律: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偈褂梅秶簹怏w

  ②四同:同溫、同壓、若同體積則同分子數

  ③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是該定律的特例。

  2 、推論:

 、偻瑴、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分子數之比=物質的量之比

  = =

  V 1 n 1 N 1

  例:相同物質的量的Fe和Al分別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之比為。

 、谕瑴、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式量之比

  = = D

  d 1 M 1

  D為相對密度(氣體1相對氣體2的密度為D)

  例:同溫、同壓下,CO 2與CO的密度之比為

  H 2 S和C 2 H 4能否用排空氣法收集?

  CO 2與CO的混合氣的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密度的14.5倍,則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為

  當同溫、同壓下,同質量的氣體的體積之比=式量的倒數比

  當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的質量比=式量比

  [討論]當給藍球打氣時,忽略彈性形變和溫度變化,則打入的氣體分子數越多時,球內的氣體壓強是越大還是越小呢?

 、弁瑴、同體積,氣體的壓強之比=分子數之比

  判斷:

  A 1LCO 2與1LCO氣體所含分子數相同。

  B 2 g H 2比2g O 2在相同條件的體積小。

  C標況下,2 mol H 2和O 2的混合氣的體積約為44.8L

  D 0.5mol H 2比0.5molCO所含分子數相等,所占體積相等。

  [板書]

  三、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氣體的體積跟氣體的物質的量、氣體的.質量、密度和氣體中的粒子數之間存在的關系為

  指導學生看課本例1和例2,例2為標況密度法計算氣體的摩爾質量。

  [板書]有關式量或摩爾質量的計算。

  1,標況密度法:M = d × 22.4L · mol -1

  2,相對密度法:

  = = D

  d 1 M 1

  [提問]課本P53,例2還有其它方法嗎?

  M =

  [板書]3概念法:m總

  例:將(NH 4)2 CO 3固體加熱,計算在150 0 C時,所得混合氣體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倍

  4公式法:

  M= =

  m總M 1 · n 1 + M 2 · n 2 …

  n總n總

  = M 1 × n 1 % + M 2 · n 2 %+…

  = M 1 × V 1 % + M 2 × V 2 %+…

  例:某水煤氣中H 2和CO的體積分數都是50%,求平均式量,若的質量H 2和CO的質量分數都是50%,求平均式量。

  [ 總結 ]應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氣體摩爾體積在化學計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通過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計算出氣態(tài)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其次,可以計算出一定質量的氣態(tài)物質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第三,可以計算化學反應中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

  在利用這一概念進行化學計算時,必須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22.4 L是1 mol任何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因此在非標準狀況時不能使用22.4 L·mol-1 。

  (2)只適用于氣態(tài)物質,對于固態(tài)物質和液態(tài)物質來講是不適用的。

  (3)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 L·mol-1,22.4這個數值專指標準狀況而言的。如果溫度或壓強有所變化,則要根據氣體狀態(tài)方程進行換算。氣體狀態(tài)方程將在物理學中學習。

  作業(yè):P54 2 、 3 、 4

高一化學教案11

  一、說教材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離子反應》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識離子反應極其發(fā)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jié)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節(jié)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病 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實驗促學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2、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场 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础⒍嗝襟w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 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已知到未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ㄓ霉适聦胄抡n):引入化學家阿累尼烏斯突破法拉第的傳統(tǒng)觀念提出電解質自動電離的新觀念,引入本節(jié)課對于電解質的介紹,并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

  (提問):下列初中所介紹過的物質哪些可以導電?為什么可以導電?

  鹽酸、 NaOH溶液 、NaCl固體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讓學生思考、討論

 。ㄗ穯枺}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可以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呢?

  目的:通過連續(xù)的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而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又是由電離產生)同時也在討論中引入本節(jié)的第一個重要概念:電解質的概念(酸、堿、鹽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這些物質我們稱之為電解質)。

  (舉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B)

  A:固態(tài)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 B:氯化氫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解質

  C:銅能導電,所以是電解質 D:硫酸鋇的水溶液不導電,所以硫酸鋇是非電解質

  結論:1、化合物;2、電解質導電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3、電解質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SO

  2、SO3、CO2等化合物的水溶液雖然導電,但它們溶于水后跟水形成了新的電解質而導電,并非其化合物本身電離所為;4、硫酸鋇、氯化銀等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溶解的部分或熔融狀態(tài)下是完全電離的,故是電解質。5、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燈大多數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目的: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的區(qū)分和理解是本節(jié)的難點。通過一道典型例題從各個角度概括了二者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并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自己得出結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ㄑ菔緦嶒灒喊严嗤瑵舛、相同體積的`HCl、CH3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別導入五個小燒杯,并放于溶液導電性實驗裝置中,接通電源。

 。ㄌ釂枺1、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2、影響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因素是什么?

