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時間:2024-12-02 22:14:27 銀鳳 高考備考 我要投稿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通用23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通用23篇)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

  一、希臘文明的搖籃

  1、地理條件

 。1)依托海洋: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環(huán)繞的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多海岸線與天然良港,為希臘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對孤立:重疊山巒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臘人分割在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里海島上。

  2、城邦制度

  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出現(xiàn)了兩百多個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若干村落。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構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梭倫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初,執(zhí)政官梭倫推行改革。

 、趦热荩核鶕敭a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公民大會成為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等。

 、圩饔茫焊母飫訐u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末,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繼續(xù)進行改革。

 、趦热荩核⑹畟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舉行選舉;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每部落各選一名將軍組成十將軍委員會;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等。

 、圩饔茫哼@次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時間:公元前5世紀,在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趦热荩ㄑ诺涿裰髡蔚闹饕獌热荩核谐赡昴行怨窨梢該螏缀跻磺泄俾毑⒓庸翊髸;進一步擴大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陪審法庭成為司法與監(jiān)察機關;法官從各部落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中產生,審理各類重要案件,監(jiān)督公職人員,并參加立法;十將軍委員會不僅統(tǒng)率軍隊還參與政治;執(zhí)掌城邦軍政大權的.是首席將軍。發(fā)放參政津貼和“觀劇津貼”。

 、圩饔茫和苿友诺涿裰髡伟l(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

  三、雅典民主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1、進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在眾多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產生了許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無權享受這種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國寡民的產物。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狹隘的城邦體制,最終無法容納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

  1、古代中國的農業(yè)

  了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yè)耕作方式的變革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曬干后放火焚燒,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或“火耕”。

 。2)耜耕:隨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xiàn)和普遍使用,標志著我國農業(yè)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xiàn)了青銅農具。由于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yè)生產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

 。3)鐵犁牛耕: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步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形成原因(條件):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xiàn)和牛耕的逐步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個體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2)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農經濟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它的興衰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4)地位和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發(fā)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絲織、冶金和制瓷等手工業(yè)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絲織業(y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yǎng)蠶并有了絲織品。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出斜紋提花織物。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絲織工具有花樓機。

 。2)冶金技術: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

 、谝辫F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fā)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在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業(y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tǒng)。宋代制瓷技藝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xiàn)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zhèn)是的瓷都。

  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發(fā)展

  了解“市”的形成與發(fā)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縣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設市,用于貨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圍墻,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

  (2)“市”的發(fā)展: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鄉(xiāng)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jiān)管。漢口鎮(zhèn)、佛山鎮(zhèn)、景德鎮(zhèn)、朱仙鎮(zhèn)是宋代最的四大商業(yè)名鎮(zhèn)。

  知道主要的商業(yè)城市和商幫

  商業(yè)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zhèn),也是的商業(yè)中心。南方經濟的發(fā)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

  商幫:明清時期,一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的是徽商和晉商。

  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

 。1)提出: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基本含義:國家要鼓勵男耕女織的農業(yè)生產,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3)目的:保護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封建統(tǒng)治。

  (4)影響:對于保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tǒng)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3

  1、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趨勢及世界經濟關系格局呈現(xiàn)的特點、趨勢產生的原因和趨勢之間的關系

 。1)趨勢: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特點: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力大大提高。

 。3)關系:

 、偈澜缃洕鷧^(qū)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诮洕鷧^(qū)域集團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經驗和條件,并加強了全球經濟的依賴關系;

  ③經濟區(qū)域集團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

 、芸傊,兩者之間主要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并行發(fā)展。

  2、歐洲走向聯(lián)合的原因

  第一,漸入“黃金時代”的歐洲人民從慘痛的歷史教訓與嚴酷現(xiàn)實中不約而同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了使歐洲擺脫血腥沖突的威脅,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

  第二,二戰(zhàn)后,美國、蘇聯(lián)勢力在歐洲的.影響急劇擴大,歐洲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下降,只有聯(lián)合,才能重新樹立歐洲的新形象。

  第三,隨著科技和生產的發(fā)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西歐地區(qū)國家林立,存在著國內市場狹小和生產資源短缺的問題,只有走向聯(lián)合,才能做到優(yōu)勢互補,才能有利于各國的共同發(fā)展。

