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四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提高語文成績,沒辦法一蹴而就,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硪环荼本┧闹懈呷Z文上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文末有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測試一下,需要更多內(nèi)容可以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一、基礎知識(每題2分,共1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憮然(wŭ) 弄巧成拙(zhuό) 進升 噤若寒蟬
B.潛(qián)伏 萬馬齊喑(yān) 棟梁 山青水秀
C.掙(zhēng)揣 劣跡昭彰(liè) 驚蟄 聞過飾非
D.扒(pá)竊 曲肱而枕(gōng) 裨益 得魚忘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龠|寧省的岫巖縣在遼代時被稱為大寧鎮(zhèn),其采玉的歷史可以
到漢代以前。
、谌绻麤]有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在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道路上,我們就邁不開前進的 。
、勖栏泻涂旄胁煌,快感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而美感則與實用活動無關,是功利的。
④校園流行語,各個時期都有,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不適用于正式 。
A. 回溯 步伐 淡泊 場所
B. 上溯 步伐 淡泊 場合
C. 回溯 步子 淡薄 場所
D. 上溯 步子 淡薄 場合
3.下列語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插隊時,由我們選出的管家并不是一個從長計議的人,常常就把我們下一周的口糧提前消耗掉了。
B.初春的篝火晚會上,大家陶醉在這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有的在唱著,有的在跳著,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C.來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做,忙得頭昏眼花。已經(jīng)過了下班的時間,我還在七手八腳地忙乎著。
D.木船在風浪中劇烈地搖晃著,但是他就像一個身懷絕技的騎士,騎在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上。
4.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有人認為科學家終日埋頭科研,不問家事,有點兒不近人情,然而事實卻是對這種偏見的最好說明。
B.侵入我國的寒潮的路徑,不是每一次都一樣的,這要看北極地帶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哪一部分氣壓最高,我國哪一部分氣壓最低所決定的。
C.黃昏時分,站在山頂遠遠望去,只見水天相接處一片燈光閃爍,那里就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水鄉(xiāng)古鎮(zhèn)東平莊。
D.在這次民族聯(lián)歡節(jié)中,舉行了各種民族體育比賽,主要有賽馬、摔跤、搶花炮、賽歌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受到來賓的熱烈歡迎。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關漢卿的作品有《竇娥冤》、《救風塵》和《牡丹亭》等。后人習慣將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并稱“元曲四大家”。
B.韓愈發(fā)起的“古文運動”,得到了柳宗元、歐陽修、范仲淹、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的響應。后人稱他們?yōu)?ldquo;唐宋八大家”。
C.《楚辭》收集了屈原等人的作品,具有楚地的語言特色和神話色彩,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與《詩經(jīng)》并稱“風騷”。
D.《漢書》繼承了《史記》的紀傳體體例,是我國第二部紀傳體通史,后人將班固與司馬遷并稱“班馬”。
二、課內(nèi)文言文(每題2分,共20分)
6.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抵:拜謁
B.薄崖石有閣曰松風閣 。嚎拷
C.始舍于其址 址:山腳
D.兼仗父兄之烈 烈:英名
7.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遂使之行成于吳 (議和) ②周以繚垣 (環(huán)繞)
、哿嚱(jīng)傳皆通習之(通曉) ④遂而雞豚(于是)
⑤無物以相之(幫助) ⑥當大逆無道 (應當)
、邷y知寒暑風雨乖與順于此(不順)
⑧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輔助)
A.①②⑤⑦⑧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⑥⑦
8.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若被重錦 B. 余船以次俱進
蒙公子露覆,澤被發(fā)膚 秦伯素服郊次
C. 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D. 名我固當
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9.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B. 此罪甚于解殺之
而余亦悔其隨之 皆以美于徐公
C.此則寡人之罪也 D.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今之君子則不然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10.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早織而縷 B.之二蟲又何知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C.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D.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然后乃求謀臣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都相同的一項是
A.諸公以故嚴重之/明日,徐公來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眾
D.妾受生氣已久,當不復畏/若不過焉則不及
12.下列句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三年釋其政 B. 五萬兵難卒合