  結論:不同種類的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同,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會直接影響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及實驗觀察的能力,深化對反應的認識和概念的理解。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ㄌ釂枺⿵娙蹼娊赓|的電離有何差別?

  動畫模擬:HCl、CH3COOH、NaCl 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情況。

  結論:NaCl溶于水時完全電離成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HCl完全電離成水合氫離子和水合氯離子,而CH3COOH溶于水時只有一部分電離成離子。而這種“全部“與”“部分”即可區(qū)分電解質的強弱。

 。ㄓ懻摚〣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目的:利用討論,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鞏固練習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用幾個不同層次、有發(fā)散性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從練習中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 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

  2、 非電解

  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大多數有機物等。

 。ǘ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 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3、 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2】可逆反應中的化學平衡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是在學習了化學反應與能量、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中學化學重要理論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學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及化學反應,后續(xù)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實際上是高一所學化學平衡的延續(xù),還是后一章學習的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jié)課是化學平衡的第一課時,學生易出現的問題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這部分內容理論性、知識邏輯性強,題型廣,學生很容易被表面現象蒙蔽,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基本概念、會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了解化學平衡常數

  過程與方法

  用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從而提高判斷平衡狀態(tài)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學習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的基礎。因此,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剖析和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化學平衡常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理論性強、內容枯燥,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學設計時,利用不同層次的習題層層分解和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增強認識結構,深化對化學平衡的理解。

  學情分析

  必修階段,學生對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選修階段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學生已有的溶解結晶平衡入手,導入化學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斷可逆反應達平衡的判斷方法,這樣逐步深入的認識知識,容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教學方式

  通過日常生活事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建立模型,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本質并遷移知識,解決類似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銜接


導入


我們以前研究過很多反應,如燃料的燃燒、酸堿中和、工業(yè)合成氨等。有些反應不能進行到底,這就是有關化學平衡的問題。


思考這些反應的區(qū)別,初步認識化學平衡


從日常學習的化學反應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


情境


體驗


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飽和溶液不再繼續(xù)溶解的現象


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到達一定值時,溶解就“不再進行”了,這說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由溶解結晶平衡引出化學平衡,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互動


交流


回憶舊知:


一、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


讓學生回憶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特點、表示方法


練習:判斷以下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并說明理由


強化概念、練習應用


設計情境:一定條件下,1 L 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開始反應。






二、化學平衡狀態(tài)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


2.特征:逆、等、動、定、變



討論:


開始時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雖著反應的進行,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v(正)=v(逆)時,濃度如何變化?



總結、分析、典型題型練習,總結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規(guī)律:


1.怎樣理解平衡與體系物理量的關系?(本身就不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能做為平衡的標志。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再變化時,說明體系已達平衡。)


2.怎樣理解v(正)= v(逆)?


(1)必須一個是正反應速率,一個是逆反應速率


(2)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數值相等,而應是本質意義相同(與計量數成正比)。


引導學生分析平衡建立的過程,復習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




分析圖表:書29頁 合成HI達到平衡時的數據關系



總結:


三、化學平衡常數


1.定義: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做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


2、數學表達式:


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


mA(g) + nB(g)=pC(g) + qD(q)






3、平衡常數的意義:K值越大,反應程度越大,反應物轉化率越高。


4、影響因素:


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


思考:平衡常數與起始濃度大小無關、與建立平衡的方向無關。




思考、理解








分析、練習書寫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認識到固體、純液體的濃度為1,可以不寫




思考




歸納、總結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學以致用











反饋


總結


課堂練習


閱讀、思考、辨析、交流


知識遷移,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


拓展


實踐


作業(yè)




高一化學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jié),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而且金屬的腐蝕及電化學部分是氧化還原的重要應用。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jié)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后對化學的學習。本節(jié)教材安排在這里是承前啟后,它既復習了初中的基本反應類型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并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后聯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過認真引導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系統(tǒng)規(guī)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此節(jié)內容分兩部分,第一是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中化學一年的學習中只對化學知識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初三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產物。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發(fā)應叫做還原反應。”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然后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最后從本質上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綜上所述,在必修階段有關氧化還原反應及相關知識,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主要有:不能正確熟練的分析元素的化合價,得失電子或轉移電子數易加倍計算。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有初中基礎差,不腳踏實地學習。學習不得法,死記硬背。學生不認識高中學習的特點,照搬初中的方法和思路。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方式是:注重知識與初中的聯系;分散重難點;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形象、具體化。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通過分析多個化學反應,認識到有的化學反應中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建立起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程和方法:

  通過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分組合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角度準確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交流、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提高實驗觀察推理能力。

  2.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并理解化學這門學科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及其本質

  五、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六、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七、教學策略: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圖片引入:生活中同學們常見的現象:如鋼鐵的生銹,食物的_,給用電器供電的電池。這些圖片中呈現的現象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這些現象看似沒有任何聯系,但本質上卻是相同的,與我們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有關,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問題:回顧初中所學,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還原反應?并列舉幾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討論并交流這類化學反應的分類標準。

  學生1:兩種物質反應,其中一種是氧氣的反應。

  學生2:得到氧的是氧化反應,失去氧的是還原反應。其分類標準是得失氧

  學生3:舉出實例

  投影:

  老師:18世紀末,化學家在總結許多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后,發(fā)現這類反應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提出了氧化還原的概念,與氧化合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從含氧化合物中奪取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如3Fe+2O2=Fe3O4,H2+CuO=Cu+H2O

  問題:請同學們從得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反應,各反應物分別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得到的氧從何而來?

  學生:分析

  教師:根據守恒原理,我們可以得知,對氫氣、鐵而言,得氧,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對氧化銅、氧氣而言,失氧,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而氫氣的得氧和氧化銅的失氧又同在一個反應中,那么,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否獨立存在?你從中得到什么結論?

  學生: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一定是同時發(fā)生的

  教師:因此,從表觀上,我們就將有氧得失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板書:一、氧化還原反應

  1、表觀認識:有得失氧的反應

  教師:隨著化學學科的發(fā)展,19世紀發(fā)展化合價概念后,人們發(fā)現許多反應與經典定義上的氧化還原反應有類似的特征,如:4Na+O2=2Na2O與CuO+CO=Cu+CO2除了有得失氧,還有化合價的變化。

  問題:請大家分析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并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的升降有何關系?從化合價角度看三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征?

  CuO+CO=Cu+CO2H2+CuO=Cu+H2OH2O+C=CO+H2

  學生:氧化還原反應都伴隨著化合價的升降,得氧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失氧的化合價降低

  教師:因此,我們可以從特征上給氧化還原反應下個定義: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2、概念: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

  教師:我們將化合價升高的一類反應并入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一類反應并入還原反應。

  練習:

  1、判斷下列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教學設計-氧化還原教學設計-氧化還原C、2KMnO4K2MnO4+MnO2+O2↑

  D、AgNO3+NaCl=AgCl↓+NaNO3

  教學設計-氧化還原教學設計-氧化還原E、MnO2+4HCl(濃)MnCl2+H2O+Cl2↑

  F、3NO2+H2O=2HNO3+NO

  教師:從得失氧到化合價升降對氧化還原反應認識更深一步,知道初中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只是表觀認識,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現在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學會從表象到特征再到本質層層深化認識的深度,那么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觀察鈉和鎂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鈉最外層有一個電子,主要化合價為+1,鎂最外層

  兩個電子,主要化合價為+2,為什么呢?

  學生:因為鈉失去1個電子,可以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鎂失去2個電子也可以達到8

  電子穩(wěn)定結構,失去電子都顯示正價。

  教師:沒錯,原子反應都想達到一個最穩(wěn)狀態(tài),當最外層電子達到8個電子時候,物質就

  穩(wěn)定了。像鈉,鎂這些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的,容易拋棄最外層電子來使自己達

  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像氧、氯這些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一般大于4,容易奪得別人的電

  子來補充自己的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像氖這類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已經達到

  8電子穩(wěn)定結構了,所以不易得失電子,顯示0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氫原子,它只有一個

  電子層,最穩(wěn)狀態(tài)不是8電子結構,而是2電子結構,所以它有得1個電子變成2電子穩(wěn)定

  結構的愿望,可是,愿望是美好的,實現是困難的。

  投影: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觀看動畫視頻

  教師:從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鈉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因此鈉有失去最外層電子的愿望,而氯最外層有7個電子,它有得到1個電子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的愿望,兩者相見恨晚,鈉

  把電子拋給了氯,變成鈉離子,顯示+1價,氯得到1個電子,變成氯離子,顯示-1價,陰

  陽離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鈉。

  問題:從氯化鈉的形成我們可以得到,化合價升降的本質是什么呢?

  學生:因為發(fā)生了電子的得失。

  教師:對于氫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它有想得到1個電子的愿望,對于氯,最外層

  有7個電子,它也有想得到1個電子的愿望,都想得電子,怎么辦呢?