  第四,歐洲有著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4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代的政治特點

 。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

  (2)實行宗法制;

  (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2)目的:鞏固統(tǒng)治,擴大統(tǒng)治疆域。

 。3)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4)諸侯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建國、繼續(xù)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出征,隨同作戰(zhàn);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5)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長期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離性和獨立性。

 。6)性質:商周時期實現(xiàn)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鞏固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邊遠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并擴大了西周的統(tǒng)治區(qū)域;形成對周天子眾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百年的強國。

 。8)衰落:受分封的諸侯國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國勢力的強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發(fā)展;其衰落的具體表現(xiàn)為: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1)含義: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2)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3)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大小宗相對。

 。4) 評價

  作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即,凝聚宗族、防止紛爭、強化王權、家國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2)血緣為紐帶形成的國家政治結構;

  (3)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形成權力高度集中。

  三、補充與拓展

  1、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內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國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法則,宗法制的實施進一步鞏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種宗廟之法

  其實質是按照血緣關系在其宗族內分配政治權利,以保持貴族對政治權利的壟斷和財產的分配。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5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的發(fā)達。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

 、賹嵭忻裰髡危鐣鄬恍,有利于社會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蹫楹髞須W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

  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僅僅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

 、谶^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于羅馬統(tǒng)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

 、倭_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

 、诹_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6

  一、漢朝

  1、中朝(內朝):由皇帝親信近臣(侍從、秘書)構成(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決策,導致由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決策之外,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2、刺史制度: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內容:中央的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別負責起草詔令、審議和執(zhí)行。尚書省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相權一分為三,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三省六部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機構的行政效率。

  2、科舉制:隋唐以后,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婆e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

  評價科舉制:

  進步性:

  a、科舉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

  b、這種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

  c、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試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范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婆e制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選官方式,其實是一種將“天下英雄”誘入掌權者能夠控制的范圍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設立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行使宰相職權,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3、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了宰相財權;

  4、設樞密院掌軍政,分割了宰相軍權。

  四、元朝

  1、中央:設中書省作為行政機關,替代三省,直接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

  2、地方:實行行省制(行中書省的簡稱),加強了中央集權,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7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xiàn)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宗法制。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秦始皇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制度。擺脫了血緣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權統(tǒng)治。

 。2)秦漢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軍機處,體現(xiàn)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的趨勢。

 。3)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推動了秦漢至明清統(tǒng)治者采取措施調整地方機構。從分封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權分三司,體現(xiàn)了地方日益聽命于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趨勢。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1)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fā)展演變的過程。

 。2)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3)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農耕文明下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

 。1)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

  (2)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經營主要有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yè)三種形態(tài);冶金、制瓷、紡織一個領域手工業(yè)成就突出。

  (3)兩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經濟政策

 。1)商朝出現(xiàn)職業(yè)商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yè)的局面被打破,出現(xiàn)許多商晶市場和大商人。

  (2)秦漢時期。統(tǒng)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活動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

 。3)宋代商業(yè)環(huán)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xiàn)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4)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fā)展較快;出現(xiàn)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5)戰(zhàn)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認為農業(yè)是本業(yè),工商業(yè)是末業(yè)。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地位。

  宋明理學和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

 。1)宋明時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學。理學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時期的新發(fā)展,更具思辨性、哲學性,受到了統(tǒng)治階級的'認可,緩和了危機。

 。2)明清之際: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社會環(huán)境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進步思想家的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經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zhàn)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fā)展。并呈現(xiàn)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

  近代前期列強侵華和中華民族的抗爭探索

  (1)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是英國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必然結果。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所簽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遠遠超過了《南京條約》等條約,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南東南沿海擴展到整個沿海并深人內地。領土主權進步遭到破壞;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

 。3)《馬關條約》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太平天國運動體現(xiàn)了新的時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6)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

 。7)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列強在中國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統(tǒng)治工具;它為民族資本豐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3)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中國的抗戰(zhàn),是在國共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zhàn)。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為世界反法兩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5)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內戰(zhàn)爆發(fā)。l947年春,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陜北、山東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軍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l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解放了南京。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8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為,或者說是“無為而治”。主張順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視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觀——逍遙游。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

