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漁歌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漁歌子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漁歌子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的一首詞,小學階段的兒童初步接觸詞,而且詞的思想感情對于孩子們來說比較費解。要求孩子們借助詞的內容想象詞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應放在詞的理解、體會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師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
二、學生實際分析:
小學中高段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生字新詞的學習完全可以放在課前完成,孩子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并收集與課堂有關的學習資料。孩子們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組織、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幾個環(huán)節(jié),讀出詞的韻味、找出詞中景物、用簡筆畫畫出詞中的景物、孩子們看著直觀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詞所描繪的景象,通過孩子們自己查閱的資料和老師的介紹理解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須歸”的原因。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六、教學設計:
。ㄒ唬┱n前預習:
1、自學生字。
2、查閱并收集與詞相關的資料。
。ǘ⒄勗拰,激發(fā)興趣
1、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嗎?來說兩句。(姜太公釣魚的鉤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他的鉤離水面三尺,這能釣到魚嗎?他是在釣個人——周文王。后來周文王果然來了。姜太公是釣來周文王對他的重用,果然幫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詞人張志和釣魚與姜太公釣魚有幾他相似之處,也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詞——《漁歌子》感受他的釣魚世界。(讀課題)
。ㄈ、初讀感知,讀出“詞”味
1、讀這首詞,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個字讀準。第二次,要讀出節(jié)奏,讀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味道來,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讀。
3、結合進行生字教學。
。ㄋ模、精讀感悟,悟出“詞”畫
1、什么叫“不須歸”?為什么“不須歸”?
2、找出景物:
。1)導言:張志和這個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梢阅x,也可以小聲地讀。
(2)生標畫,師巡堂。
。3)、交流:現在請同學來匯報一下發(fā)現了哪些景物?
3、想象色彩:如果你們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們會用上那些色彩呢?為什么?
假如這黑板就是一張畫紙,老師想讓同學們把這些景物用彩色粉筆畫下來,使這幅畫看起來更美。怎么畫呢?(生板演畫簡筆畫)
4、想象畫面:
。1)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能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腳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5、體會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樣?當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說的?(讀全詞)
。ㄎ澹、拓展延伸,品出“釣”情:
1、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歸去嗎?張志和呢?你們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樣的神情呢?
2、作詩和詩: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卻很擔心他。擔心他長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煩來,于是出錢給他蓋了一所草房,還寫了一首詞送給張志和,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皹肥秋L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眮碜杂傻刈x一讀。
哥哥這首詞寫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
3、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fā)現。了解張志和嗎?
(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
4、姜太公釣魚釣的是周文王,那么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哪?(悠閑的生活、清閑飄逸的心,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讀全詞)。
。⒒貧w主題,升華“詞”情。
1、假如你來到浙江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2、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
3、欣賞唱詞《漁歌子》
(七)、作業(yè):收集有關釣魚的詩詞。
七、教學反思:
1、以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引入課題,姜太公用直鉤釣到周文王,為后面的張志和用直鉤釣到悠閑自在的生活作鋪墊。故事引入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
2、利用簡筆畫啟發(fā)學生感悟詩情,學生通過畫一畫,既培養(yǎng)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詞的意境的理解。
3、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先讓學生在詞中找出所描繪的景物(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等),孩子們很容易找出來,找出來的景物的顏色和形態(tài)是怎樣的呢?結合詞義和孩子們的想象說出是什么樣的西塞山?什么樣的鷺?什么樣的流水?孩子們先進行擴詞訓練組成句。最后用這些句子連成一段通順的話。既把詞的意境用一段通順的話描繪并表達出來了。學生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學習任務。
4、通過學生查閱資料和老師的講解,讓孩子們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原因,孩子們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漁歌子教學設計2
教材依據
《古詩詞三首》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它是根據本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編排的。
設計思想
《漁歌子》一詞描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設計中,筆者遵循“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借助古詩詞這一教學素材,運用“自讀、想象、討論、敘述”等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教師則通過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趣,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美妙的意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二)過程與方法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3.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詩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的季節(jié)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2.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最豐富,能根據老師給出的詞語想象出美麗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這幅美景說出來,老師就把它畫下來,好嗎?
依次板書三組詞語: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漁翁、斜風、細雨。學生先分別想象、描述三幅畫面,教師作簡筆畫,再請學生看圖把三組詞語連起來想象一幅美麗的圖畫并描述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借助這些詞匯想象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并通過教師的簡筆畫再現出來,既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后面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埋下伏筆。
二、理解課題
1.有一位叫做張志和的唐代詩人也看見了這么一幅美麗的情景,于是寫下了一首詞——《漁歌子》。(板書課題和詩人)
1)我們在這個學期的第一課曾學過一首詞《憶江南》,誰來說說什么是詞,它有什么特點?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詞的特點。
2.了解作者。
1)同學們課前查閱了資料,誰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張志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詩人張志和的資料。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詩人生平及創(chuàng)作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為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鋪墊。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幻燈片出示《漁歌子》,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試讀,正音。
2)教師范讀,學生試根據教師范讀劃分重音、節(jié)奏,教師小結并用幻燈出示。
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詞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讀古詩后我們還應該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詩詞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交流理解古詩詞的方法。
2)學生自讀古詩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意,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
、僬f說你讀懂了什么?
、谀阌X得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
、郯涯阕钕矚g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同組的同學聽。
、苄〗M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傩〗M派代表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重點理解:詩人為什么會“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板書:悠閑自在)
、蹖W生自愿感情朗讀自己覺得寫得美的詩句,并說說這句詩寫得好在哪兒?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議,老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出漁翁悠閑自在的感覺。
5)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青山,漁舟,白鷺,紅桃,青色箬笠,綠色蓑衣,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詩人又為它染上了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3.反復吟誦,感悟詩情
1)播放配樂flash情景動畫,學生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背誦。
3)指名試背,師生接句背誦,男女生比賽感情背誦。
4)全班配樂背誦,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詞中描繪的情景后通過反復吟誦把體會到的詩情表現出來,并結合配樂情景動畫進一步進入詩境,引起共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動畫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過故人莊》、《憶江南》。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的動畫及收集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詩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并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
1.借想象互動。把學生帶入古詩詞境界,了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是該課的一個重點。上課伊始老師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邊組織語言,激發(fā)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既發(fā)展了語言,又為后面理解詩意作好鋪墊。在理解詩意后又讓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想象,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畫面互動!稘O歌子》的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這首詞不僅有鮮明的山光水色,還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通過讓學生想象畫面,簡筆畫再現畫面,配樂再現情景,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展活動中又通過展示情景交融的動畫,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的目的。
3.借音樂互動。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教學音樂成為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的手段。在欣賞詩詞情境動畫時,在朗讀、背誦、想象的時候,均選用了優(yōu)美的古箏曲以激發(fā)學生無邊的遐想。
4.借吟誦互動。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惫旁娫~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師在課中通過范讀、自讀、小組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情,悟詩境。
漁歌子教學設計3
教材解讀:
《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作品,詞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漁翁形象,體現了漁家生活別有情趣的一面。詞人將文字和畫面完美地結合,青山、白鷺、紅桃、碧水、青箬笠、綠蓑衣, 色調明麗和諧,既讓人感到幽遠寧靜,又不失生動活潑,正符合作者“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愜意,真乃“詞中極品”。同時,詞的字里行間也體現出作者追求無為、隨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教學思路:
古詩詞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內容的理解上,那是淺層次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教學《漁歌子》一詞,基于詞作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的特點,應圍繞“讀詩——感詩——賞境——拓展——升華”這條主線來展開,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有色的畫面,從而明詩情、入詩境,理解詩人為何不歸,感悟出“釣美景、釣心情、釣生活”的詩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詞作《漁歌子》。
2、借助畫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的意思。
3、誦讀想象,感受詞所描繪的畫面,聯系背景走近詞人,領悟詞人的言外之意。
教學重點:借助畫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次所描繪的畫面,領悟詞人的言外之意。
教學流程:
一、溫習舊知巧引新
1、請學生吟誦自己積累過的詞,要求做到聲情并茂。
2、簡單說說詩與詞的區(qū)別。
3、了解詞牌《漁歌子》。
。1)讀詞名《漁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漁夫所唱的漁歌
。3)“漁歌子”又叫“漁父”, 是一種詞牌名。
【設計意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觸的詞比較少,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知詞與詩的區(qū)別!