  學生:誰強電子歸誰,氫原子核內正電荷少,吸引電子能力弱,失去電子,顯示+1價。

  氯原子核內正電荷多,氫原子的電子會被氯原子搶去,顯示-1價。

  教師:話雖沒錯,但還有更好的辦法,那就是采用雙贏的思想,即電子共用。

  投影:氯化氫的形成過程。

  學生:觀看動畫視頻

  教師:氫將電子移到中間,氯也將自己1個電子移到中間,這樣就形成一個共用電子對,不看氫,對于氯而言,最外層有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不看氯,對于氫而言,最外層有2電子穩(wěn)

  定結構。但是,氯畢竟吸引電子能力強,所以,雖是共用電子對,但電子是偏向氯這一邊的。

  所以氫顯示+1價,氯顯示-1價。

  教師:從氯化氫的形成我們可以得到,化合價升降的本質是什么?

  學生:不是因為發(fā)生了電子的得失,而是發(fā)生電子偏移。

  教師:回答剛才老師問大家的問題,化合價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電子的得失和偏移

  教師:電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用“電子轉移”來概括。(投影)

  教師:電子轉移分成兩種情況,如果是金屬與非金屬進行反應,就發(fā)生電子得失,如果是

  非金屬與非金屬進行反應,發(fā)生的是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教師:怎么給氧化還原反應從本質上定義呢?

  學生: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教師: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失去電子,化合價會升高,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所

  以我們可以將這三組概念歸納一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

  練習:

  2、某元素在化學反應中,由化合態(tài)變?yōu)橛坞x態(tài),該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還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還原

  D、化合價降為0

  小結:對比氧化還原的三個定義(投影)

  反應類型

  得失氧角度

  化合價角度

  電子轉移角度

  氧化反應

  得到氧反應

  化合價升高反應

  失電子(或電子偏離)

  還原反應

  失去氧反應

  化合價降低反應

  得電子(或電子偏向)

  氧化還原反應

  得失氧反應

  化合價升降的反應

  電子轉移

  作業(yè):

  1、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其實質是什么?如何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怎樣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聯系是什么?并用圖表表示

  九、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表觀認識:得氧失氧(片面)

  2、概念:化合價升降(判斷依據)

  3、本質:電子轉移(本質)

  失,升,氧

  得,降,還

高一化學教案13

  一、探究目標

 。ㄒ唬┲R技能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質。

  2.認識硅、二氧化硅在生產、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ǘ┻^程與方法

  1.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2.了解材料發(fā)展的歷史與前景。

  (三)情感價值觀

  認識化學在材料科學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探究重點

  二氧化硅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硅單質的用途。

  三、探究難點

  二氧化硅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四、探究過程

  閱讀與思考

  板書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請閱讀課本第四章引言,對照元素周期表回顧你所知道的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兩種元素:氧和硅,它們構成了地殼的`基本骨架;

  空氣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們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礎元素之一;

  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大氣質量的氣態(tài)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屬氧化物如:so2、no2、co等。

  食鹽中的氯元素等。

  思考與交流

  1.同學們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圖片,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2.計算機的芯片,傳導電話的光纜,化學實驗室的玻璃儀器,你能想象得出它們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為材料制成的嗎?那末,自然界有沒有游離的硅?自然界有沒有硅的化合物呢?沒有的怎樣制。坑械脑鯓永?請同學閱讀課本p.62

  板書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

  一、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

  1.物理性質:請同學閱讀課本p.63內容,將你閱讀的內容整理成知識小卡片。

  整理歸納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質:結構與金剛石相似,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來裝飾、制造電子部件和光學儀器。

  思考與交流根據sio2的存在和應用,請你分析以下問題: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化學穩(wěn)定性如何?你的根據是什么?sio2的這些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練習1①實驗室中盛放堿液的試劑瓶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實驗室盛放氫氟酸的試劑瓶為什么不用玻璃瓶?

 、僖驗椴Aе泻卸趸,易與堿液反應生成對應的硅酸鹽,將瓶塞與瓶口粘合。

 、谝驗椴AУ闹饕煞质嵌趸瑁瑲浞崤c二氧化硅反應:

  sio2 +4hf == sif4↑+ 2h2o。

  2.化學性質

  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是酸性氧化物。

  知識遷移: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比較相近,請閱讀課本,以表格形式將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作一個對比。

  整理歸納

  物質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硅(sio2)

  與水反應

  co2+ h2o == h2co3

  不反應

  與酸反應

  不反應

  sio2+ 4hf == sif4↑+ 2h2o

  與堿反應

  co2+2naoh==na2c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co2+ na2o == na2co3