以軀借交報仇 徐公來,孰視之
C.鄉(xiāng)師而哭 D. 君子生非異也
早實以蕃 或師焉,或不焉
13.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果有白楊,烏巢其顛
B.吾從而師之
C.面刺寡人之過者
D.必蹶上將軍
14.下列語句句式特點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亮見權(quán)于柴桑
B.居邑屋至不見敬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15.下列語句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豫州今欲何至
A.凌萬頃之茫然
B.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C.而莫之夭閼者
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課外文言文(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
扶風馬先生,名鈞,巧思絕世。少而游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于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先生作之,而指南車成。此一異也。居京都,城內(nèi)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zhuǎn)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此二異也。其后人有上百戲者,能設而不能動也。帝以問先生:“可動否?”對曰:“可動。”帝曰:“其巧可益否?”對曰:“可益。”受詔作之。以大木雕構(gòu),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fā)焉。設為女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纟亙 倒立,出入自在。此三異也。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有裴子者,聞而哂之。乃難先生,先生口屈不對。裴子自以為難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謂裴子曰:“子所長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馬氏所長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長,擊彼所短,則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難彼所長,則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難之不已,其相擊刺,必已遠矣。心乖于內(nèi),口屈于外,此馬氏所以不對也。”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巧思絕世 絕:杜絕
B.乃皆易以十二躡 易:交換
C.不如試之易效也 效:驗證
D.患無水以灌之 患:憎惡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 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惑而不從師
B. 其巧百倍于常
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
C. 帝以問先生:“可動否?”
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
D. 此馬氏所以不對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1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自知其為巧也——不知道自己心靈手巧
B.令童兒轉(zhuǎn)之——讓兒童轉(zhuǎn)動翻車
C.子所長者言也——您擅長的是言辭
D.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技巧是天下細微的事情
1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做成了指南車之后,世上的人知道了馬鈞是個能工巧匠。
B.馬鈞改進了織綾機、連弩,做出了指南車、翻車和能活動的木人。
C.馬鈞不回答裴子問難,原因之一是他認為裴子不明白他的巧思。
D.傅子認為應當以己之長攻人之短,而裴子做到了這一點。
四、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0.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文。(請選擇10空填寫)
⑴吾視其轍亂, ,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
、 ,非諸侯而何?(《論語&侍坐》)
、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
⑷過蒙拔擢,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李密《陳情表》)
、捎兄疽樱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 ,亦崎嶇而經(jīng)丘。(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 仰觀宇宙之大, 。(王羲之《蘭亭集序 》)
、 ,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秃笕税е昏b之, 。(杜牧《阿房宮賦》)
⑽ ,幽咽泉流冰下難。(白居易《琵琶行》)
、厦髟聵歉咝莳氁, ,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心牬┝执蛉~聲, 。(蘇軾《定風波》)
五、古詩詞鑒賞(共6分)
2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懷古
許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 玉樹:指陳后主所制樂曲《玉樹后庭花》。 景陽:陳朝宮殿名,陳后主宴飲作樂之地。 ②松楸:墳墓上的樹木。 ③石燕:傳說中的一種有靈性的石燕,遇風雨則飛翔,風雨停則復還為石。江豚:傳說每于浪間跳躍,風輒起。
(1)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首句從陳后主專事游宴以致亡國的史事說起,以“玉樹歌殘”點染出陳后主的悲劇命運,字里行間隱含惋惜之情。
B.首聯(lián)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寫隋朝大軍的攻勢凌厲,兵臨城下;后者寫陳的不堪一擊,土崩瓦解。
C.第二聯(lián)寫金陵的衰敗景象:六朝以來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華的宮殿也已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懷古,觸目傷情。
D.“拂云”寫石燕掠雨穿云的狀態(tài),“吹浪”表現(xiàn)江豚行風鼓浪的氣勢,頸聯(lián)寄寓了作者面對歷史滄桑變化的感慨。
E.全詩寄慨言志,格調(diào)高昂,手法高妙,借對六朝覆滅的哀嘆,表現(xiàn)出對唐朝江山風雨飄搖、日益衰敗的深沉憂思。