二、初讀古詩要流利
1、學生初讀詞。
學習古詩詞,首要的是讀通順,在此基礎上還要讀出一定的節(jié)奏。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首詞,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字正腔圓;第二第三遍讀,要著重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讀,重點檢查是否讀得通順。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讀音,出示“塞”的三種讀音,分別組詞。
3、指導學生感受詞中的節(jié)奏美。
讀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還要注意節(jié)奏,詞與詞之間、句子和句子之間都有一定的停頓。 指名讀,劃節(jié)奏。
4、師生合作讀:師讀上半句,指名一生讀下半句。
5、齊讀,注意節(jié)奏。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順、流利,并感受其中的節(jié)奏美。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等形式來達成初讀的目標。】
三、情景交融明詩意
1、理解意思。
請同學輕聲地讀這首詞,結合課前的預習,理解詞句的意思。
2、指名匯報。重點指導:箬笠、蓑衣(從形聲字的角度理解)不須(與“不需”區(qū)別)等詞語。
3、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首詞。(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風”“不須歸”等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詞句和整首詞的意思。)
【設計意圖:由于古詩詞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文差異較大,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難懂詞意思的基礎上來理解整首詞的'意思!
4、想象,品出詞中畫。
賞畫:再次靜靜地品讀這首詞,劃出詞中景物。
。1)學生交流:詞中共寫了幾種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萬,為何作者獨獨鐘情于這幾種呢?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顏色美。
。2)走進詞所描繪的意境。
l再讀這首詞,我相信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還能聽到些什么,甚至是聞到些什么。
l反饋交流:說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呢?
l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這首詞,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詞人張志和,在你眼前展現的是怎樣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聯系畫面,加深理解。
靜靜地,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畫面:斜風細雨中,這位頭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正悠然自得地釣魚呢!孩子們,你能形容一下這位漁翁的神情嗎?引導學生揣摩、想象漁人的神情。
6、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1)自由練背
(2)指名背誦,重點指導“斜風細雨不——須——歸”。
7、齊誦。
【設計意圖:在初步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青山、白鷺、紅桃、碧水、青箬笠、綠蓑衣……”等景物來感受詞中畫面的美,并通過聯系畫面、融情想象等多種方式為學生走進詩人內心作鋪墊。】
四、巧對詞作悟詩情
1、走近詞人。
通過課前預習,你一定對詞人張志和有所了解,誰來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介紹。
師總結:張志和不僅是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一些官場糾紛被免去官職,從此再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
2、師生和詩,悟情。
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來和其弟《漁父》,我們一起來和詩。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讀懂哥哥的意思了嗎?
。2)好一個“不須歸”!弟弟啊,為何不歸? 練習:哥哥,因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也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呢?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張志和,教學中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課拓展的詞《漁父》,巧妙地升華學生對“不須歸”的理解,品出釣中情!
五、當堂檢測求完善
1、有感情地誦讀詞作《漁歌子》。
2、根據詞作內容填空:
1、《漁歌子》這首詞的作者是 代 。這首詞描寫了 、 、 等景物,抒發(fā)了詞人 的情感。
2、邊讀邊想象《漁歌子》所描繪的景色,把你頭腦中那幅優(yōu)美的畫用文字描寫下來。 六、拓展延伸親經典
1、歌曲欣賞《漁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愜意!讓我們一起醉在《漁歌子》中——歌曲欣賞。
2、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們都爭相填寫傳唱。建議孩子們課后登陸相關網站,閱讀唐宋兩朝詩人所寫的《漁父歌》,進一步親近經典。
【設計意圖:以歌曲欣賞來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以網站的推薦激起學生后續(xù)閱讀的欲望!
漁歌子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把握詞眼“不須歸”,以不同層次的讀貫穿課堂,努力營造一個詩意的課堂。
2、通過品味詞的語言,還原、豐富詞的畫面,理解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色。
3、理解詩詞與擴大閱讀量相合,采用一篇帶多篇的做法,提高課堂實效。
教學過程:
揭題
1、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張志和,他哥哥張松齡怕他不回家,呼喚他回來寫了一首詞:
誰來讀讀:
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逗痛鸬苤竞蜐O父歌》
他在聲聲招呼弟弟回家,一起讀。你有什么疑問?
2、為何不歸呢?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就能解答我們心中的疑問,讀課題。這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的第二首詞,“子”在這里讀第三聲,再來一遍;讀得慢一點,悠一點
一回讀:讀流利(5分)
1.預習反饋
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我想考考大家。把詞讀正確、讀流利了嗎?(指名兩位學生)
(1)指名讀
預設:
A學生完全讀正確
你真能干,聲音響亮,字字有交代;詞中這幾個難讀的字你都讀正確了,讀準了鱖字,讀準了塞和蓑是平舌音;箬翹舌音,讓我們一起讀好他們所在的詞。
B你很努力地讀,讀準了幾個難讀的字,可惜讀錯了字音,再來正確地讀一讀。讓我們一起讀好它所在的詞。
。2)寫字指導
看這個詞——“箬笠”,你有什么發(fā)現?他們都是竹字頭,說明是用竹子編的斗笠。
誰還想來讀讀這首詞
2、讀書不僅要字字有交代,還要有板有眼地讀,誰來?
預設:A當學生讀得很好的時候,評價:讀書,尤其讀古詩詞,大家要向你學習,語斷氣不斷,讀出詞的感覺,詞的節(jié)奏,獎勵你再讀一次!
B當學生讀得不好時,評價:讀書,尤其讀古詩詞,不可一字一頓,要語斷氣不斷,師示范,讀出詞的感覺,詞的節(jié)奏。
3、師生合作讀
A我和你們一起讀,好嗎?紅色字體你讀,剩下的——我來。
B讀得有滋有味。我們再讀一次,現在,我讀紅色字體,剩下的——你來。
C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
二回讀:感受美,初解不須歸
一、融情想象,感受意境美(13分)
同學們,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詩人,還是知名的畫家,他的好友——大書法家顏真卿稱贊他的作品“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讓我們走進他如畫的詩詞中去,找一找,圈一圈,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交流,我們一個一個的說,有——
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
共九種景物。透過這些景物,我們可知道地點在——西塞山,是江南地區(qū);當時的天氣——下雨,那時的季節(jié)是——春季,怎么得知?桃花(桃花一枝知春來。┌槪樖莻形聲字,我們可猜它是——一只鳥,是的,羽毛是白色的,它是一只候鳥,天暖便回)鱖魚(春天最為肥美,它的肉曾被媲美為天上的龍肉呢)
1、想象“西塞山前白鷺飛”
這九種景物勾勒成的春景圖,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美在哪兒呢?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按照詞的順序,走進這畫卷——西塞山前白鷺飛
(1)讀詩句(輕輕地讀,緩緩地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交流
。2)指導朗讀
A在不同的詩人筆下,白鷺是不一樣的。如白居易寫道: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白居易《白鷺》
這是一雙讓人心生愁緒的白鷺
在李白眼里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李白《白鷺鷥》
這是一只孤獨的白鷺
在張志和眼里
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漁歌子》
這是又是一只怎樣的白鷺?自由自由、悠然自得、快樂、幸福
帶上這種感覺讀(指名兩位)青山,白鷺,一靜一動,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面。齊讀
B如果詩人是一位攝影師,那么這個畫面應該是近景還是遠景——遠景。請同學們再把遠景的那份幽遠、寧靜讀出來。
2、想象“桃花流水鱖魚肥”
。1)看過了遠山,讓我們走到眼前的流水旁,讀——桃花流水鱖魚肥,輕輕地讀,緩緩地讀——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
A鱖魚
江南是一水鄉(xiāng),下幾場春雨,溪滿河溢,于是魚群便多起來了。春天的鱖魚最為肥美,你看有些肥嘟嘟的鱖魚正躍出水面,濺起朵朵浪花;有些——有些——還有些——
B流水
這水里都有哪些顏色?
