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書稿范文>賞析>《《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

時間:2024-04-13 07:54:55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

  作品簡介《擬行路難》為樂府組詩名。南朝宋鮑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發(fā)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出身寒門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游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有五言、七言及雜言句。

  詳細參考:《擬行路難·其四》 《擬行路難·其六》

  作品原文

  擬行路難(共十八首)

  其一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zhuǎn)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jié)行路吟。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其二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斵復(fù)萬鏤,上刻秦女?dāng)y手仙。

  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帳里明燭前。

  外發(fā)龍鱗之丹彩,內(nèi)含麝芬之紫煙。

  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

  其三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春燕差池風(fēng)散梅,開幃對景弄禽爵。

  含歌攬?zhí)楹惚С,人生幾時得為樂。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其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其五

  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

  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fù)更出。

  今我何時當(dāng)?shù)萌,一去永滅入黃泉。

  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shù)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其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其七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其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fēng)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lián)嵝膰@。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jié)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fā)蓬亂。

  人生不得恒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其九

  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jié)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其十

  君不見蕣華不終朝,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不久亦當(dāng)詣冢頭。

  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獨魄徘徊遶墳基。

  但聞風(fēng)聲野鳥吟,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dāng)縱意自熙怡。

  其十一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fù)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

  君當(dāng)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

  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

  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其十二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謝紛交轉(zhuǎn),我君邊戍獨稽沉。

  執(zhí)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

  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遶遶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shè)簪。

  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復(fù)遺。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其十三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

  流浪漸冉經(jīng)三齡,忽有白發(fā)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fù)已盈。

  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xiāng)野,念我舊人多悲聲。

  忽見過客問何我,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xiāng),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離邑已萬里,今方羈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

  亦云悲朝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fù)妝。

  見此令人有余悲,當(dāng)愿君懷不暫忘。

  其十四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xiāng)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guān)。

  朔風(fēng)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其十五

  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

  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

  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

  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

  其十六

  君不見冰上霜,表里陰且寒。

  雖蒙朝日照,信得幾時安。

  民生故如此,誰令摧折強相看。

  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fā)零落不勝冠。

  其十七

  君不見春鳥初至?xí)r,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fēng)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

  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其十八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dāng)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yīng)蘇息遇陽春。

  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

  直得優(yōu)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作品譯文

  其一

  即使為你獻上:裝在金杯里的美酒,鑲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繡著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裝飾的帳幔,織著各種葡萄的錦緞被子。也擋不住年歲將老紅顏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涼。希望你節(jié)制悲傷減少憂愁,聽我側(cè)擊行路難的歌調(diào)。君不見漢時的柏梁臺,魏時的銅雀樓都早已灰飛煙滅,難道有誰還能夠聽到古時候的清音管樂?

  其四

  在平地上傾倒杯水(介賓后置),水向四處分流(比喻人生際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舉杯飲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這句說,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益悲愁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說什么不敢表達自己的的思想。 悲愁深沉,郁結(jié)在胸,酌酒難以自寬,長歌為之?dāng)嘟^。滿腹感慨吞聲不能言,(其內(nèi)心痛苦可想而知。)

  其六

  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fā)出長長的嘆息。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yǎng)生息。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作品賞析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鑒賞一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nèi)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xiàn)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颍堑貏菰斐傻;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常現(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正如沈確士(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如此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fù)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銷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了。這口吻,這筆調(diào),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這就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shù)效果。

  詩的結(jié)尾,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是呵,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豈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應(yīng)當(dāng)說,此刻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成最大密度,似乎達到了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程度。不盡情渲瀉,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下面出現(xiàn)的竟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不難想見,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jīng)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人們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該是人間多么大的不幸呵!作者有著正確的感知,讀者亦有正確的感應(yīng)。這不幸從何而來,已盡在言外,全可理喻的了。所以,回顧前文,那“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能看作是詩人在忍氣吞氣,無可奈何之下的一句憤激之詞罷了。