  政治觀——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提出“絕圣棄知”的主張,認為“圣人不死,大盜不起”,“絕圣棄知,大盜乃止。”又說,“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亂了!币会樢娧刂赋隽松鐣谋锥,提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

  認識論一一將人的知識分為有為的小知與無為的大知,提倡無為的大知,擯棄有為的小知。認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域,必然會述亂而無所收獲。

  2、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9

  一、時間

  17、18世紀

  二、背景

 、俜饨▽V浦贫瘸蔀槲鳉W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fā)展的嚴重障礙。

 、谧匀豢茖W的發(fā)展。

  三、性質:

  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

  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ㄒ唬┯òl(fā)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

 。1)社會契約創(chuàng)造君權國家;

 。2)人民授予君權;

  (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

  (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

 。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ǘ┓▏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

 。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

  (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

  (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

 。1)“社會契約”論;

 。2)“人民主權”說。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ㄒ唬⿲Y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ǘ⿲Ψ▏蟾锩挠绊懀

 。ㄈ┦澜缙渌貐^(qū)的影響;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0

  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會(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zhàn)爭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一、奴隸社會的發(fā)展史:

  夏(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1

  一、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演變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yè))

 。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xiàn),漢代后,鐵犁牛耕成為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yè)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zhàn)國—鐵犁;西漢—耦犁(趙過)、耬車(播種工具);東漢—耦犁推廣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轅犁(江東地區(qū))

  耕作方法:春秋戰(zhàn)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

  魏晉南北朝—耕耙耱技術(北方地區(qū));耕耙技術(南方地區(qū))

  水利工程:都江堰(戰(zhàn)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

  灌溉工具:翻車(曹魏時馬鈞改制)、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農業(yè)的精耕細作的意義:水利工程和農業(yè)灌溉工具的運用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快速發(fā)展。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時間:春秋戰(zhàn)國

  原因:

 、俅呵飸(zhàn)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xiàn)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

 、诜饨ㄍ恋厮接兄频拇_立

  特點:

 、僖约彝樯a單位

  ②男耕女織

 、凼且环N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芫氉

  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

  積極:

  ①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跒槲覈r業(yè)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

  消極:

 、傩∞r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

  ②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2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

 。2)都引起社會關系的巨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xiàn);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fā)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fā)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借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fā)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fā)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fā)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于英國,約半個世紀后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yè)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yè)為突破口。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3

 。ㄒ唬├韺W興起的社會背景:

  1、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chuàng):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

 。1)內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體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诎盐铡袄怼钡姆椒ā案裎镏轮薄

 、鄞嫣炖,滅人欲。

 。2)歷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為“偽學”。

 、诿鞒醮_立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

  2、陸王心學

 。1)內容:

  陸九淵:①“心即理也”②通過“發(fā)明本心”以求理。

  王陽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①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谥匾曋饔^意志力、崇尚氣節(jié)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4

  一、帝國的建立,即 “六王畢,四海一”

  1、秦統(tǒng)一中原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持續(xù)數百年的戰(zhàn)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

  2、軍事上的鞏固

 。1) 史實:筑長城、開“直道”,北擊匈奴;開靈渠,平定嶺南;開“五尺道”,開辟西南。

 。2) 意義:加強了北方的邊防;首次把嶺南、西南歸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內。

  3、評價(意義):秦朝的軍事、政治措施,不僅加強了對周邊地區(qū)的政治控制,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二、鞏固帝國統(tǒng)治

  1、地方制度:“廢分封,行郡縣”,即“海內為郡縣”。

 。1) 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規(guī)模推行:秦統(tǒng)一之后。

  (2) 內容:郡、縣、鄉(xiāng)、里;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

 。3) 性質:是中國古代自秦王朝以來長期實行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4) 特點(與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5) 鞏固:西漢繼續(xù)實行郡縣制,并逐步消除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6) 評價:實現(xiàn)了這樣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轄;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 皇帝制度的創(chuàng)立:至高無上。

 。2)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職責:丞相:統(tǒng)領百官,協(xié)助皇帝處理朝政。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太尉:負責軍事。九卿:略。特點:互相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