(2)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與李白《蘇臺覽古》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陸游《楚城》中“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概括以上三句在寫法和主題上的共同點。(2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共32分)
(一)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22—24題。(共7分)
詩產(chǎn)生于西周的禮樂政治活動而非原始宗教儀式,是政壇言說的產(chǎn)物,與歌并不同源,但卻有著歌的一些元素。不過,它們的聯(lián)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樂。在西周,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為朝廷官員,言說對象為君臣,言說內(nèi)容自然也不能脫離政治,故“詩”一開始就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秶Z·周語上》載厲王時的邵公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見詩在西周時期的功能是補察時政。周代的禮樂政治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禮樂教化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所以周代設有專門的機構(gòu)來負責這一工作!抖Y記·孔子閑居》載孔子說:“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可見,在周代,戰(zhàn)國以前的人將詩看作是禮樂的一部分,詩所承載的是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
歌則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質(zhì)是音樂,適合抒情而不適合言事。歌是一種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專門用來表達和傳播禮樂倫理道德,不可能用來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顯然已不能滿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詩”這一專門用于朝廷政治文體的產(chǎn)生和“歌”向“詩”的轉(zhuǎn)變。
這一轉(zhuǎn)變,在“歌”之外確立了一種新的韻文形態(tài),即詩的形態(tài)。這一形態(tài)與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質(zhì)不再是音樂而是“文學”。二是詩一產(chǎn)生就被賦予了政壇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zhì)。這一性質(zhì),除決定“詩”最初的作者主要應是朝廷的官員外,還確立了“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性。因而,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而非普通百姓,言說的內(nèi)容為政治而非個體的情感。三是詩多非即時即事的言說,多先為文字創(chuàng)作。且由于政治演說性質(zhì)具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故詩句式齊整,口語成分和雜言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樂,音樂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著愉悅作用,所以,適應著禮樂政治而產(chǎn)生的“詩”,很自然地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詩歌與音樂結(jié)合,有助于提高詩的地位。另外,當時的書寫工具不發(fā)達,借助音樂可以使詩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fā)揮教化作用。詩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有利于承擔禮樂政治的職能。
不過,即使是詩用文字與音樂結(jié)合這一形式,詩也與歌不一樣。歌的語言和音樂的融合是原生態(tài)的存在。歌產(chǎn)生時,音樂與語言是相伴相隨的,沒有音樂不能謂之歌。詩則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由于詩納入了周代“樂”的系統(tǒng),音樂和詩的對接才被固定下來,但配詩之樂是后來附加的。
(選自趙輝《歌與詩的起源及原始功能異同》,有刪改)
22. 下列有關先秦“詩”與“歌”的比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 詩是政壇言說的產(chǎn)物并為西周的禮樂政治服務,而早期的歌是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
B. 詩與歌雖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詩卻有歌的一些元素,它們的聯(lián)系不在文字而在音樂。
C.“歌”向“詩”的轉(zhuǎn)變,是因為原有的歌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滿足通過禮樂教化臣民的需要。
D. 詩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而歌產(chǎn)生是先有音樂,后來才有語言的。
23.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 詩在西周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所以詩就具有了政壇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zhì)。
B.從周代到戰(zhàn)國以前,人們把詩看作是禮樂的一部分,詩承載了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
C. 早期的歌適合于抒發(fā)個體的情感,借助音樂可以使歌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fā)揮教化的作用。
D. “詩”在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后,詩與音樂就開始結(jié)合起來。
24. 請結(jié)合文本,簡述“詩”在西周的作用。(3分)
(二)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25—29題。(共25分)
蘆溝曉月①
王統(tǒng)照
“蒼涼自是長安日,嗚咽原非瀧頭水”,這是清代詩人詠蘆溝橋的佳句。原非瀧頭水,是不錯的,這橋下面的湯湯流水,原是桑乾與渾河的合流。橋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時代,也不開始于蒙古人的占據(jù)北平。金人與南宋南北相爭時,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將這河上的木橋換了,用石料造成,這是見之于金代的詔書,據(jù)說:“明昌二年三月橋成,敕命名廣利,并建東西廊以便旅客。”