  從讀者的審美心理角度來說,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使讀者心領(lǐng)神會,從而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前人王船山(王夫之)曾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沈確士(沈德潛)曾說:“妙在不曾說破”。這都準確地指明了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zhuǎn)的流露,五、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靈活的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diào)。鐘嶸《詩品》曾批評鮑照“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diào)”,豈不知,這恰是鮑照詩作獨具藝術(shù)特色之所在。

  鑒賞二

  南朝宋著名詩人鮑照的《擬行路難》詩共有十八首,這里所選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以下簡稱《擬行路難》)。此詩寫一個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發(fā)其情感,從而揭露戰(zhàn)亂給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災(zāi)難。

  開頭兩句,直言老兵"少壯從軍",直至"白首"仍流離在外,不得回家。此處,"白首"與"少壯"想對照;"不得還"與"從軍去"相對應(yīng)。這與漢樂府《十五從軍征》的開頭兩句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說同,這兩首詩中的兩個老兵,都是年少時就從軍了。對此,《十五從軍征》直言"十五從軍征",《擬行路難》則明說"君不見少壯從軍去"。而且,二者均采用了對照與呼應(yīng)的表現(xiàn)手法。說異,一個老兵在年老時得以回家:"八十始得歸";而另一個老兵則仍流離在外,不得回家:"白首流離不得還"。但這異中也有同,也就是兩個老兵的命運都是凄慘的。

  正因為"少壯從軍","白首流離不得還",老兵對故鄉(xiāng)與親人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擬行路難》從第三句開始對此作了集中的描繪。"故鄉(xiāng)"兩句,寫老兵日夜思念故鄉(xiāng)。詩人先以"窅窅"二字形容老兵的故鄉(xiāng)與老兵從軍所到之處相距遙遠,突出一個"遠"字;又以"日夜隔"三字突出一個"隔"字,一方面表明老兵與故鄉(xiāng)的離別時間之久,另一方面暗示老兵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時間之久;再以"河關(guān)"二字比喻路途阻隔,續(xù)寫一個"隔"字,突出一個"難"字;而"音塵斷絕"四字則寫足了老兵日思夜念故鄉(xiāng)的原因。這兩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朔風(fēng)"四句,訴諸視覺、聽覺、觸覺,以意象組合來續(xù)寫其思念故鄉(xiāng)的愁情。"朔風(fēng)"與"白云",兩個意象分別訴諸觸覺與視覺,各以"蕭條"與"飛"加以描繪,以此襯托老兵的愁情,恰到好處。"胡笳"與"邊氣",兩個意象分別訴諸聽覺與觸覺。詩人以"哀急"狀寫"胡笳"之聲,當(dāng)是以哀景襯托哀情;以"寒"反映"邊氣",既實寫"邊氣"給人的肌體之寒,又映襯老兵思念故鄉(xiāng)卻"不得歸"的心頭之寒。唯其如此,老兵才感到無可奈何。詩中的"聽此愁人兮奈何",直接引用屈原詩句"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無虧"(《楚辭·九歌·大司命》)中的前一句,狀寫老兵的無奈,如同己出,不著痕跡。無奈之下,老兵只得"登山遠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頭之愁,保留好自己的容顏,所謂"得留顏"?"此情無計可消除",又豈是"登山遠望"所能解決的?這幾句,視線由天上轉(zhuǎn)至地上,內(nèi)容由寫景抒情轉(zhuǎn)為描寫人物的動作抒情,化無形為有形,從中可看出詩人運用寫作技法的嫻熟。

  "將死"兩句,由上文寫老兵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歸結(jié)為對妻子的懷戀。此處,寫老兵設(shè)想自己將死在"胡馬跡",也即他從軍所到之處,究竟將死于何種原因,并未明言,但讀者完全可以推斷出其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老死,一是戰(zhàn)死。一方面是老兵"將死胡馬跡",另一方面是他"能見妻子難",二者對比強烈。老兵對妻子的懷戀未隨時光的流逝而淡化,而是與日俱增。他推想自己將客死異鄉(xiāng),卻無法在死前與妻子再見上一面。這是多么悲哀的事!