 。3) 朝議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諸卿討論國家軍政要務的方式。

  評價:集思廣益,減少決策的失誤,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壞。

 。4) 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隸校尉。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于鞏固政權,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

  1、秦漢建立的“大一統(tǒng)”政體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四、知識拓展

  1、秦朝雖有太尉一職,但是實際上并沒有設立官員,而是由秦始皇自己親自擔任。

  三公真正的確立是在西漢。

  2、秦漢時期:郡守和縣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職,而不是向皇帝述職。

  3、君主專制的兩大基本矛盾:軍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兩大矛盾的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央的權力越來越集中,地方的權力不斷被削弱。

  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本質特征: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統(tǒng)治。

  5、君主專制的弊端:獨斷性和隨意性,不可避免決策中的重大失誤,且容易導致暴政。

  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執(zhí)政過程中至關重要。

  6、三公九卿的評價:三公九卿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絕對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三公的出現(xiàn)是對世卿世祿制的徹底否定。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5

  三次大分裂:春秋戰(zhàn)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宋夏金。

  四次大統(tǒng)一: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

  總趨勢是國家統(tǒng)一的不斷加強和鞏固。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必然結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暫的。

  國家統(tǒng)一的因素:

 、偕鐣a力的不斷發(fā)展。

 、诿褡迦诤虾兔褡迥哿Φ闹鸩郊訌。

 、壑醒爰瘷嘀贫鹊慕⒑桶l(fā)展;統(tǒng)治者注意適時調整統(tǒng)治政策;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文明的吸引力等。

 、苋嗣窨释y(tǒng)一。

  國家統(tǒng)一的影響:

 、偻苿恿松鐣a力的進步。

 、诩訌娏嗣褡迦诤,促進了各地區(qū)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塾欣诳萍嘉幕逃聵I(yè)的發(fā)展。等等。

  國家分裂的原因:

 、俑驹蚴欠饨ń洕姆稚⑿。

  ②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③中央集權的削弱和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

 、苌贁得褡逭䴔嗟尼绕鸷兔褡迕艿募せ。

 、菝褡迦诤系牟环(wěn)定。

 、奚a力水平低下,商品經濟發(fā)展不充分,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統(tǒng)一市場等。分裂時期充滿著戰(zhàn)爭,既有民族間的戰(zhàn)爭,也有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內戰(zhàn)。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

  促成統(tǒng)一的因素:

 、偃嗣穹磳(zhàn)爭,渴望統(tǒng)一。

 、谏鐣洕陌l(fā)展為統(tǒng)一奠定基礎。

  ③民族融合的加強。

 、芙艹鰵v史人物的雄才大略。

 、菀庾R形態(tài)對統(tǒng)一所起的積極作用。

  國家分裂的影響:

  ①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②阻礙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鄄焕诳萍嘉幕逃聵I(yè)的發(fā)展。

 、苊看畏至押蠼⑵饋淼慕y(tǒng)一王朝,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加強。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6

  1.戰(zhàn)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鞏固。

  4.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強

  北宋初年,大力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zhèn)割據和武將爭權的問題,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tǒng)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xiàn)。

  4、正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期間的兼并戰(zhàn)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xiàn)和完成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戰(zhàn)國時封建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y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7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yè)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fā)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置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21.“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2.孔子整理的“六經”是《詩》《書》《禮》《易》《樂》《春秋》。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3.提出“性善論”是孟子;提出“性惡論”是荀子。提出“三綱五!钡乃枷胧嵌偈妗L岢觥靶男哉摗笔侵祆。最早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是顧炎武。

  24.后人稱孔子為“至圣”、稱孟子為“亞圣”。朱熹宋朝理學集大成者。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

  ①提出“愛人者,人恒愛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

 、谔岢觥肮(jié)用而愛人”“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厶岢觥芭c人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芴岢觥熬龣嗌袷凇薄疤烊撕弦弧薄疤烊烁袘笔嵌偈妗

 、萏岢觥叭f物皆只是一個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顥、程頤)。

 、尢岢觥靶耐鉄o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某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是非”是李贄。