馬可波羅來游中國,服官于元代初年時,他已看見這雄偉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記里贊美過。
經(jīng)過元明兩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統(tǒng)九年的加工比較偉大,橋上的石欄、石獅,大約都是這一次重修的成績。清代對此橋的大工役也有數(shù)次。乾隆十七年與五十年兩次的動工確為此橋增色不少。
“東西長六十六丈,南北寬二丈四尺,兩欄寬二尺四寸,石欄一百四十,橋孔十有一,第六孔適當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統(tǒng)計,對此橋的長短大小有此說明,使人(沒有到過的)可以想象它的雄偉。
從前以北平左近的縣分屬順天府,也就是所謂京兆區(qū)。經(jīng)過名人題詠的,京兆區(qū)內(nèi)有八種勝景,例如西山霽雪,居庸疊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美的山川風物。蘆溝橋不過有一道大橋,卻居然也與西山居庸關一樣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極富詩意的“蘆溝曉月”。
本來,“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最容易引動從前旅人的感喟與欣賞的凌晨早發(fā)的光景;何況在遠來的巨流上有一道雄偉的壯麗的石橋;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賈、農(nóng)工,為了事業(yè),為了生活,為了游覽,他們不能不到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陽返照,或天方未明時打從這古代的橋上經(jīng)過。你想,在交通工具還沒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時候,車馬、擔簦、來往奔馳,再加上每個行人誰沒有憂、喜、欣、戚的真感橫在心頭,誰不為“生之活動”在精神上負一份重擔?盛景當前,把一片壯美的感覺移入滲化于自己的憂喜欣戚之中,無論他是有怎樣的觀照,由于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錯綜,而對著這個具有崇高美的壓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癡,自然以其鑒賞力的差別,與環(huán)境的相異,生發(fā)出種種觸感。于是留在他們心中,或留在藉文字繪畫表達出的作品中,對于蘆溝橋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報。
不過,單以“曉月”形容蘆溝橋之美,據(jù)傳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歷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蘆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nèi)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蘆溝橋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么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蘆溝橋的實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經(jīng)的藝術(shù)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后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于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fā),潮氣清濛,烘托出那鉤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xiàn),西山的云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如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于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發(fā)生出多少樣反射的美感。
你說,偏以這“曉月”陪襯這“碧草蘆溝”(清劉履芬的《鷗夢詞》中有《長亭怨》一闋,起語是: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蘆溝,短長程接),不是最相稱的“妙境”么?
無論你是否身經(jīng)其地,現(xiàn)在,你對于這名標歷史的勝跡,大約不止于“發(fā)思古之幽情”罷?其實,即以思古而論也盡夠你深思詠嘆,有無窮的興趣!何況,血痕染過那些石獅的鬈鬣,白骨在橋上的輪跡里腐化,漠漠風沙,嗚咽河流,自然會造成一篇悲壯的史詩,就是萬古長存的“曉月”也必定對你慘笑,對你冷覷,不是昔日的溫柔幽麗,只引動你的“清念”。
橋下的黃流,日夜嗚咽,泛挹著青空的灝氣,伴守著沉默的郊野……
他們都等待著有明光大來與洪濤沖蕩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曉。
、俦疚淖饔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之后,有刪節(jié)。“蘆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引發(fā)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2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作者起筆引用清人的詩句,奠定了全文悲戚、憤懣的感情基調(diào)。
B. 歷史上,國內(nèi)的民族矛盾與戰(zhàn)爭并不能阻斷中華文明的沿傳與發(fā)展。
C. 金人用石料造橋,并建東西廊以便旅客;乾隆年間兩次重修添增勝景。
D. 以“曉月”狀蘆溝橋之美,是因其呈現(xiàn)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妙境。
E. 蘆溝橋可使人“發(fā)思古之幽情”,更能讓炎黃子孫不忘國恥,同仇敵愾。
26.請闡釋下面語句的深刻含意。(4分)
血痕染過那些石獅的鬈鬣,白骨在橋上的輪跡里腐化,漠漠風沙,嗚咽河流,自然會造成一篇悲壯的史詩。
27.為什么說京都八景之一的“蘆溝曉月”極富詩意?(4分)
28.概括作者寫《蘆溝曉月》的目的。(3分)
29.蘆溝曉月是京都勝景,它不僅具有非同尋常的妙境,而且牽人情思。請結(jié)合自我體驗,再舉京城其他一處勝景,描寫它的獨特景致,并抒發(fā)自我獨特感觸。不少于200字。(10分)
七、作文(60分)
30.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發(fā)現(xiàn),是一種與眾不同,是一種深刻透辟。發(fā)現(xiàn),需要靈感,需要眼光,需要思想。日常生活是發(fā)現(xiàn)的百寶箱,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許多發(fā)現(xiàn)吧!