  于是,詩的結(jié)句直抒胸臆:"男兒生世坎坷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綿憂":連綿不斷的憂愁。"摧抑":悲痛壓抑。老兵面對自己坎坷的生世無可奈何,只能將心頭無盡的邊愁鄉(xiāng)思化成長長的慨嘆!弦外之音:身處如此社會,遭遇無休止的戰(zhàn)亂,即便是熱血男兒又能怎樣?何況是"白首不得還"的老兵呢?悲哀之中分明蘊涵著老兵與詩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不難看出,此詩主題思想與漢樂府《十五從軍征》是一脈相承的,但其著眼點、寫法等,與《十五從軍征》相比,有不同之處!妒鍙能娬鳌穼懤媳"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寫起,著眼于他返鄉(xiāng)途中與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寫哀情的寫法,重在抒發(fā)其家破人亡、舉目無親的悲哀。而鮑照的《擬行路難》寫老兵,則著眼于他"少壯從軍",直至"白首"仍流離在外,不得回家,運用多種寫法,通過意象組合,層層推進詩意,重在抒發(fā)其無法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的悲哀。兩首詩中的兩個老兵,都是少小從軍,其中,一個在年老時得以回家,而另一個在年老時則仍流離在外,但無論他們最終能否回家,其命運都是凄慘的,心中也都是極其悲哀的所有這些,都是當(dāng)時的戰(zhàn)亂造成的,而戰(zhàn)亂又是由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一手挑起的因而,描敘老兵的悲慘遭遇,抒發(fā)其真情實感,便有力地揭露了當(dāng)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鮑照的這首《擬行路難》與漢樂府《十五從軍征》一樣流傳至今,令人難忘。

  《擬行路難·其六》 鑒賞

  這首詩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與坎坷。和《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相比,表現(xiàn)形式上純用賦體,抒述情懷似亦更為直切。

  全詩分三層。前四句集中寫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憤心情。一上來先刻畫憤激的神態(tài),從“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這樣三個緊相連結(jié)的行為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詩篇這一開頭劈空而來,猶如巨石投江,轟地激起百丈波瀾,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關(guān)注。接著便敘說憤激的內(nèi)容,從“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縛下有志難伸、有懷難展的處境。再聯(lián)想到生命短促、歲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難忍。整個心情的表達,都采取十分亢奮的語調(diào);反問句式的運用,也加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

  中間六句是個轉(zhuǎn)折。退一步著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不如丟開自己的志向,罷官回家休息,還得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于是適當(dāng)鋪寫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雖則寥寥幾筆,卻見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場生活的苦厄與不自由,構(gòu)成了強烈的反差。當(dāng)然,這里寫的不必盡是事實,也可能為詩人想象之辭。如果根據(jù)這幾句話,徑自考斷此詩作于詩人三十來歲一度辭官之時,不免過于拘泥。

  然而,閑居家園畢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貫企求伸展抱負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決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結(jié)末兩句又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一躍而為牢騷愁怨的迸發(fā)。這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zhì)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整個歷史的層面——懷才不遇并非個別人的現(xiàn)象,而是自古皆然,連大圣大賢在所不免,這足以證明現(xiàn)實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詩篇的主旨便由抒寫個人失意情懷,提升到了揭發(fā)、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這是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升華。還可注意的是,詩篇終了用“孤且直”三個字,具體點明了像作者一類的志士才人坎坷凜冽、抱恨終身的社會根源。所謂“孤”,就是指的“孤門細族”(亦稱“寒門庶族”),這是跟當(dāng)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對講的一個社會階層。六朝門閥制度盛行,世族壟斷政權(quán),寒門士子很少有仕進升遷的機會。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標榜,自然為世所不容了。鐘嶸《詩品》慨嘆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dāng)代”,是完全有根據(jù)的。他的詩里不時迸響著的那種近乎絕望的抗爭與哀嘆之音,也不難于此得到解答。