。3)指導朗讀
如果你就是水中的鱖魚,生活在這片水域你覺得——那就幸福地讀讀吧,指名讀,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4)齊讀一二兩句
如果說第一句是一幅遠景,那這一句則是近景。這一遠一近的對比,這寧靜與絢爛的對比,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刻讓我們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拿起釣竿,一同與漁翁坐在斜斜的細雨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你覺得這斜斜的細雨像什么?我們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有一段文字描寫春雨的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熳郧濉洞骸
看,朱自清把春天的雨比成了(牛毛、花針、細絲)。看來無論是800年前的古代,還是幾十年前的現代,無論是古詩詞還是散文,大家對美的感受還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2)指導朗讀
這雨中給你怎樣的感覺——誰愿意把這朦朧、輕柔的感覺讀出來?(點評:好大的雨啊,大雨傾盆啊,這是綿綿的細雨,潤物細無聲。
(3)(音樂起)走在綿綿春雨中看風景會別有一番情趣,欣賞PPT,看著遠山,望著近水,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潑剌潑剌地嬉逐,漁翁在斜風細雨中垂釣。好一副煙波垂釣圖!齊讀(配樂)
。4)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幅畫嗎?(如詩如畫、詩情畫意、栩栩如生、生機勃勃、萬紫千紅)張志和的確像一位畫家,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圖。(板書:寫景如畫)讓我們帶上贊美之情,再讀
二、
1、在這樣的`美景中,此時此刻,你最想干什么?你想回嗎?為什么?
2、詞中還有誰不想回?漁翁、張志和。你是從哪里知道的——不須歸。(板書:不須歸;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或許這位不思歸的漁翁就是他本人。原來大家都因美景陶醉了,連詩人都化為漁翁融進這春天的美景中,樂而忘歸了!
4、小結寫法
(1)當他仰望西塞山時——不須歸
凝望白鷺飛時——不須歸
近看桃花流水時——不須歸
笑看肥美鱖魚時——不須歸
垂釣斜風細雨時——不須歸
。2)若說它們是景的話,那么,不須歸則是作者的情(板書:情)27個字,24字的景,字字看來皆是——景,其實,聲聲品來卻是——情。這樣的情感借助這些美景來抒發(fā),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
三回讀:深入解讀不須歸(15分鐘)
一、群詩閱讀
漁歌子,張志和共創(chuàng)作了五首,我們再來讀讀其中的兩首,看看它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有什么相同之處?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2、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要求:
A在組長的組織下,把詞讀正確,讀流利;
B討論并填寫表格(由記錄員記錄);
3、交流
。1)粘貼兩組,看他們都共同發(fā)現了什么?哪些可以歸到這幾點中去?還有補充的嗎?
相同點:A都是詞;形式一樣(知道為什么形式一樣嗎?)
補充資料:因為他們的詞牌名都是漁歌子。詞原本是配合音樂而創(chuàng)作的歌詞,有一定的旋律與節(jié)奏,詞牌名規(guī)定了它的形式。)
B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出作者的情感
第一首是顯而易見的,其他兩首都寫到了哪些景?我們一起按順序去圈一圈。借這些景到底要抒發(fā)什么情?流連景中。何以見得?
同一詞牌名下的幾首詞他們在內容、情感上都是一脈相承.
。2)同學們真能干,從詞的形式、內容、情感、方法上去尋找,竟發(fā)現了這么多的奧秘。
4、從這三首詞,我們知道詩人秋不歸,冬不歸,春不歸,猜測一下,他夏天歸不歸?是的,夏也不歸。此刻難道你沒問題要問嗎?
5、我們讀詞不僅要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讀讀這段文字,相信會讓你有更多的發(fā)現。
。1)出示作者生平簡介:出示:
張志和,(約730-810),唐代詩人,浙江金華人。他多才多藝,不僅是詩人,而且精通音律和繪畫。他16歲就給皇帝寫折子,寫的是治國良方,深得皇帝賞識,賜名“志和”。后來,張志和厭倦了朝廷的你爭我斗,而選擇了留戀于山水之間。
。2)交流:
流連山水間,這樣的生活讓他感到——愜意、自由自在、幸福、無拘無束等。是啊,享受到內心的一份閑適安然。(板書:享受閑適)難怪他說
。┣囿梵遥G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ǜ┬憋L細雨——不須歸。
。ㄒ魳菲穑┎幌牖匕。幌牖。
晨曦微亮的早上,張志和獨自劃著小舟,順著春江水,繞過西塞山,高興地吟唱——
午后時分,他依舊悠閑地坐在船頭,津津有味地吟唱——
天色已近黃昏,炊煙已裊裊升起,他依然坐在船頭,美美地吟唱著——
結課(2分鐘)
難怪哥哥張松齡聲聲呼喚張志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逗痛鸬苤竞蜐O父歌》
向大家推薦兩外兩首。
板書:漁歌子
寫如畫:
景
借抒情:不須歸
醉情山水
享受閑適
漁歌子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認識“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xiāng)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4、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xiāng)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學法滲透:通過此課,讓學生意識到,詩詞可讀,可畫,可唱。結合課文拼音、注釋,想象畫面、聯系作者生平和已學詩詞是學習詩詞的好辦法。
課前談話:復習學生學過的詞——《憶江南》。了解學生對詞的掌握情況,因學定教。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了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初讀古詞,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讓學生先把整首詞讀通讀順,劃出不理解或難理解的詞句。
2、檢查六個詞的讀音。第一步讀準字音(西塞山、白鷺飛、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不須歸)
3、讓學生對詞語進行質疑,理解詞義——“箬笠、蓑衣、不須歸”等。再讀詞語,第二步讀出詞語的含義來。
1、教學本課生字,著重指導“塞”字書寫。
2、學生字正腔圓地讀讀整首詞。師范讀,學生試著再把詞讀得有板有眼。
3、讓學生暢所欲言,讀了這首詞有什么感覺。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伴隨著音樂,想象畫面: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還想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畫面。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板畫。適時引入有關春天的其他詩詞,豐富畫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讓學生把整個畫面連起來具體生動地說一說。
2、配樂感情朗讀全詞。
四、揣摩語言,指導背誦。
1、第一次背誦,看著板畫,試著背誦整首詞。
2、第二次背誦,閉眼,邊想象邊背誦。
3、第三次背誦,邊背邊想:這首詞美在哪?