  高溫sio2+ cao === casio3

  與碳反應

  co2+ c == 2co

  高溫

  sio2+ 2c == si + 2co

  練習2、如何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過程)

  sio2中混有caco3 caco3中混有sio2

  3.用途

  二氧化硅用途廣,石英表中的壓電材料、光導纖維等光纖光纜與普通電纜的比較

高一化學教案14

  [教學過程]

  課前練習:

  金屬鈉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的最終產物是( )

  A.Na2O B.NaOH C. Na2CO3 D.Na2O2

  (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新課引入]

  鈉的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在自界沒有游離態(tài)的金屬鈉存在,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知道,它在空氣中經過了復雜的反應,但最終產物是碳酸鈉,我們在初中也學過碳酸鈉的一些的性質,現在大家一起回憶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學性質呢?(可以與酸及某些鹽發(fā)生反應),碳酸鈉是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鈉的化合物還有哪些?(氫氧化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硫酸鈉等),碳酸氫鈉是碳酸鈉的酸式鹽,那么它與碳酸鈉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兩種物質的有關性質.

  [板書]: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過渡]: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討論它們的化學性質

  由于它們都是碳酸這種弱酸的鹽,那么大家想象它們共同的性質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與某種物質反應生成CO2呢?

  [板書]:(1)與酸的反應

  [練習]寫出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果屬于離子反應, 請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過渡]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酸反應,現在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熱穩(wěn)性上是不是一樣,能否根據已有知識來判斷,如果它們受熱分解,產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證明有二氧化碳產生呢?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化學教案-堿金屬。

  [演示實驗]分別加熱碳酸鈉 碳酸氫鈉

  [板書](2)熱穩(wěn)定性: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Na2CO3與NaHCO3熱穩(wěn)定的差別可以用來鑒別Na2CO3和NaHCO3固體

  [板書](3)用途:

  Na2CO3: 制皂 玻璃 造紙 紡織

  NaHCO3: 發(fā)酵粉 滅火器 治胃酸過多

  鞏固練習:

  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的NaHCO3? [指導練習] 除雜:(1)除去碳酸鈉固體中少量的碳酸氫鈉;(2)除去碳酸氫鈉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鈉

  2.往碳酸鈉溶液加入下列物質,能反應但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的是( )

  A.Ca(OH)2 溶液 B.Na2O2 固體 C.鹽酸 D.Na2O固體

  [教學目的]

  1.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性質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教學難點]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差別的原因

  [教學方法]

  對比法、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實物演示實驗儀器

  我們過去學過泡沫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筒內裝的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與發(fā)泡劑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裝的硫酸鋁的飽和溶液。

  把滅火器倒轉時,筒內的兩種藥液相互混和后,發(fā)生如下的反應: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發(fā)泡劑形成泡沫,從噴嘴中噴射出來,覆蓋在燃燒物上,使燃燒物隔絕空氣和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最終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的密度大,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其實泡沫滅火器是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一種, 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包括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及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干粉滅火器內充裝的是干粉滅火劑。干粉滅火劑在消防中是廣泛應用的,如碳酸氫鈉干粉、改性鈉鹽干粉、鉀鹽干粉、磷酸二氫銨干粉、磷酸氫二銨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滅火劑等。干粉滅火劑主要通過在加壓氣體作用下噴出的粉霧與火焰接觸、混合時發(fā)生的物理、化學作用滅火:一是靠干粉中的無機鹽的揮發(fā)性分解物,與燃燒過程中燃料所產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團發(fā)生化學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燒的鏈反應中斷而滅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發(fā)生化學反應,并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一層玻璃狀覆蓋層,從而隔絕氧,進而窒息滅火。另外,還有部分稀釋氧和冷卻作用。那么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穩(wěn)定性。,受熱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對空氣產生稀釋作用

  在常壓下,液態(tài)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tài)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引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清水滅火器中的滅火劑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卻和窒息作用進行滅火。

  簡易式滅火器 簡易式滅火器適用于家庭使用,簡易式1211滅火器和簡易式干粉滅火器可以撲救液化石油氣灶及鋼瓶上角閥,或煤氣灶等處的初起火災,也能撲救火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災。簡易式空氣泡沫適用于油鍋、煤油爐、油燈和蠟燭等引起的初起火災,也能對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進行撲救。

高一化學教案15

  【課程目標】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學情分析】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fā)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的分析,提出實現新思路的各種推測和猜想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教學難點通過對原電池實驗的研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

  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高一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教案12-28

高一化學教案15篇12-30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02-27

高一化學教案(15篇)02-24

高一化學教案離子反應12-28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5篇03-13

關于化學教案02-14

高三化學教案02-23

高二化學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