 、嗵岢觥叭嗣駷橹鳌薄疤煜聻橹,君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黃宗羲

 、崽岢觥敖浭乐掠谩钡挠蓄櫻孜浜屯醴蛑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天文學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遠鏡發(fā)明以前,渾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

  29.混合選擇法最早見于西漢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書。

  30.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是指王羲之創(chuàng)作的《蘭亭序》;

  題好。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8

  一、政治: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

  1.明朝強化專制皇權

  (1)廢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廢丞相,親掌六部直接管理國家政事,標志著專制皇權發(fā)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2)設立內閣: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明成祖正式設立內閣。內閣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3)完善監(jiān)察制度:在中央設有都察院和監(jiān)察御史,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實行特務統(tǒng)治:設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等機構,凌駕于法律和司法機關之上,直接服務于皇權。

  (5)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廢行省,設三司。在地方分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別主管民政、司法和軍事,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專制: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

  2.清代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高峰

  (1)設立軍機處:初為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緊急軍務而設立。其后職權不斷擴大,軍機大臣可以參與處理機要政務,但只能跪奏筆錄,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2)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思想專制更加殘酷。

  3.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1)特點

 、偌扔欣^承又有發(fā)展。如監(jiān)察制度、選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體現(xiàn)了繼承性的特點;而內閣、軍機處的設置則是一種新發(fā)展。

 、诰鲗V瓶涨皬娀。主要體現(xiàn)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務統(tǒng)治的加強,八股取士的推行,軍機處的設置和“文字獄”的嚴酷等方面。

  ③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逐漸達到頂峰,并且走向反動,反映了我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代特征。

  (2)影響

 、俜e極: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領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區(qū)經濟、文化的交流。

 、谙麡O:經濟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政治上加劇了社會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阻礙了科技創(chuàng)新和文化的進步。

  二、經濟:明清農耕經濟的發(fā)展與遲滯

  1.農業(yè)生產

  (1)農耕技術:作物種植形成多熟制,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

  (2)農業(yè)著作: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體現(xiàn)了當時農業(yè)科技的水平。

  (3)租佃關系:進一步發(fā)展,這與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關,佃農對田主的依附關系進一步減弱。

  2.手工業(yè)生產

  (1)生產方式:明代中葉以后,私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占據主導地位。

  (2)手工工場和雇傭勞動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紡織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出現(xiàn)自由勞動力市場。

  3.商業(yè)的發(fā)展

  (1)貨幣經濟: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大,社會上大量使用白銀,商業(yè)資本日趨活躍,長途販運貿易興盛。

  (2)農產品商品化: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大量進入市場。

  (3)工商業(yè)市鎮(zhèn):明朝中后期,在運河沿岸、江南地區(qū),工商業(yè)市鎮(zhèn)大量涌現(xiàn)。與周邊農村聯(lián)系密切,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會分工。

  (4)商幫:區(qū)域性商人群體壯大,長途販運貿易長足發(fā)展,形成徽商、晉商等商幫。

  (5)區(qū)域分工:地區(qū)性的商業(yè)中心的形成和出現(xiàn);各地市場聯(lián)系密切,地域分工趨勢顯現(xiàn)。

  (6)對外貿易: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對外貿易占優(yōu)勢地位。

  (7)賦役變革:一是將賦和役合并起來征收,二是用貨幣稅代替實物稅。

  4.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推行的.經濟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2)明朝“海禁”:明太祖規(guī)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3)清朝閉關鎖國: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對外貿易。

  三、文化:明清時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陽明心學: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張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贄的“異端”思想:主張破除對孔子的迷信,認為人皆有私,主張個性自由。

  (3)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

  黃宗羲

  反對專制暴君統(tǒng)治,提出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主張工商皆本

  顧炎武

  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經世致用

  王夫之

  提出“理在氣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4)對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評價

 、俜e極性:對君主專制統(tǒng)治造成了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適應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為傳統(tǒng)儒學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诰窒扌裕嘿Y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統(tǒng)治地位,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

  2.科學技術成就

  (1)傳統(tǒng)科技輝煌

 、籴t(yī)學:《本草綱目》系統(tǒng)地總結了中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就。