4、交流這首詞的美:色彩豐富、動靜結合。
五、對比拓展,升華情感。
1、學生交流為什么張志和要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a、這里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女生讀前兩句詞。
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連忘返,男生讀后兩句詞。
2、引入張志和的生平,進一步理解他的“不須歸”的原因。
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漁歌子》,學生自學感悟。
4、交流讀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
5、全班身臨其境地朗讀《漁歌子》。
六、吟唱歌曲,布置作業(yè)。
1、教師哼唱歌曲——《漁歌子》。
2、學生伴著樂曲,輕聲吟唱。
3、布置作業(yè):繼續(xù)去了解張志和,找找其他幾首《漁歌子》讀讀。
漁歌子教學設計6
課前交流一下: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做一個游戲,好嗎?待會兒屏幕上會出現三組詞語,老師只讓大家齊讀一遍,看看只讀一遍,聰明的你能一下子記住幾個詞語?(屏幕出示)同學們表現真棒,相信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一、復習引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就學習了一首詞,還記得嗎?請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是詞牌名,你還知道有哪些詞牌名嗎?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0頁。
出示學路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提示:
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
2、出示詞語認讀。強調多音字“塞sài”,看插圖理解“箬笠、蓑衣”。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jié)奏,讀出它的韻味。
4、教給大家一個聲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頭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畫的江南美景
1、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說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數數,有多少景物?整首詞27個字就描寫了9種景物,詩詞就是這么簡潔。正是應為簡潔,這些景物的顏色呀、姿態(tài)呀都沒有寫進去,那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說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師先說:怎樣的西塞山?
生:翠綠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師:怎樣的桃花?
生:粉紅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紅的桃花
師:怎樣的斜風?
生:微微的斜風
師:細雨?
生:蒙蒙的,涼涼的
師:流水、白露、鮭魚?選一個說說?
生:鮮美的鮭魚時快時慢的流水
3、這些景物加了顏色、姿態(tài),生動多了。那能不能把這些顏色、姿態(tài)送到這首詞中,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色?
4、在他們兩個的描述中,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麗如畫)(板書)
5、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課件出示:白居易《憶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tài)?
生:悠然自得的漁夫
生:漁夫在斜風細雨中遲遲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這美麗的意境中
板書:悠然自得 人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生:高興,有鱖魚釣
生:舒暢
生:興奮,他想,今天的晚餐有著落的
生:平和,笑瞇瞇的。
師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補充另一首詞《天凈沙 秋思》你再看看,這個人的心情如何?是興奮舒暢的嗎? (悲哀、憂愁)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沒有學過這首詞,但是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從作者筆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這首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時的美麗景色,還通過景物感受到詩人悠閑自得、興奮舒暢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里的“歸”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系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隱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游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這里的不須歸是指回哪里?后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歸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么好,我想多玩會兒。
2 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
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3 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
讀——[音樂響起]
4 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
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6、后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詞,里面有一個句子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大家寫文章的時候常常被用到。你覺得是指哪一句?為什么?
:西塞山??因為景色美麗,一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想起這句詩。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見我在雨中散步,問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詩回答他——斜風細雨不需歸
如果有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經歷了艱難,他也可以用一句詩安慰自己——斜風細雨不需歸
看來斜鳳細雨不僅指自然界的斜鳳細雨,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小結:現在,到底詞會流傳哪一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首詩還會千古流傳,一定還會流傳下去,從同學們中間流傳下去。最后我們在這首音樂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漁歌子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習“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漁歌子》。
能力訓練點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描繪詞中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1、通過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詞的品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題:
1、聯系舊知
a、同學們,還記得白居易的《憶江南》嗎?一起來回憶一下。
。▽W生齊背。)
b、誰來說說白居易《憶江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
2、出示《漁歌子》
是的,同學們,白居易帶給我們的是“江花紅勝火”的江南,是“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是“風和日麗”下的江南。這江南不止是讓白居易忘不了,讓我們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詞人給我們帶來了“和風細雨”中的江南。所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這“斜風細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風味。
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走近作者:
同學們知道張志和嗎?
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4、詩、詞的區(qū)別:
同學們,《漁歌子》它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你知道詩和詞的區(qū)別嗎?
。ǔ鍪疽辉姸~,讓學生比較發(fā)現。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5、解題。
漁歌子,詞牌名。
出示兩首《漁歌子》讓學生觀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詞牌。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新“詞”:
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節(jié)奏。讀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反饋交流:
重點:“鱖、箬、笠、蓑”
3、指導朗讀:
同學們,讀準字音還不夠,還要讀出詞節(jié)奏、停頓。
三、細讀品詞:
1、讀詞找景,想像畫面。
a、同學們朗讀得非常好。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張志和不僅是個詞人,還是個書畫家。所以他寫的詞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請你重新讀這首詞,劃出詞中藏著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b、交流發(fā)現。
c、同學們,這詞中有這么多的景物,這么豐富的色彩,儼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畫。請你再次讀詞,讀到你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或聞到些什么的時候,再停下來。
。ㄉ杂勺x,教師巡視。)
2、討論交流,描述畫面。
a、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
抓住“山、白鷺、桃花、鱖魚、流水、斜風、細雨”等景物進行交流。
。ń處熞龑W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b、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再把這首詞朗讀一次。
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
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學們,這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為什么“不須歸”呢?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交流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
a、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講讀。
。◤堉竞痛髦嗌亩敷,披著綠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
b、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漁歌子》。
四、詩詞鏈接
其實描寫江南的又豈止白居易、張志和,許多古代文人墨客寫下了各種各樣的江南,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篇。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吧。
出示多個詩句
讀一讀,選擇其中一個,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五、揮筆習作
1、學生習作
因為有白居易對江南的懷念,所以有了《憶江南》,因為有張志和對江南的喜愛,所以有了《漁歌子》。同學們你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又隨著詩人詞人游賞過江南。請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
2、交流習作
全班交流,教師評價指導。
六、拓展延伸
必做題:
背熟《漁歌子》,并默寫一次。
選做題:
1 、收集有關“江南美景”的詩。
2 、請你為這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
。ㄓ媚愕漠媮硐蛉藗冋故窘系拿谰鞍桑。
附錄:
1、(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
。、討論交流,描述畫面。
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橫看成嶺側成鋒(讀好讓你看到畫面的那句詩)用杜甫的話說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西塞山前春意濃,千朵萬朵壓枝低。(讀)水中悶得很,它們要出來透透氣。(讀)這細雨如絲如線,輕輕的,柔柔的。(讀)真有意思,真悠閑。(讀)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把這首詞朗讀一次
a、我看到綠綠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鷺從空中飛過,還邊飛邊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開。在山前綻放笑臉。柳條在風中舞蹈。d我看到一條條肥肥的鱖魚不時的從水中躍起。
e、我看到空中飄下了毛毛細雨。f我看見一個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綠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釣魚。
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
你對“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楊柳風。僅僅是因為風小雨小,不用回去嗎?
a、這么一點風一點雨,不用回去。
b、這點毛毛細雨根本沒什么關系。還穿著綠蓑衣呢。
c、這里的景色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
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
是的,你們看。蒼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紅的桃花,雪白的鷗鷺,肥嫩的鱖魚,有山,有水,有花,有魚,有柔柔的風,有細細的雨,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里沒塵世的煩惱,沒有世俗的喧囂。只有安靜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張志和戴著青色的斗笠,披著綠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漁歌子》學生齊讀《漁歌子》。
漁歌子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
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設境,導入新課。
一、以歌曲導入。
1、聽歌曲。
2、板書課題。解題:《漁歌子》讀題。
3、介紹詞。
4、生介紹張志和。
二、初讀,學習生字,讀準讀通詞。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把詞讀準,讀通順。
2、學習生字。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再讀詞,要求:讀出節(jié)奏感。
2、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詞。在多讀中熟悉文本,體會詞義。
3、引導學生抓住“不須歸”來理解詞。
解詞。質疑。
4、結合圖,邊讀詞,邊想。詞中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不須歸”原因。(你從哪里讀懂的。)
5、分析詞的一二句。
詞中描寫了什么景物。生動筆劃。
指名說,師畫簡筆畫。
6、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的內容。
7、師總結:詩人就住在岸邊,每天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全班齊讀詩一二句)
師總結:天空白鷺飛翔,岸邊桃花盛開,碧波鱗鱗,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xiāng)風光圖,難怪詩人說:“我不須歸!