請以“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參考答案
一、
1.D(A項,拙zhuō,晉升。B項,喑yīn,山清水秀。C項,掙zhèng,文過飾非。)
2.B(回溯:回憶。上溯:從現(xiàn)在往上推。 步伐:行走的步子。步子:腳步,口語。 淡。焊星榕d趣不濃厚。淡泊:不追求名利。 場合:一定的時間、地點、情況。場所:活動的處所。)
3.D(A項從長計議指的是事情。B項春意闌珊指春天到了盡頭。C項七手八腳是指眾多人。)
4.C(A項“事實是……說明”搭配不當。B項句式雜糅,“看……最低”或“由……所決定”。D項并列不當,“賽歌”不是體育活動。)
5.C(A項《牡丹亭》作者是湯顯祖。B項“唐宋八大家”沒有范仲淹。D項《漢書》是斷代史)。
二、
6.D(烈:功業(yè)。)
7.A(通:普遍。遂:喂養(yǎng)、養(yǎng)大。當:判罪。)
8.D(名:命名。被:披著;覆蓋、惠及。次:順序;停駐。引:后退;帶領。)
9.C(則:是,就是;卻。其:第一人稱代詞。于:比。以:因為。)
10.B(之:指示代詞,這。而:第二人稱代詞,你們的;連詞,并且。雖:即使;雖然。乃:乃至;才。)
11.C(嚴重:非常敬重。明天:第二天。博學:廣泛地學習。至于:到了。生氣:活人的氣息。不過:不是過多。)
12.C(“政”通“征”,“借”通“藉”,“卒”通“猝”,“孰”通“熟”,“鄉(xiāng)”通“向”,“生”通“性”,“不”通“否”)
13.D(例句和D項是使動用法,A項是名詞做動詞,B項是意動用法,C項是名詞做狀語)
14.A(A項是狀語后置,其他三項都是被動句)
15.C(例句與C項是賓語前置句,其他三項都是定語后置句)
三、
16.C( A項:絕,超過。“絕世”,即冠絕當世;B項:易,改變、更改;D項:患,擔心。)
17.D(表原因/表憑借)
18.D( “微”在這里表示深奧,微妙)
19.C
四、
20.⑴望其旗靡
、谱趶R會同
、乔曳蛩e也不厚
、葘櫭鼉(yōu)渥
、刹浑S以止也
⑹既窈窕以尋壑
、烁┎炱奉愔
、塘仕M而寒潭清
、鸵嗍购笕硕鴱桶Ш笕艘
、伍g關鶯語花底滑
⑾酒入愁腸
、泻畏烈鲊[且徐行
五、
21.(1)A、E(A項“隱含惋惜之情”不正確;E項“格調(diào)高昂”,對整體風格分析錯誤)
(2)都用襯托(反襯)【1分】的手法,都表達了以不變的客觀事實、自然景物襯托多變的人間萬事,歷史興衰的主題!1分,核心是以不變襯變!