  前面說過,同為詩人抗議人生的哀歌,此詩較之《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寫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詩也并非一瀉到底。起調(diào)的高亢,轉(zhuǎn)為中間的平和,再翻出結(jié)語的峭拔,照樣是有張有弛,波瀾頓挫。音節(jié)安排上由開首時七言長調(diào)為主,過渡到中間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繼以奇峰突出的兩個長句作收煞,其節(jié)奏的高下抗墜也正相應(yīng)于情感旋律的變化。所以兩首雜言體樂府仍有許多共同之處。再進一步,拿這兩首感憤言志之作,來同前面那些借思婦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較,風(fēng)格上又有不少異同。前詩婉曲達意,這里直抒胸臆;前詩節(jié)拍舒徐,這里律動緊促;前詩情辭華美,這里文氣樸拙——隨物賦形,各有勝境。不過無論哪一類題材,都能顯現(xiàn)出作者特有的那種奇思煥發(fā)、筆力健勁的色調(diào),這正是鮑照詩歌最能打動人心的所在。《南史》本傳用“遒麗”二字評論他的樂府創(chuàng)作,后來也以“俊逸”概括其詩風(fēng),其實“俊”和“麗”還只標示出它的體貌,“逸”和“遒”才真正攝得它的神理。從鮑照的“俊逸”到的“飄逸”,是有著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的。

  《擬行路難·其十三》

  這是《擬行路難十八首》的第十三首,寫游子思歸之情。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币源呵萜鹋d極佳。春禽的和鳴確實最易引動游子的羈愁,這就是后來杜甫所說的“恨別鳥驚心”。鳥兒一般都是群飛群居,春天的鳥又顯得特別活躍,鳴聲特別歡快,自然引起孤獨者種種聯(lián)想。這里又是“旦暮鳴”,從早到晚鳴聲不斷,這于游子心理的刺激就更大了。下面他就自述他的愁情了。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薄败妰S”即“僑軍”,南北朝時由僑居南方的北方人編成的軍隊!皹s”、“溢”皆興盛之狀。這兩句說他初從軍時抱負很大,情緒很高!傲骼藵u冉經(jīng)三齡,忽有白發(fā)素髭生。”“漸冉”,逐漸?磥硭麖能姾懿坏靡,所以有“流浪”之感,他感到年華虛度,看到白發(fā)白須生出,十分驚心。“忽”字傳出了他的驚懼。“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忽已盈!边@里寫他拔白發(fā)白須,晚上拔盡,第二天又長滿了,這是夸張,類似后來李白的“朝如青絲暮成雪”,寫他憂愁之深!暗至b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薄凹臏纭,歸于消滅。“空精”,化為烏有的意思。這兩句意思是,只是擔(dān)心長期居留在外,變?yōu)樗l(xiāng)之鬼!懊繎雅f鄉(xiāng)野,念我舊人多悲聲!币虼怂3涯罟枢l(xiāng),一想起家鄉(xiāng)親人就失聲痛哭。上面是此詩的第一部分,自述從軍無成、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心情。

  “忽見過客問向我,‘寧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南武縣,在東?!皢栂蛭摇,打聽“我”,尋找“我”。所以“我”便反問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這就引出了下面一番話來。“答云:‘我曾居君鄉(xiāng),知君游宦在此城!惫皇菑募亦l(xiāng)來的人!拔倚须x邑已萬里,方今羈役去遠征!薄耙亍,鄉(xiāng)邑。這人看來也是投軍服役,途中尋訪早已來此的鄉(xiāng)人,是有話要說!皝頃r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孀居”即獨居。這是說妻子在家中對他仍然情愛如昔。這里有一個“聞”字,說明這情況是這位鄉(xiāng)人聽說的,下句的“亦云”、“又聞”也是這樣的意思。說她“朝悲”、“暮思”,又說她“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fù)妝!睒O寫婦人對丈夫的思念、對丈夫的忠貞,正如組詩第十二首《擬行路難·今年陽初花滿林》所寫:“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繞繞最傷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shè)簪!濒W發(fā)亂也不想梳理,因丈夫不在身邊,打扮又有什么意思呢!耙姶肆钊擞杏啾,當(dāng)愿君懷不暫忘!”“見此”的“見”,依上當(dāng)亦聽說的意思。鄉(xiāng)人這一番話一方面可以起慰解愁情的作用,因為這個游子急于想知道家人的消息,鄉(xiāng)人的“忽見”,可謂空谷足音了。另一方面又會撩亂他的鄉(xiāng)愁,妻子在家中那般痛苦,時刻望他歸去,會使他更加思念了。還有一層情況,這個鄉(xiāng)人敘說的情事都是得之聽聞,并非親見,這對于久別相思的人來說又有些不滿足,更會有進一步的心理要求了。這一部分差不多都是寫鄉(xiāng)人的告語,通過鄉(xiāng)人的告語表現(xiàn)他的思歸之情,這是“從對面寫來”的方法,正與第一部分自述相映襯。