8、你還能從哪些詩句讀懂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9、抓住“斜風細雨”引出三四句的教學。
10、課件圖:引導學生認識“箬笠和蓑衣”。
用()風()雨來說詞。
11、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斜風細雨中的景象,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12、師總結:
哦!我明白了,是自在的生活讓詩人說“我不須歸!
四、品出釣中情,師生對讀。
1、師介紹: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他被貶官后,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整天醉情于山水,追求悠閑自在的生活。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
2、課件:《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哥哥這首詞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3、師生作詩和詩。
4、師總結:張志和釣魚不用魚餌,那他釣來了什么呢?我們明白了,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讀)
漁歌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詞,并能達到背誦。
3.指導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語言的豐富意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了解詞牌及詞。
1.我們說,唐詩宋詞,它們代表的是我國古代語言文字藝術的巔峰。我們在這學期曾經學過一篇詞,還記得嗎?“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對這樣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新詞。
板書:漁歌子。讀一讀。這是個詞牌名,詞的格式有一千多種,詞牌名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一般,它與詞的內容沒什么關系。但《漁歌子》這首詞卻和《憶江南》一樣,詞牌剛好是詞的內容的體現。再讀讀這個詞牌。
3.從這個詞牌,你讀出了什么?(引導體會“歌”)“歌”的是什么?再讀。
二、讀會。
1.來,孩子們,咱們一起去看看,張志和為我們展現的是怎樣的一副畫面。老師相信你們的自學能力,咱們先自己讀一讀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吧。讀詩吟詞得講究字正腔圓。開始吧!
2.指讀。點評。(板書:塞、鱖、蓑)
3.知道嗎,詞最初是用來配樂的,是用來唱的,咱們現在邊打拍子邊歌一曲。(上闕)點評,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4.古人將腳打節(jié)拍稱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詩句嗎?來,今天,我們也來踏歌。讀(下闕)。點評。
5.所謂“手舞足蹈”,這是情到深處、興致高昂的一種表達。起立,手舞足蹈,讀。
三、讀懂。
1.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讀了這么多遍。張志和,唐肅宗時有名的才子,不僅是詩人,而且還是畫家。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漁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書:春天)
是啊,這一定是春天。讀(春的喜悅)。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風細雨,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讀(柔和)。
草長鶯飛,百鳥爭鳴,這是春天了。讀(兩行)。
是啊,只有新鮮的竹葉和草,才是青綠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綠蓑衣”。讀(兩行)。
春天來了,青山、綠水、白鷺、紅花、青箬笠,綠蓑衣,單看這顏色,張志和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熱鬧的春天美景。
3.漁翁想回去嗎?哪里說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須歸。不須歸就是不想歸,不愿歸!(板書:不須歸)為什么不須歸呢?
4.美!說得好!(板書:美)現在,你就是漁夫,你來吟一吟這首詞,看看,你覺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讀。你看到了怎樣的“白鷺”?(課件)從“白鷺”聯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說法嗎?試讀,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讀。指導讀。(心胸開闊、意境高遠)
青山為背景,映襯著高翔的白鷺,真美!難怪漁翁“不須歸”!
第二行:讀。
看、怎樣的桃花?(追問)(艷若朝霞)聞、怎樣的桃花?聽,怎樣的流水?(緩緩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課件)是這樣嗎?桃花夾兩岸,流水繞青山。這一靜一動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樣的鱖魚?由“肥”你僅僅想到的僅僅是大嗎?還想到了什么?(味道鮮美)漢字真巧妙,一個字,就使人增添了無窮的想象。水中還有什么?試讀,指讀,指導讀。
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讀好,可真不容易,誰再來讀讀?
讀。景美,物美,真是“不須歸”!
后兩行:讀。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穿戴?箬笠是漁翁的箬笠,蓑衣是漁翁的蓑衣,此時,漁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畫面,也成了畫的一部分。讀。
杜甫說“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微風徐來,細雨濛濛,真美!試讀。再讀。
能在這樣的美景中垂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漁翁,你會怎么想?讀。
(課件)青山、綠水、白鷺、紅花、斜風細雨,以及和景物已融為一體的漁翁,這樣的美景,這樣無拘無束的心境,真是“不須歸”啊!
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他向往的不就是這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嗎?你是張志和,你是張志和,我也是張志和,咱們都來當當張志和吧!指讀,指導,范讀(課件),試讀,齊讀。
四、內涵升華。
1.張志和所處的唐肅宗時期,唐朝已經在走向衰敗,張志和看不慣當時官場的黑暗,于是辭官而去,隱于江湖。詞中的漁翁其實就是——(……)
2.張志和有個哥哥,覺得弟弟才華橫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給弟弟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也是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課件)所謂“一唱一和”,這“和答”是對張志和《漁歌子》的回應。
讀。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個字(還)。
我就是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我也來催催你們,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中的語句來回答。
師生對吟。
為何不歸?(重復)
3.好一個留連忘返,張志和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據他的好友書法家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沒有魚餌,能釣到鱖魚嗎?
但他卻說自己釣到了很多。他釣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平和(板書)。隱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隱于山水,才能夠寧靜致遠。
4.同是垂釣,我們曾學過的柳宗元的詩《江雪》(課件)和張志和的詞《漁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們一起來品味一下吧。自己讀這首詩。
有什么不同?(體裁、季節(jié)、心境)讀《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來,張志和比柳宗元更豁達樂觀啊!據記載,張志和,終身沒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這首詞還流傳到日本,對日本的詩詞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6.讓我們再讀《漁歌子》,(課件)體會一下春暖花開的江南美景,體會一下張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漁歌子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3、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付娜的古箏曲《漁光曲》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9詞兩首
2、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9課,請同學們拿出筆和本子,一起來寫寫這首要學的詞《漁歌子》。
【設計意圖:課的開始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初步熟悉詞的過程,也是教師進行寫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好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提高寫字的能力。】
3、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ㄒ唬⿲W生自讀,讀通、讀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蓑”的讀音。
2、鞏固字音,記憶字形,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讀音。
。ǘz查、指導:
1、指名讀生字,并組詞。
2、指名讀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
4、男生齊讀,女生齊讀,最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利用多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自讀自悟,由淺入深地激發(fā)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詩詞之美。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讀出自己的感覺,這正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入文本的橋梁。】
。ㄈ┳x中想象,理解詞意。
1、過渡語: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能讀懂詞的每一句的意思嗎?能不能它讀成一幅畫呢?
2、示范:讀著“西塞山前白鷺飛”,你讀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讓你來畫這西塞山,你的山會是什么樣的?你會為它涂上什么顏色呢?并試著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交流:
生a:我會涂上綠色,因為山上有蒼翠挺拔的樹木,是綠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綠色,因為我從“桃花”一詞可以知道這首詞寫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發(fā)芽了,但長得還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顏六色的,因為山上不只有嫩綠的小草,郁郁蔥蔥的樹,還有各色各樣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還會有白鷺在飛翔,我想把這些白鷺畫成不同形狀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還有的正要飛翔,這些小精靈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為自己所作的畫涂顏色,這就是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這要比那個生硬的問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要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意識,更能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
3、播放輕音樂《漁光曲》,學生輕聲朗讀全詞,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自己心中出現的畫面。
【設計意圖】古箏曲的導入,可以感染到課堂里的每一個人,讓學生盡情暢游在詩詞所描繪的美妙畫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畫面,嘗試用口頭描述或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借利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詩詞背后蘊涵的感情!
