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趣的測量》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一: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有趣的測量教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水槽、水、不規(guī)則石頭。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yōu)貘f喝水的故事都聽過嗎?現(xiàn)在老師把故事中的畫面再現(xiàn)出來,誰能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幻1-6)
那么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怎么測量呢?引入課題。
二、教學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先制定測量方案。
。ɑ7-11)方案一:
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 量出水面的高度;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 計算出水面升高的體積。
得出:水面上升部分的體積=石頭的體積
石頭的體積=容器的底面積×水上升的高度
方案二:(幻12-13)
1.向容器內加滿水。
2.把石塊放入容器中。
3.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4.直接讀出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即:溢出水的體積=石頭的體積。
三、課堂練習(幻14-17)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正方體魚缸,棱長12厘米,里面裝有一些水,現(xiàn)放入15條小魚后水面升高了1厘米,這些小魚平均每條的體積是多少?
3、聽故事:傳說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國王命令金匠制造一頂純金的皇冠,皇冠制好后,他懷疑里面量少了,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測量出皇冠的體積,阿基米德一直解決不了這個難題。你有什么好主意嗎? 四、課堂小結:(幻18-19)
同學們你們覺的數(shù)學有趣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幻20)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石頭的體積=容器的底面積×水上升的高度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有趣的測量》
學校:驪山中心小學姓名:任園
篇二: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 有趣的測量教案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 能力目標:
經(jīng)歷探究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jīng)驗和具體方法,培養(yǎng)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 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沖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于我們的這節(jié)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啟發(fā)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guī)則物體(并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guī)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guī)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jù)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xié)作:
方案一 ,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后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jié)M水,然后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 小組匯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匯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說說看, 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xiàn)曹沖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jù)這對數(shù)據(jù)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xiàn)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么做。
1.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 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shù)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jù)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并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篇三: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 有趣的測量6教案 北師大版
教學內容:
書第54——55頁,有趣的測量及試一試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不規(guī)則石頭、長方體或正方體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F(xiàn)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東西,你能幫我測量出它的體積嗎?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不規(guī)則石快。
師:這個石塊是什么形狀的?(不規(guī)則)
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你有什么困難?
二、教學新知:
1.測量石塊的體積
。1)小組討論方案
師:我們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可以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小組制定方案
(3)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師: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師: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guī)則的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1.實際應用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反饋,訂正。
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土豆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1.書第55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2.學生再找一些實物,測量出體積。
板書設計:
有 趣 的 測 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的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趣的測量精品教案04-01
課堂教學設計04-14
《有趣的推理》課堂教學總結04-24
雷雨課堂教學設計03-30
金子的課堂教學設計03-22
《春酒》課堂教學設計03-30
《頤和園》精彩課堂教學設計03-04
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04-21
《春雨的色彩》課堂教學設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