  《擬行路難》多數(shù)篇章寫得豪快淋漓,而這首辭氣甚是紆徐和婉,通篇行以敘事之筆,問答之語,絮絮道來,看似平淺的話語,情味頗多。用問話方式寫思鄉(xiāng)之情,鮑照還有《代門有車馬客行》,王夫之評之曰:“鮑有極琢極麗之作!┐朔N不琢不麗之篇,特以聲情相輝映,而率不入鄙,樸自有韻,則天才固為卓爾,非一往人所望見也!保ā豆旁娫u選》)王夫之對《代門有車馬客行》的贊評亦可移之于這首《擬行路難》。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xué)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后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后來也做過太學(xué)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后因?qū)m廷內(nèi)部斗爭,死于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2

  作品原文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①,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②?安能蹀躞垂羽翼③!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

  弄兒床前戲④,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⑤!

  作品注釋

 、侔福阂环N放食器的小幾。又,案,即古“椀”(碗)字。

 、跁耗堋_@句是說一個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郯材埽涸跄。蹀躞(diéxiè疊謝):小步行走的樣子。這句是說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飛呢。

 、芘獌海憾盒『。戲:玩耍。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這二句是說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貧困不得意,何況像我們這樣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作品譯文

  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fā)出長長的嘆息。

  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

  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yǎng)生息。

  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

  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

  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作品鑒賞

  全詩分三層。前四句集中寫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憤心情。一上來先刻畫憤激的神態(tài),從“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這樣三個緊相連結(jié)的行為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詩篇這一開頭劈空而來,猶如巨石投江,轟地激起百丈波瀾,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關(guān)注。接著便敘說憤激的內(nèi)容,從“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縛下有志難伸、有懷難展的處境。再聯(lián)想到生命短促、歲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難忍。整個心情的表達,都采取十分亢奮的語調(diào);反問句式的運用,也加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

  中間六句是個轉(zhuǎn)折。退一步著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不如丟開自己的志向,罷官回家休息,還得與親人朝夕團聚,共敘天倫之樂。于是適當(dāng)鋪寫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雖則寥寥幾筆,卻見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場生活的苦厄與不自由,構(gòu)成了強烈的反差。當(dāng)然,這里寫的不必盡是事實,也可能為詩人想象之辭。如果根據(jù)這幾句話,徑自考斷此詩作于詩人三十來歲一度辭官之時,不免過于拘泥。

  然而,閑居家園畢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貫企求伸展抱負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決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結(jié)末兩句又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一躍而為牢騷愁怨的迸發(fā)。這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圣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zhì)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整個歷史的層面——懷才不遇并非個別人的現(xiàn)象,而是自古皆然,連大圣大賢在所不免,這足以證明現(xiàn)實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詩篇的主旨便由抒寫個人失意情懷,提升到了揭發(fā)、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這是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升華。還可注意的是,詩篇終了用“孤且直”三個字,具體點明了像作者一類的志士才人坎坷凜冽、抱恨終身的`社會根源。所謂“孤”,就是指的“孤門細族”(亦稱“寒門庶族”),這是跟當(dāng)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對講的一個社會階層。六朝門閥制度盛行,世族壟斷政權(quán),寒門士子很少有仕進升遷的機會。鮑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標榜,自然為世所不容了。鐘嶸《詩品》慨嘆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dāng)代”,是完全有根據(jù)的。他的詩里不時迸響著的那種近乎絕望的抗爭與哀嘆之音,也不難于此得到解答。