4、精讀,結合注釋理解詞意。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詩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情況:a、學生自由反饋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說出詞意。
(3)并將自己理解詞的意思寫下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為鞏固學習效果,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詞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寫下整首詞意的過程是學生將對詞“碎片”的理解整合的過程,是對詞整體認識的回歸!
。ㄋ模┨骄吭O疑,領悟詩情
1、引導學生質疑、師發(fā)問:
。1)詞中那位漁翁為什么在這樣一個雨天還不想回家呢?
。2)詞中描繪的漁翁到底指誰?了解詞人生平,讀懂詞中人?
2、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讓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再進行補充,最后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年輕時在朝廷過個官,后因仕途不順而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與顏真卿等為好友。擅長歌詞,能書畫、擊鼓、吹笛。作品多寫隱居時的閑散生活!稘O歌子》這首詞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
【設計意圖:緊扣“不須歸”,引導學生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使學生釋疑,從而升華主題,領悟詩情。】
三、讀中感悟,升華情感
1、背誦全詞。
2、總結全詞:
詞人張志和正如其名,他一生淡泊名利、心志平和,他釣著的是一份悠閑、自在。
漁歌子教學設計11
。ㄒ唬┙虒W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
(二)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
(三)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較為生動具體表達詞中意境。
。ㄋ模┙虒W流程:
一、揭題導學,初探詞意
1、同學們,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詩詞中,有很多都是寫釣魚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詞人張志和的《漁歌子》。(板書課題)又叫《漁父樂》。
2、讀題(強調子讀zǐ);①這是一首詞,你們知道詞與詩有什么不同嗎?②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它就成了詞牌名。
3、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10頁,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展示讀,師正音①請你讀(剛開始學,讀通了,讀準了,也不錯)②誰還想再讀?
(雖然讀得不怎么流暢,但相信學了以后,會讀得更棒) ③下面老師和大家對對讀,好嗎?
。ɡ蠋熥x一句,你們對一句,好不好?)
④就這樣,我們跟著感覺讀。(師讀題目,朝代和作者,生讀整首詞)
二、尋找詞眼,質疑細學
1、讀著、讀著,你們在詞中看到詞人的身影了嗎?是從哪幾句看到的?
2、生讀3~4句(1)認識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
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釋讀懂詞語的方法真好。你是看插圖讀懂的,非常直接的一個方法。)
。2)(出插圖)你看到了怎樣的詞人?(他在干什么?) (生①他頭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魚竿,在釣魚呢?) 你又看到了怎樣的詞人?
。ㄉ谠陬^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在河邊釣魚。 生③在桃花叢中,他??
生④刮小風,下小雨時,詞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樣的日子里,詞人在釣魚呢?
A起風:這是怎樣的風?你從哪個詞語讀出風很? 這樣的風,我們可以叫什么風?(和風、微風、輕風、習習涼風)
B下雨:那這雨呢?
。ㄉ俸芗毢芗; 生②像牛毛,像繡花 ; 生③像發(fā)絲)讓我們想起了哪些詞語?
春風拂面 微風吹拂 涼風習習 清風徐徐 毛毛雨 毛毛細雨 細雨如絲 牛毛細雨 蒙蒙細雨 細雨綿綿 綿綿小雨 細雨如煙 煙雨蒙蒙 細雨飄零陰雨綿綿 淅淅瀝瀝 雨絲飄灑
C這樣的風,這樣的雨叫什么?(斜風細雨)
D還可以叫?(微風細雨,和風細雨)
F春天:你是從哪些詞語讀出來的?
4、起風了,下雨了,詞人回家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板書理解:不須歸)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詞的27個字中。
三、品讀詞眼,感悟心境
。ㄒ唬┳杂勺x詞,尋找原因
。ǘ┢纷x想象,尋“不須歸”之源。
1、詞人為什么不想回家?(生:景色美、春景美)
、儆心男┚拔锖苊滥兀空埲Τ鰧懙降木拔?
、诜答、出圖:山、白鷺、花、水、鱖魚、風雨、箬笠,蓑衣
隨機了解:西塞山、白鷺、鱖魚
、圻@些景物哪方面很美呢?
A、(外顯)顏色美:你怎樣知道的?(白、青、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B、(隱藏)顏色美:除了白、青、綠這三種色彩,你好像還看到了哪些色彩?又是從哪些詞語想象到的? (西塞山:郁郁蔥蔥 青翠 ;桃花:粉紅; 鱖魚:青黃間有黑斑,肉質細嫩而鮮美)
、軆H僅是被迷人的春光陶醉了嗎?(生:鱖魚肥 板書) ⑤青翠的西塞山,白鷺飛翔,粉紅的桃花,鱖魚鮮美,多么清新,多么明麗呀!
A、誰想讀讀1、2兩句?多么享受呀,既飽眼福又飽口福,何樂而不為呢?
誰想當當快樂的張志和!
誰想當當幸福的張志和!
B、誰能(還想)讓白鷺飛得更高,魚兒更歡躍?自由讀。
C、指名讀。
D、再指名讀。
2、你還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ㄅ錁罚┱堖x一個畫面寫一寫:按一定順序寫(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下到上、從近到遠)還可按動靜結合的方法寫。)
3、交流寫話:(指名說→評講→自由讀)
我好像看到(灰蒙蒙的天空,碧波漾漾的音樂河面上,飛過一排白鷺,它們展翅在空中劃過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自由自在地飛翔)
西塞山隱隱約約,像害羞的小姑娘。不遠處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著。
岸邊,桃花綻開了粉紅的笑臉,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
河水漲高了,變綠了。河里不時游過一群群淡黃色的鱖魚。有時躍出水面,濺起朵朵小花。有時與花瓣捉迷藏,這里就像仙境一般。
評:(1)色彩豐富而協(xié)調。(2)把江南水鄉(xiāng)的春色之美描繪得如詩如畫,令人賞心悅目。(3)以動襯靜。(4)寫得生機勃勃。
。ǘ┩卣剐畔ⅲ颉安豁殮w”之情。
1、過渡:春景美,鱖魚肥,怪不得詞人張志和不須歸!你們了解過張志和嗎?老師也了解了一些。
2、補充介紹張志和生平。
、俪鍪菊掌蜕
、诔鍪尽短茣堉竞蛡鳌分械木渥樱
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讀→你覺得他釣到了什么?
生①自由自在(板書)
生②好心情
生④悠然自得
生③悠閑
3、是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漁父之意不在魚,在乎心情也。讓我們也做個快樂的、幸福的、悠閑的張志和吧!齊讀全詞。
4、過渡: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讀了他這首詞后,也寫了一首詞。想讀嗎?
四、反復誦讀,初探詞牌特點
1、出示《和答/弟/志和/漁交歌》。自由讀
、俚谝槐椋耶斝珠L(師讀張松齡整首詞),你們當賢弟張志和讀整首詞。
、诘诙椋绺鐡牡艿苌耨Y心醉于水鄉(xiāng)春景,流連忘
返、樂而忘歸,不再回家,于是:
師放慢讀兄長后兩句(生也放慢速度讀賢弟后兩句) ③第三遍,師快讀兩句(生也快讀)
、艿谒谋,(師慢讀最后一句)生也慢讀最后一句
⑤第五遍,師急呼喚,且須還 ! 生急回答:不須歸!