 、谵r學:《農政全書》系統(tǒng)總結歷代經驗,達到傳統(tǒng)農業(yè)科技的頂峰。

  (2)沒有產生近代科技,與西方相比逐步落伍。

  3.文學藝術

  (1)文學:明清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蓬勃發(fā)展階段。《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最為著名。

  (2)戲曲:明中葉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譽為“百戲之祖”。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獻藝,兼容并蓄,形成京劇,被譽為“國粹”。

  (3)繪畫和書法:強調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的文人畫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畫風貌的寫意畫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9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tǒng)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xiàn)。

  4、正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期間的兼并戰(zhàn)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xiàn)和完成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戰(zhàn)

  國時封建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y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0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借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侖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后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zhàn)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zhàn)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后期的戰(zhàn)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的名義下,聯(lián)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zhèn)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著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圣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f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zhèn)壓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圣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zhèn)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圣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zhèn)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zhàn)爭,由于美國發(fā)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沖擊下,同盟內部出現(xiàn)利益沖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lián)盟

  (1)提出: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lián)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lián),國聯(lián)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zhàn)期間,國聯(lián)名存實亡。1946年,聯(lián)合國成立后,國聯(lián)宣告解散。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1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

  (2)都引起社會關系的巨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xiàn);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fā)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fā)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借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fā)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fā)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fā)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于英國,約半個世紀后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yè)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yè)為突破口。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2

  一、希臘文明的搖籃

  1.地理條件

  (1)依托海洋: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環(huán)繞的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多海岸線與天然良港,為希臘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對孤立:重疊山巒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臘人分割在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里海島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出現(xiàn)了兩百多個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若干村落。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構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梭倫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初,執(zhí)政官梭倫推行改革。

 、趦热荩核鶕敭a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公民大會成為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等。

 、圩饔茫焊母飫訐u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

 、贂r間:公元前6世紀末,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繼續(xù)進行改革。

 、趦热荩核⑹畟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舉行選舉;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每部落各選一名將軍組成十將軍委員會;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等。

  ③作用:這次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利克里改革

 、贂r間:公元前5世紀,在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趦热(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并參加公民大會;進一步擴大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陪審法庭成為司法與監(jiān)察機關;法官從各部落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中產生,審理各類重要案件,監(jiān)督公職人員,并參加立法;十將軍委員會不僅統(tǒng)率軍隊還參與政治;執(zhí)掌城邦軍政大權的是首席將軍。發(fā)放參政津貼和“觀劇津貼”。

  ③作用: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

  三、雅典民主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1.進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在眾多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產生了許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無權享受這種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國寡民的產物。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狹隘的城邦體制,最終無法容納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3

  一、歷史考點分析(古今中外的能源問題)

  (一)大綱版

  1.煤炭

  特點:能量較高,運用廣泛;但資源有限,污染較大。

  (1)中國古代史:西漢時已開始用煤作燃料冶鐵。北宋時煤炭在山西一帶大量開采,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燃料;東京(開封)城市居民已普遍用煤作生活燃料。

  (2)中國近現(xiàn)代史:魏源《海國圖志》介紹了西方蒸汽機;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蒸汽機器,創(chuàng)辦了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洋務運動時,李鴻章創(chuàng)辦民用企業(yè)開平煤礦。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已建立很多個煤炭基地(詳見地理知識);改革開放以來,山西安太堡煤礦的建設、中國煤產量世界第一。為了解決晉煤外運問題,專門修建了大秦鐵路。

  (3)世界近現(xiàn)代史: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推廣,使用煤炭燒鍋爐,提供蒸汽動力,但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嚴懲污染環(huán)境。煤礦開采業(yè)迅速發(fā)展;以煤為燃料的蒸汽機車、蒸汽輪船出現(xiàn)。普法戰(zhàn)爭后,由于德國得到法國的煤、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使德國的工業(yè)總產值迅速躍居歐洲第一位。一戰(zhàn)后《凡爾賽和約》規(guī)定:薩爾煤礦區(qū)由國聯(lián)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2.電力

  條件:自然科學理論的進步,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的磁感應;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麥克斯韋建立了系統(tǒng)的電磁學理論。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使機械能可以轉化電能,為制造發(fā)電機創(chuàng)造了可能。

