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提綱
相對高考而言,會考的難度不算太大,地理作為文科中的理科,相較其他學科,在答題方面也更側重邏輯性和知識點的運用分析。。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
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主要功能分區(qū):
、 住宅區(qū):最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分化:中高級住宅區(qū),低級住宅區(qū)。
、 商業(yè)區(qū):位置:市中心、干道兩側或街角路口。
形狀:點狀、條狀。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務區(qū)。特點:建筑物高大稠密。
、 工業(yè)區(qū):運輸量大 → 尋求交通便捷的地帶 → 不斷向市區(qū)外緣移動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種族或宗教等。
⑴ 經濟因素:① 距市中心遠近② 交通便捷程度 ⑵ 社會因素 ⑶ 歷史因素
、 行政因素:如我國的經濟開發(fā)區(qū)多是先建基礎設施后招商引資。
付租水平:商業(yè)區(qū)變化最急劇,工業(yè)區(qū)變化最和緩。
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等級劃分標準:
、 超級大城市:人口1000萬以上② 特大城市:人口100萬以上
、 大城市:人口50~100萬④ 中等城市:人口20~50萬
、 小城市:人口20萬以下⑥ 城鎮(zhèn)型居民點:縣城、建制鎮(zhèn)、工礦區(qū)
城市的服務范圍:城市等級越高,服務范圍越大。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彼此間間隔越大
城市發(fā)展的條件:地形、資源、交通。
三、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規(guī)模擴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衡量城市化高低標準)。
城市化發(fā)展特點:
1、工業(yè)革命后,城市化進程加快 2.發(fā)達國家起步早3.發(fā)展中國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較低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近代城市化的國家。
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環(huán)境,提高生活水平。
過快的城市化:環(huán)境質量下降。
建設生態(tài)城市:節(jié)能建筑,綠色交通,與自然協調。
高中地理知識重點
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統(tǒng))——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外部:
(1)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2)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
自身:
(3)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響:發(fā)出電磁波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
發(fā)出高能帶電粒子——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
影響地球氣候、災害——水旱災害,誘發(fā)地震
4.自轉、公轉的特點
5.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地轉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qū),出現極晝現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qū),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4)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3)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5)直射問題:一年之中,有兩次直射的是南北緯回歸線之間,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緯回歸線。沒有直射的是南北緯回歸線分別到達南北極的緯度。
(6)日出日落:晝夜長短。日出變早,日落同程度變晚。 (7)影子問題:太陽高度角變小,影子變長。
8.四季的變化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jié)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jié)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
1.巖石的三大類
(1)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2)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3)變質巖(變質作用)。
說明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三大類巖石轉化圖)
2.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
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 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冰川侵蝕(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磧地貌)
3.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
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傥兆饔茫壕哂羞x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诜瓷渥饔茫涸茖雍皖w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凵⑸渥饔茫嚎諝夥肿踊蛭⑿m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3)大氣垂直運動
地面冷熱不均。大氣水平運動: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直接原因)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提綱】相關文章:
湘教版高中地理會考知識提綱11-09
湘教版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11-20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06-19
湘教版高中地理會考必備的知識點11-20
上海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歸納12-04
上海高中地理會考重點知識點12-04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會考知識點歸納07-15
高中地理會考備考計劃06-20
歷史會考知識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