六、
22. D(“歌產(chǎn)生時,音樂與語言是相伴相隨的。”)
23. C(“歌是一種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專門用來表達和傳播禮樂倫理道德,不可能用來教化百姓。”)
24.詩是西周禮樂政治活動的產(chǎn)物,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補察時政,另一方面通過禮樂教化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是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
25.A、D(A項1段中的詩句“原非瀧頭水,是不錯的,這橋下面的湯湯流水,原是桑乾與渾河的合流”,只是為了引出蘆溝橋下的流水的名稱。D項“蘆溝曉月”在位置與景觀上有自己獨到的“妙境”,而并非只是重現(xiàn)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景觀。)
26.愛國軍人為抗擊日寇在蘆溝橋上喋血捐軀,蘆溝橋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抵御外侮的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歷史見證。(意思對即可)
27.①它所處的位置能夠與往來行旅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生契合與碰撞。(或:遠來的旅人在雄偉壯麗的石橋上臨曉風,看殘月,最易引動感喟。)
、谒木吧軌驑(gòu)成一幅佳畫,“反射”多少美感。(或: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橋、黃流,構(gòu)成一幅佳畫,使行旅者各自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美感。)
28.作者介紹了蘆溝橋的來歷、歷史上的蘆溝橋狀況(1分)、蘆溝曉月
的妙境以及抒發(fā)了現(xiàn)今的蘆溝曉月牽人“清念”(1分),人們企盼著抗戰(zhàn)
的全面爆發(fā),取得勝利的思想感情(1分)。
或:作者對蘆溝橋歷史沿革的考證(1分),對“蘆溝曉月”勝景的贊美(1分),都是為了激發(fā)、增強全國各族同胞的愛國熱情和爭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信心(1分)。(意思對即可)
29.(能夠描繪出獨特景致,4分;抒發(fā)了自我感觸,4分;語言表達,2分。)
參考譯文
扶風人馬鈞先生,字德衡,(他的)奇巧妙想冠絕當世。(他)年輕時過著游樂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有巧思天賦。
(他)當了博士,生活貧困,于是想改進織綾機,沒有刻意宣揚什么,人們已經(jīng)知道他的技術(shù)巧妙了。舊式的織綾機,五十綜的用五十個躡,六十綜的用六十個躡,馬先生認為有費力費時的缺點,于是他改進機械,全都改用十二個躡。
先生任給事中官職時,(有一次)和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在朝廷上爭論關于指南車的事。那兩人說,古代根本沒有指南車,記載上的說法是虛假的。先生說:“古代是有指南車的,(我們)沒有想到它罷了,哪是什么遙遠的事呢。講空話,瞎爭論,還不如試一試以驗證。”于是兩人把這事報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來,后來,他就把指南車造成了。這是第一件奇異的事情。
(他)住在京師,城里有地可以種植蔬菜,(但)發(fā)愁的是近旁沒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車,叫小孩子轉(zhuǎn)動它,汲來的水自己傾流到地里,翻車里外轉(zhuǎn)動,效率超過平常水車一百倍。這是第二件奇異的事情。
后來有人進貢一套百戲的雜技模型,只能作擺設不能活動;实勰(這件事)問先生:“(你)能使得它們動起來嗎?”回答說:“可以(使它們)動。”皇帝說:“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嗎?”回答說:“可以更好。”(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頭又雕又削,做成輪子的形狀,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轉(zhuǎn)。上面制作了女藝人舞蹈的偶像,還有木偶打鼓、吹簫;還做成山的樣子,讓木偶在其中投木球、擲劍、攀繩索、翻筋斗,行走動作靈活。這是第三件奇異的事情。
先生看到諸葛亮設計的連弩,說:“這東西巧是很巧,但還不夠完善。”他說,他可以做出一種連弩,發(fā)箭的數(shù)量能增加五倍。有位裴先生,聽到這件事就譏笑先生。他向先生發(fā)難,先生不善言辭,干脆不回答。裴先生自以為其詰難擊中了對方要害,滔滔議論不停。傅先生對裴先生說:“您的長處是會講話,短處是沒有巧思。馬先生的長處是有巧思,短處是不會講話。用您的長處,攻他的短處,當然他只能委屈而不答了;但用你的短處,去較量他的長處,那您一定有許多不理解的地方。機巧之類,是天下極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卻還要不停地攻擊,那攻擊的內(nèi)容一定離題萬里了。他內(nèi)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說不過,這就是馬先生不回答您的原因了。”
【北京四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相關文章:
北京小升初語文測試卷及答案06-26
山東省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10-22
甘肅省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08-10
2015.1北京東城高三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05-21
初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08-25
2016北京市小升初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07-06
北京十一學校語文小升初測試卷及答案09-27
2016福建省高三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07-19