  特點:動力可以隨意調節(jié)、轉換,使用方便;傳輸快捷,不受時空限制;少污染;電力來源廣泛。

  (1)世界近代史:19世紀60、70年代出現(xiàn)一系列電氣發(fā)明:西門子發(fā)明了發(fā)電機;電燈、電車、電影、電報、電話等電氣的發(fā)明推動了電子工業(yè)的發(fā)展。

  (2)中國現(xiàn)代史: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了幾座著名的發(fā)電站:葛州壩發(fā)電站、小浪底發(fā)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三峽工程等。

  3.石油

  條件:近代化學的進步:拉瓦錫的燃燒和氧化原理;道爾頓的原子論;19世紀中期物質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的確立。

  特點:效率較高,是目前最廣泛采用的一種能源;資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開采、運輸、利用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1)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時開始使用石油。北宋時沈括首次提出“石油”概念,當時燃燒石油,收集黑灰作書寫用墨,沈括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2)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建成大慶、大港、勝利等油田;1965年中國石油自給。1995年中國開始進口石油。近期,關于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已由安大線(安加爾斯克—大慶)改為安納線(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由于在工業(yè)化進程中對于石油資源的迫切需要,國務院已提出在大連等四個沿海城市建立石油戰(zhàn)略儲備基地。

  (3)世界近現(xiàn)代史: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內燃機的發(fā)明與石油開采及石油工業(yè)緊密相關;使用內燃機作動力機器的新交通工具是汽車、飛機、飛艇、遠洋輪船和內燃機車等。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國聯(lián)不把石油等戰(zhàn)略物資列入禁運范圍;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想掠奪東南亞的石油資源)、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德國想控制蘇聯(lián)南方的糧食、石油產區(qū))都與爭奪石油資源相關。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建立,其主要意圖是與西方石油壟斷資本作斗爭。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為了打擊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等西方大國,以提高油價為武器,引發(fā)了二戰(zhàn)后最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由于西亞海灣地區(qū)石油蘊藏量豐富,成為帝國主義長期爭奪和控制的焦點,2003年,美國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發(fā)動了伊拉克戰(zhàn)爭。由于石油資源分布不均,導致西亞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矛盾不斷,從而加劇地區(qū)局勢的動蕩,如:海灣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等。

  4.原子能

  條件:物理學的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子和元素放射性的發(fā)現(xiàn),量子論和相對論的提出,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提煉出“鐳”,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及戰(zhàn)后各國的需求。

  特點:能量巨大,效率高,技術要求高;可用于軍事和民用;有輻射及巨大的破壞性。

  影響:核能的和平開發(fā)利用,是人類能源利用的一場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社會進步。核能用于軍事,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威脅,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重大問題。

  (1)世界現(xiàn)代史:二戰(zhàn)中,美國提出“曼哈頓計劃”,制造原子彈;1949年,蘇聯(lián)成功的制造了原子彈;1954年,蘇聯(lián)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45年,美國對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進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后遺癥。兩極格局下,美蘇兩國展開了核軍備競賽,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和安全;70年代,美蘇在限制戰(zhàn)略核武器方面達成一系列協(xié)議。1983年,里根總統(tǒng)提出“星球大戰(zhàn)計劃”,以消除戰(zhàn)略核導彈威脅,在美蘇核軍備競賽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美國退出“反導條約”;朝鮮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印度、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當前國際關系中的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

  (2)中國現(xiàn)代史:1958年,中國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建成;6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彈、氫彈;90年代中國建立了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

  5.歷史與地理的契合——現(xiàn)代中國重要能源、資源配置工程

  (1)西氣東輸所經省市的歷史與現(xiàn)狀。

  (2)西電東送與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

  (3)南水北調三條路線與大運河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4)北煤南運與元代的漕運和海運;

  (5)三峽工程與三峽地區(qū)的歷史、文物、名勝等。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相關文章:

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05-25

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06-25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05-25

高考歷史必背的知識點09-16

【必備】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05-26

高考歷史必背優(yōu)秀知識點07-18

高考歷史的必背知識要點05-25

高考數學必背知識點05-08

化學高考必背知識點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