  前面說過,同為詩人抗議人生的哀歌,此詩較之《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寫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詩也并非一瀉到底。起調(diào)的高亢,轉(zhuǎn)為中間的平和,再翻出結(jié)語的峭拔,照樣是有張有弛,波瀾頓挫。音節(jié)安排上由開首時七言長調(diào)為主,過渡到中間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繼以奇峰突出的兩個長句作收煞,其節(jié)奏的高下抗墜也正相應(yīng)于情感旋律的變化。所以兩首雜言體樂府仍有許多共同之處。再進一步,拿這兩首感憤言志之作,來同前面那些借思婦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較,風(fēng)格上又有不少異同。前詩婉曲達意,這里直抒胸臆;前詩節(jié)拍舒徐,這里律動緊促;前詩情辭華美,這里文氣樸拙——隨物賦形,各有勝境。不過無論哪一類題材,都能顯現(xiàn)出作者特有的那種奇思煥發(fā)、筆力健勁的色調(diào),這正是鮑照詩歌最能打動人心的所在。《南史》本傳用“遒麗”二字評論他的樂府創(chuàng)作,后來杜甫也以“俊逸”概括其詩風(fēng),其實“俊”和“麗”還只標示出它的體貌,“逸”和“遒”才真正攝得它的神理。從鮑照的“俊逸”到李白的“飄逸”,是有著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的。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xué)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后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后來也做過太學(xué)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后因?qū)m廷內(nèi)部斗爭,死于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3

  擬行路難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作品注釋

 、贋a:傾,倒。

  ②斷絕:停止。這句是說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

  ③躑躅(zhízhú直竹):徘徊不進。

  作品譯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作品鑒賞

  作為詠嘆人生苦悶的抒情組詩,《擬行路難十八首》在抒述角度上有兩個不同的類型:一是作者自己出面直抒胸臆,另一是作者不露面,假借詩中特定人物角色來抒發(fā)情感。前兩首以思婦身分出現(xiàn)的言情之作,屬于后一類型。此篇則屬前一類型,著重表現(xiàn)詩人在門閥制度壓抑下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不平。

  詩歌開首兩句由瀉水于地起興,以水流方向的不一,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夠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庇谩盀a水置地”打比方,在當(dāng)時的玄學(xué)清談中早已出現(xiàn),并非鮑照首創(chuàng)。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貴賤窮達就好比水流的東西南北一樣,是命運注定、不可勉強的,那就不必?zé)┏羁嘣、長吁短嘆不已了。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xiàn)實,其實內(nèi)里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xiàn)象歸之于“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

  再往下,詩思的發(fā)展仍然循著原來的路。認了“命”,就應(yīng)設(shè)法自我寬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悶的好辦法。詩人于是斟滿美酒,舉起杯盞,大口大口地喝將起來,連歌唱《行路難》也暫時中斷了,更不用說其余的牢騷和感嘆。

  最后,矛盾解決了!靶姆悄臼M無感”一句陡然翻轉(zhuǎn),用反詰語氣強調(diào)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于無知的樹木、石塊,怎么可能沒有感慨不平!簡簡單單七個字,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其熱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顫。“不敢言”三字蘊藏著無窮的含意,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經(jīng)過詩篇結(jié)末兩句這樣一縱一收、一揚一抑,就把詩人內(nèi)心悲憤難忍、起伏頓宕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套用一句老話,謂之“筆力足以扛鼎”。

  這首詩在音節(jié)上也有它獨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第三首詩采用純七言句,而是用的長短相間的雜言體。雜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齊,但有個好處,就是能靈活組織句子,便于選擇合適的聲腔,以配合文情的傳遞。此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gòu)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的語感。而到了結(jié)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diào),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聲情并茂,可以說是鮑照樂府歌行的一大特點,它對唐人歌行體詩篇也產(chǎn)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xué)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后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后來也做過太學(xué)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后因?qū)m廷內(nèi)部斗爭,死于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擬行路難》鮑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擬行路難·其六原文及賞析10-19

中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4

愛蓮說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6

除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6

梅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04

晚桃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22

薤露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6

山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30

燕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