3、詞人在這山山水水之間,還愿意回去嗎?讓我們一起留住這美麗的山光水色,一起留下這份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背誦)出圖、配樂
4、欣賞唱詞,進一步體會意境和心境。
五、延伸課外,布置作業(yè)。
詞人還寫了另外四首《漁歌子》表現他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課外,大家可以去讀讀。
唐 張志和《漁父樂》
春景美
鱖魚肥 不須歸
自由自在
漁歌子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兩首詞的詞意。
3、背誦兩首詞,理解詞中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詞意。
教學難點:
領悟詞的意境。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ㄈ鐗袅睿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重難點
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yōu)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學過的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關于詞的知識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詞牌?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介紹作者
三、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1、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jié)奏。
2、按照停頓反復朗讀。
3、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
問題提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2)這件事是發(fā)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3)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夏天,“藕花深處”)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5)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fā)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請你邊讀邊想象畫面。
5、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四、背誦、默寫整首詞。
板書:
如夢令
日暮沉醉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鷗鷺愛自然
第二課時
。O歌子)
教學要求: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唐宋名家名詞導入本課學習
2、《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簡介作者)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升華
1、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兩首詞
板書設計:
白鷺飛漁歌子桃花流水鱖魚肥熱愛大自然
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借助注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
3、體會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強化學法,自學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童心小廣播
1、學生讀文章。
2、教師總結。
回憶小比拼單元主題單元課文與古詩記憶小比拼
1、看范成大的簡介;
2、速記比拼
思維比拼
1、要求:小組內對字、詞、句、意境進行理解;
2、班級精品古詩
記憶大比拼小組內舉行朗讀背誦:整首詩、句子;詞意思,句子意思。舉手挑戰(zhàn)朗讀大比拼小組內分析古詩構成,品讀古詩,聯系朗讀小組朗讀競比田園古詩知多少老師分享田園古詩學生分享田園古詩
作業(yè)布置:
做個小詩人,觀察身邊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創(chuàng)作古詩,寫在心情日記。
漁歌子教學設計14
一、教材解讀
《漁歌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個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編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xiāng)村生活,并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味優(yōu)美語言,學會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段。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他既是詩人,又是畫家。所以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遠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垂釣的漁翁……這畫面是那么清新,這色彩是那么明麗,整個天地浸潤在朦朦煙雨中,寧靜而美好。整首詞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這樣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詩詞學會方法。本學期,他們在第一單元學會《憶江南》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的常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張志和"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表現特點,尤其是感悟"不須歸"的境界就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A類(基礎目標)
認識4個生字,會寫三個生字,準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誦詩詞。
2、B類(核心目標)
展開想象,體會詞中的畫面感,感受"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表現特點,并感悟作者對悠閑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這些感受與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鳴,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與體現。
3、C類(延伸目標)
了解"漁夫"在古詩詞中的文化意象。
三、預習作業(yè)
認準生字詞;了解作者張志和的生平。
四、教學過程
(一)憶主題、醞詩情。
1、同學們,我們都是生活在農村的孩子,鄉(xiāng)村生活對我們來說是習以為常的,可是你們知道嗎,正是因為這種悠閑舒適、與世無爭的特點,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這樣。我們學會過哪些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的詩歌呢?
2、是啊,鄉(xiāng)村生活是翁卷筆下"才了蠶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筆下"也傍桑陰學種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詩人張志和的筆下,鄉(xiāng)村生活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張志和的《漁歌子》感受他筆下的鄉(xiāng)村。【板書:漁歌子唐張志和】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這是什么體裁呀?我們以前學過詞么?(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和詩有什么區(qū)別呢?同桌討論一下。
4、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合作闖過詩詞旅途上的四道關卡,摘取勝利的果實,同學們有沒有信心?趕緊看看我們將要打通的哪四關?大家一起來讀一下:(第一關、字正腔圓讀正確;第二關、抑揚頓挫讀韻律;第三關、入情入境讀畫面;第四關、知人論事讀情感)。
。ǘ╆J四關、讀詩情。
1、字正腔圓讀正確。
。1)通過自讀、同桌互讀的形式把詞讀正確。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完成。
(2)誰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讀功力?這首詞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個字,但是想讀好可不太容易,我們一起來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鱖魚的"鱖"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讀不對,還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見,F在跟我讀:西塞山,鱖魚,箬笠,蓑衣。同學們,箬笠和蓑衣是什么東西呢?看一下"箬笠"這兩個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關?(箬笠是用竹篾編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編織的雨衣)
。3)讀準字音之后,請同學們再通過同桌互讀的形式讀詞,要字字落實。
2、抑揚頓挫讀節(jié)奏。
。1)抑揚頓挫地朗誦,與同桌商量著試著讀出詞的節(jié)奏。每首古詩都有不同的節(jié)奏,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節(jié)奏,現在同學們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讀詞,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
。2)請你來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節(jié)奏,請同學們按照這個節(jié)奏來試讀一下。詩詞中的每次停頓要做到語斷而氣連,千萬不要讀的斷開。請你再讀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節(jié)奏。老師也有兩種讀法介紹給大家,看遠處跳過來一只小青蛙,它的節(jié)奏是"呱、呱、呱、呱",舉起你們的右手,我們學著青蛙叫的節(jié)奏來讀一遍。青蛙剛走又來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節(jié)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來我們再跟著麻雀的節(jié)奏跳一遍。
。3)除了剛介紹的讀詩節(jié)奏,還有一種節(jié)奏。我們知道一二聲稱為平聲,三四聲稱為仄聲,平聲讀的悠長一點,仄聲讀的稍快一點,(課件),聽老師來示范一下,F在同學們自己試著讀一下體會平仄的韻律美。男生先試讀一次,我們女生也不能落后,再來試讀。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詩歌字與字之間節(jié)奏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標點符號,不同的標點符號也說明停頓的時長不同,逗號時間短,句號時間長。讓我們跟著大屏幕上的節(jié)奏再齊誦這首詩。
3、入情入境讀畫面
。1)詩歌是一朵綻放的花,俏麗迷人;詩歌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引人入勝;詩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詩歌是人類最美的語言。詩詞中的每一字每一詞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音樂聲中、在老師的朗誦聲中張開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2)同學們真是聽的如癡如醉,相信此時你們的眼前一定出現了很多的畫面吧,先讓我們走進詞的第一句,看看它為我們呈現了怎樣的畫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鷺。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樣子的?生:秀美的。我們來欣賞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課件)。白鷺是什么樣子的呢?(課件)。白鷺飛翔的姿態(tài)特別的優(yōu)美。注意:"鷺"字的寫法指導。
哪位同學能把這些詞連成一句話組成一幅畫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態(tài)優(yōu)美的白鷺在自由的飛翔。)
。3)我們再走進第二句的美景中去盡情的欣賞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鱖魚、流水)桃花是什么顏色的?長在什么地方?桃花樹下有什么?給流水加上一個形容詞你想用哪個詞?河水里有什么?我們來認識一下鱖魚是什么樣子的?(課件)試著用這幾個詞連成一句話來描述一下這美景吧。(三三兩兩的桃花開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黃色的鱖魚在不時的`躍動著。)
(4)秀美的西塞山,姿態(tài)優(yōu)美的白鷺,三三兩兩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黃色跳躍的鱖魚,這是一幅多么優(yōu)美的寫意山水畫。俊景鍟荷剿嫛
。5)引讀: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從水田里飛過來的白鷺上下翻飛,姿態(tài)優(yōu)美,在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戲——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三月的陽光里,桃花盛開,那片片粉紅倒映在水中,紅的花綠的水,引得水中的鱖魚也爭相追逐這落花——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煙花三月,草長鶯飛,陽光在河面灑下點點金光,肥美的鱖魚也不甘寂寞,時不時的躍出水面,也想欣賞這迷人山水畫,看到這美景,張志和的信不由的歡悅起來,讓我們用歡快的語氣讀出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6)這美景讓人流連忘返,所以張志和"斜風細雨"也"不須歸","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讀到這兩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釣魚。)箬笠是什么顏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綠水和白鷺,色彩美不美?除了這色彩還有什么?(斜風細雨)為什么是斜風細雨?春天的風雨也是多情的、溫柔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飛翔的鳥、躍動的魚,拂過臉頰的微風、灑落湖面的細雨,再加上沉穩(wěn)不動的青山,有動有靜,美不美?作者流連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覺?對了,不舍的,舒緩的。請你來試一下,看來這美景還沒有完全吸引住你!景鍟捍贯炄恕
。7)想著那一幅幅畫面,我們在美讀中盡情的欣賞這美景吧(課件)。
4、知人論事讀情感
。1)風和日麗的時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風雨來臨也"不須歸"。作者為什么不歸呢?學會詩詞講究知人論事,課前預習時候咱們搜集了張志和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張志和(課件)。
。2)所謂無官一身輕,心無掛礙才能真正領略這山水之美。在這里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張志和釣魚從來不設魚鉤不放魚餌,那么他釣的是什么?同學們討論一下。請你說一下,你來說,釣的是美景,釣的是閑情。那同學們大膽的想像一下,"不須歸"的"須"字還能換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3)引讀:不舍歸,一襲蓑衣,一頂斗笠,便融入這青山綠水之中,請你;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自在的張志和啊——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不愿歸,是不愿陷入那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污穢官場,請你;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率性的張志和——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不想歸,是不想讓世俗紛擾牽絆住自己不羈的心,請你;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逍遙的張志和!讓我們一起走近那逍遙的煙波釣徒——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感受"漁夫"的文化意象。
張志和在南方的春日中垂釣,不舍歸去,無獨有偶,在北方大雪紛飛的寒冬中也有人垂釣不舍歸去,這就是柳宗元。齊誦柳宗元的《江雪》?梢姡诠旁娭,漁夫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與世無爭、縱情山水的生活狀態(tài),他是詩人自己內心的選擇,與景無關,與情有關。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同學們?yōu)槭裁床话延嘘P漁夫的文化內涵標注在自己的課本上呢?
(5)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會,《漁歌子》這首詞在我們的朗讀聲中被喚醒了,并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過《漁歌子》這座橋梁,我們認識了張志和,走進了張志和的內心世界,和他展開了跨越千年的對話,他的經歷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這就是詩歌的魅力,這就是我們中華少年經典誦讀的意義所在。請全體起立,再次齊誦《漁歌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的闖過了所有的關卡,恭喜大家闖關成功,為這么優(yōu)秀的我們鼓鼓掌。
三、學有疑,帶詩文。
1、孩子們,學貴有疑,張志和說"不須歸",難道就真的能不用歸了么?在他寫的《漁歌子》廣為傳唱之后,他的哥哥張松齡也寫了一首詞來回應:"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一個說"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個卻說"狂風浪起且須還",他們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呢?課后請同學們賞析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看看他想告訴我們些什么。
漁歌子教學設計15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了解詞和詞牌。
1、在中國的詩歌寶庫中,有很多詩詞是寫釣魚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兒垂釣》
2、這節(jié)課,我們去欣賞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
3、咱們先來讀讀標題——漁歌子(指名讀)。
4、“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什么是詞牌呢?
5、看到《漁歌子》,你能想象這首詞的內容嗎?
二、初讀,讀得有點“詞”味。
1、自由讀。下面我們來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至少讀三遍。
2、指名讀。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進生、中等生試讀。
糾正讀音: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注意停頓:劃出節(jié)奏,讀出節(jié)奏。
注意押韻:白鷺飛,鱖魚肥,不須歸。
3、齊讀。評價:真好!不少同學登上第三個臺階了,有點詞味兒了。
三、品讀,感受詩詞畫面美。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一起進一步品味這首詞。詞的作者張志和,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詞更有特點。張志和有個好朋友叫顏真卿……
板書: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1、讀出詞中畫。
*聽。我們要想讀出詞味兒,除了注意停頓、注意押韻,還要讀出詞中的畫面來。閉上眼睛,聽聽配樂朗誦吧。
*再聽。你的腦海中有畫面了嗎?再聽一遍。
*說說。畫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關詞語用橫線劃出來。
*再讀。誰能把詞中的畫面讀出來?點兩名優(yōu)等生試讀,評價。
*齊讀。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2、畫出詞中畫。
過渡語:讀得真好!老師都清楚地感受到那個美麗的畫面了。這樣吧,我們一起共同用粉筆畫出來,好嗎?
師生小結:畫面美嗎?美在哪兒呢?引導學生看黑板,師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協(xié)調……第二,美在動靜結合……
3、品讀詞中畫。
過渡語:這畫面太美了!幾支粉筆哪能表現出來呢?一起讀出來吧。
*師:瞧,這桃花,這流水,讓老師想起一句詩——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師: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讀句子
生:吹面不寒楊柳風,風里帶著……
*師:這細雨,也正是——讀句子
生:雨絲細細的,像牛毛……
*師: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漁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師跟上節(jié)奏指點黑板相應的畫面)
4、想象畫中人。
過渡語:“斜風細雨不須歸”。誰“不須歸”?呵呵,原來是這位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人。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里。這位漁人雖然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但非常耐人尋味。他是誰?為什么“不須歸”呢?
*詞人簡介。
到底是“不用歸”還是“不想歸”呢?看看詞人簡介。你讀懂什么了嗎?“貶官”、“隱居”、“煙波釣徒”,這位漁人很有可能就是詞人張志和!
*想象神情。
師:(引導看黑板漁人背影圖),如果說這位漁翁就是張志和,那么此時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樣的呢?
生:……
師:選一個最準確的詞語來描述他的神情吧。板書:悠閑自在
小結:看樣子,“不用歸”也好,“不想歸”也好,“不愿歸”也罷,都對!但都不及一個“不須歸”來得爽快,來得自在!
*情境誦讀。
來,讓我們靜靜地坐在烏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帶著桃花味兒的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悠閑自在地吟誦——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重復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拓展讀,品味詞人“釣”之蘊。
*過渡語:好一個“斜風細雨不須歸”!
*拓展:我們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呢?有詞為證,驗證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輕聲讀出來。
*品味:哥哥的這首詞寫什么?讓我們對照兄弟二人的詞,仔細品味。我當哥哥張松齡,你們就是弟弟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詞、和詞吧。
五、回味讀,升華詩詞“釣”之情。
1、讀蘇詞。
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閑!《漁歌子》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相填寫傳唱。
出示蘇軾《浣溪沙》,學生試讀。讀著讀著,發(fā)現什么了?是啊,蘇軾也曾貶官黃州,他太喜歡這首詞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納入自己的詞中。
2、吟唱。
詞是用來唱的。最后,請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這首詞,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張志和
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悠閑自在
。ó嬅妫
【漁歌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漁歌子》教學反思06-27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8-31
意象的教學設計10-27
晨光教學設計09-18
《飯錢》教學設計01-03
教學流程設計12-06
國學教學設計12-23
《推敲》教學設計11-17
《夜色》教學設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